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成語

成語漢語中一般概念的固定片語短語,常帶有歷史故事及哲學意義。約百分之九十六的成語由四字組成,也有三字或者五字以上,如「破天荒」、「莫須有」、「二桃殺三士」、「一不做二不休」。依據研究,成語的來源大概有五種,分別為:神話、傳說、文學作品、民間口語、外來文化。成語在文言文中被廣泛使用,並且在現今的白話文書寫或日常會話中,仍有為數不少留存下來。台灣教育部成語典收集了四十多種成語詞典,總計中文成語約四萬八千餘條。按照比較嚴格的界定,現在大約有五千條左右的成語,但也有收錄兩萬條的成語詞典


簡介

成語屬於熟語中的一種,大多源自於典籍中。一些成語可以從字面判斷語義,比如「急中生智」、「插翅難飛」、「亂世用重典」等;也有一些成語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同時了解成語背後的來源出處:與其相關聯的故事、神話或歷史等,才能明白,比如「刻舟求劍」、「葉公好龍」等。

然而,一些原不能從字面理解的成語,由於其意義被廣泛地誤解、又無人查實,長久流傳的結果,使得這些成語反常以其字面意義運用,而非其引申義。如「空穴來風」,人們認為它是指無根據的傳言。而其實恰恰是指有根據的傳言(此成語多有下句以作粉飾,令其意思更明顯,為「未必無因」)。又如「素面朝天」,人們認為「素面」是指不加修飾的面容,「天」是指天空,但其實「天」是指天子(指皇上),成語的意思從一典故得來,應是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

按:成語,由文所出,經人所錄,用於作文或口語;藉其典故,以明其論點。久而久之,成為以固定字書,固定排序之辭也。口語用之,則收言簡意賅之效。


成語與詞語的區別

成語跟四字詞語的本質區別是,成語有歷史故事襯托與哲學意義,即表裡二重意思,缺一不可。而普通詞語則未必兩者兼備,如「東北季風」、「全面來襲」之類有其相似之處,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又如「見怪不怪」是成語,但「見慣不怪」衹是詞語。成語若拆開解釋便會失去原本的意義,而詞語拆開分別解釋與組合解釋,意思一樣。成語中的文法及詞語結構常與現今的白話文有所差異,文字的使用較為凝煉。另外,成語的片語裡的單詞如任意抽換成其他的單詞使用,可能被視為誤用,而刻意抽換成其他單詞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則會被視為特殊的修辭手法,然而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往往不是那麼清楚。


批評

中華民國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曾批評成語讓人思考懶散,此番言論雖然遭到輿論批評;但是親子天下一書則指出,漢字記憶已經相當困難,而台灣的小學生花太多時間在成語記憶上,師長的教學測驗觀念也有偏差、打壓學習興趣,造成台灣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比港新差,另外,杜正勝也同時表示成語可能與現實脫節。


外部連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