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11月1日星期日

中國人姓名

中國人的姓名是以漢字表示,漢族人是用漢字進行取名。少數民族的姓名則音譯為漢字表示,也有些為自己另取漢名。名字與中文姓氏一起構成了中國人的姓名。另外,中國人除了有名字以外,以前的人還經常有。在中國傳統禮儀上,通常僅長輩可喚人之「名」,平輩或晚輩稱字不稱名,即使是帝王君主平時對臣子亦稱字,若稱名則較為輕蔑,甚至是意指其人有罪。

根據古書的記載,在古代中國人的取名是有制度的。一般是在小孩生下來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但也有滿月時取名,周歲時取名,以及在出生以前,親人先把名字取好的。
取名時間


名字長度

中國人的名字,漢族人除姓氏以外一般習慣用兩個字或一個字。三國以前以一個字的名字為主,從晉朝一直到現代,則多以兩個字的名字為主。其他民族採用音譯的話則用多個至十個不等,也有另取漢式姓名的。

中國公安部對全國姓名進行統計,發現中國人最長的姓名達到了15個字。中國人姓名字數十字以上的近千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姓名字數在10字以上的有近千人,其中10字姓名者達594人,11字姓名者達272人,12字姓名者有94人,13字姓名者和14字姓名者分別為33人和5人。


名字意義

中國古來對人的取名非常重視。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把為後代取名看得非常神聖,甚至神秘。從周朝起,命名已經納入禮法,形成了制度。因此有些時候因為名字的原因,對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有些名字因為皇帝或高官喜歡,而得到了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優厚待遇;而一些人的名字因為被認為不吉利,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據統計,中國大陸名為「國慶」的約有40萬,而名字叫「建國」的則超過96萬。其中,有1894人姓「國」名「慶」,321人姓「建」名「國」。[2]


各時期的取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名字也常與歷史事件有關,出現帶政治意味的人名,50年代有建國,60年代有抗美、反帝文革、衛紅。70年代開始單名增多,牛、宏、紅、威。1980年代後仿英文名,莉斯、傑克,另一種為使用生僻字。1990年代後又多仿古人名稱。


名字與家族

中國人在取名時,經常會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來區別同一個家族的不同輩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個字表示輩分,而用另一個字表示取名所標示的含義。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來表示同一輩分。如北宋大文豪蘇軾與其弟蘇轍名字的偏旁都是車旁,以表示同輩,而其父蘇洵名字則是三點水


名字與忌諱

中國古代由於宗法制的影響,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諱的制度。講究為尊者諱,在言談和書寫時,遇到的名字一律要迴避。取名時也不能取他們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現在雖然已經不講究這些了,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在取名時盡量不用父輩或祖輩名字中出現的字或同音的字。由於避諱的影響,現在大多數中國人認為直呼長輩的名字是不禮貌的。


別名

中國名人的其他稱呼
孫中山為例
1譜名:孫德明
2幼名:孫帝象
3名:孫文
4字:孫載之
5號:1. 孫日新
2. 孫逸仙,(1886)
3. 中山樵,(1897)
-榮譽稱號 :
6尊稱:國父


乳名與訓名

主條目:漢名

根據古書的記載,古代中國人一般是在小孩生下來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這個正式名稱為「大名」。但是事實上,也有滿月命名,周歲命名,以及在生下來以前先把大名取好的。取「大名」前則會用乳名(或稱童名兒名幼名)或小字稱呼,但有些人的乳名可以持續整個童年時期,甚至長大後父母仍然這樣叫。也有些家庭因為教育水平較低,一直沒有為小孩取大名,於是小孩長大後就把乳名作為名了。舊時世家門閥的孩子,在大名以外,入學受教育時也會由父親師長長輩士紳、名人取一個「訓名」(「或稱學名」),以供老師稱呼。

古代女性由於不用出仕做官,有些也沒有取大名,或取了大名後沒有在公眾場合使用而不為人知,在需要記載她們的全名時就把乳名或小字用作名,如楊貴妃的大名沒有記載,她的小字是玉環,人們就把她的姓名寫成楊玉環


暱稱與綽號

主條目:綽號

暱稱是名字的變體。暱稱有兩種類型:一個由親生父母給嬰兒;一個人或一些人給一個人取的名字,即綽號。親生父母稱呼嬰兒或兒童,往往只是名字中的一個字(如一個叫德明的人,他的家人可以稱呼他『明』)。 綽號有時候可能帶有貶意,例如頭部較大的人被稱作「大頭」,而不被本人所接受。由於命名者多半是親朋好友,通常不會強烈表現出自己無法接受的事實。綽號可以由一些前綴加上姓名中的一個字組成。如『阿』、『小』。綽號很少用於正式或半正式的稱呼。也有例外,如陳水扁,自稱「阿扁」以表現親民作風,報刊文章也可以如此稱呼。


主條目:

除了名之外,中國傳統上還流行取,一般是在成年禮(男性行冠禮、女性行笄禮,)時取字。禮儀上,名通常僅長輩可喚之,平輩或晚輩一般僅稱字,不稱名。即使是帝王君主,平時對臣子也通常稱表字,若稱名則較為輕蔑,甚至是意指其人有罪。


主條目:

中國傳統,人除了有表字之外,有時亦會為自己取「號」,又稱「別號」。「號」是較正式的別名,以言意托志。在儒家文化圈地區中,直呼別人之名為無禮。故稱呼別人時,對有字之人多呼其字,對有號之人則多呼其號,而不敢直稱其名。


參見


參考文獻

  1. ^ (簡體中文)我國漢族公民最長姓名達15字 公安部:起名不規範會有不便”,中國青年報,新華網,2007年12月12日.於2007年12月12日查閱.
  2. ^ (簡體中文)全國與國慶相關姓名統計公布——40萬人叫「國慶」”,北京青年報,新華網,2007年10月1日.於2007年12月12日查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