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篇
曆法和數學
清朝在曆法和數學方面的發展,除了繼承中國古人的遺產外,還同時對西方的思想進行了介紹和比較。
天文學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江浙人王錫闡,著有《曉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幾種天文學方面的著作。他不僅精通中西曆法,而且對二者進行了比較。他肯定了西洋曆法先進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許多缺陷和錯誤。他對日月食的算法,對一些天文數據的應用,以及回歸年的長度、歲差常數等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促進了中國歷算學的發展。
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安徽人梅文鼎,他窮其一生,整理了中國古代的歷算學,同時也對西洋科學加以研究和介紹。所著天文、曆法、數學方面的書籍,共達86種,在中外科學知識的整理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寫的《古今曆法通考》,是中國第一部歷學史。其數學著作《中西數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中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在該書的《方程論》部分,闡明瞭中國古代方程的獨創性,指出這種算法是西洋所沒有的;他在《勾股測量》、《九數存古》等部分,也都讚揚了中國古代算法的成就;此外,在《塹堵測量》、《幾何補偏》部分,他還介紹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學,並對西洋立體幾何作了論述和發展;而在《籌算》、《度算》、《比例數解》等部分中,則解釋和介紹了西洋的對數、伽利略的比例規等方法。
此外,一位蒙古族歷算學家明安圖,經過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寫出了《割圓密率捷法》四卷,不僅創用「割圓連比例法」證明了三個式子,而且進一步創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這是明安圖對數學的傑出貢獻。他是我國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的第一人。
地理學
清朝時期隨著疆土的擴大,需要測量實際的國土面積。康熙時,曾組織人力對全國進行了測量,經過三十餘年的籌劃、測繪,製成了《皇輿全覽圖》。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
乾隆時,又派明安圖等人兩次到新疆等地進行測繪,最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根據測繪的新資料,製成了《乾隆內府皇輿全圖》。在這份地圖裡第一次詳細地繪出了我國的新疆地區。這兩份地圖,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嘉慶十五年(1820年)繪製的《重修大清一統志》的清代疆域圖,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版圖。
醫學
清代,中醫學傳統的理論和實踐經過長期的歷史檢驗和積澱,已臻於完善和成熟,而且療效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卓著的,與世界各國醫藥狀況相比還略勝一籌。特別是溫病學派形成,在治療傳染性熱病方面,降低死亡率、預防傳染,起到了積極作用。中醫在治療溫病(包括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葉桂的《溫熱論》、薛雪的《濕熱條辨》、吳瑭的《溫病條辨》及王士雄的《溫熱經緯》等。在康熙時期,還大力推行了來自西方的人痘接種以預防天花的方法。
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鑒》九十卷,徵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一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
清代著名的醫學家有石壽棠,著有《醫原》,《溫病合編》等書。閻德伍,時稱「今之扁鵲」,名譽淮海,著有《閻氏錦囊》四冊,具體闡述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及針灸的醫理與驗方。
1903年,清政府在京師大學堂設立醫學實業館,1904年,醫學實業館改稱醫學館,1907年停辦。
建築藝術
清代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高峰時期。早在明代,由於制磚手工業的發展,磚的生產大量增長,明代大部分城牆和一部分規模巨大的長城都用磚包砌,地方建築也大量使用磚瓦。琉璃瓦的生產,無論數量或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準化、定型化。而清朝更於1723年頒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統一了官式建築的模數和用料標準,簡化了構造方法。
清代民間建築的類型與數量增多,質量也有所提高。皇家和私人的園林在傳統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北京明清故宮和瀋陽故宮是明清宮殿建築群的實例,與前代相比變化較大:明清建築出簷較淺,斗拱比例縮小,「減柱法」除小型建築外重要建築中已不採用。
清代的園林建築在世界上一向享有盛名。如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周圍廣達三十里,擁有150多座精美的宮殿、台閣、寶塔等建築。從康熙時開始營建,乾隆時基本完成,道光時又有所增修,前後經歷一百餘年,耗費白銀約二億兩。
圓明園綜合了國內許多名園的特色。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等,都被一一仿建在園內。因此,它可以說是我國名園山水的一個縮影。圓明園還吸收西歐園林建築的特色,建有「西洋樓」,安裝有人工噴泉。園內建築物上的雕刻、繪畫,都是全國名工巧匠的藝術傑作。圓明園內還珍藏有歷代文物和藝術珍品,可以說是清朝的皇宮博物院。
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園林建築之一,但是卻毀於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其中大批珍藏文物被搶劫一空。
除圓明園之外,在清代興修的建築物中,著名的還有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拉薩的布達拉宮,北京的雍和宮等。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乾隆時期開始修建,當時稱為清漪園,後在同治和光緒年間擴建。頤和園包括萬壽山和昆明湖兩大部份,其中昆明湖是人工開鑿的。萬壽山上還修建了排雲殿和佛香閣,登上其頂部,可以鳥瞰頤和園全景。沿著昆明湖湖邊,還修建了長廊。長廊頂端繪有花草蟲魚,人物等各色圖案,非常漂亮。
避暑山莊又名熱河行宮、承德離宮,原為清代皇帝避暑和從事各種政治活動的地方。康熙時開始興建,完成於乾隆年間。它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560萬平方米,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其間蒼山起伏,湖光變幻,洲島錯落,殿堂成群,有康熙帝和乾隆帝親自題名的所謂七十二景。
外八廟分別座落於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的山麓上。是從康熙到乾隆年間陸續修建的。這些大型寺廟群,依山傍水,氣勢雄偉。其中有為紀念各部蒙古王公貴族來承德慶祝康熙帝六十壽辰而建立的溥仁寺,有仿照新疆固爾扎廟樣式而建築的安遠廟,還有仿照拉薩布達拉宮建成的普陀宗乘之廟和仿照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的形式而興建的須彌福壽之廟,等等。普陀宗乘之廟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避暑山在和外八廟的建造,吸取了中國南北各地建築佈局的特徵,表現了祖國各民族的建築風格,可以說彙集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大成。
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6年6月15日星期四
2006年6月12日星期一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七)
音樂和服飾篇
音樂
同明朝一樣,清朝時期的說唱音樂更加豐富多采,其中南方的彈詞,北方的鼓詞,以及牌子曲,琴書,道情類的說唱曲種更為重要。
南方的彈詞以蘇州彈詞影響最大。蘇州出現了以陳遇乾為代表的蒼涼雄勁的陳調;以馬如飛為代表的爽直酣暢的馬調;以俞秀山為代表的秀麗柔婉的俞調這三個重要流派。以後又繁衍出許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詞以山東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較為重要。
而牌子曲類的說唱有單弦、河南大調曲子等;琴書類說唱有山東琴書、四川揚琴等;道情類說唱有浙江道情、陝西道情、湖北漁鼓等,少數民族也出現了一些說唱曲如蒙古說書、白族的大本曲。
以聲腔的流布為特點,清朝戲曲音樂出現了新的發展高峰。早在明代就發展起來的昆劇,到了清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代表劇目如洪升的《長生殿》等。明末清初,北方以陝西西秦腔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發展,它影響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陝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這種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經久不衰。
晚清時期,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曲調構成的皮黃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產生了影響遍及全國的京劇,出現了程長庚、譚鑫培以及後來的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等一代名角。各種地方小戲、評劇、越劇、楚劇等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清代器樂的發展表現為民間出現了多種器樂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樂,河北吹歌,江南絲竹,十番鑼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琴歌《陽關三疊》、《胡茄十八拍》等廣為流傳。清代出現了華秋萍編輯的最早的《琵琶譜》。
服飾
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特別在乾隆朝時期,乾隆制定了詳細的冠服制度,併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男服分為袞服,為皇帝穿著;龍褂,為皇子所穿;朝服,最隆重的大禮服,為大臣上朝時穿著;補服,依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吉服,清代的禮服,次於朝服是為吉服,用於吉慶典禮時穿著。此外,還有常服,規定很少,早先的長袍馬褂,主要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後來逐漸普及,變成了一般的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
清代的女服分為朝服,皇后的朝服包括朝裙、朝袍、朝褂;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常服多以長袍為主,長袍的下擺多垂至地面。掩蓋住旗鞋。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也是很流行的裝扮。這種坎肩有大襟、對襟和琵琶襟等樣子,長度多在腰際,並綴有各種花邊。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滿族女子的髮髻比漢族女子的高出五到六寸。
清朝時期漢族女子的服飾,在嘉慶、道光之前,仍與明朝時的服飾差不多,以衫裙為主。乾隆時期的婦女的衫襖,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蓋以下。衣領通常是圓領或斜領,很少用高領。嘉慶之後,衫襖變得窄小,長度也明顯縮短。除了穿裙子的外,還有穿褲子的。褲子最開始是大褲管的,後來開始流行小褲管的。到了光緒年間,由於褲子的流行,女子穿裙子的人逐漸減少。
音樂
同明朝一樣,清朝時期的說唱音樂更加豐富多采,其中南方的彈詞,北方的鼓詞,以及牌子曲,琴書,道情類的說唱曲種更為重要。
南方的彈詞以蘇州彈詞影響最大。蘇州出現了以陳遇乾為代表的蒼涼雄勁的陳調;以馬如飛為代表的爽直酣暢的馬調;以俞秀山為代表的秀麗柔婉的俞調這三個重要流派。以後又繁衍出許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詞以山東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較為重要。
而牌子曲類的說唱有單弦、河南大調曲子等;琴書類說唱有山東琴書、四川揚琴等;道情類說唱有浙江道情、陝西道情、湖北漁鼓等,少數民族也出現了一些說唱曲如蒙古說書、白族的大本曲。
以聲腔的流布為特點,清朝戲曲音樂出現了新的發展高峰。早在明代就發展起來的昆劇,到了清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代表劇目如洪升的《長生殿》等。明末清初,北方以陝西西秦腔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發展,它影響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陝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這種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經久不衰。
晚清時期,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曲調構成的皮黃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產生了影響遍及全國的京劇,出現了程長庚、譚鑫培以及後來的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等一代名角。各種地方小戲、評劇、越劇、楚劇等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
清代器樂的發展表現為民間出現了多種器樂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樂,河北吹歌,江南絲竹,十番鑼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琴歌《陽關三疊》、《胡茄十八拍》等廣為流傳。清代出現了華秋萍編輯的最早的《琵琶譜》。
服飾
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特別在乾隆朝時期,乾隆制定了詳細的冠服制度,併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
清代的男服分為袞服,為皇帝穿著;龍褂,為皇子所穿;朝服,最隆重的大禮服,為大臣上朝時穿著;補服,依紋飾不同而分別官階;吉服,清代的禮服,次於朝服是為吉服,用於吉慶典禮時穿著。此外,還有常服,規定很少,早先的長袍馬褂,主要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後來逐漸普及,變成了一般的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
清代的女服分為朝服,皇后的朝服包括朝裙、朝袍、朝褂;吉服,由外褂與袍組成。常服多以長袍為主,長袍的下擺多垂至地面。掩蓋住旗鞋。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也是很流行的裝扮。這種坎肩有大襟、對襟和琵琶襟等樣子,長度多在腰際,並綴有各種花邊。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滿族女子的髮髻比漢族女子的高出五到六寸。
清朝時期漢族女子的服飾,在嘉慶、道光之前,仍與明朝時的服飾差不多,以衫裙為主。乾隆時期的婦女的衫襖,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蓋以下。衣領通常是圓領或斜領,很少用高領。嘉慶之後,衫襖變得窄小,長度也明顯縮短。除了穿裙子的外,還有穿褲子的。褲子最開始是大褲管的,後來開始流行小褲管的。到了光緒年間,由於褲子的流行,女子穿裙子的人逐漸減少。
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六)
繪畫藝術
清代畫壇由文人畫占主導地位,呈現出崇古和創新兩種趨向。文人畫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並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湧現出許多不同風格的流派。宮廷繪畫在康熙、乾隆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民間繪畫以年畫和版畫的成就最為突出,呈現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繪畫的發展,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從明末至康熙年間,文人山水畫興盛,有被稱為「正統派」的「四王」畫派,特別受到皇帝和上層社會的欣賞。他們承續明末董其昌衣缽,以摹古為主旨,講究筆墨形式。他們在筆墨、構圖、氣韻、意境等方面,總結了一些規律性的經驗,尤其是發展了干筆渴墨層層積染的技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力。他們的缺陷在於忽視師法自然,迴避現實生活,缺乏具體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單調、空洞,缺少生氣和新意。而「清初四僧」的弘仁、髡殘、石濤、朱耷,強調抒寫主觀情感,個性鮮明,藝術上也不拘一格,獨特新穎。他們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托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其中石濤、朱耷成就最為顯著。石濤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構圖大膽新穎,筆墨縱肆多變,格調昂揚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創造性的畫家。朱耷以花鳥畫著稱,繼承陳淳、徐渭傳統,發展了潑墨寫意畫法。作品往往緣物抒情,以象徵、寓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和國亡家破之痛。筆墨洗練雄肆,構圖簡約空靈,景象奇險,格調冷雋,達到了筆簡意賅的藝術境地。對後來的揚州八怪和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影響重大。
此外,徽州地區有以漸江、查士標為代表的新安畫派,南京地區有以龔賢為首的「金陵八家」, 揚州地區,以袁江、袁耀為代表的「袁氏畫派」,專畫亭台樓閣等,形成極富地域特色的畫風。
清初還有一批未成畫派卻各擅一科的畫家。如擅長人物和肖像的禹之鼎、王樹谷、謝彬、上官周等人;專擅龍、馬的周璕和張穆;畫山水負有時名的吳偉業、傅山、普荷、法若真、黃向堅等人。
中期為康、雍、乾年間,是清代社會安定繁榮時期,繪畫上也呈現隆興景象,北京、揚州成為繪畫兩大中心。京城的宮廷繪畫活躍一時,內容、形式都比較豐富多采。宮內除了設立如意館等機構以安置御用畫家外,還用入值「南書房」的形式,以吸收學士、朝官身份的畫家。宮廷繪畫的內容主要有:描繪帝后、大臣、少數民族上層首領的人物肖像畫,表現帝后生活的宮廷生活畫,記錄當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紀實畫,供裝飾、觀賞用的山水、花鳥畫等。最負盛名的人物畫家有焦秉貞、冷枚、金廷標、丁觀鵬、姚文瀚等。山水畫家有唐岱、徐揚、張宗蒼、方琮等。花鳥畫家有蔣廷錫、鄒一桂等。還有一批供奉內廷的外國畫家,如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人。他們帶入西洋畫的明暗、透視法,創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畫風,還培養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清代宮廷繪畫自嘉慶以後,日趨衰微,已無可以稱道的畫家。
在商業經濟發達的揚州地區,出現了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崇尚水墨寫意畫法,追求狂放怪異格調,擅畫「四君子」題材和花鳥畫。「八怪」並不限於8個人,而是代表了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的一批畫家。他們重視生活感受,強調抒發性靈,作品多寫梅、蘭、竹、石,善用潑墨寫意,具有較深刻的思想和熾熱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異,在畫壇上獨樹一幟,富有新意。此外,形成地方畫派的有鎮江地區的張崟、顧鶴慶,創「丹徒派」或「東江畫派」。以新技法創派的有高其佩所立的「指頭畫派」,以手指代筆,簡率粗放,別具一體。宗此法者有如朱論翰、李世倬、甘士調、傅雯等。各擅一技的畫家,有善繪肖像的丁皋;精於花鳥的沈銓,張賜寧、張問陶、方薰;專攻蘭竹的的諸升;兼長金石學的山水畫家黃易、奚岡、趙子琛。
後期自道光至光緒,畫壇以新興的商業城市上海和廣州最為活躍,上海地區湧現出趙之謙、虛谷、任熊、任頤、吳昌碩等名家,形成所謂「海派」。這些畫家,在大寫意花鳥畫方面有重大發展,他們繼承了前人傳統,並將書法、篆刻等藝術表現形式融於繪畫,以遒勁酣暢的筆力、淋漓濃郁的墨氣、鮮艷強烈的色彩以及書法金石的佈局,創造出氣魄宏大、豪邁不羈的繪畫藝術形象,兼之詩書畫的有機結合,為文人畫開拓了新的天地。
廣州以居巢、居廉發韌,近代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繼之,逐漸形成「嶺南派」。他們汲取素描、水彩畫法所形成的中西結合畫風,為中國畫的新發展作出了有益嘗試。
此外,堪稱自成一派的畫家,有改琦和費丹旭,在仕女畫領域各創「改派」和「費派」;承「四王」派系的湯貽汾和戴熙;廣東地區擅長人物畫的蘇六朋和蘇長春,並稱「二蘇「;善工筆花鳥的居巢和居廉,並稱「二居」。另有以山水畫擅名的錢杜、胡遠、吳谷祥、吳慶雲,各具特色。
在民間繪畫方面,以乾隆、嘉慶年間最為發達,尤其在工商業經濟繁榮的小城鎮比較活躍。民間畫工還組織了各種行會。主要有壁畫、版畫、年畫等畫種。民間畫像較明代有所提高,在寫實技法、表現形式等方面均有進一步發展。存世作品也相當多。版畫創作在康、乾時期曾興盛一時,由官家主持的「殿版」版畫,出現了許多宏帙鉅制,多由著名畫家起稿。典型代表作有焦秉貞的《耕織圖》、郎世寧等外國畫家繪製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戰圖》等。民間版畫也很繁榮,由名畫家繪圖的木刻畫像、畫譜,計有數十種之多,著名的有劉源《凌煙閣功臣圖像》、上官周《晚笑堂畫傳》、王概《芥子園畫傳》、任熊《劍俠傳》、《於越先賢像傳》、《高士傳》和《列仙酒牌》等。同時,在小說、戲曲等書籍的木刻插圖中也有不少精品。
清代木版年畫最為興隆,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製作地區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鎮鄉村,並形成楊柳青、桃花塢、楊家埠、綿竹、佛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山東濰縣楊家埠年畫,屬於楊柳青年畫系統,注重原色,對比鮮明,風格淳樸,更適合廣大農村需要。江蘇蘇州桃花塢是南方年畫中心,產生於明末清初,清初至太平天國時期一直保持繁盛。作品在描繪傳統的喜慶吉祥題材的同時,還表現繁華的都市風貌。風格既有仿古的傳統面貌,也有講究透視、明暗的仿西洋畫法。四川綿竹年畫,始創於明末清初,盛行於光緒(1870~1908)年間,造型質樸、色彩艷麗。廣東佛山年畫始於明永樂(1404~1424)年間,盛於清乾隆至抗日戰爭期間,多繪門畫,銷行於華南、南洋等地。
在繪畫論著方面,清代繪畫史論著述的數量,超過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數百種之多,,具有重要價值的也不下20~30種。談論畫理、畫法的理論著作,多論述元代以來的文人畫,並側重於山水畫,探討其歷史發展及藝術特點。專論畫法的許多著作,往往圖文並茂,以圖譜形式出現。代表論著有方薰的《山靜居論畫》、笪重光的《畫筌》、沈宗騫的《芥舟學畫編》、秦祖永的《桐陰論畫》等。
清代關於畫史要籍,體例多樣,既有通史、斷代史,也有專史、地方史;既有按時代排列的畫家傳記,也有按姓氏序列、類似人名辭典的畫家傳。斷代畫史方面,為明代畫家作傳的有姜紹書《無聲詩史》、徐沁《明畫錄》等。專為清代畫家作傳的有張庚《國朝畫征錄》,收錄清初至乾隆中葉畫家 450餘人;馮金伯《國朝畫識》和《墨香居畫識》,收錄清初至嘉慶時畫家1800餘人;蔣寶齡《墨林今話》,接《墨香居畫識》收錄乾、嘉、道、鹹四朝畫家1286人;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又續《墨林今話》收錄鹹、同、光三朝畫家330多人,為清代斷代史的終篇。
清代許多繪畫論著與書法論著合一,同時還出現了綜合性的叢輯,《佩文齋書畫譜》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共100卷,引用書籍1844種,資料完備,體例精密,為書畫史論集大成之作。
清代的書畫流傳、收藏、鑒定等情況,較明代有更多資料可稽查,情況也更明晰。清皇室內府收藏十分豐富,在乾、嘉時達到鼎盛,超過任何朝代,藏品經鑒定、品評,還編纂成著錄書,全面完備,至晚清,內府收藏有所散失。私人收藏以明末清初時比較活躍,大批明內府散出的書畫,為梁清標、高士奇、安岐等著名鑒藏家購進,但至乾隆朝又大部分被收入內府。書畫著錄書甚多,體例亦更完備,還出現了集大成的叢書,如卞永譽的《式古堂書畫匯考》,即采錄了歷代的著錄書,彙編成一部巨著。
清代畫壇由文人畫占主導地位,呈現出崇古和創新兩種趨向。文人畫在題材內容、思想情趣、筆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並形成紛繁的風格和流派。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湧現出許多不同風格的流派。宮廷繪畫在康熙、乾隆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民間繪畫以年畫和版畫的成就最為突出,呈現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繪畫的發展,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早期從明末至康熙年間,文人山水畫興盛,有被稱為「正統派」的「四王」畫派,特別受到皇帝和上層社會的欣賞。他們承續明末董其昌衣缽,以摹古為主旨,講究筆墨形式。他們在筆墨、構圖、氣韻、意境等方面,總結了一些規律性的經驗,尤其是發展了干筆渴墨層層積染的技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力。他們的缺陷在於忽視師法自然,迴避現實生活,缺乏具體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單調、空洞,缺少生氣和新意。而「清初四僧」的弘仁、髡殘、石濤、朱耷,強調抒寫主觀情感,個性鮮明,藝術上也不拘一格,獨特新穎。他們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托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其中石濤、朱耷成就最為顯著。石濤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構圖大膽新穎,筆墨縱肆多變,格調昂揚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創造性的畫家。朱耷以花鳥畫著稱,繼承陳淳、徐渭傳統,發展了潑墨寫意畫法。作品往往緣物抒情,以象徵、寓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和國亡家破之痛。筆墨洗練雄肆,構圖簡約空靈,景象奇險,格調冷雋,達到了筆簡意賅的藝術境地。對後來的揚州八怪和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影響重大。
此外,徽州地區有以漸江、查士標為代表的新安畫派,南京地區有以龔賢為首的「金陵八家」, 揚州地區,以袁江、袁耀為代表的「袁氏畫派」,專畫亭台樓閣等,形成極富地域特色的畫風。
清初還有一批未成畫派卻各擅一科的畫家。如擅長人物和肖像的禹之鼎、王樹谷、謝彬、上官周等人;專擅龍、馬的周璕和張穆;畫山水負有時名的吳偉業、傅山、普荷、法若真、黃向堅等人。
中期為康、雍、乾年間,是清代社會安定繁榮時期,繪畫上也呈現隆興景象,北京、揚州成為繪畫兩大中心。京城的宮廷繪畫活躍一時,內容、形式都比較豐富多采。宮內除了設立如意館等機構以安置御用畫家外,還用入值「南書房」的形式,以吸收學士、朝官身份的畫家。宮廷繪畫的內容主要有:描繪帝后、大臣、少數民族上層首領的人物肖像畫,表現帝后生活的宮廷生活畫,記錄當代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紀實畫,供裝飾、觀賞用的山水、花鳥畫等。最負盛名的人物畫家有焦秉貞、冷枚、金廷標、丁觀鵬、姚文瀚等。山水畫家有唐岱、徐揚、張宗蒼、方琮等。花鳥畫家有蔣廷錫、鄒一桂等。還有一批供奉內廷的外國畫家,如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人。他們帶入西洋畫的明暗、透視法,創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畫風,還培養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清代宮廷繪畫自嘉慶以後,日趨衰微,已無可以稱道的畫家。
在商業經濟發達的揚州地區,出現了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崇尚水墨寫意畫法,追求狂放怪異格調,擅畫「四君子」題材和花鳥畫。「八怪」並不限於8個人,而是代表了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的一批畫家。他們重視生活感受,強調抒發性靈,作品多寫梅、蘭、竹、石,善用潑墨寫意,具有較深刻的思想和熾熱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異,在畫壇上獨樹一幟,富有新意。此外,形成地方畫派的有鎮江地區的張崟、顧鶴慶,創「丹徒派」或「東江畫派」。以新技法創派的有高其佩所立的「指頭畫派」,以手指代筆,簡率粗放,別具一體。宗此法者有如朱論翰、李世倬、甘士調、傅雯等。各擅一技的畫家,有善繪肖像的丁皋;精於花鳥的沈銓,張賜寧、張問陶、方薰;專攻蘭竹的的諸升;兼長金石學的山水畫家黃易、奚岡、趙子琛。
後期自道光至光緒,畫壇以新興的商業城市上海和廣州最為活躍,上海地區湧現出趙之謙、虛谷、任熊、任頤、吳昌碩等名家,形成所謂「海派」。這些畫家,在大寫意花鳥畫方面有重大發展,他們繼承了前人傳統,並將書法、篆刻等藝術表現形式融於繪畫,以遒勁酣暢的筆力、淋漓濃郁的墨氣、鮮艷強烈的色彩以及書法金石的佈局,創造出氣魄宏大、豪邁不羈的繪畫藝術形象,兼之詩書畫的有機結合,為文人畫開拓了新的天地。
廣州以居巢、居廉發韌,近代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繼之,逐漸形成「嶺南派」。他們汲取素描、水彩畫法所形成的中西結合畫風,為中國畫的新發展作出了有益嘗試。
此外,堪稱自成一派的畫家,有改琦和費丹旭,在仕女畫領域各創「改派」和「費派」;承「四王」派系的湯貽汾和戴熙;廣東地區擅長人物畫的蘇六朋和蘇長春,並稱「二蘇「;善工筆花鳥的居巢和居廉,並稱「二居」。另有以山水畫擅名的錢杜、胡遠、吳谷祥、吳慶雲,各具特色。
在民間繪畫方面,以乾隆、嘉慶年間最為發達,尤其在工商業經濟繁榮的小城鎮比較活躍。民間畫工還組織了各種行會。主要有壁畫、版畫、年畫等畫種。民間畫像較明代有所提高,在寫實技法、表現形式等方面均有進一步發展。存世作品也相當多。版畫創作在康、乾時期曾興盛一時,由官家主持的「殿版」版畫,出現了許多宏帙鉅制,多由著名畫家起稿。典型代表作有焦秉貞的《耕織圖》、郎世寧等外國畫家繪製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戰圖》等。民間版畫也很繁榮,由名畫家繪圖的木刻畫像、畫譜,計有數十種之多,著名的有劉源《凌煙閣功臣圖像》、上官周《晚笑堂畫傳》、王概《芥子園畫傳》、任熊《劍俠傳》、《於越先賢像傳》、《高士傳》和《列仙酒牌》等。同時,在小說、戲曲等書籍的木刻插圖中也有不少精品。
清代木版年畫最為興隆,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製作地區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鎮鄉村,並形成楊柳青、桃花塢、楊家埠、綿竹、佛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山東濰縣楊家埠年畫,屬於楊柳青年畫系統,注重原色,對比鮮明,風格淳樸,更適合廣大農村需要。江蘇蘇州桃花塢是南方年畫中心,產生於明末清初,清初至太平天國時期一直保持繁盛。作品在描繪傳統的喜慶吉祥題材的同時,還表現繁華的都市風貌。風格既有仿古的傳統面貌,也有講究透視、明暗的仿西洋畫法。四川綿竹年畫,始創於明末清初,盛行於光緒(1870~1908)年間,造型質樸、色彩艷麗。廣東佛山年畫始於明永樂(1404~1424)年間,盛於清乾隆至抗日戰爭期間,多繪門畫,銷行於華南、南洋等地。
在繪畫論著方面,清代繪畫史論著述的數量,超過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數百種之多,,具有重要價值的也不下20~30種。談論畫理、畫法的理論著作,多論述元代以來的文人畫,並側重於山水畫,探討其歷史發展及藝術特點。專論畫法的許多著作,往往圖文並茂,以圖譜形式出現。代表論著有方薰的《山靜居論畫》、笪重光的《畫筌》、沈宗騫的《芥舟學畫編》、秦祖永的《桐陰論畫》等。
清代關於畫史要籍,體例多樣,既有通史、斷代史,也有專史、地方史;既有按時代排列的畫家傳記,也有按姓氏序列、類似人名辭典的畫家傳。斷代畫史方面,為明代畫家作傳的有姜紹書《無聲詩史》、徐沁《明畫錄》等。專為清代畫家作傳的有張庚《國朝畫征錄》,收錄清初至乾隆中葉畫家 450餘人;馮金伯《國朝畫識》和《墨香居畫識》,收錄清初至嘉慶時畫家1800餘人;蔣寶齡《墨林今話》,接《墨香居畫識》收錄乾、嘉、道、鹹四朝畫家1286人;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又續《墨林今話》收錄鹹、同、光三朝畫家330多人,為清代斷代史的終篇。
清代許多繪畫論著與書法論著合一,同時還出現了綜合性的叢輯,《佩文齋書畫譜》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共100卷,引用書籍1844種,資料完備,體例精密,為書畫史論集大成之作。
清代的書畫流傳、收藏、鑒定等情況,較明代有更多資料可稽查,情況也更明晰。清皇室內府收藏十分豐富,在乾、嘉時達到鼎盛,超過任何朝代,藏品經鑒定、品評,還編纂成著錄書,全面完備,至晚清,內府收藏有所散失。私人收藏以明末清初時比較活躍,大批明內府散出的書畫,為梁清標、高士奇、安岐等著名鑒藏家購進,但至乾隆朝又大部分被收入內府。書畫著錄書甚多,體例亦更完備,還出現了集大成的叢書,如卞永譽的《式古堂書畫匯考》,即采錄了歷代的著錄書,彙編成一部巨著。
2006年6月5日星期一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五)
文學和史學篇
文學
唐朝以詩歌聞名,宋朝以詞傳世,元朝以曲著稱,明朝以話本和小說流行,到了清代,文學成就體現在小說和戲劇兩個方面。小說的成就中最著名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紅樓夢》初名《石頭記》,成書於18世紀,是一部傑出的古典長篇小說。全書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
曹雪芹,名霑,號雪芹。其先世原為漢人,清軍入關前入了滿洲正白旗籍。他祖上三代世襲江寧織造,是一個受到康熙帝特別賞識的貴族世家。後來他家被抄,移居北京西郊,他本人窮困潦倒,但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寫作《紅樓夢》的。
《紅樓夢》以一塊補天剩下的石頭希望遊歷繁華紅塵為引子,引出了紅塵中聲名顯赫的四大世家中的賈寶玉、林黛玉等一干人物。通過描述諸多人物間的各種感情,對名利的不同看法以及四大家族的盛衰經過,作者希望告訴讀者:人一生的命早已注定,人與人今生的緣份只不過是因果的循環。正如書中的《好了歌》所言: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它結構緊嚴,語言精煉、清新,所描繪的各種人物情態如生,躍然紙上,具有無窮的魅力。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山東淄川人,清初著名的小說家。他描述了妖狐鬼怪的故事,結集為《聊齋誌異》,進一步表達了善惡有報的思想。《聊齋誌異》文筆流暢,語言簡潔而生動,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安徽人。他所寫的《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優秀的古典諷刺小說。在他筆下,「儒林」圍繞功名富貴而互相勾結、吹捧、敲詐,揭露了人性惡的一面。
清代的戲劇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當時流行的地方戲如秦腔、弋陽腔、徽調、二簧調等先後進入北京,與昆曲爭勝。這些地方戲出於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們以其豐富多采的內容和形式,質樸明快的音樂和表演,通俗易解而又富於感染力的唱詞和賓白,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喜愛,漸漸佔了劇壇的優勢。
此外,北方的山西梆子、豫劇等,也非常流行。乾隆年間,豫劇曾到廣州去演出。在南方,由弋陽腔發展起來的江西的贛劇,由皮簧系統發展起來的漢劇、湘劇、桂劇等都逐漸成熟,成為獨立的劇種。
隨著戲劇的發展,一些優秀的劇本也產生出來了。清初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最為有名。《長生殿》通過唐明皇李隆基和他的妃子楊玉環的故事,歌頌了生死不渝的愛情。《桃花扇》描寫了秦淮歌妓李香君與復社文人侯方域戀愛的故事,寫出了當時人民的亡國之恨,和南明弘光政權的腐朽。
史學
清代的史學也有相當的發展。清朝官修的《明史》,共332卷,記載了明朝二百多年間的歷史。《明史》被認為是二十四史中較為嚴謹的一部。
清代私人修史者也很多。黃宗羲的《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開闢了研究學術史的新領域。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以及《大清一統志》、《盛京通志》和各地編纂的地方志,都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由於考據學的影響,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也都用考據方法,整理和解決了古代史的一些問題,對於後人有很大幫助。
康熙、雍正時,清政府組織了一批人力,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10000卷。內容分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篇,每篇又分門別類,條理清楚,搜集宏富,是繼《永樂大典》之後的又一部大型類書。從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到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清政府又選派紀昀等160餘人編輯《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各類又分許多子目,檢閱比較方便。這套大型叢書,共收錄書籍3457種,79070卷,裝訂成36000餘冊。書的來源可分兩部分,一是清廷的內府藏本,一是收集各省的民間私藏本。成書之後,抄錄七部,分藏於北京和外地。
《四庫全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其中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但清政府在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曾大量銷毀和刪改舊書,使一些書籍遺失,也使我們今日看到的部份書籍不再是原版著作。
文學
唐朝以詩歌聞名,宋朝以詞傳世,元朝以曲著稱,明朝以話本和小說流行,到了清代,文學成就體現在小說和戲劇兩個方面。小說的成就中最著名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紅樓夢》初名《石頭記》,成書於18世紀,是一部傑出的古典長篇小說。全書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是高鶚續寫的。
曹雪芹,名霑,號雪芹。其先世原為漢人,清軍入關前入了滿洲正白旗籍。他祖上三代世襲江寧織造,是一個受到康熙帝特別賞識的貴族世家。後來他家被抄,移居北京西郊,他本人窮困潦倒,但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寫作《紅樓夢》的。
《紅樓夢》以一塊補天剩下的石頭希望遊歷繁華紅塵為引子,引出了紅塵中聲名顯赫的四大世家中的賈寶玉、林黛玉等一干人物。通過描述諸多人物間的各種感情,對名利的不同看法以及四大家族的盛衰經過,作者希望告訴讀者:人一生的命早已注定,人與人今生的緣份只不過是因果的循環。正如書中的《好了歌》所言: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它結構緊嚴,語言精煉、清新,所描繪的各種人物情態如生,躍然紙上,具有無窮的魅力。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山東淄川人,清初著名的小說家。他描述了妖狐鬼怪的故事,結集為《聊齋誌異》,進一步表達了善惡有報的思想。《聊齋誌異》文筆流暢,語言簡潔而生動,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安徽人。他所寫的《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優秀的古典諷刺小說。在他筆下,「儒林」圍繞功名富貴而互相勾結、吹捧、敲詐,揭露了人性惡的一面。
清代的戲劇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當時流行的地方戲如秦腔、弋陽腔、徽調、二簧調等先後進入北京,與昆曲爭勝。這些地方戲出於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們以其豐富多采的內容和形式,質樸明快的音樂和表演,通俗易解而又富於感染力的唱詞和賓白,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喜愛,漸漸佔了劇壇的優勢。
此外,北方的山西梆子、豫劇等,也非常流行。乾隆年間,豫劇曾到廣州去演出。在南方,由弋陽腔發展起來的江西的贛劇,由皮簧系統發展起來的漢劇、湘劇、桂劇等都逐漸成熟,成為獨立的劇種。
隨著戲劇的發展,一些優秀的劇本也產生出來了。清初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最為有名。《長生殿》通過唐明皇李隆基和他的妃子楊玉環的故事,歌頌了生死不渝的愛情。《桃花扇》描寫了秦淮歌妓李香君與復社文人侯方域戀愛的故事,寫出了當時人民的亡國之恨,和南明弘光政權的腐朽。
史學
清代的史學也有相當的發展。清朝官修的《明史》,共332卷,記載了明朝二百多年間的歷史。《明史》被認為是二十四史中較為嚴謹的一部。
清代私人修史者也很多。黃宗羲的《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開闢了研究學術史的新領域。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以及《大清一統志》、《盛京通志》和各地編纂的地方志,都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
由於考據學的影響,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也都用考據方法,整理和解決了古代史的一些問題,對於後人有很大幫助。
康熙、雍正時,清政府組織了一批人力,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10000卷。內容分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篇,每篇又分門別類,條理清楚,搜集宏富,是繼《永樂大典》之後的又一部大型類書。從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到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清政府又選派紀昀等160餘人編輯《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各類又分許多子目,檢閱比較方便。這套大型叢書,共收錄書籍3457種,79070卷,裝訂成36000餘冊。書的來源可分兩部分,一是清廷的內府藏本,一是收集各省的民間私藏本。成書之後,抄錄七部,分藏於北京和外地。
《四庫全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其中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但清政府在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曾大量銷毀和刪改舊書,使一些書籍遺失,也使我們今日看到的部份書籍不再是原版著作。
2006年6月1日星期四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清朝(十四)
清朝末年的天災
根據資料統計,清代各種天災的次數,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令人值得玩味的是,清代幾次大災,如大旱災、大洪災、大蝗災、瘟疫等都發生在1840年以後,特別在清代後期的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統治時期,災禍不斷。這是上天在譴責為政者和為民者的悖行。
咸豐時期的災荒有:
咸豐二年八月,崇陽雷鳴。四年正月十三日,平鄉雨雪雷鳴。十月初六日,應山雷。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南安雷震。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東光雷電。十一月十二日夜,宜都大雷。
咸豐四年到十年,許多地方發生蝗災,飛蝗蔽天。咸豐元年六月,崇陽蟲災。九年五月,蘇州禾田中出蟲,名曰稻。咸豐元年到十一年,南方基本是連年發生水災,北方是旱災和風災。此外,湖北,江蘇,山東等還多次發生地震。
咸豐二年春,日照大饑。夏,全縣大饑。六年,黃縣、臨朐饑。七年春,肥城、東平大饑,死者枕藉;魚台、日照、臨朐亦饑,人相食。夏,清苑、元氏、無極、邢台大饑。八年秋,興山饑。
咸豐五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寧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黃縣大疫。同治元年正月,常山大疫。四月,望都、蠡縣大疫。六月,江陵大疫,東平大疫,日照大疫,靜海大疫。秋,清苑大疫;灤州大疫;寧津大疫;曲陽、東光大疫;臨榆、撫寧大疫;莘縣大疫;臨朐大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二年六月,皋蘭大疫,江山大疫。八月,藍田大疫,三原大疫。三年夏,應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秋,公安大疫。五年五月,永昌大疫。六年二月,黃縣大疫。七月,曹縣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八年六月,寧遠、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九年秋,麻城大疫。冬,無極大疫。十年五月,孝義□疫。六月,麻城大疫。十一年夏,新城大疫,武昌縣大疫。
同治時期的災荒有:
從同治元年到十三年,全國許多地區下大雨和雹子,積地深數尺。湖北,山東等地連年洪水氾濫,水高丈許,沖塌民房眾多,死傷無數,田地毀壞嚴重。而南方許多州縣發生旱情。北方出現了饑荒。
從同治元年冬到十一年,山東地區發生大雨雷震。同治元年冬,三年,五年,六年,七年,九年冬,十一年,湖北多個地方莫名失火。此外,北方還連年發生風災,一些地方發生了地震。
同治四年秋,秀水有青蟲如蠶,喙黑,卷葉作網。十三年九月,嘉興田禾生蟲,食根,似黑蟻,蜂腰,六足,有須。
光緒時期的災荒有:
光緒元年到三十三年,華北地區每隔一兩年就發生嚴重的,旱災,蝗災和饑荒,而南方時常發生水災。光緒二年八月,寧津蟲傷稼。十四年春,泰安蟲災。
除了光緒二年,十七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等年份,幾乎每年都有地震爆發。此外,沿海地區時常發生風災。
從光緒元年到三十一年,全國許多地方下雨雹,大如核桃。光緒元年八月甲戌,青浦雷震南門塔。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京山大雷雨,安陸大雷電;夜,蘄水雷電四次。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玉田大雷,自二更徹夜。十一年十月二十日,東光聞雷。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九兩夜,德安大雷。十三年正月,德安大雷而雨。
宣統時期的災荒有:
宣統元年六月,蘭州黃河漲,泰安大水。宣統元年正月初四日,皋蘭縣災,延燒官捨六十餘間。二月二十六日,蘭州省城院門南街大火,延燒房屋二百零九間。宣統元年,甘肅全省亢旱。
除了上述列出的災害外,在晚清時期還多次出現瘟疫,比如天花,鼠疫等,造成了人口大量的死亡。這些災荒也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伴隨著天災的常常是異常現象的出現。這些異常現象通常預示著什麼。
咸豐二年五月十七日,枝江天無片雲,有白龍降於一湖中,蜿蜒行數里,忽騰去。三年七月初七日,西鄉白龍見,長數十丈。七月十五日,黃陂龍見於聶口,鱗甲宛然,擁船隻什物於空中。十一月,西寧西納川降龍,臭聞數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石首風雷大作,頃之二龍接尾而上。六年五月,鄱陽縣兩頭蛇見。七年五月初八日,來鳳縣曾氏塘風雨驟至,有物長丈餘,乘風入塘,形似牛,身備五色,目灼灼有光,水噴起。八年六月十七日,雲夢有龍入城,壞廬舍無數,繞城東北去。十年三月,麻城龍見。五月,松滋天鵝塘出龍,行陸地,所過禾稼盡偃。十一年冬,平湖有二龍藏於海。
咸豐三年七月,應城堰水無故由南趨北,湧起如山,南北水二道中凹見底,移時始合。四年十一月,蘄水水湧,躍高數尺;青浦水無故自湧。五年六月,雲夢池水自溢,高尺許,頃復故。十一月初五,宜昌堰水,無風水自湧起尺許。
咸豐五年,隨州民家雄雞生卵。咸豐六年六月,麗水大樹無故自倒。八年,黃安有大椿樹,每至午,樹中有笑聲。九年,武進李樹生瓜。
咸豐七年秋,黃安有白光如電,燭暗室,有聲。十一年六月,棲霞有白光如疋練,橫掃西北,十餘日始滅。
咸豐元年五月丙午,灤州大風晝晦。二年二月,蓬萊大風晝晦。三年三月十四日,靈州晝晦,翼日始明。五年四月,灤州狂風晝晦。六年四月,南樂晝晦。七年四月初二日,景寧大風晝晦。十一年四月初四日,曹縣紅霾晝晦。
咸豐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隨州有天火自西南流東北,其光觸地,有聲如鼓。三年正月,通州有火如星如燐,以千百計,自西南趨東北,凡四五夜始熄。十年冬,肥城既昏,有火從地中起,如燐而火,色赤而青,作二流光,遍地皆燃。
咸豐元年六月,禮縣霪雨,山崩;袁家崖山崩裂,聲震如雷,縱二尺許,橫二百丈。十月,興山仙侶山崩。二年六月朔,狄道馬銜山裂;平河大雨,山崩,壓倒民房無數。三年三月十六日,雲和山裂二百丈。六月二十六日,景寧大雨,山崩,壓斃七十三人。鄖縣青巖崩裂十餘丈;保康大山崩移十里許,毀田廬無算;永嘉大雨,龍泉村山圮覆屋,壓傷十九人。四年七月,雲和山崩,壓斃三十餘人。五年四月,大通縣塔破山崩。六年五月初八日,來鳳大壩路猲甚山崩,壓斃三百餘人。九月,松陽大雷雨,山崩數十丈。
同治元年六月,定遠□民家雞生三足。六年,鍾祥民家雛雞生三翅。
同治二年九月,曲陽有火球自西南飛向東北,或散四方,或聚為一,其象無常。四年,通渭、泰安火光西現如隕星。
同治三年,蘇州有龍。四年正月,宜城龍見於芳草洲。六年五月初五日,高淳見三龍。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龍,狂風驟雨,拔木覆舟。五月十二日,高淳龍見。七月底,城有蛟起於井中。
同治三年,新閏民家豕生象,未幾即斃。同治三年,京山李樹結桃實。五年,分宜玉虛觀古梓杪產素心蘭。同治七年九月十五日,玉田有火光至空際化為白氣,長丈許,其中有聲如鼓。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六日,霑化風霾日曀。三月初三日,武強風霾晝晦。二年二月,崇陽大風晝晦。三年六月,菏澤大風晝晦。四年正月十四日,棗陽晝晦。五年正月二十八日,霑化大風霾。九年正月二十五日,霑化大風霾日曀。十一年七月,灤州大風霾。十三年四月,曹縣大風晝晦。
同治四年七月,固原山崩;漢陽舖有平石寬長丈餘,高四尺,忽自行里許始止。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宣平北門山崩。八月十一日,西和西山崩,走入城中,壓倒城垣二百四十餘丈,民房九十餘處,壓死四十九人。
光緒元年,豕生象,色灰白,無毛。十三年,皋蘭民家豕生一象。光緒十九年正月,靈台龍見於井中。二十一年十月,大通龍見於惠廣寺。
光緒三年八月十五日,菏澤、曹縣大風晝晦。十年五月十三日,興山晝晦。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甘州大風晝晦。二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曲陽大風晝晦。三十一年,邢台晝晦。
光緒四年五月十二日,孝感塘水忽沸起,高二尺許,逾時始定;黃岡水自湧;雲夢塘自溢,久之始定。
光緒九年,興山民家雌雞化為雄。三十年,寧州民家雞生三足,後一足微短,行不著地。光緒三年,黃岡楓生梨實。二十二年,皋蘭民家杏樹開牡丹二。
光緒元年秋,海陽有白氣突起,移時始滅。
光緒元年正月十四日,灤州五聖祠突有火光,俄而火起高矗雲霄,祠竟無恙。五年冬,玉田見火球飛向東北,其聲如雷。二十二年四月戊子,南樂有火光徑尺,明如月,自西南往東北,尾長丈許,忽炸為火星四散。二十三年五月戊午夕,南樂有火光,圓可徑尺,飛向西南。二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夜,南樂有火光流空中,其明如月。二十六年七月壬戌夜,南樂有火光流空中。
光緒元年正月朔,西寧西川陰山崩。七月,舊洮州東明山崩。三年六月,河州紅崖山崩,壓斃二百餘人,牲畜無算。五年五月,文縣山崩。九年三月,光化馬窟山裂。十二年六月,河州草領山崩。十九年五月,狄道州皇后溝山崩,壓斃十三人。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河州東八部蘭山崩。二十二年二月,河州哈家山崩。二十三年八月,寧遠大夫溝山崩。二十六年六月,漳縣還山崩,靜寧州南五台山崩,河州王家山崩。二十七年六月,皋蘭五泉山、三台閣山崖崩。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洮州泉古山崩。三十二年五月,洮州莽灣山崩。七月,芽坡山崩。三十三年五月,寧遠小村槽山崩。
宣統元年六月,隴水赤三日。宣統元年六月十五日,秦州雒家川南山崩。
無論是天災還是異常現象的出現,作為人類,都應以敬畏之心接受上天的警示,並加以反省。否則,將面臨更大的災禍。
關於清朝滅亡的預言
關於清朝的滅亡,很多歷史上的預言都做了預測。
唐朝的《推背圖》第三十七象的讖文是:「漢水茫茫,不統繼統。南北不分,和衷與共」。頌文是「水清終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內竟無王,半凶還半吉。」 圖中有一圓狀首級出水,喻指武昌起義導致清朝滅亡後,有袁(圓)為首出現。
「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漢水」指武昌。此句意指武昌起義後,軍閥割據的局面取代了原本統一的宣統帝的清末王朝。「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意指全國上下,共渡艱難。「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倒戈」意指武昌起義是清朝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中的革命黨人倒戈而起。此句喻指發生在宣統三年八月的武昌起義滅亡了清王朝。「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半凶還半吉」隱一袁字,意指袁世凱。此句意指清亡後軍閥割據,沒有王帥,在此狀況下袁世凱數次奪權篡位。
隋朝步虛大師預言詩第一首中預言道:雲暗暗,霧愁愁,龍歸泥土塑獼猴;三歲孩童三載福,月下無主水空流,萬里煙波一旦收。
「雲暗暗,霧愁愁,龍歸泥土塑獼猴」。「暗暗」者無光,反扣一個「光」字,「霧愁愁」者迷茫而無緒,反扣一個「緒」字,這一句指光緒皇帝,入土在猴年。真龍天子光緒皇帝入土。只得匆忙「塑獼猴」而冠冕, 只不過是「木猴而冠」而已。三歲的宣統坐了三年的皇帝;「月下無主水空流」為「清」字的三個部份被拆散,這句是說,清朝瓦解,萬里江山易主。
宋朝的《梅花詩》第五首預言道:清光宜向漢中看。指辛亥年在武昌爆發了起義,導致清朝滅亡。
清朝的滅亡
1908年11月,光緒帝駕崩。光緒死後,慈禧馬上下詔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三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溥儀,是宣宗之曾孫,醇賢親王奕枻之孫,是德宗的本生弟子。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
宣統帝即位三年,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清王朝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清庭只得以光緒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統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清朝滅亡。又一個輝煌的王朝謝幕了,給歷史這個大舞台留下了不滅的印記。
1931年,溥儀在侵華日軍策劃下被挾持至東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執政。日軍戰敗後被中共俘獲,後出獄工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勢,終年61歲。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
根據資料統計,清代各種天災的次數,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令人值得玩味的是,清代幾次大災,如大旱災、大洪災、大蝗災、瘟疫等都發生在1840年以後,特別在清代後期的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統治時期,災禍不斷。這是上天在譴責為政者和為民者的悖行。
咸豐時期的災荒有:
咸豐二年八月,崇陽雷鳴。四年正月十三日,平鄉雨雪雷鳴。十月初六日,應山雷。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南安雷震。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東光雷電。十一月十二日夜,宜都大雷。
咸豐四年到十年,許多地方發生蝗災,飛蝗蔽天。咸豐元年六月,崇陽蟲災。九年五月,蘇州禾田中出蟲,名曰稻。咸豐元年到十一年,南方基本是連年發生水災,北方是旱災和風災。此外,湖北,江蘇,山東等還多次發生地震。
咸豐二年春,日照大饑。夏,全縣大饑。六年,黃縣、臨朐饑。七年春,肥城、東平大饑,死者枕藉;魚台、日照、臨朐亦饑,人相食。夏,清苑、元氏、無極、邢台大饑。八年秋,興山饑。
咸豐五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咸寧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黃縣大疫。同治元年正月,常山大疫。四月,望都、蠡縣大疫。六月,江陵大疫,東平大疫,日照大疫,靜海大疫。秋,清苑大疫;灤州大疫;寧津大疫;曲陽、東光大疫;臨榆、撫寧大疫;莘縣大疫;臨朐大疫;登州府屬大疫,死者無算。二年六月,皋蘭大疫,江山大疫。八月,藍田大疫,三原大疫。三年夏,應山大疫,江山大疫,崇仁大疫。秋,公安大疫。五年五月,永昌大疫。六年二月,黃縣大疫。七月,曹縣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八年六月,寧遠、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九年秋,麻城大疫。冬,無極大疫。十年五月,孝義□疫。六月,麻城大疫。十一年夏,新城大疫,武昌縣大疫。
同治時期的災荒有:
從同治元年到十三年,全國許多地區下大雨和雹子,積地深數尺。湖北,山東等地連年洪水氾濫,水高丈許,沖塌民房眾多,死傷無數,田地毀壞嚴重。而南方許多州縣發生旱情。北方出現了饑荒。
從同治元年冬到十一年,山東地區發生大雨雷震。同治元年冬,三年,五年,六年,七年,九年冬,十一年,湖北多個地方莫名失火。此外,北方還連年發生風災,一些地方發生了地震。
同治四年秋,秀水有青蟲如蠶,喙黑,卷葉作網。十三年九月,嘉興田禾生蟲,食根,似黑蟻,蜂腰,六足,有須。
光緒時期的災荒有:
光緒元年到三十三年,華北地區每隔一兩年就發生嚴重的,旱災,蝗災和饑荒,而南方時常發生水災。光緒二年八月,寧津蟲傷稼。十四年春,泰安蟲災。
除了光緒二年,十七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等年份,幾乎每年都有地震爆發。此外,沿海地區時常發生風災。
從光緒元年到三十一年,全國許多地方下雨雹,大如核桃。光緒元年八月甲戌,青浦雷震南門塔。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京山大雷雨,安陸大雷電;夜,蘄水雷電四次。八年八月二十八日,玉田大雷,自二更徹夜。十一年十月二十日,東光聞雷。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九兩夜,德安大雷。十三年正月,德安大雷而雨。
宣統時期的災荒有:
宣統元年六月,蘭州黃河漲,泰安大水。宣統元年正月初四日,皋蘭縣災,延燒官捨六十餘間。二月二十六日,蘭州省城院門南街大火,延燒房屋二百零九間。宣統元年,甘肅全省亢旱。
除了上述列出的災害外,在晚清時期還多次出現瘟疫,比如天花,鼠疫等,造成了人口大量的死亡。這些災荒也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伴隨著天災的常常是異常現象的出現。這些異常現象通常預示著什麼。
咸豐二年五月十七日,枝江天無片雲,有白龍降於一湖中,蜿蜒行數里,忽騰去。三年七月初七日,西鄉白龍見,長數十丈。七月十五日,黃陂龍見於聶口,鱗甲宛然,擁船隻什物於空中。十一月,西寧西納川降龍,臭聞數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石首風雷大作,頃之二龍接尾而上。六年五月,鄱陽縣兩頭蛇見。七年五月初八日,來鳳縣曾氏塘風雨驟至,有物長丈餘,乘風入塘,形似牛,身備五色,目灼灼有光,水噴起。八年六月十七日,雲夢有龍入城,壞廬舍無數,繞城東北去。十年三月,麻城龍見。五月,松滋天鵝塘出龍,行陸地,所過禾稼盡偃。十一年冬,平湖有二龍藏於海。
咸豐三年七月,應城堰水無故由南趨北,湧起如山,南北水二道中凹見底,移時始合。四年十一月,蘄水水湧,躍高數尺;青浦水無故自湧。五年六月,雲夢池水自溢,高尺許,頃復故。十一月初五,宜昌堰水,無風水自湧起尺許。
咸豐五年,隨州民家雄雞生卵。咸豐六年六月,麗水大樹無故自倒。八年,黃安有大椿樹,每至午,樹中有笑聲。九年,武進李樹生瓜。
咸豐七年秋,黃安有白光如電,燭暗室,有聲。十一年六月,棲霞有白光如疋練,橫掃西北,十餘日始滅。
咸豐元年五月丙午,灤州大風晝晦。二年二月,蓬萊大風晝晦。三年三月十四日,靈州晝晦,翼日始明。五年四月,灤州狂風晝晦。六年四月,南樂晝晦。七年四月初二日,景寧大風晝晦。十一年四月初四日,曹縣紅霾晝晦。
咸豐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隨州有天火自西南流東北,其光觸地,有聲如鼓。三年正月,通州有火如星如燐,以千百計,自西南趨東北,凡四五夜始熄。十年冬,肥城既昏,有火從地中起,如燐而火,色赤而青,作二流光,遍地皆燃。
咸豐元年六月,禮縣霪雨,山崩;袁家崖山崩裂,聲震如雷,縱二尺許,橫二百丈。十月,興山仙侶山崩。二年六月朔,狄道馬銜山裂;平河大雨,山崩,壓倒民房無數。三年三月十六日,雲和山裂二百丈。六月二十六日,景寧大雨,山崩,壓斃七十三人。鄖縣青巖崩裂十餘丈;保康大山崩移十里許,毀田廬無算;永嘉大雨,龍泉村山圮覆屋,壓傷十九人。四年七月,雲和山崩,壓斃三十餘人。五年四月,大通縣塔破山崩。六年五月初八日,來鳳大壩路猲甚山崩,壓斃三百餘人。九月,松陽大雷雨,山崩數十丈。
同治元年六月,定遠□民家雞生三足。六年,鍾祥民家雛雞生三翅。
同治二年九月,曲陽有火球自西南飛向東北,或散四方,或聚為一,其象無常。四年,通渭、泰安火光西現如隕星。
同治三年,蘇州有龍。四年正月,宜城龍見於芳草洲。六年五月初五日,高淳見三龍。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湖州有龍,狂風驟雨,拔木覆舟。五月十二日,高淳龍見。七月底,城有蛟起於井中。
同治三年,新閏民家豕生象,未幾即斃。同治三年,京山李樹結桃實。五年,分宜玉虛觀古梓杪產素心蘭。同治七年九月十五日,玉田有火光至空際化為白氣,長丈許,其中有聲如鼓。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六日,霑化風霾日曀。三月初三日,武強風霾晝晦。二年二月,崇陽大風晝晦。三年六月,菏澤大風晝晦。四年正月十四日,棗陽晝晦。五年正月二十八日,霑化大風霾。九年正月二十五日,霑化大風霾日曀。十一年七月,灤州大風霾。十三年四月,曹縣大風晝晦。
同治四年七月,固原山崩;漢陽舖有平石寬長丈餘,高四尺,忽自行里許始止。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宣平北門山崩。八月十一日,西和西山崩,走入城中,壓倒城垣二百四十餘丈,民房九十餘處,壓死四十九人。
光緒元年,豕生象,色灰白,無毛。十三年,皋蘭民家豕生一象。光緒十九年正月,靈台龍見於井中。二十一年十月,大通龍見於惠廣寺。
光緒三年八月十五日,菏澤、曹縣大風晝晦。十年五月十三日,興山晝晦。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甘州大風晝晦。二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曲陽大風晝晦。三十一年,邢台晝晦。
光緒四年五月十二日,孝感塘水忽沸起,高二尺許,逾時始定;黃岡水自湧;雲夢塘自溢,久之始定。
光緒九年,興山民家雌雞化為雄。三十年,寧州民家雞生三足,後一足微短,行不著地。光緒三年,黃岡楓生梨實。二十二年,皋蘭民家杏樹開牡丹二。
光緒元年秋,海陽有白氣突起,移時始滅。
光緒元年正月十四日,灤州五聖祠突有火光,俄而火起高矗雲霄,祠竟無恙。五年冬,玉田見火球飛向東北,其聲如雷。二十二年四月戊子,南樂有火光徑尺,明如月,自西南往東北,尾長丈許,忽炸為火星四散。二十三年五月戊午夕,南樂有火光,圓可徑尺,飛向西南。二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夜,南樂有火光流空中,其明如月。二十六年七月壬戌夜,南樂有火光流空中。
光緒元年正月朔,西寧西川陰山崩。七月,舊洮州東明山崩。三年六月,河州紅崖山崩,壓斃二百餘人,牲畜無算。五年五月,文縣山崩。九年三月,光化馬窟山裂。十二年六月,河州草領山崩。十九年五月,狄道州皇后溝山崩,壓斃十三人。二十年二月二十七日,河州東八部蘭山崩。二十二年二月,河州哈家山崩。二十三年八月,寧遠大夫溝山崩。二十六年六月,漳縣還山崩,靜寧州南五台山崩,河州王家山崩。二十七年六月,皋蘭五泉山、三台閣山崖崩。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洮州泉古山崩。三十二年五月,洮州莽灣山崩。七月,芽坡山崩。三十三年五月,寧遠小村槽山崩。
宣統元年六月,隴水赤三日。宣統元年六月十五日,秦州雒家川南山崩。
無論是天災還是異常現象的出現,作為人類,都應以敬畏之心接受上天的警示,並加以反省。否則,將面臨更大的災禍。
關於清朝滅亡的預言
關於清朝的滅亡,很多歷史上的預言都做了預測。
唐朝的《推背圖》第三十七象的讖文是:「漢水茫茫,不統繼統。南北不分,和衷與共」。頌文是「水清終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內竟無王,半凶還半吉。」 圖中有一圓狀首級出水,喻指武昌起義導致清朝滅亡後,有袁(圓)為首出現。
「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漢水」指武昌。此句意指武昌起義後,軍閥割據的局面取代了原本統一的宣統帝的清末王朝。「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意指全國上下,共渡艱難。「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倒戈」意指武昌起義是清朝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中的革命黨人倒戈而起。此句喻指發生在宣統三年八月的武昌起義滅亡了清王朝。「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半凶還半吉」隱一袁字,意指袁世凱。此句意指清亡後軍閥割據,沒有王帥,在此狀況下袁世凱數次奪權篡位。
隋朝步虛大師預言詩第一首中預言道:雲暗暗,霧愁愁,龍歸泥土塑獼猴;三歲孩童三載福,月下無主水空流,萬里煙波一旦收。
「雲暗暗,霧愁愁,龍歸泥土塑獼猴」。「暗暗」者無光,反扣一個「光」字,「霧愁愁」者迷茫而無緒,反扣一個「緒」字,這一句指光緒皇帝,入土在猴年。真龍天子光緒皇帝入土。只得匆忙「塑獼猴」而冠冕, 只不過是「木猴而冠」而已。三歲的宣統坐了三年的皇帝;「月下無主水空流」為「清」字的三個部份被拆散,這句是說,清朝瓦解,萬里江山易主。
宋朝的《梅花詩》第五首預言道:清光宜向漢中看。指辛亥年在武昌爆發了起義,導致清朝滅亡。
清朝的滅亡
1908年11月,光緒帝駕崩。光緒死後,慈禧馬上下詔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三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溥儀,是宣宗之曾孫,醇賢親王奕枻之孫,是德宗的本生弟子。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
宣統帝即位三年,孫中山倡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清王朝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清庭只得以光緒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統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清朝滅亡。又一個輝煌的王朝謝幕了,給歷史這個大舞台留下了不滅的印記。
1931年,溥儀在侵華日軍策劃下被挾持至東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執政。日軍戰敗後被中共俘獲,後出獄工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勢,終年61歲。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
訂閱:
文章 (Atom)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
-
中國傳說時代 事件 遠古與 三皇 時期 盤古開天闢地 · 女媧補天造人 · 伏羲建八卦 · 燧人鑽燧取火 · 有巢構木為巢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神農嘗百草 五帝 時期 禪讓政治 · 阪泉之戰 · 涿鹿之戰 ...
-
祆教 瑣羅亞斯德教(英文 : Zoroastrianism,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在中國稱為「祆教」(「祆」,拼音:xiān,中古拼音:he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這是專門創造的一...
-
新文化運動 (一)導言: 1.新文化運動的年代:1915-1923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發生於二十世紀前期的啟蒙運動。它的時間斷限,有廣狹兩種說法。狹義的說法認為應從1917年到1921年。廣義的說法則主張從1915年到1923年。無論採取那一個說法,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新文...
-
二十四史 , 中國 古代 各朝 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 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 ( 前2550年 ),止於 明朝 崇禎 十七年( 1644年 ),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 編寫。 1921年 ...
-
《史記》興《漢書》是中國史學上兩大名著。《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之始祖.而《漢書》為紀傳體斷代史之鼻祖,二者皆影響後世很大。但由于兩書的作者無論在背景,立場皆有不同,故實有不少相異之處,現將其異同分述如下: 一、立場方面: 《史記》是一本「私書」。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裏說明...
-
老莊學說比較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其學說約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戰爭頻仍,學者目睹人世慘變,自然容易產生厭世的觀念。其代表人物為老子及莊子,兩人學說均以崇尚自然為大要,但其中`他也有許多不同的思想,現分析兩者的思想如下: 在宇宙觀...
-
中共內鬥到肅反運動 中共在三反、五反運動結束後,毛澤東似乎仍然意猶未盡。1953年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毛起草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和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各地開展「新三反」運動。7月,朝鮮停戰。 同時,中共在發動了一系列鬥爭,取得了絕對的權力後,制定了犧牲農業,全力...
-
中共對知識份子的迫害:1957年的反右運動 在中共業已走過的歷史中,撒下了不計其數的謊言。1957年的反右運動就是這其中可以排在前列的謊言之一。海外學者丁抒先生著的《陽謀》一書以詳盡的史料,揭示了這一段歷史的真象,讓我們深切的瞭解到這一運動發生的始末,發生的一幕幕慘劇,以及中共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 毛澤東 時期 (1949年- 1976年) 解放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 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 與 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魯西南戰役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金門戰役 西南戰役 海...
-
佛教本為外來宗教,然經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滅佛後,仍能在中國根深蒂固。更在唐時大盛,成為中國宗教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代,並且,在當時無論在社會﹑經濟及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分述於下: 首先。佛教能夠大盛於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教義已趨完備。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起初是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