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月15日星期二

民國軍閥派系談

民國軍閥派系談(07年修訂版)
              
                陳賢慶著




前   言

“軍閥”一詞,翻開《辭海》等工具書,會得到如下的解釋: “ 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 “擁有武裝部隊,並能控制政權的軍人或軍人集團。”……由上述可知,能稱之為“軍閥”者,大體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擁有武裝,自成派系,割據一方(或控制中央政權)。軍閥,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之一,中國古代的“諸侯”、“國王”、“藩鎮”等,便多屬軍閥之類。

至於中國近代軍閥,其定義又稍有不同,原因很簡單,他們必然帶有“近代”的特色,查《新華詞典》,作瞭如下解釋:中國近代軍閥,“擁有軍隊,霸佔一方,為害人民,充當買辦階級、豪紳階級的代表和帝國主義的走狗。”這解釋很清楚地表明:中國近代軍閥,除了具備了過去的軍閥的性質之外,還兼有“充當買辦階級、豪紳階級的代表和帝國主義的走狗”這“近代”的特色。

1840年的鴉片戰爭,導致了幾千年來的中國封建制度和封建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瘋狂地侵略中國,都恨不得一下子把中國據為己有。但是,不久,他們便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是一塊肥肉,但又是一塊誰也難以獨吞的肥肉。於是,他們轉而爭相扶植中國的軍閥勢力,作為他們侵略中國的工具,尤其是清王朝滅亡之後。

1911年 10月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功績。但是,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中國封建勢力的強大,客觀上也為袁世凱的上台及北洋軍閥、西南地方軍閥的反動統治創造了條件。從 1911年到 1937年這二十多年中,中國經歷了北洋軍閥及國民黨新軍閥等大大小小的中國近代軍閥派系的混戰和統治,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連綿不息的巨大的災難。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妄圖憑藉他們所掌握的軍閥武裝,一舉消滅人民的力量。但是,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號角聲, 1949年底,中國近代軍閥最終在中國大陸被徹底滅亡。

學點有關中國民國時期的軍閥的知識,對了解中國近、現代史,了解中國國情有很大幫助。編著者是教育工作者,長期從事中學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深感當今的青年學生對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歷史知之甚少,而當前,適合於青年學生閱讀的這方面的書籍也不多見。因此,利用業餘時間編寫了這一部書,試圖用通俗簡明的文筆,以“娓娓而談”的方式,比較全面地談談民國時期主要的軍閥派系,以及它們各自形式、發展、分化、衰敗以至滅亡的原因和過程;簡介各派系的一些主要將領以及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戰爭,其目的是希望年輕的讀者能更多地了解到中國多災多難的昨天,更加熱愛我們來之不易的今天,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全書共分十五章,基本上是每一章介紹一個軍閥派系,每一章根據內容需要又分為若干小節。有些內容,在前面章節已有詳述,後面章節再出現時,則作簡述。正文之後有一個附錄:《資料查閱索引》,讀者可以根據條目在書中的某章節或某頁查找到有關的內容,包括人物、派別、團體、軍隊、事件、戰爭等。儘管不一定是詳盡的敘述或解釋,但相信讀者也可以從中獲得基本的認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本書雖然只有三十多萬字,但一書在手,讀者便可粗略了解到 1911年至 1949年間在中國的政壇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戰爭,認識到眾多曾經叱吒風雲的民國軍政界人物,因而,本書會有它的一定價值。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加上掌握的資料還不夠詳盡,編寫的時間也不夠充裕,書中難免還會有錯誤和疏漏之處,敬請大方之家批評斧正。

編著者
1992· 6·2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