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熙宗時期統治制度的改革和統治集團內的派別鬥爭

(五)熙宗时期统治制度的改革和统治集团内的派别斗争

  金太宗逐步改革官制和軍制的時期,左勃極烈宗幹、右勃極烈兼都元帥宗翰和宗輔、希尹等,都是趨向于采用漢制的改革派。漢人宰相韓企先受到宗翰、宗幹的敬重。韓企先“專以培植獎勵後進爲己任”,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漢人官僚集團。宗翰信任遼雲中留守高慶裔等降臣以及一批漢人官員、文士。宋朝使臣洪皓被金朝扣留,堅持不屈。希尹要他的兩個兒子向洪皓學習漢文化。掌握軍政實權的宗翰成爲趨向漢制的改革派的首要人物。

  一一三○年,谙班勃極烈完顔杲死後,宗翰入朝,與宗幹、希尹合議,立金太祖孫、十三歲的合剌爲谙班勃極烈,作爲皇位的繼承人。《金史·宗翰傳》稱:“太宗以宗翰等皆大臣,義不可奪,乃從之”。金太宗時,尚無立太子的制度,皇位的承襲,仍然保留着貴族擁立的遺迹。所謂“義不可奪”,也還因爲宗翰、宗幹等軍政大權在握,足以左右着政局。合剌自幼随從漢人文士韓昉,學習漢文化,能書寫漢字,作詩賦。《大金國志》說他“盡失女真故态”,“開國舊臣”們看他是“宛然一漢戶少年子”。一一三五年,金太宗死,十六歲的合剌即位作皇帝(金熙宗)。軍政大權實際上都掌握在宗翰、宗幹等人的手裏。金熙宗即位後,在宗翰等人的支持下,對金朝的政治制度作了重大的改革。

  

  一、改革政治制度

  

  廢勃極烈制,采用漢制 金熙宗時作出的一個重大改革,是統一金朝内地和漢地的官制。金熙宗即位後,随即廢除女真勃極烈制,改用遼、宋的漢官制度。中央官制,皇帝以下設置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尚書省設尚書令,下設左、右丞相及左、右丞(副相)。原勃極烈宗磐、宗幹、宗翰分別授太師、太傅、太保銜,并領三省事。宗磐爲尚書令,完顔希尹爲左丞相,韓企先爲右丞相,高慶裔任左丞,希尹信用的遼降臣蕭慶爲右丞。金太宗子宗磐名義上居于最高地位,尚書令隻是榮譽的職銜,宰相的實權全被宗翰、宗幹一派所掌握。金朝廢除女真舊制,采用漢制,這一重大改革的完成,無疑是意義重大的。

  中央的軍事機構,這時仍由都元帥統領,沒有作制度上的變革。

  地方官制,仍依遼、宋舊制設路、府、州、縣四級。各路設兵馬都總管統領軍兵。路治所在的府稱爲總管府。兵馬都總管兼任總管府的府尹。各州刺史、節度使統領軍兵,兼管政事。路、府、州、軍的軍事和行政,實際上是由各路官員統一管理。這是在采用漢制的同時,又延續了女真建國初期形成的軍政一體的傳統。縣一級官府不專設軍兵,縣令隻管民政。

  廢齊國 金熙宗時作出的另一重大改革,是廢除劉豫的齊國。一一三七年十一月,熙宗下诏廢除齊國,降封劉豫爲蜀王。在汴京設立行台尚書省,以原齊國宰相張孝純爲權行台左丞相,張通古爲右丞相。行台尚書省在中央尚書省統一領導下,統治汴京地區,保存原來的建置,仍然是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特殊的統治區。

  天眷新制 天會十五年(一一三七年)十二月,金熙宗改明年年号爲天眷。天眷元年(一一三八年)以後,金朝中央的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革,呈現出新的面貌。

  官制的确定——一一三八年八月,金熙宗頒布新的官制和“換官”的規定。所謂“換官”,就是原來女真和遼、宋的官職,依照新制統一換授。據此規定,任命朝内外官員,并規定了所謂“勳封食邑”的制度,即按功勳等第授予不同的封爵、勳級、食邑。同年十月,又正式制定封國制。貴族大臣封授國王稱号,隻是一種榮譽的勳爵,并不實際統治某地。金熙宗時确立的這一整套繁瑣的官制,大體上都是依照遼、宋舊制,全面地采用了漢官制度。

  加強相權——尚書左、右丞相是實際掌握政權的宰相。一一三八年,又增設平章政事和參知政事官。他們的地位分別在左右丞相和左右丞之下,實際上是宰相和副相的助手。官員的增設,進一步加強了宰相的權力。

  設禦史台——朝廷設禦史台。禦史中丞掌管刑獄和重大案件。主要職責是監察官員的活動,處置官員犯法,以加強皇權的統治。

  建都城,定禮儀——金朝的都城會甯府,建号上京。原來的遼上京,改稱臨潢府。又在上京會甯府修建宮殿。建敷德殿爲朝殿,百官在此朝見皇帝。建慶元宮,安放金太祖以下遺像,爲原廟。又建明德宮、明德殿,供太後居住,安放金太宗遺像。金太宗時營建的乾元殿,改名皇極殿。以後又興建涼殿、太廟、社稷。金熙宗仿漢制興建華麗的宮殿,使上京的面貌大爲改觀。

  在興建宮殿的同時,又詳細制定了各種禮儀。皇帝有特制的冠、服。百官朝見皇帝,也要穿規定的朝服。一一三九年,金熙宗入居新宮,百官穿朝服朝參,與女真建國時的氣象完全不同了。

  造新文字——金太祖時,完顔希尹參考契丹、漢字造女真字(女真大字)。一一三八年,金熙宗又創制一種筆畫簡省的新字,稱女真小字。九月,金熙宗下诏,任命女真、契丹和漢人官員的“诰命”,都各用本族的文字書寫。契丹字、漢字與女真字同樣成爲官方的通用文字。

  金熙宗時所進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不僅進一步顯示出采納遼、宋舊制和接受漢文化的趨向,而且清楚表明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制的皇權統治。這些改革是女真改革派和漢人官員一起議定的。女真貴族中,尚書左丞相完顔希尹是重要的決策者。希尹制定禮儀、制度,多與被金朝扣留的宋使洪皓謀議。尚書右丞相韓企先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後來,金世宗曾經高度評價韓企先說:“漢人宰相惟韓企先最賢,他人不及也”。又說:“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關決大政,與大臣謀議,不使外人知之,由是無人能知其功。前後漢人宰相無能及者。”韓企先顯然不僅制定了若幹禮儀、制度,并且參預謀議,是這次改革的關鍵人物。韓昉和燕京宋降臣蔡靖、被金朝扣留的宋使宇文虛中,也參與制定禮儀、制度。通過這次改革,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的皇權統治,也加強了女真改革派和漢人官員的地位。

  

  二、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反複搏鬥

  

  金熙宗的改革,不能不遭到女真貴族中保守勢力的抵制和反抗。伴随着新制的推行,以金太宗子宗磐爲首的保守派和宗翰、宗幹、希尹等改革派展開了反複的激烈的搏鬥。

  宗磐殺高慶裔 高慶裔原是遼朝降臣,通女真語,在宗翰軍中作通事(翻譯)。一一二九年,任西京留守。次年,金立齊國,高慶裔曾受命作使臣,去冊封劉豫。金熙宗即位,改定官制,高慶裔升任尚書左丞,是宗翰的親信。宗磐要打擊宗翰,先從高慶裔下手。一一三七年,高慶裔被告貪贓下獄。六月,被處死刑。宗翰向金熙宗請求免官,爲高慶裔贖罪,熙宗不許。據說,高慶裔臨刑前,宗翰去哭別。高慶裔對宗翰說:“我公早聽某言,事情那能到今天這個地步。我死後,公要善自保重。”高慶裔的話,顯然是針對着宗磐的。由高慶裔案興起大獄。山西路轉運使劉思因此案被處死,肅州防禦使李興麟被免官。宗翰一派遭到沉重的打擊。七月間,宗翰憤郁而死。宗磐一派的元帥左監軍撻懶被升任左副元帥,封魯國王;宗弼爲右副元帥,封沈王。一一三八年七月,左丞相完顔希尹也被罷相。

  河南、陝西地的争議 宗翰死後,三公中,宗磐與宗幹成爲兩大對立勢力的首領。宗磐、撻懶和新任左丞相宗隽等主張把河南、陝西地歸還宋朝,要宋朝象劉豫那樣向金稱臣。保守派的這一主張,顯然旨在發展以上京爲中心的女真奴隸制。宗幹、希尹一派反對。宗磐與宗幹争議,宗磐甚至在金熙宗面前持刀刺向宗幹,被人呵止。一一三八年八月金熙宗在頒行官制之後,下诏把河南地還給宋朝。宋向金納币稱臣。金朝原在汴京設立的行台尚書省撤銷,改在燕京設立。金朝尚書省的直接統治區,又限于以上京爲中心的“内地”。

  宗幹、希尹殺宗磬和宗隽 一一三九年初,左丞相宗隽又升任太保,領三省事。宗磐、宗隽一派權勢日盛。此時,完顔希尹也複任左丞相兼侍中。宗幹、希尹與漢臣韓昉等争取金熙宗的支持,策劃反擊。右副元帥宗弼也密奏金熙宗,說宗磐、撻懶主張割河南地給宋朝,二人必然是和宋朝有勾結。翰林學士韓昉向金熙宗講述唐朝故事,說唐玄宗用姚崇、宋璟,以成開元之治。後來信用李林甫奸佞,招緻天寶之亂。影射宗磐、撻懶。金熙宗說:“後世懷疑周公殺兄弟。在我看來,如果爲國家大計,也不算錯。”熙宗決意奪回大權。六月,郎君吳十謀反處死。吳十案涉及宗磐一黨。金熙宗召宗磐、宗隽入朝,宗幹、希尹等當即把他們逮捕,處死。韓昉爲金熙宗起草诏書,誅宗磐一黨。诏書說:宗磐“煽爲奸黨,坐圖問鼎”,宗隽“力擯勳舊,欲孤朝廷。”金太宗子宗偉(阿魯補)、宗英(斛沙虎)、殿前左副點檢渾睹、會甯少尹胡實剌、郎君石家奴、千戶述孛離古楚等多人都因依附宗磐被處死。宗幹、希尹、宗弼等一派獲得大勝。宗幹升任太師,宗弼升任都元帥。

  撻懶兵權在握,金熙宗說他是有大功的貴族,釋免不問,出爲燕京行台尚書左丞相。撻懶到燕京後,更加驕肆不法,與翼王鹘懶(太宗子)謀反。金熙宗下诏殺撻懶,撻懶自燕京南逃。宗弼派兵追捕撻懶,押至祁州,殺撻懶、鹘懶及撻懶二子。宗磐一派遭到徹底的失敗。宗弼進爲太保兼領燕京行台尚書省,仍任都元帥。

  金熙宗即位以來的五、六年間,統治集團内以宗磐、宗隽爲首的保守派和以宗翰、宗幹、希尹、宗弼等爲首的改革派,展開了十分激烈的鬥争。鬥争的結果,是宗幹、宗弼等全部控制了軍政大權。随即,按照他們的主張,再次南侵宋朝。

  一一四○年五月,金熙宗采納宗幹、宗弼等建議,下诏元帥府伐宋,以恢複讓給宋朝的河南、陝西疆土。宗弼領兵趨汴京,右監軍撒離喝領兵攻陝西。在此以前,即一一三九年,金熙宗将河南、陝西地歸還宋朝時,曾下诏宋朝說:“其官吏等,已有誓約,不許辄行廢置,各守厥官。”河南、陝西各地守将都是金、齊舊官。金軍攻來,紛紛迎降。一月之間,原來歸還宋朝的河南、陝西地,又全被金朝所占有。宗弼軍繼續向淮南進軍,在順昌和郾城先後遇到宋将劉錡和嶽飛軍的抵抗,作戰失敗。

  改革派互相殘殺 金軍南侵失利,朝廷中的改革派官員間又出現争權鬥争。希尹是女真部落貴族歡都之子,自金太祖阿骨打舉兵以來,常在行陣,屢立戰功,曾任元帥右監軍、谙班勃極烈、左丞相等職,一直是軍事和政治的當權者,也是創造女真文字,倡導漢文化的代表人物。這時,仍任左丞相,掌握着金朝的政權。一一四○年九月,都元帥宗弼自軍中回,見金熙宗密奏:希尹平時曾竊議皇權的繼承,“奸狀已萌,心在無君”。金熙宗随即殺希尹及其二子,又殺右丞蕭慶。以殿前都點檢蕭仲恭爲尚書右丞。

  在殺希尹前半月,金熙宗到燕京。宗弼請求繼續進兵南侵。十二月,金熙宗以元帥左監軍阿離補爲左副元帥,右監軍撒離喝爲右副元帥。一一四一年二月,宗弼軍攻下廬州。四月,宗弼請伐江南。金熙宗下诏伐宋。十月,宗弼軍渡淮。宋朝派使臣魏良臣到金營求和。十一月,宋、金劃定以淮水爲界,西起大散關,東至淮水中流。宋仍向金納币稱臣。從此,金朝基本上确定了它的統治領域。一一四三年,被金朝扣留的宋朝使臣洪皓等南歸。

  希尹被殺後,宗弼任尚書左丞相兼侍中,仍任都元帥,領行台尚書省。一一四一年五月,宗幹病死。次年,宗弼又由太保進封太傅。宗弼位列三公,并且一人獨掌政治、軍事大權,成爲皇帝以下、權勢最高的人物。此後幾年内,金朝的統治權實際上全在宗弼的手裏。

  右丞相韓企先,金熙宗時一直在相位。一一四六年,病死。宗弼開始排斥朝中韓企先一派的漢臣。洪皓等宋使已被遣返。宇文虛中仍留金朝。宗弼借故殺宇文虛中。一一四七年,宗弼又殺田珏。田珏原是韓企先提掖的漢官,任吏部侍郎。韓企先臨死前,向宗弼推薦田珏爲相。宗弼信任的漢臣蔡松年(蔡靖子)、許霖、曹望之等,指責田珏等結納朋黨,竭力排田。田珏被宗弼排擠出朝,任橫海軍節度使。六月,又借故殺田珏,并殺左司郎中奚毅、翰林待制邢具瞻及王植、高鳳廷等漢臣多人。與田珏往來的孟浩等三十四人,也被指爲同黨,遷徙到海上。田珏、奚毅都是韓企先擢用的漢臣。田珏等漢臣被殺、被逐,金朝尚書省“爲之一空”。宗弼用漢臣蔡松年集團代替了韓企先集團,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這年九月,宗弼又進爲太師。

  

  三、人民群衆的反抗鬥争和女真民戶的南遷

  

  金太宗以來,河北、山西地區的廣大人民,一直以太行山爲據點,展開英勇不屈的鬥争。金熙宗時,統治集團内部紛争,金軍再次南侵,人民群衆的反抗鬥争再次形成高潮。一一三八年以來,主要有以下幾支。

  張貴起義 一一三八年秋,泰安卒徒(當是俘奴)張貴,聯絡當地平民,依據山險起兵反金。遼末起義軍的叛徒王伯龍在金太祖時降金,這時被派爲燕京馬軍都指揮使。王伯龍軍鎮壓了張貴領導的起義軍。

  梁小哥起義 一一三八年,平陽府人梁小哥率領一支起義軍,在太行起兵。曾與原齊國的宋降将徐文作戰。梁小哥長期在太行山一帶活動。一一四二年,梁小哥率領四十人攻克平陽府神山縣。總管府判官鄧奭(音式sh@)領兵三千鎮壓。金軍遠遠見梁小哥旗幟即停下來,白天離起義軍五六裏才敢活動,夜間則離起義軍十多裏方敢紮營,戒備森嚴,不敢熟睡,唯恐起義軍劫營。金軍契丹都統馬五領兵與起義軍激戰,馬五被殺,金軍五千多人逃散。

  張清超義 一一三九年,山東沿海人民在張清領導下,駕船從海上攻入遼東。起義軍打着宋軍旗号,攻下薊州。遼東百姓和被擄的南宋人民相率起兵響應。不久,張清又率軍退回山東。

  邯鄲人民起義 當金朝統治集團内部紛争時,太行一帶起義軍四起。一一四○年,邢、洺、磁、相、慶源一帶被金兵俘虜的漢人,互相約定,在二月初一日,奪取女真奴隸主的鞍馬、武器和盔甲,在邯鄲西村聚集,同上太行山抗金。

  太行起義軍 一一四○年,太行起義軍夜襲懷州萬善鎮,距州城隻二十裏,震動了懷州。

  邳州人民起義 一一四一年,邳州人民聚集起義。起義軍發展到近二十萬人。遭到金将溫迪罕蒲裏特的鎮壓。

  張橫起義 一一四三年,太原張橫起義軍,在憲州大敗金軍,活捉岚、憲兩州同知和岢岚軍判官。

  此外,宗弼南侵時,宋朝嶽飛軍曾與太行山抗金義軍相聯絡,義軍在河北、山西一帶多次狙擊金兵,攻打州城,給予金軍以不小的打擊。

  面對着人民群衆的英勇反抗,金熙宗統治集團采取了一項重大的措施,即把内地的女真、契丹人大批地南遷到中原。

  金太宗時推廣授田制,曾把大批的女真、契丹民戶遷到遼上京臨潢府一帶墾殖,以解決混同江地區田地不足的困難。人口的增加和生産力的發展,迫使金熙宗不能不進一步解決田地不足的嚴重問題。金熙宗面對着中原地區漢族人民群衆的持久的反抗,又面臨着内地墾田的不足,一一四五年決定創設“屯田軍”制。把女真人和契丹人的猛安謀克戶,從本部遷居到中原,計戶授給官田耕種。他們和漢族人民雜處,并負有監視和鎮壓人民反抗的職責。南遷的女真人戶,自燕京之南到淮水之北,散居于各地漢人村落之間,多達六萬人。

  與此同時,金熙宗還規定,建國初年編入猛安謀克部的遼東地區漢人和渤海人,今後不再承襲猛安、謀克職銜。

  金熙宗時的這些改革措施,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從氏族部落制發展而來的猛安、謀克制,進一步改變着原來的意義,越來越成爲以地域來劃分的經濟生産單位和基層的軍事組織。各謀克散處各地,受當地軍政官員統轄,彼此間不再有直接的聯系。原來強行收編漢人、渤海人入猛安謀克的制度,也同時宣告了它的終結。(二)金朝統治集團内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論,在此以前,主要是關于如何統治遼、宋封建制的漢地。保守派主張不斷地從漢地擄掠奴隸帶回内地,以發展女真奴隸制度。改革派則主張依照漢地的原有封建秩序,利用漢人地主階級,進行統治。金熙宗的改革,又前進了一步。從擄掠漢人到内地,改變爲遷徙女真人到中原,這一重大變革的實行,顯然是在擊敗保守派勢力後,對保守政策的一個徹底的否定。(三)金熙宗把大批的女真人遷入中原,雖然隻是出于所謂“屯田”的經濟的和軍事的目的,但這一措施的實行,又必然要帶來統治者所預料不到的不可避免的後果。女真屯田戶星羅棋布地雜在漢人封建莊田之間,不能不日益受到漢族的封建經濟和封建文化的影響,不能不日益改變“女真舊俗”。如果說,以前還隻是在漢族中保持和發展原來的封建秩序,那麽,女真人南遷後,女真族内部的生産關系也要逐步向着封建制過渡,已是不可免了。

  

  四、宮廷政變

  

  金熙宗皇統年間,宗弼由太傅進封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兼領行台尚書省,掌握了金朝的軍政大權。一一四八年,宗弼死。此後,金朝中央又陷入内部的紛争。

  金太祖、太宗時,實行勃極烈制,仍然保留着貴族推選的痕迹,還沒有建立皇後和太子的制度。金熙宗加強中央集權的皇權統治,天眷元年(一一三八年)十二月,立裴滿氏爲皇後(悼平後)。一一四二年,裴滿氏生子濟安,立爲皇太子。立太子,意味着皇權世襲制度的确立。但不滿一年,濟安病死。皇後裴滿氏結合朝臣,幹預朝政。

  朝廷大臣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別力量。參預誅宗磐的盈歌子完顔勗(烏野。勗音x))、宗幹子完顔亮、宗翰孫秉德、宗翰弟宗憲、遼降臣蕭仲恭等,受到皇後裴滿氏的支持。金太祖子宗敏、太宗子宗本、辭不失孫宗賢(賽裏)等與女真貴族侵宋勢力保持着聯系。宗弼死後的兩年間,金熙宗徘徊在兩派政治力量之間,朝中軍政大臣出現頻繁的變動。

  宗賢在金太宗時曾随都統完顔杲(斜也)追襲遼天祚帝,參預破遼。金熙宗初年,任左副點檢。宗幹等殺宗磐、宗隽,牽涉宗賢。宗賢因而一度被奪官職。不久,又複職。一一四四年,任都點檢。一一四七年,任右丞相兼中書令。次年,又升太保、左丞相。宗弼死後,金熙宗又升任宗賢爲太師、領三省事兼都元帥,蕭仲恭爲太傅、領三省事。宗幹次子亮,一一四○年十八歲,随從宗弼在軍中任行軍萬戶。一一四四年,爲中京留守。一一四七年,應召入朝,任同判大宗正事,又任尚書左丞。一一四八年,任平章政事。宗弼死後,完顔亮任左丞相兼侍中,秉德任平章政事。兩派力量一時處于相持的局面。

  宗賢與皇後裴滿氏、完顔亮等相對立,勸金熙宗選後宮,以打擊裴滿後。裴滿後與完顔亮等合力攻宗賢。皇統九年(一一四九年)正月,宗賢被罷免,原領行台尚書省的完顔勗擢升太師、領三省事。完顔勗是盈歌之子,在女真貴族中居于長輩,有較高的地位。金熙宗即位初,任尚書左丞,曾參預誅宗磐的鬥争。完顔勗執政,右丞相完顔亮兼都元帥,掌握軍權。但是僅僅幾天之後,金熙宗又以完顔亮爲左丞相,太宗子宗本爲右丞相,都元帥改任太祖子宗敏。剛被罷職的宗賢又任左副元帥,三天後,又升任太保、領三省事。三月,金熙宗又改任完顔亮爲太保、領三省事,宗本爲右丞相兼中書令,宗賢爲左丞相。朝廷官員的迅速而頻繁的調動,反映着兩派力量之間的尖銳的鬥争。

  金熙宗十六歲作皇帝,政權實際上都由貴族大臣所操縱。宗弼死後,熙宗親自過問政事,但仍無法擺脫貴族官員的影響。裴滿後幹政,熙宗也甚爲不平。朝廷上兩派官員的紛争和帝、後之争溶成一片。一一四九年完顔亮生日,熙宗命親信、寝殿小底大興國去賜賀禮。裴滿後也附賜禮物。熙宗追回裴滿後的賜物,杖大興國。五月間,熙宗命翰林學士張鈞草拟赦诏,參知政事蕭肄指責張鈞诽謗皇帝,熙宗怒,殺張鈞。左丞相宗賢乘機對熙宗說,張鈞是受完顔亮的指使。熙宗貶完顔亮出朝,領行台尚書省。宗賢又受命兼都元帥,宗敏爲太保、領三省事兼左副元帥。

  九月間,熙宗又以左副元帥宗敏領行台尚書省事,完顔亮回朝任平章政事,原平章政事秉德爲左丞相兼中書令。宗賢與秉德分掌軍政。

  熙宗處在貴族們的紛争之中,實際上已無力控制政局。宰相們議定,繼續把遼陽渤海人遷徙到燕京以南。侍從高壽星不願南遷,請裴滿後向熙宗訴議。熙宗大怒,殺左司郎中三合,杖秉德。河南軍士孫進起義,自稱“皇弟按察大王”。熙宗懷疑“皇弟”可能是指弟元(常勝)。十月,殺弟元及弟查剌。十一月,殺裴滿後及妃嫔多人,又殺完顔奭子阿懶和撻懶。熙宗大肆誅殺,朝中貴族大臣人人自危,陷于一片恐懼之中。

  完顔亮在被貶出朝去汴京時,道過北京,曾與北京留守蕭裕(奚人)密謀,在河南起兵北上,奪取政權。完顔亮不久被召回朝,未能得逞。熙宗曾因事杖左丞相秉德和左丞驸馬唐括辯(娶裴滿後女代國公主)。秉德、唐括辯、大理卿烏帶(冶诃孫、阿魯補子)與完顔亮相聯絡,策劃推翻熙宗,舉行政變。完顔亮聯絡熙宗的護衛和近侍作内應。護衛十人長徒單阿裏出虎,是宗幹的世代姻親。另一護衛十人長仆散忽土,是宗幹提拔的官員。他們都附和完顔亮的政變計劃。寝殿小底、權近侍局直長大興國是熙宗的親信,執掌宮殿符鑰,因無罪被杖,心懷怨恨。完顔亮對他說:“主上無故殺常勝,又殺皇後,以常勝家産賜阿懶。不久,又殺阿懶,以阿懶家産賜我。我深以爲憂。”又說:“朝臣旦夕危懼,都不能自保。我生日時,皇後附賜禮物,你因此被杖,我也被懷疑。我和你都将不免。與其坐着等死,何如舉大事。”大興國與完顔亮密約,十二月初九日夜起事。如期,大興國取符鑰開門,假傳诏旨召完顔亮入宮。完顔亮與秉德、唐括辯、烏帶等闖入熙宗寝殿。熙宗急取榻上佩刀,不料已被大興國藏起。護衛十人長忽土和阿裏出虎刺殺熙宗,熙宗倒地,完顔亮又上前執刀刺殺。熙宗當即被刺死。忽土等擁立完顔亮即皇帝位(海陵王)。完顔亮随即命兵部尚書完顔雍(宗輔子)假傳熙宗诏旨召宗敏、宗賢入殿議事,乘機把他們殺死。熙宗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一),結束了他的統治。

  海陵王即帝位,改年號爲天德。自太師、領三省事完顔勗以下朝官二十人都加官進爵。秉德爲左丞相兼侍中、左副元帥,唐括辯爲右丞相兼中書令,烏帶爲平章政事,忽土、阿裏出虎分任左、右副點檢,大興國爲廣甯府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