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蒙古侵宋

第九節 宋朝的滅亡


  農民群眾的英勇起義,不斷打擊著南宋的黑暗統治。金朝亡後,新建的蒙古汗國(元朝)又在不斷南侵。南宋王朝終於在腐朽勢力統治下,走向滅亡。

  從一二三五年蒙古大舉南侵,到一二七六年元兵入臨安,宋朝的逐步滅亡經歷了四十年的過程。由於人民群眾和抗戰將士的堅決抵抗,也由於蒙古貴族內部的紛爭,垂死的宋王朝得以延續了它的最後歲月。但由於在這些年月裏,宋王朝在政治上更加腐朽,經濟上日益崩潰,終不免於被元朝所消滅。

  宋朝滅亡以前和以後,各地人民群眾和抗戰將士不屈不撓,英勇鬥爭,為宋代的歷史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最後一頁。


(一)蒙古南侵和四川的備戰


  一二三五年初,蒙古窩闊台汗結集蒙古軍、亡金的漢軍和各族軍隊,大舉南侵宋朝。蒙古大軍一路由窩闊台次子闊端等率領入侵四川;另一路由窩闊台第三子闊出等率領,入侵襄漢。

  侵入四川的闊端軍,到達鞏昌。原守城金將汪世顯投降。闊端命汪世顯部隨蒙古軍侵宋。蒙古軍一舉攻下沔州,繼而進圍青野原。宋利州守將曹友聞出兵往援,敗蒙古兵。汪世顯軍至大安,曹友聞又領兵迎戰。宋軍再次獲勝。一二三六年,蒙古大軍數萬又侵擾大安軍,曹友聞在陽平關迎戰,敗死。宋軍覆沒。蒙古軍長驅入蜀。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餘州都被蒙古軍攻下。闊端擄掠後,返回陝西。宋軍在一二三八年,收復成都。

  進攻襄陽的闊出軍,一二三五年入侵郢州,擄去人民和牛馬數萬後退走。宗王口溫不花與察罕等攻下棗陽和光化軍。次年,闊出又攻江陵,死於軍中。金降將張柔領兵繼續南侵,攻下郢州。蒙古軍進而佔領襄陽,獲得大量糧食軍需。襄陽自嶽飛收復以來一百多年的積蓄,被劫掠而去,宋朝損失慘重。一二三七年,口溫不花和察罕軍攻下光州和蘄州、隨州,又進攻黃州,被孟珙軍擊退。一二三八年,宋朝任命孟珙為荊湖制置使,收復荊襄。孟珙出兵,和蒙古軍作戰,連續三次得勝,相繼收復了信陽、樊城、光化和襄陽。孟珙認為:“襄樊為朝廷根本,應加經理。”他招納降人,擴編軍隊,派兵分駐在樊城、新野、唐、鄧之間。荊襄形勢又得以扭轉。

  察罕軍一二三八年攻下壽州和泗州等地,在真州被宋軍擊退。不久,又圍攻廬州,想在巢湖造船,進攻江南。宋安撫使兼知廬州杜杲派舟師及精銳部隊扼守淮水要害。六合人趙時■(音梗gěng)率領淮東西民兵也參加了保衛廬州的戰鬥。蒙古兵無法進犯,改攻滁州。出身于趙葵部下的知招信軍餘玠親提精兵救滁。蒙古軍又轉攻招信,被餘玠回軍打敗,死傷無數。知鎮江府吳潛也組織民兵,夜渡長江,攻劫蒙軍營寨,捉到投拜人(漢奸),並奪得許多馬匹。侵掠江淮的蒙古軍不斷遭受官軍和民兵的攻擊,只好北還。

  這時,蒙古對南宋發動的侵掠戰爭,主要還是以擄掠奴隸、財物為目標,還沒有全部消滅南宋的計畫。蒙古兵退,派遣使臣來宋,誘說南宋投降。理宗又想以對金議和的辦法對蒙求和。淮西制置使史嵩之(史彌遠侄)附和議和。右司諫曹豳(音賓bīn)指責史嵩之“以和誤國”。理宗派遣“蒙古通好使”,去蒙軍談和。一二四一年,蒙古又遣使來宋。這年,蒙古太宗窩闊台病死,蒙古對宋的和議停頓,戰爭也暫時告一段落。

  蒙古軍退後,宋朝開始在四川部署防禦。四川在戰略上處於重要地位。經過蒙古軍侵掠的地區,多已殘破。一二四○年,京湖安撫制置使孟珙受命經營四川,兼知夔州。孟珙設置屯田,擇險立寨。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築重慶城,部將甘閻在合州選擇釣魚山立寨。一二四二年,餘玠受命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餘玠到四川,設立招賢館,廣泛徵求防守四川的建策。下令說:“集眾思,廣忠益,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豪傑之士,趨期立事,今其時矣!”播州人冉、冉璞兄弟建議,在重慶北釣魚山等處修築山城,積糧設防。餘玠採納此議,命冉氏兄弟到合州修築釣魚山城。又在嘉陵江、沱江、渠江沿岸山險修建山城十餘處,把各州治所移入山城,因山築壘,屯兵聚糧。余玠繪成“經理西蜀圖”,送給理宗,說是十年之內“當手攜西蜀之地(指蒙古軍侵佔諸州),以還朝廷”。

  餘玠在四川,開屯田以備軍糧,整頓財賦,申明賞罰。修築山城和抗蒙有功將士,都得到獎掖。違法的將官,受到懲處。利州都統制王夔兇殘跋扈,號稱“王夜叉”,不聽餘玠調度,到處劫掠。余玠依軍法斬王夔。經過餘玠的整頓,四川駐軍聲勢大振。蒙古軍多次自西蜀來侵擾,都被宋軍打退。

  余玠守蜀有功,一二四八年被任為兵部尚書,仍駐四川。抗戰將領趙葵,一二四七年任樞密使,一二四九年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抗戰派執掌軍政權,垂死的南宋王朝,一時又有振作的氣象。

  但是,朝廷上主和反戰的官員,仍然擁有強大的力量。他們攻擊趙葵不是科舉出身,以所謂“宰相須用讀書人”為理由,排斥趙葵任相。一二五○年,趙葵右相兼樞密使的官職,全被罷免。次年,謝方叔任左相兼樞密使。進士出身的謝方叔,是主和反戰的一個代表人物。一二五二年,蒙古汪德臣(汪世顯子。汪世顯已死)部侵掠成都,圍攻嘉定。餘玠率部將力戰,再次打退蒙古軍。餘玠抗戰獲勝,謝方叔卻設法迫害餘玠。

  謝方叔和參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攻擊餘玠掌握大權,“不知事君之禮”。一二五三年,餘玠在四川被迫服毒自殺。次年,余玠部下王惟忠,也被誣告潛通蒙古,處死。

  理宗、謝方叔任命知鄂州餘晦去四川駐守。蒙古兵來侵擾,餘晦接連戰敗。四川形勢危急。參知政事董槐上疏說:“蜀事孔棘,已犯臨戰易將之戒,此臣子見危致命之日也。”他請求出師四川,理宗不准。趙葵罷相後,居長沙,任潭州通判,見四川危急,也上疏請求效力。理宗只准他備咨訪。四川又處在了蒙古軍的嚴重威脅之下。

  南宋大敵當前,理宗、謝方叔集團卻沉溺在聲色享樂之中,大造寺觀園林。理宗在西湖邊積慶山,新建寺院,派遣吏卒到各州縣搜集木材,前後三年建成,靡費無數,賜給理宗的閻妃作功德院。權左司郎中高斯得請求立罷新寺土木。謝方叔將高斯得罷職。一二五五年,理宗又命親信宦官董宋臣修築佑聖觀,興建梅堂、芙蓉閣、香蘭亭,強佔民田,招權納賄,人們稱他作“董閻羅”。監察禦史洪天錫上奏說:“天下之患有三:曰宦者,曰外戚,曰小人。”又說:“現在上下窮苦,遠近怨疾,惟獨貴戚和大宦官享富貴。舉天下窮且怨,陛下能和這數十人共天下麼!” 洪天錫彈劾董宋臣,不成,被免去監察禦史。有人說洪天錫上奏原是謝方叔支持,現又被謝方叔排擠而去。董宋臣指使人上書,請殺謝方叔、洪天錫。謝方叔因而罷相。董宋臣在閻妃支持下,權勢日盛。

  一二五五年,參知政事董槐任右丞相兼樞密使。董槐在年輕時,曾學習孫武、曹操的兵書,任相後對理宗說:首先應當勉勵諸將,加強邊防;建策提拔人才,不拘守升遷的舊法。又說:“有害政者三,一是宗室親戚不奉法;二是執法大吏久於其官,擅作威福;三是皇城司不管理士卒,士卒驕橫。”董槐還強調指出:“親戚不奉法故法令輕,法令輕故朝廷卑”,請求除去三害。閻妃、董宋臣一党對董槐大為怨恨,專意搜羅董槐的短處。一二五六年,侍御史丁大全彈劾董槐,不等朝廷罷相令下,便帶領兵士劫持董槐出朝。董槐罷相後,丁大全任簽書樞密院事,丁大全的黨羽馬天驥同簽書樞密院事,操縱軍權。一二五八年,丁大全又在閻妃、董宋臣等支持下,任右相兼樞密使。有人在朝門上題字:“閻馬丁當,國勢將亡。”南宋王朝更加腐朽,滅亡的日子也更加臨近了。


(二)蒙哥入侵四川和合州的抗戰


  一二五一年,蒙古蒙哥汗(憲宗)即位。一二五八年初,蒙哥又發動三路大軍侵宋。蒙哥親自率領主力軍入侵四川,皇弟忽必烈率軍攻打鄂州,又命侵入雲南的兀良哈台軍北上攻潭州,企圖在鄂州與忽必烈會師。

  蒙哥準備侵入四川後,東向與諸路軍會師,圍攻南宋首都臨安。這實際上已是一個全面滅宋的進兵計畫。

  蒙哥一路的先鋒軍,由紐璘等率領向成都進兵。在遂甯大敗宋劉整軍,繼而又進駐靈泉山和雲頂山。四川制置使蒲擇之領兵救成都,被蒙古軍打敗,成都降蒙。彭州、漢州、懷安、綿州等地宋兵相繼投降。

  蒙哥親自領兵四萬,號稱十萬,一二五八年四月間,分道向四川入侵,先後攻佔利州、苦竹隘、大獲山、運山、青居山、大良平等地。紐璘自成都攻佔敘州,蒙哥出兵,不到一年之間,長驅而下,宋軍節節敗降。四川日益危急。

  一二五八年底,蒙哥軍沿嘉陵江進攻重慶,到合州。知合州王堅,原來是孟珙的部將,一二五二年,曾出兵打敗蒙古軍,收復興元,一二五四年,又打退蒙古軍對合州的侵擾。王堅在合州,調集屬縣十七萬人,增築釣魚城,設防堅守。秦、鞏、利、閬等州陷於蒙古後,各地人民陸續來這裏集結,釣魚城成為十數萬人聚居的重鎮。開慶元年(一二五九年)正月,蒙哥派降人晉國寶到釣魚城勸降。王堅把晉國寶押到閱武場(練兵場),斬首示眾,軍聲大振。

  蒙哥率領蒙古大軍向釣魚城進攻。蒙宋兩軍展開激烈的攻守戰。蒙哥軍在二、三月間連續攻打釣魚城周圍的各城堡,都被宋軍打退。四月間,蒙軍一度攻打外城,王堅率領宋軍抗禦,又在夜間派出兵士襲擊蒙古軍營。進入夏季後,蜀地炎熱,疾病流行。蒙古軍困在城下數月,士氣消沉,無法前進。

  成都陷後,南宋王朝將蒲擇之調離重慶,另派呂文德為四川制置副使,領兵入援合州。六月間,呂文德和部將向士璧等率領水軍乘順風攻下涪州浮橋,經過激戰,到達重慶。呂文德率戰艦沿嘉陵江北上,進援合州,中途被蒙古軍史天澤(金降將)部截擊,敗退。

  合州援兵不到,蒙古又派汪德臣用雲梯攻釣魚城,汪德臣在城下喊話,勸王堅出降。王堅部自城中發炮石猛擊。值天大雨,雲梯折斷,汪德臣負重傷而死。王堅率部出城追擊。七月,蒙哥親率大軍到城下進攻。王堅軍發炮石,猛烈反擊。蒙古軍敗退,蒙哥也在作戰中負傷,回營後死在軍中。蒙哥軍圍釣魚城五個月不能攻下,蒙哥汗戰死,大軍只好撤退。

  釣魚城軍民勝利擊退蒙古軍的侵襲,蒙哥汗敗死,形勢發生了急速的變化。

  忽必烈一路在向鄂州進軍。宗王末哥自合州派人告以蒙哥的死訊,請忽必烈北返。忽必烈說,我奉命而來,豈可無功而回。九月間,忽必烈圍攻鄂州,企圖在鄂州獲勝後,再北上奪取汗位。蒙古南侵時,丁大全隱匿軍情不報,十月間,被彈劾罷相。理宗用吳潛為左相兼樞密使,賈似道(賈涉子,賈妃弟)為右相兼樞密使,命賈似道出兵漢陽,以聲援鄂州。鄂州圍急。董宋臣請理宗遷都明州逃跑。軍器大監何子舉等向左相吳潛建言反對遷都,吳潛調集諸路兵援鄂抗蒙。十二月,賈似道私自遣使到蒙古軍營求和。這時,蒙古諸宗王在漠北策劃擁立阿裏不哥。忽必烈得訊,急速撤兵,允許賈似道的請求:以長江為界,宋每年奉獻蒙古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蒙古兀良哈台軍進到潭州。宋將向士璧力守潭州,擊退蒙古軍。兀良哈台撤軍北上,與忽必烈會合。

  合州抗蒙的勝利,扭轉了整個局勢。垂死的南宋王朝又得以度過了危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