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是傳說中中國上古時代神農部落首領的名稱,從神農開始至其後裔子孫,也是各部落聯盟公推的天下共主,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
神農部落末代首領炎帝,姜姓,烈山氏,距今約四千多年前生於姜水之岸(今陝西寶雞常羊山)。以後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
炎帝和黃帝同源,為神農之後。據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1],「炎帝後,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部落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發展,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衝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
傳記
據說因「炎帝欲侵淩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流傳記載下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大戰一場在所難免。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則為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
神農非炎帝
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存在了五百年。神農氏是一個氏族,為中國傳説歷史中的第一個部落聯盟,由神農開創,首領又稱炎帝,由於以火德王,所以稱為炎帝。考古證實,在炎黃兩大部落融合之前,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已有數千年以上的歷史。《史記》雲『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在黃帝時代,神農氏部落已經衰落。神農和神農氏最後一代炎帝為兩人,炎帝為神農後裔。
根據傳説,神農氏部落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地。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纔開始製造出來。第四,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藥性,進而發展用草藥治病的技術,神農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第五,發明紡織,抽出麻絲,利用輪紡織布,發明養蠶的嫘祖便是神農氏的後代。神農氏族部落後期的傑出首領炎帝和黃帝兩部落融合以後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炎帝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神農為三皇之一,炎帝有時也被列為五帝之一。
炎帝陵
註釋
- ^ 《國語·晉語》
相關
前任: 三皇 | 中國君主 | 繼任: 黃帝 |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