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燕王稱帝的預言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其孫建文帝即位,並著手削藩以鞏固自己的勢力。在剷除了幾個勢力較小的藩王后,將矛頭指向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朱棣雖負抵禦蒙古之重任,是舉足輕重的藩王,但是這一次,即使裝瘋都不能倖免被削藩之運。最後燕王朱棣起兵打敗建文帝,攻佔南京,作了皇帝。
據《明史·五行志》記載,當時建文帝削藩期間,曾有一瘋道士在街頭唱曰,「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事後人們終於知道「莫逐燕」,是指不要逼迫燕王,否則燕王必將高飛,最後作皇帝。這也就是「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的意思。
《推背圖》第二十八象對這一時期發生的事情做了如下的預言。圖中畫的是建文帝焚燬皇宮。讖文是「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家中有鳥,郊外有尼。」「草頭火腳」意思是燕王朱棣將有逼宮之舉;「宮闕灰飛」指建文帝在朱棣進攻下,將皇宮焚燬;後兩句的意思隱喻朱棣做了皇帝,而建文帝流落郊外做了和尚。頌文是「羽滿高飛日,爭妍有李花。真龍游四海,方外是吾家。」前兩句指朱棣成為皇帝之時,連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也向他獻媚。後兩句是說建文帝做了和尚,以四海為家。
而宋朝的《梅花詩》第四節中的第三句「飛來燕子尋常事」也預言了這一史實。
「飛來燕子尋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歷史。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確為「尋常事」,在情理之中,與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頗有雷同。
在明朝劉伯溫的預言《燒餅歌》中自然也有著對該事件的預測。「雖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河山永樂平。」意思是說建文帝即位後,雖有文官的擁戴,但需防備西方(指燕王)的威脅。永樂是朱棣奪取皇位後所取的年號,暗指永樂時期社會較為安定。
明成祖朱棣的「永樂之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史》上說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而朱元璋也非常器重他。在建文帝實施削藩後,他被迫起兵推翻建文帝,並於1403年正式稱帝,成為明朝第三代,也是卓有建樹的皇帝,年號為永樂,是為明成祖。
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朱棣繼承了朱元璋勤奮、節儉、體恤百姓的長處,但卻沒有其父猜忌、偏信、武斷的短處。他主張「用法當以寬」,「待人當以誠」,注意守成,勵精圖治,使明朝在永樂年間進入了繁榮輝煌時期。
朱棣稱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一,繼續實行削弱藩王實力的政策,強化中央集權體制。他把齊王榑廢為庶人,剝奪周王、遼王植、岷王楩的三護衛,將寧王權徙封南昌,谷王橞徙封長沙。這樣,軍政大權進一步集中到了皇帝手裡。
其二,加強邊境防禦。為了防範元代蒙古殘餘勢力,成祖逐漸把政治、軍事中心由南方轉向北方。1421年(永樂十九年),成祖遷都北京,從而大大加強了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現今北京的故宮就是在明朝永樂年間開始動工興建的。
成祖在位期間,還5次御駕親征,越過大漠追擊蒙古各部,暫時消除了邊境的威脅。
其三,積極開展與周邊其它國家的外交。比如他從1403年開始就派使臣到安南、暹羅(泰國)、高麗、爪哇等國訪問,建立友好關係。
而這一時期的鄭和下西洋更是擴大了明朝在海外各國的影響,用《明史》的話來說就是「示中國富強」,用明成祖的話來說就是「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
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居雲南昆陽州(雲南晉寧)。明太祖統一雲南後,鄭和被閹入宮,靖難之役中,從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賜他姓鄭,提拔為內官監太監。
從1405年(永樂三年)到1433年(宣德八年)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成為聞名世界的一件盛事。他率領規模浩大的船隊,經過中國南海諸島,跨越亞、非兩洲,對占城(越南南部),真臘(柬埔寨),暹羅(泰國),滿剌加(馬六甲),彭亨(馬來西亞),蘇門答臘、舊港、爪哇(在印度尼西亞),榜葛剌(孟加拉),古裡(印度西南海岸卡利庫特),柯枝、瑣裡、加異勒(印度半島),錫蘭山(斯里蘭卡),溜山(馬爾代夫),忽魯謨斯(波斯灣口),祖法兒、阿丹(阿拉伯半島),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索馬裡),麻林(肯尼亞的馬林迪)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友好訪問。
鄭和第一次航行,有船隻62艘,水手、船師、衛兵、工匠、醫生、翻譯共2.7萬多人。最大的船長44丈,寬18丈,可以容納一千多人,是當時航行海上最大的船隻。船上有航海圖、羅盤針,具有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航海設備和技術。
鄭和的船隊滿載中國瓷器、茶葉、鐵器、農具、絲綢、紵絲、金銀等各類商品,用以換回亞非各國特產,如象牙、香料、寶石等海外奇珍異寶,因此人們把這些船稱為「寶船」。
鄭和遠航亞非各國,在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下西洋後,亞洲許多國家都先後派遣使節與明朝貿易。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古裡等十六國使臣和商人到南京,一次就達1200多人,浡泥(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和滿剌加兩國的國王與王后也都來到南京,明成祖還設筵招待。當時蘇祿使團由東、西、峒三王率領340餘人來華訪問,受到隆重的國賓待遇。東非的麻林王哇來頓本親自率眾訪問中國,不幸到福州就病死了。木骨都束和卜剌哇也曾多次派遣使節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
鄭和的七次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他到達非洲赤道以南東海岸的地方,比意大利人哥倫布和葡萄牙人達·伽馬發現新航路要早半個世紀以上。
鄭和下西洋發展了外交關係,中原與周圍民族的關係也很融洽,促進了各民族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政令也達到了外興安嶺內外、天山南北和西藏地區。
其四,在經濟上,成祖繼續實行太祖時期的經濟政策。此外,為了將南方的糧食安全運送到北京,成祖擴建了忽必烈時開鑿的大運河副線,也就是山東西部的濟寧段運河。從1430年起,每年通過運河北運的糧食達300萬石以上。而南北間的商業也隨著京師和大運河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其五,在文化上,成祖在繼承太祖時的政策外,還提倡和獎掖文學藝術。1407年,囊括了前代關於政治、歷史、倫理、地理等方面所有重要著作的《永樂大典》成書,自此之後的200年中,各種書籍和文章大量刊行,學術上出現了新的繁榮期。
在明成祖的治理下,明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出現了「永樂之治」。經濟、文化趨向繁榮,中華文明進一步遠播海外。
這一時期,棉紡織業、制瓷業、礦冶業和造船業等的發展十分迅速。1419年(永樂十七年),明政府共徵收棉布1206887匹。由此可見全國總產量之多。永樂、宣德年間是明代制瓷業的鼎盛時期。江西景德鎮仍是全國制瓷業中心。這裡人口約十萬,洪武年間有官窯20座,宣德時發展到58座。景德鎮瓷器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在制瓷工藝方面取得許多新的成就。
在礦冶業方面,洪武年間,全國官營鐵礦只有13所。但民營礦冶卻在逐步發展。從1403年(永樂元年)到1434年(宣德九年)的30年中,產量從近120萬斤增至830多萬斤,上升七倍。此外,明初的造船業也居世界前列。南京城北龍江(亦叫龍灣)和太倉劉家港是當時造船業基地。鄭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多半是龍江製造的。其它各地的造船業也都很發達。各地造船種類很多,有遮洋造、備倭造、戰船、淺船、風快船、黃船,等等。其中海運稅糧的遮洋造最大,可裝載糧食四五百石。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明初商業和城市經濟的繁榮,出現了許多商埠,比如濟寧、淮安、揚州等。而南京的人口達到了近20萬。
對成祖的評價
《明史》對成祖的評價是:「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應該說還是中肯的。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