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農民群眾的反抗鬥爭和武裝起義

(三)農民群眾的反抗鬥爭和武裝起義


  地主對農民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是極為殘酷的。廣大農民當然不能忍受地主階級黑暗勢力的統治,不斷舉行多種形式的反抗鬥爭,直到武裝起義。孝宗以後各朝,農民群眾反抗地主階級的鬥爭,一直連綿不斷,並且帶有如下的一些新特點:

  (一)武裝起義是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與此同時,鬥爭還出現了多種新形式。隨著租佃制剝削關係的發展和土地兼併的加劇,農民群眾展開了反抗地主收租的鬥爭。廣大佃農的抗租鬥爭在許多地區興起,直到發展為武裝起義。農民鬥爭的另一種形式,是所謂“在海嘯聚”。在地主階級殘酷壓迫下走投無路的農民,聚集到海上,堅持鬥爭,攻打官僚、地主們的船舶。強迫饑民當兵的制度,使南宋農民和士兵的鬥爭,仍然緊密聯繫在一起。和北宋不同的是,士兵往往從軍隊裏逃出,加入農民的反抗隊伍。官員們多次指出“‘盜賊’嘯聚,皆是竄卒”。

  (二)農民群眾,特別是受壓迫最深的貧苦佃農,是階級鬥爭的主力。農民以外的各階層被壓迫人民,也相當廣泛地展開了鬥爭。海上漁民、茶農、茶販等舉行了武裝起義。販私鹽的農戶和礦冶的工匠,也是反抗南宋統治的重要力量。一一九六年,一個官員報告朝廷說:現在造反的人越來越多,是因為有兩個“巢穴”,一個是販私鹽,一個是坑冶。農民、士兵、漁民、茶農、茶販、私鹽販、礦工等都參加了起義的行列。起義者範圍的廣闊,超過了北宋。

  (三)這一時期的農民起義,沒有能夠再發展成為如象方臘、鐘相、楊太那樣巨大的規模,但各地的起義,綿亙不絕。據史書中遠不完全的紀錄,孝宗以來的九十年間,大小不等的農民起義、抗租鬥爭等,共有一百餘次之多,幾乎年年不斷。廣大農民群眾不屈不撓地向地主階級展開英勇的搏鬥,交織成一幅壯麗的畫圖。

  下面,主要是孝宗到理宗統治時期,一些規模較大的鬥爭。

  抗租鬥爭南宋建國以來,一些地區的佃農即不斷舉行抗租鬥爭。孝宗以後,佃農還經常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地主。呂祖謙記述,湖州一帶勇敢的農民,常常數十人相聯合,共同約定,拒絕向地主交租。耕種官田的佃農也英勇地展開鬥爭。如江西撫州的官田,租稅甚重,佃農傾其所有,還不夠交官。佃農們聯合起來,春夏耕種收割,秋冬交租時逃走,不再交租。次年春夏,佃農再來結集,官府來問,便團結在一起,堅決抗拒。

  地主用大鬥收租,加重剝削。佃農針鋒相對地進行反抗。理宗時,秀州德清縣佃農明確提出,反對大鬥收租,要求“降鬥”,發展為武裝起義。“降鬥”的要求,反映了廣大佃農的利益。起義發動後,當地農民紛紛前來參加,發展到數萬人。宋朝官軍殘酷地鎮壓了起義者。幾年後,平江府吳縣的佃農,痛恨莊幹(管莊人)的虐待刻剝,結集起來反抗。紹興府通判黃震說:“頃歲德清縣降鬥之事,嘗煩官兵,今非昔比,尤當預戒”。黃震的話表明,德清縣的“降鬥”起義,確曾給了地主階級以沉重的打擊,使他們談虎色變,膽戰心驚!

  佃客中受壓迫最重的佃僕們,也紛紛展開頑強的鬥爭。孝宗時,婺州富人盧助教,以刻剝佃僕起家,一天到佃僕所居之處,被佃僕父子四人捉住,扔進杵臼(杵音楚ch()內打死。佃僕被捕,後來遇大赦出獄,又到盧家嘲笑說:“助教怎麼不下莊來收穀?”江東路饒州樂平縣地主向生,仗勢欺壓佃僕,對佃僕所種作物品種”稍不如意,就將莊稼全部破壞掉。等待收割的佃僕憤怒地拿出利斧,要殺死向生。向生狼狽逃走。

  佃客的抗租鬥爭,經常發展為打擊土豪劣紳、地主惡霸的武裝起義。高宗時,衢州有佃客俞八不堪地主徐三的壓榨,集合同保的農民,拿起棍棒當武器,捉住徐三,分了徐三倉庫的谷米。隨後又擂鼓聚集群眾一千多人,前往嚴州地界殺地主,分財產,多次跟官軍作戰。俞八等七人被宋軍逮捕處斬,英勇犧牲。高宗以後,這種形式的鬥爭更多。湖州吳興縣“有糾合‘凶人’,盡戕主家而火其廬”的佃客起義。南宋末年,江西建昌軍因為“富家征取太苛而民不能堪”,理宗時,南豐縣“諸佃”在張半天、何白眉帶領下,攻打縣城,焚毀譚姓大地主的屋舍;度宗時,佃客羅動天、詹花五領導農民奪取地主諶氏的家財,乘勢入縣舉行起義。

  南宋官府公然為地主催租討債,苛虐佃客,因此佃客的鬥爭鋒芒往往直接指向地方官府,形成佃客對官軍的戰鬥。黃震《黃氏日抄》記載說:理宗時,平江府吳縣的巡尉司,經常下鄉搜捕欠租的佃客。巡尉司弓兵的暴行,激起了吳縣佃客的激烈反抗,各村佃客“群起拒捕”。官府追捕越急,佃客抵抗越激烈,不是佃客殺傷官兵,就是官兵殺傷佃客。因此不單是“田主”、“租戶”“交相敵仇”,而且官府、佃客也“交相敵仇”。平江府是南宋農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佃客直接和官兵搏鬥,卻是各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

  海上鬥爭宋朝南遷後,在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下,無以為生的沿海農民和漁民,就在海上聚集,攻打官僚、地主和富商的船舶。孝宗的詔書中也不得不承認:所謂“海賊”,都是“諸路州縣饑貧小民”,“在海嘯聚,只因缺食”。有些逃亡的士兵和沿海地區遭受迫害的“犯罪小民”,也往往投入海上鬥爭的隊伍。一一六三年三月,官員們向朝廷報告說,明州象山、秀州華亭等處,多有“海賊”。建議由當地“土豪大姓”,秘密偵察。各州縣往來巡邏,互相追捕。十一月,又有官員報告說,兩廣和泉州、福州“多有海賊嘯聚”。他們和沿岸居民密切聯繫,上岸後,多在居民家“停藏”。如福州山門、潮州沙尾、惠州潨落(潨音叢c$ng)、廣州大溪山、高州、碙洲(碙音岡g1ng)都是停藏”的地點。官兵還沒有到來,村民就事先向他們報告。官員們哀歎:“出沒不常,無從擒捕。”南宋官兵依靠地主土豪作眼線,海上鬥爭的隊伍卻有廣大村民作後援,抗擊官軍。一一八五年,知平江府丘崈對村民橫加迫害。居民王■郎(■音亞y4)等二十七家,被指為“停藏海賊”,住房被全部拆毀,妻子家屬全被趕出界外,不准在沿海各縣居住。王珪郎等被迫起義,遭到鎮壓。同年,福建路安撫使趙汝愚派兵深入大洋,與海上饑民作戰。起義領袖蔡八等四十二人被俘。一一八八年,陳青軍等海上鬥爭隊伍在廣州沿海往來活動,遭到知廣州朱安國官軍的鎮壓。陳青軍等十六人被捕。但直到一二○四年,南宋朝廷還指令官員們“務要‘盜賊息絕,海道肅清”,否則“將憲帥統兵官具名彈奏,取旨責罰”。這些殘存的文獻說明,海上饑民的鬥爭和陸上的農民起義相配合,始終是威脅著南宋王朝的一支戰鬥力量。

  李金起義一一六五年春季,湖南路發生嚴重旱災,百姓無法生活。郴州宜章縣弓手(“射士”)李金組織群眾,發動起義。起義爆發的導火線是官府向當地居民攤派購買官府積存的乳香,限期急速,逼迫交錢,激起了人們的憤怒。李金起義後,遭受地主階級殘酷剝削的廣大農民紛紛回應,迅速形成萬人的大軍。農民軍組織部伍,裝備武器,一舉攻佔縣城,進而攻下了郴州,又攻破桂陽軍。農民軍乘勝分兵南下,進入廣東路英、韶、連、廣等九州之境,所到之處,殺地主、官僚,沒收他們的田宅財產。黑暗統治下的農民群眾,迎來了自己的節日。同年五月,湘陰縣劉花三、李無對領導當地農民起義回應,湖南一路,更加震動。南宋官府趕忙從荊襄前線調兵到湖南,並派鄂州水軍統制楊欽率軍前往鎮壓。楊欽是叛變鐘相、楊太起義軍降宋的叛徒,這時又指揮官軍,與起義農民為敵。八月,起義軍與楊欽軍鏖戰于宜章龍岡,受挫,退守莽山,孿金因叛徒出賣被俘。楊欽乘機“窮追深入”,屠殺起義軍的骨幹。史稱楊欽“複故田宅,蓋以千數”,又為大批被打倒的地主、官僚重新奪回田宅。

  賴文政起義一一七五年,湖北路茶農、茶販,在賴文政領導下舉行起義。在此以前,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茶販,經常結成幾百人到一千人的隊伍,武裝起來,販運茶葉,以抵抗官府對販茶的壟斷。據說,茶販的隊伍常常是一個人擔茶葉,兩個人保衛,“橫刀揭斧,叫呼踴躍”。茶販在江西、江東、湖南和湖北等路形成了一支獨特的武裝力量,被宋朝官府誣指為“茶盜”或“茶寇”,不斷地和官軍作鬥爭。一一七二到一一七三年,江西路茶軍曾多次進攻江州和興國軍。一一七四年,湖北路茶軍幾千人進入湖南路潭州,遭到官軍的鎮壓。但是,茶販的反抗鬥爭,並沒有因此而終止。次年四月,在賴文政領導下的茶販和茶農的起義,終於爆發了。

  賴文政領導的茶軍自湖北起義,進而轉入湖南、江西,多次打敗官軍。六月間,茶軍進入吉州永新縣禾山。宋朝派出官兵,又下詔號令地主武裝出來鎮壓,“如能捕殺‘賊’首(指茶軍首領)之人,每人捕獲或殺‘賊’首一名,特補進武校尉,二人承信郎,三人承節郎,四人保義郎,五人成忠郎,各添差一次,五人以上取旨優異推恩”。南宋王朝企圖用賞官的辦法,號召地主鎮壓起義軍。起義軍到處打擊官軍、地主,節節獲勝。宋朝又連續調派江州、鄂州的官軍,會合贛州、吉州的兵將,聚集各地土軍、弓手,共約萬人。永新縣山中的茶軍,據說不過四百人。依靠山險,在叢林中往來作戰。龐大的官軍始終不能戰勝起義軍。江南西路兵馬副總管賈和仲因此被罷官,除名編管。起義軍又自江西進入廣東。

  起義軍出沒山谷間,和當地人民有著廣泛的聯繫。周必大向朝廷奏報說:當地居民把官軍的動靜都告給起義者,“故彼設伏而我不知,我設伏則彼引避”。官吏趙善括也說,百姓與起義軍相通,“互相交結”。官軍雖然曾經調集重兵進行鎮壓,但屢戰屢敗,將尉被殺幾十人。官軍到處強征糧草,迫使農民搬運,還偷雞宰狗,甚至在“疑似”之間,殘殺百姓,使百姓“驚惶相矚”。官軍對起義軍的活動“詭秘莫測”,而官軍的動靜,起義軍“毫髮必知”。人民群眾積極支持起義者。力量弱小的起義軍因而能夠戰勝貌似強大、失道寡助的官軍。

  七月間,南宋王朝任用辛棄疾為江西提點刑獄,專力鎮壓茶販起義軍。賴文政部進入廣東後,前鋒出戰不利,被迫轉回江西。辛棄疾殘酷地鎮壓起義者,並採取毒辣的手段,把賴文政引誘到江州後殺害了。一說,被殺者是另一人,賴文政得以逃脫。這個傳說,當是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賴文政的懷念。辛棄疾是力主抗金的詩人和勇士,但他殘酷鎮壓起義,又充當了宋王朝的劊子手。

  陳峒起義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年)正月,郴州宜章縣農民在陳峒領導下發動起義。起義者號召反對官府用“和糴”的名義無償勒索農民的糧食。起義軍攻克道州、桂陽軍和連州所屬四個縣城,有眾數千人。袁燮《馮湛行狀》說:陳峒“剽悍善戰,頗有策劃”,以崇山深谷為根據地,使用偏駕弩、礌石(礌音雷léi)、手炮和小盾等武器多種。起義軍發揮了農民群眾的智慧,造出了不少適合於當地作戰的武器。起義軍所到之處,官軍屢戰屢敗,湖南震動。南宋王朝下令當地土豪鎮壓起義,捕獲起義軍首領者受賞,又調發荊鄂重兵會合圍剿。五月間,起義軍四面被圍,陳峒兵敗被俘,起義失敗。

  李接起義在陳峒起義失敗前三四天,容州陸川縣又爆發了弓手李接(一作楫)領導的農民起義。李接領導的起義軍,在各處張貼榜文,宣佈十年不收賦稅,並打開官府和地主的倉庫賑濟貧苦農民,深受群眾的擁護。蔡戡《定齋集》說李接“奮臂而起,嘯聚數千人”。朱熹《語類》說:“從叛者如雲”,貧苦農民紛紛參加起義。起義群眾尊稱李接為“李王”,罵官軍是賊。起義軍勢力發展很快,初戰就殺死南宋九州巡檢使,隨後陸續攻下廣西路郁林、化、容、雷、高、貴六州八縣,接連擊敗南宋派來鎮壓的軍隊。起義軍英勇戰鬥了約半年之久,遭到官軍的鎮壓。李接在靜江府英勇犧牲。

  薑大老起義一一八四年,姜大老領導的起義軍在汀州一帶起義,遭到福建路安撫提刑司趙汝愚的鎮壓。趙汝愚因此得到朝廷的獎賞,“特轉一官”。薑大老起義,沒有留下多少紀錄,但直到一一九七年,官員們還向朝廷陳述:“向來陳峒、李金、賴文政、薑大老之徒”,“竟成大‘盜’,所過殘滅”。想見薑大老起義,也和陳峒、李金、賴文政等起義一樣,曾經發展成不小的規模,給予南宋王朝以沉重的打擊。

  張福等起義一二一九年,軍士張福、莫簡領導紅巾隊在利州路興元府起義。出身于貧苦農民的士兵遭受著官僚和將領們的壓榨,糧餉常常被將官克扣,還必須為將官做苦役,士兵“怨怒鬱積,無所申訴”,和將帥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士兵的鬥爭層出不窮。一二一九年閏三月,興元府士兵反抗四川總領財賦官楊九鼎刻剝,在軍士張福和莫簡的領導下舉行起義。參加起義的士兵有幾千名,以紅巾裹在頭上作標誌,稱“紅巾隊”。四月,攻入利州路的利州,活捉了楊九鼎。接著,紅巾隊攻克閬州、果州、遂寧府和普州,先鋒軍曾到達梓、漢二州,直逼成都,四川震動。官府慌忙調兵遣將進行鎮壓。六月,官軍把紅巾隊包圍在普州茗山,紅巾隊因水源、糧道斷絕,奮戰幾晝夜,損失嚴重。七月,紅巾隊戰敗,莫簡自殺。張福被害。

  蔣宗等起義一二二三年,湖南路武岡軍士兵起義。武岡軍的士兵平日深受官吏的壓迫,挨打受罵,又被克扣軍糧,在蔣宗、楊德率領下起來造反。一千多名士兵沖出兵營,奪取富室的財物,殺死保丁,自稱“將領”,發出“文引”,還“鳴梆”調集禁軍。據真德秀記載,因為蔣宗等人的鬥爭,官吏稍有收斂,不敢恣意壓榨士兵,因而蔣宗等人得到普遍的同情。各營士兵認為自己衣糧得以免除減克,都出自他們的努力。附近各州的士兵也爭相仿效,躍躍欲試,其中邵州的形勢最為急迫。南宋官府,用高官厚祿收買了士兵中的一些叛徒,指使他們去暗害或綁架蔣宗等首領,同時,又出榜申明,對參加起義的士兵“各與免罪”,並照例發給衣糧,用以實行分化。這次起義堅持了幾十天后,就遭失敗,蔣宗等首領被殺犧牲。

  晏夢彪等起義福建路汀州和江西路贛州,是南宋農民起義發生次數最多的兩個地區。汀州長期以來土地問題嚴重,賦稅不均,貧苦農民“產去稅存”,“人被追擾,多致逃亡”。地主惡霸勾結官府,欺壓農民,州縣監獄之內,“多殺無辜”。官府還用各種名義抑配品質粗惡的食鹽,諸如轉運司鹽、本州鹽、通判廳鹽、本縣鹽等,不管農民是否需要,無不高價派售。紹定二年(一二二九年)十二月,汀州晏夢彪領導當地農民揭竿而起。起義軍以潭飛磜為根據地,攻下汀州、邵武軍、南劍州所屬各縣,發展到漳州龍岩、長泰和泉州永春、德化等地。汀州城的士兵也舉行起義回應。起義軍發展到上萬人,聲勢大震。南宋統治者驚慌失措,以為“閩中危急”。小官僚刊登在《梅川行》一詩中,描述晏夢彪起義軍的情況說:“初時數百俄數千,受旗翕忽亙千里,聚落一燼如卷水,……招賢三尺刃如霜,夾以巨盾張朱槍。”自注說:“招賢(寨)人能制刀,‘賊’用之,又習張、朱二家槍法。”說明起義軍發展迅速,自製武器,練習武藝。宋朝官府從淮西抽調精兵,對起義軍長期圍攻。一年以後,起義軍遭到鎮壓而失敗。

  陳三槍等起義一二二八年,贛州農民在陳三槍和張魔王率領下舉行起義。據劉克莊記載,起義軍以松梓山為根據地(一說以信豐山為基地),在江西、福建和廣東三路邊境建寨六十,進行起義活動。起義軍所到之處,鎮壓官吏和地主,並多次殺死宋朝派來誘降的官吏。三路的農民紛紛“截發刺字”,起來響應。江西、廣東起義農民都擁護陳三槍作領袖。南宋王朝為了撲滅農民起義的烈火,處分了當地的幾名貪官,以欺騙農民,同時從三路調兵,堵截起義軍的糧道。一二三四年,官軍佔領松梓山,張魔王自焚犧牲,陳三槍受傷被俘,在隆興府英勇就義。陳三槍起義,堅持七年之久。失敗後,起義軍另一領袖小張魔王又繼續堅持鬥爭。起義軍領導人號稱“魔王”,可能也是利用了摩尼教。

  以上記述的農民起義,只是見於記載的影響較大的幾次,遠不是激烈的階級鬥爭的全貌。但這些鬥爭事蹟已足以表明,不能忍受黑暗統治的農民大眾多麼英勇地展開了反復的鬥爭。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分散各地的起義群眾雖然獲得了不少振奮人心的勝利,終不免遭到鎮壓而失敗。他們前仆後繼,鬥爭,失敗,再鬥爭,有如大海的怒濤,一浪又一浪地衝擊著南宋王朝的黑暗統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