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遼朝的黑暗統治與農民起義

(二)辽朝的黑暗统治与农民起义

  遼朝在承天后(死于一○○九年)、聖宗統治下的近半個世紀内,是遼朝發展到極盛的時期,統治集團也始終保持着相對的穩定。一○三一年六月,聖宗六十一歲,在大福河之北行帳病死。長子宗真(興宗)即位。遼朝貴族内部又展開了相互傾軋的鬥争。

  遼朝自阿保機以後,契丹貴族中不斷出現争奪皇權的鬥争,這些鬥争往往結合着奴隸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與漢文化之間兩種制度、兩種文化的鬥争,帶有傾向改革還是傾向保守的鬥争特點。在聖宗以後封建制業已确立的時期,貴族之間的鬥争,更多地表現爲契丹封建主相互傾軋、相互争奪封建特權的權利之争,反映着統治集團的日益腐朽和衰落。這種争鬥的後果,使遼朝的統治日益黑暗。

  

  一、欽哀後政變,與宋、夏和戰
  

  欽哀後政變聖宗皇后齊天后菩薩哥生兩子,早死。一○一六年,宮人耨斤生興宗,由齊天後收養,耨斤封元妃。一○三一年六月,興宗十六歲繼皇帝位。元妃立即謀奪政權,自立爲皇太後(欽哀後),又指使護衛馮家奴、喜孫等誣告北府宰相蕭浞蔔、國舅蕭匹敵等謀反,并且牽連到齊天後。興宗說:“皇後(指齊天後)侍先帝四十年,撫育我成長,本當爲太後。現在不做太後,反而還要加罪,怎麽可以!”欽哀後說:“此人若在,恐爲後患”。興宗說:“皇後無子而老,雖在,無能爲也”。欽哀後不聽,把齊天後從中京遷到上京囚禁,處死蕭浞蔔、蕭匹敵,又殺有關官員七人。欽哀後奪權聽政,興宗不理政務。

  一○三二年春,興宗出獵。欽哀後又派人去謀害齊天後。齊天後被迫自殺。一○三四年,欽哀後密謀廢興宗,另立少子重元。重元把密謀告興宗。興宗廢欽哀後,遷她到慶州守陵,一舉奪回了政權。重元加封皇太弟。一○三七年,興宗才又把欽哀後從慶陵迎回。興宗挫敗欽哀後,鞏固了他的統治。

  與宋、夏和戰 興宗繼承聖宗的統治,對外仍能保持遼朝的威勢。

  一○三八年,西夏元昊建國,連年侵宋。一○四一年,宋兵大敗于好水川。八月,宋張亢在麟、府二州襲擊夏兵。宋朝在宋、遼交界地帶也修治關河壕塹。遼興宗作了出兵侵宋的準備,先遣南院宣徽使蕭特末、翰林學士劉六符出使宋朝,質問宋朝出兵伐夏和增修邊防,要挾宋朝把後周時占領的瓦橋關以南十縣地退還給遼。一 ○四二年春,蕭特末、劉六符等到宋,南院樞密使蕭惠等陳兵境上。宋仁宗不敢與遼作戰,派使臣富弼等赴遼,提出願增加歲币議和。閏九月,遼、宋議定,此後宋每年增加給遼的歲币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遼朝不出一兵,憑空取得了宋朝的銀絹貢納。

  西夏建國後,日漸強盛。遼朝統治下的黨項部落不斷叛遼附夏。一○四四年,遼西南面招讨都監羅漢奴領兵讨伐反遼的黨項部落,西夏出兵援助,遼兵大敗。招讨使蕭普達、詳穩張佛奴敗死。興宗決意親征,召集諸道兵,大舉向西夏進攻。九月,命皇太弟重元、北院樞密使蕭惠領先鋒兵西征。元昊見遼兵勢盛,送還反遼的黨項部落。興宗命北院樞密副使蕭革去河曲受降,元昊向遼謝罪。遼朝一些臣僚卻認爲大軍現已結集,就應進兵。遼兵數路掩襲西夏,遭到失敗,驸馬都尉蕭胡睹被俘。遼兵退軍,西夏放還蕭胡睹。遼、夏再度言和。此後,遼、夏邊界不時發生一些沖突,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既定的局面。元昊死後,諒祚繼立,仍向遼稱藩。

  

  二、皇權的争奪與鞑靼戰争

  

  重元叛亂 興宗長子洪基,一○四三年,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一○五二年,進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參預朝政,一○五五年興宗死後,繼皇帝位(道宗)。道宗統治時期長達四十五年。在這期間,貴族内部繼續相互傾軋,遼朝的統治越來越黑暗了。

  道宗即位,即尊奉興宗弟重元爲皇太叔,次年又加号天下兵馬大元帥。自遼太宗至道宗,在即位前都曾有過這個稱号,意味着将是皇帝的繼承人。重元子涅魯古進封楚王,爲武定軍節度使。重元父子成爲道宗朝最有權勢的人物。

  道宗也在他的周圍組成了契丹貴族的統治集團。弟查葛爲惕隐,和魯斡爲上京留守,耶律仁先、蕭革和蕭惟信、蕭阿剌、耶律乙辛等貴族分掌北、南樞密院。但貴族内部相互谮毀,兩樞密院和四京留守頻繁調動。一○五六年,蕭阿剌因蕭革專權,向道宗辭官。道宗讓他出朝,任東京留守。蕭革又借故中傷阿剌,道宗把阿剌處死。一○六二年,蕭革因失去道宗的寵信,也辭官緻仕,與重元結成姻親(蕭革子爲重元婿)。統治集團内部相互攻讦,争奪權利,終于在一○六三年爆發了重元的叛亂。

  重元在道宗朝,權位顯赫,見道宗免拜,不稱名,尊榮爲遼朝前所未有。子涅魯古,一○六一年又入朝知南院樞密使事。重元父子和同黨陳國王陳六、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胡睹、衛國王西京留守貼不、統軍使蕭叠裏得以及蕭革等陰謀叛亂,奪取皇權。

  一○六三年七月,道宗率群臣到太子山秋捺缽出獵。涅魯古爲重元畫策,要他假稱有病,等道宗來看望時,刺殺道宗。敦睦宮使(皇太後宮使)耶律良得知了重元的叛謀,向皇太後(仁懿後)密告。仁懿後召告道宗。道宗對耶律良說:“你要離間我們骨肉麽!”耶律良說:“臣若妄言,甘願處死。陛下不早作準備,恐怕要堕入賊計。可召見涅魯古,他如不來,可以料事”。仁懿後說:“這是國家大事,宜早爲計”。道宗派使者去召涅魯古。涅魯古扣留使者。使者逃回道宗行帳。道宗決計讨叛。

  遼道宗召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領兵平亂。重元父子和蕭孝友、胡睹、貼不等四百人,誘脅弩手軍攻打道宗的行帳。耶律仁先和知北樞密院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北院宣徽使蕭韓家奴、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耶律良等,領宿衛士卒數千人出戰。叛黨見仁先等兵勢強大,多倒戈投降。涅魯古中箭堕馬死。重元受傷退兵,自稱皇帝,任蕭胡睹爲樞密使。仁先召太子山附近的五院部蕭塔剌領兵來援。重元又率奚兵二千人來攻。蕭塔剌兵到,背營而陣。仁先乘勢擊潰重元兵,追殺二十餘裏。前北府宰相姚景行、南府宰相楊績等漢人官員聞亂,也募兵來援,兵到,亂事已平。

  重元敗逃到大漠,自殺。蕭胡睹單騎逃走,投水死。蕭叠裏得被擒處死。貼不自訴被脅從,免官,流放到鎮州。蕭革及孝友處死。道宗削平叛亂,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亂事平定後,道宗對平叛有功諸臣分別加給“平亂功臣”、“定亂功臣”等稱号。耶律仁先進封宋王,爲北院樞密使,又加給于越的尊稱。耶律乙辛爲南院樞密使,後又加守太師。耶律良隸籍皇族橫帳,爲漢人行宮都部署。

  耶律乙辛擅權 一○六五年,道宗宣懿後觀音所生子濬八歲,立爲太子,确定了皇位的繼承。

  耶律仁先、乙辛等平重元之亂有功,權勢顯赫。仁先遭耶律乙辛排擠,出爲南京留守,又改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乙辛獨專北樞密院。南院由漢官姚景行、楊績相繼任樞密使。平亂有功的契丹貴族先後被排擠出朝。蕭韓家奴遷西南面招讨使,耶律良出知中京留守事,蕭惟信出爲南京留守。耶律乙辛在朝中專權,受诏,四方有軍事,許便宜從事。

  漢人張孝傑在道宗即位時,考試進士第一。一○六七年任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一○七二年進爲北府宰相,成爲漢人官員中最爲顯貴的官員。耶律乙辛與張孝傑等在朝結成奸黨,專擅朝政。凡是對他們阿順者都加拔擢,忠直的人遭到排斥。耶律乙辛門下大批接受賄賂。張孝傑公然說:“沒有百萬兩黃金,不算是宰相家”。這個貪污、腐朽的集團竊取了軍政大權,并且還在陰謀篡奪更高的權位。

  耶律乙辛陰謀篡權的第一步是謀害道宗後宣懿皇後。

  宣懿後父蕭惠在聖宗、興宗朝,曆任南京統軍使、南北院樞密使,加守太師,是遼朝有權勢的貴族。宣懿後能自作歌詞,好音樂,善彈琵琶,曾自制回心曲,命伶官趙惟一歌唱。一○七五年,太子濬十八歲,開始參預朝政,兼領北南樞密院事。耶律乙辛等不得擅權,便設計謀害宣懿後。宣懿後宮婢單登及妹夫教坊朱頂鶴僞造十香詞,誣告宣懿後與趙惟一私通。耶律乙辛向道宗奏告。道宗命耶律乙辛、張孝傑查劾,乙辛、張孝傑坐實此案。道宗将伶人趙惟一、高長命等全族處死,命宣懿後自盡,将屍體歸還後家。

  宣懿後死後,耶律乙辛又在次年(一○七六年)向道宗稱譽他的同黨蕭霞抹之妹坦思,選入宮中,立爲皇後。坦思又向道宗建言,把妹斡特懶納入宮中。斡特懶原來是乙辛的兒婦,離婚後入宮。耶律乙辛進而通過後族操縱宮廷。張孝傑更得道宗寵信,賜國姓耶律。

  耶律乙辛等陰謀篡權的第二步是謀害太子濬。

  耶律乙辛等陷害宣懿後,反謀漸露,引起朝内外強烈的憤慨。護衛蕭忽古知道乙辛的奸謀,一天,藏在橋下,準備在乙辛路過時把他殺死。正值暴雨,橋壞,不能實現。一○七六年六月,林牙蕭岩壽密奏道宗說:“乙辛自皇太子預政,内懷疑懼,又與宰相張孝傑相附會,恐有異圖,不可使居要地。”道宗也漸有懷疑,命乙辛出朝,爲中京留守。蕭霞抹等又向道宗建言,說乙辛自稱無過,是因讒言出朝。道宗又要把乙辛召回。契丹行宮都部署耶律撒剌谏阻,道宗不聽,十月,耶律乙辛回朝,仍爲北院樞密使。蕭岩壽反被排擠出朝,爲順義軍節度使。乙辛複職後,又把蕭岩壽流放到烏隗部拘禁。一○七七年初,蕭忽古再次企圖刺殺乙辛,被乙辛發覺拘捕。蕭忽古拒不服罪,被流放到邊地。

  耶律乙辛處在朝野反抗之中。宣懿後被害,太子濬更加憤恨,說:“殺我母者,是耶律乙辛。他日不殺此賊,不爲人子。”乙辛的黨羽殿前副點檢蕭十三對乙辛說:“現在太子還在,臣民歸心。大王沒有根底之助,又有誣害皇後之怨。倘若太子得立,你置身何地?”一○七七年五月,乙辛與蕭十三召蕭得裏特,設計謀害太子,指使護衛太保耶律查剌誣告耶律撒剌與知北院樞密使事蕭速撒等陰謀廢皇帝立太子。道宗按問,沒有證據,隻命耶律撒剌和蕭速撒出朝補外官。六月,乙辛等又設計,指使牌印郎君蕭訛都斡去向道宗自首,捏造說謀廢立确有其事,他也參預了陰謀,因怕連坐,出來自首。道宗大怒,命耶律乙辛、張孝傑等審問此案。乙辛等嚴酷懲治被誣人員,不讓他們講話,詭報說都沒有異詞。道宗命乙辛黨羽左夷離畢耶律燕哥去審問太子濬。太子濬申辯。蕭十三與燕哥陰謀僞造供狀,說太子已認罪。道宗殺耶律撒剌、蕭速撒等,把太子濬囚禁在上京。

  一○七七年十一月,耶律乙辛又秘密派人殺害太子濬,謊報病死。道宗哀傷,要召見太子濬妻。乙辛又暗殺濬妻滅口。

  耶律乙辛害太子後,借此興起大獄,陷害異己,誣指他們參預廢立陰謀,任意治罪。流放在外的蕭岩壽、蕭忽古都被召回處死。北院宣徽使耶律撻不也(字撒班)知乙辛的奸謀,曾策劃殺乙辛、蕭得裏特、蕭十三等,乙辛誣陷他參預廢立,處死。同知漢人行宮都部署蕭撻不也與耶律撻不也友善,也因此被殺。蕭岩壽的好友蕭铎魯斡被誣陷,谪戍西北。夷離畢郎君耶律石柳因附太子,流放到鎮州。遼朝的官員、貴族大批地遭到陷害。

  耶律乙辛陰謀得逞,進而向道宗建言,立和魯斡子淳爲太子。北院宣徽使蕭兀納和夷離畢蕭陶隗對道宗說:“放棄自己的嫡系不立,是把國家送給別人了”。道宗猶豫不定。一○七九年初,道宗出獵,乙辛請把皇孫延禧(太子濬之子)留下。蕭兀納又上奏說:“聽說皇帝出遊,将要留下皇孫。如果當真要留下,臣請侍從左右”。道宗醒悟,命皇孫從行。朝中官員向道宗揭發乙辛奸惡,道宗開始懷疑乙辛。三月,命乙辛出朝,知南院大王事。耶律淳出爲彰聖等軍節度使。乙辛的黨羽北府宰相蕭餘裏也出爲西北路招讨使。一○八○年初,道宗又出乙辛知興中府事,然後立皇孫延禧爲梁王,特設旗鼓拽剌(契丹語,義爲勇士,尊稱)六人護衛。又命張孝傑出爲武定軍節度使,蕭兀納受命輔佐延禧,一○八一年以北府宰相兼殿前都點檢。

  道宗逐漸發覺耶律乙辛一黨的奸謀,大康七年(一○八一年)十二月,張孝傑以販鹽和擅改诏旨的罪名,被削爵,貶安肅州。幾年後死在家鄉。耶律乙辛也以對外出賣禁物罪,免官,幽禁于來州。次年,道宗降封蕭後爲惠妃,出居乾陵。後又追諡太子濬爲昭懷太子。乙辛一黨遭到了失敗。

  耶律乙辛見陰謀敗露,私藏兵器,圖謀叛遼投奔宋朝。一○八三年十月被發覺,處死。

  一○九一年,延禧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總北、南院樞密院事,完全确定了繼承皇帝的權位。

  一一○一年,道宗病死。延禧順利地繼位做皇帝(天祚帝)。天祚帝即位,随即爲祖母宣懿後和父濬雪誣,并進而誅殺乙辛的黨羽。耶律濬諡爲大孝順聖皇帝,廟号順宗。又下诏,被耶律乙辛誣陷的官員,都恢複官爵。被籍沒者出籍,被流放者召還。張孝傑已在道宗朝在家鄉病死,家屬被分賜群臣作奴隸。次年,又下诏誅耶律乙辛黨,子孫遷徙到邊地。發掘耶律乙辛、蕭得裏特的墳墓,剖棺戮屍,家屬分賜給被害者的家庭爲奴。道宗的惠妃,降爲庶人(平民)。

  天祚帝即位,和魯斡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稱皇太叔。耶律淳封鄭王,又進封越國王,爲東京留守。北府宰相蕭兀納出爲遼興軍節度使,加守太傅。

  對鞑靼的戰争遼朝西北的鞑靼,在遼道宗時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由分散的部落建立起部落聯盟。一○九二年,鞑靼“諸部長”即聯盟長磨古斯殺遼金吾(軍官)吐古斯,大舉侵遼。遼西北路招讨使耶律阿魯掃古戰敗,遼軍多陷沒。遼朝以耶律撻不也(字胡獨堇)爲西北路招讨使,再讨鞑靼,磨古斯在鎮州西南沙碛間僞降,誘殺撻不也,遼軍又潰。一○九四年,遼知北院樞密使事耶律斡特剌等率大兵伐鞑靼,遇天大雪,敗鞑靼四部,斬首千餘級。一一○○年,斡特剌擒獲磨古斯,俘回遼朝處死。在遼朝後期的對外作戰中,這是僅見的一場大勝仗。遼人是大爲贊頌的。耶律俨撰道宗哀冊說:“蠢爾鞑靼,自取兇滅”,“即戮渠魁,群黨歸悅”。鞑靼敗後,部落聯盟潰敗,不能重建。但鞑靼各部落并非“群黨歸悅”,而仍然是遼朝的一個嚴重威脅。

  

  三、各族農民的起義

  遼朝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地主和農民(包括牧民)的階級矛盾,逐漸成爲遼朝社會的基本矛盾。随着封建剝削的加強,契丹農牧民、漢族、渤海農民同遼貴族、地主的矛盾和鬥争,日趨激烈,推動着遼朝由強盛轉入衰亡。

  契丹奴隸制的衰落和封建關系的發展,不斷出現階級關系的新變動。在契丹各部中,産生了新的封建主“富民”和大批的貧民。聖宗統和十五年(九九七年), “勸品部富民出錢以贍貧民”,貧富兩極的對立極爲明顯。富民向朝廷獻納牛、駝十頭、馬百匹,即可授給“舍利”的官位。貧民則處在無權的地位。自聖宗時起,至興宗、道宗時期,《遼史》屢見赈濟各部“貧民”的記載。一○四二年,“振恤三父族之貧者”。一一○○年,“出絹賜五院貧民”。三父房是遼皇族系屬的後裔,五院部原來是叠剌部分出的強大部落,但随着封建關系的發展,陸續出現了大批的貧民。一○七二年,“賜延昌宮貧戶錢”。一○八一年,“诏歲出官錢振諸宮分及邊戍貧戶”。一○八六年,“賜興聖、積慶二宮貧民錢”。遼朝皇帝諸宮斡魯朵戶,大抵有一部分由原來的奴隸地位轉化爲平民,但仍然處于極爲貧困的境地。漢族和渤海的農民遭受着越來越苛刻的封建剝削,往往隐匿或逃亡,以逃避遼朝的賦役。遼朝一再檢括戶口。興宗重熙八年(一○三九年),采蕭孝穆議,“诏括戶口”。道宗時,“遣使括三京隐戶,不得”,又派耶律引吉往括,也隻得數千戶。又诏諸道“檢括脫戶(逃戶)”。馬人望奉命檢括戶口,不過十得六、七。農民的大量逃亡,說明遼朝封建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日益殘酷。

  從聖宗時起,各族農民即不斷舉行起義,以反抗遼朝的封建統治。天祚帝時,起義更加發展。史書沒有留下詳備的記載,據現存簡略的記事,依然可見人民群衆的鬥争浪潮是洶湧澎湃的。

  王氏起義 九九三年二月,史載霸州民妻王氏“以妖惑衆”,當是利用某種宗教形式組織起義,因遼朝發覺而被鎮壓。

  鼻舍起義 統和十二年(九九四年)正月,契丹郎君耶律鼻舍等“謀叛”(《遼史·聖宗紀》)。“郎君”是契丹下層的小吏,不同于遼朝貴族的權利争奪。大抵契丹民衆推耶律鼻舍等爲領袖,準備起義,起事未成而鼻舍等被殺。

  大延琳起義一○二九年,東京渤海居民舉行大規模的起義。遼滅渤海後,仍維持原有的封建剝削制度,無鹽酒等稅。關市商稅也較少。聖宗時,漢人韓紹勳爲戶部使,對渤海居民一切依照燕地制度征稅。戶部副使王嘉又令渤海居民造大船,将粟米運往燕地。水路艱險,多至覆沒。遼官動辄鞭掠,渤海居民遭受的壓榨極爲嚴酷。一○二九年八月,渤海農民在東京起義,囚禁遼留守、驸馬都尉蕭孝先及南陽公主,殺韓紹勳、王嘉及遼軍官蕭頗德。起義者以東京舍利軍詳穩大延琳爲首,建國号興遼,年号天慶(《高麗史》作天興)。西取沈州,不下,還守東京。鄰近的女真人也起而響應。遼朝派出南京留守蕭孝穆等領兵往讨,與興遼太師大延定相攻。次年,即遼聖宗死前一年,大延琳被擒,渤海的反抗前後延續一年之久而遭到失敗。

  李宜兒起義 一○四四年七月,香河縣李宜兒“以左道惑衆”,即以宗教工具組織起義,被鎮壓。

  楊從起義 一○六七年六月,新城縣楊從起義,“署官吏”,可能已建立政權,但不久即失敗。

  “李弘”起義一一一三年閏四月,有以“李弘”爲号的起義者“以左道聚衆”起義。“李弘”一名源于道教,每爲起義農民所利用。劉勰《滅惑論》有“張角李弘,毒流漢季”之說。《老君音誦誡經》說:“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返道者衆,稱名李弘者歲歲有之”。晉朝和十六國的後趙、後秦都有過以李弘爲号的農民起義。隋末農民戰争中,扶風人唐弼聚衆十萬起義,也“推李弘爲天子”。大抵李弘的稱号是利用道教的符谶,以示“應谶當王”。遼朝逮捕了号稱李弘的起義領袖,用酷刑 “肢解”處死,并把肢解的屍體“分示五京”。想見這次起義群衆的秘密組織,分布各地,規模是巨大的。

  古欲起義 一一一五年二月,饒州渤海古欲等結集投下城居民起義,有步騎三萬餘,古欲自稱大王。四月,大敗蕭謝佛留統領的遼兵。遼以南面副部署蕭陶蘇斡領兵鎮壓,古欲又戰勝。六月間,古欲被擒,起義者六千餘人犧牲,起義失敗。

  東京起義 天慶六年(一一一六年)正月元旦,東京有少年十餘人執刀越牆,入留守府,殺遼東京留守蕭保先。史載“蕭保先嚴酷,渤海苦之,故有是變”。起義者當是遭到嚴酷壓迫的渤海人民。遼戶部使大公鼎(渤海人)集奚、漢兵千餘人鎮壓,起義者全部被捕處死。

  董才起義一一一七年,易州涞水縣董龐兒起義。董龐兒原名董才,“少貧賤,沉雄果敢”。起義發動後,群衆多至萬餘人,給遼朝以極大的震動,被誣指爲“劇賊”。二月,遼西京留守蕭乙薛、南京統軍都監查剌率大兵鎮壓。起義軍在易水西戰敗。三月,再度聚集,敗于奉聖州。董龐兒率衆南下,越飛狐、靈丘,入雲、應、武、朔等州,斬契丹監軍。宋軍招董龐兒,龐兒自号“扶宋破虜大将軍董才”,率部投宋。

  安生兒等起義 一一一八年,遼東路諸州,到處爆發農民起義。安生兒、張高兒領導的起義軍,發展到二十萬人。安生兒在龍化州戰敗犧牲。張高兒轉戰到懿州,與霍六哥起義軍相合。六月,霍六哥攻陷海北州,直趨義州。在義州遭到失敗。

  前仆後繼的農民起義,由于遼朝的鎮壓而失敗,但起義沉重打擊了遼朝的封建統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