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宋室南遷

第二章 宋朝中央集權制封建統治的 加強和政權的南遷(下)

第六節 宋王朝的南遷和人民抗金鬥爭
http://www.zh5000.com/ZHJD/gxjd/2006/qitabu/ls/2/gxjd-0376.htm

  農民起義不斷打擊下的北宋王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正在這時,遼朝統治下的女真族進入了它的奴隸制時代。一一一五年,女真貴族的首領阿骨打(完顏旻)在混同江邊建立起女真奴隸主的國家,國號金。金國建立後,隨即南下,展開大規模的侵掠。一一二五年,遼天祚帝被金兵俘虜。遼朝貴族西遷到楚河流域,建立起西遼。一一二七年,金兵俘虜了宋徽宗和欽宗,宣告了北宋的滅亡。宋朝皇室南遷到東南,史稱南宋。此後的三十多年間,金兵不斷地南下侵掠,廣大漢族人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金鬥爭。

女真族進入奴隸制社會,建立起國家機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比起原先的氏族部落制時代來,這是一個進步。金朝奴隸主,在當時是一個新生的、生氣勃勃的階級。但是,奴隸制的發展又必然要向外擄掠奴隸和財富,以擴大和補充奴隸的來源,增加財產的佔有。侵掠成了奴隸主們的職業和目的。封建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漢族地區,自然成了他們的主要侵掠對象。一方是新生的強有力的女真奴隸主的無止境的掠奪,一方是不願忍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的堅決反抗,鬥爭激烈地展開了。

在這個主要矛盾的影響下,宋朝內部農民與地主的矛盾,呈現出複雜的變化。當著宋朝地主階級的官員抵抗金朝的侵掠時,廣大人民群眾就聯合和擁戴他們去進行抗金鬥爭,農民和地主的這個基本矛盾因之暫時地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但當著宋朝向金投降,共同掠奪人民時,人民大眾,主要是農民群眾,就要舉行起義以反抗宋朝的黑暗統治。歷史從不同的方面,反復地證明,人民群眾是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主要力量。北宋末到南宋初約四十年間,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交織在一起,形成為錯綜複雜的發展過程。


(一)金朝南侵和北宋的覆亡
http://www.zh5000.com/ZHJD/gxjd/2006/qitabu/ls/2/gxjd-0377.htm

  北宋王朝在鎮壓了方臘等領導的農民起義後,就又恢復了故態,繼續實行它的腐朽統治。一一二一年閏五月,徽宗又恢復應奉造作局,由宰相王黼和宦官梁師成統領,朱勔再次被起用,恢復花石綱的掠奪。這年楊戩病死,宦官李彥繼承楊戩當政。王黼、李彥相勾結,繼續括取民田,有人控訴,就嚴刑懲治,成千上萬的人因而致死。王黼又藉口軍用,括境內丁夫,計丁出錢,搜括數千萬貫。徽宗、王黼的這些措施,暴露了北宋王朝在農民戰爭中罷廢造作局、花石綱和罷免朱勔等等措施的欺騙和虛偽。農民戰爭後,徽宗、王黼統治集團變本加厲地壓榨農民,繼續揮霍享樂,醉生夢死,加速著他們自己的滅亡。

  

  一、對遼戰爭和金軍南侵

  

  一一一五年,女真奴隸主的首領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國後,隨即向遼朝進攻,遼兵屢敗。西夏支持遼朝抗金。徽宗和蔡京、童貫密謀,聯金滅遼,乘機收取燕雲。一一一八年,宋朝派武義大夫馬政以買馬為名,從海上去金朝探聽虛實。此後宋金使者往來聯絡。一一二○年,宋金商定,金兵攻取遼中京大定府(遼寧昭烏達盟寧城縣境),宋兵攻取燕京析津府。遼朝滅後,宋朝將原來貢獻給遼朝的“歲幣”,全部獻給金朝。宋、金的第一個所謂協議,宋朝就確認了貢納歲幣的屈辱條件。徽宗君臣一心只想依賴金朝,乘機取利,根本沒有積極作戰的認真打算。一一二二年,金兵攻佔遼中京、西京(山西大同)。遼朝的天祚帝逃入夾山。燕京留守耶律淳被遼臣擁立稱帝。徽宗、王黼任童貫作統帥,只懂得“太平娛樂”的蔡攸作副統帥,領兵伐遼。這時的遼朝,已處在滅亡的前夕,但童貫、蔡攸統領的宋軍仍然不堪遼兵的一擊。宋軍種師道、辛興宗部,分東西兩路進兵,被遼耶律大石兵戰敗,退守雄州,遼兵進至雄州城下。徽宗得報大驚,趕忙下詔班師。幾天後,宋朝得知耶律淳病死。王黼又命童貫、蔡攸出兵,以劉延慶為都統制,宋兵號稱二十萬。遼涿州守將郭藥師降宋。童貫命劉延慶領兵十萬取燕京,郭藥師為嚮導。劉延慶到良鄉,被遼蕭幹軍截住。郭藥師率兵五千偷渡蘆溝,襲入燕京。劉光世(延慶子)率領的援軍違約不到,郭藥師被遼兵打得大敗。劉延慶軍在良鄉,淩晨見遼軍中火起,以為遼兵來攻,自行燒營逃跑。遼兵追擊,直到涿水。宋兵一路上,死傷甚多。據說,自神宗、王安石變法以來積存的軍需,經此一戰,幾乎全部折損。

  宋兵敗退到雄州。童貫為逃避兵敗的罪責,密遣使者到金營,要求金軍攻打燕京。十二月,金太祖親自領兵一舉攻下燕京,責備宋朝何以不出兵夾攻。金太祖提出,燕京交宋,宋朝需將燕京租稅一百萬貫獻給金朝。徽宗、王黼全部應允照辦。宋朝每年除向金貢獻原來獻遼的歲幣五十萬外,又增加一百萬貫,稱“燕京代租錢”。一一二三年四月,金兵退走時,在燕京城內大肆搶掠財物,又把城內男女擄去作奴隸。燕京被搜括一空,據說“城市丘墟,狐狸穴處”。童貫、蔡攸等接收的只是這樣一座殘破不堪的空城!

  攻燕之戰把宋朝的腐朽虛弱,暴露無遺,徽宗、王黼、童貫等卻自稱是“不世之功”,大肆慶賀。童貫上“複燕奏”,把一系列敗仗說成是勝仗,吹噓“凱旋還師”。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又立“複燕雲碑”紀功。北宋王朝亡國在即,徽宗君臣卻欺人自欺地陶醉在所謂“複燕雲”的“勝利”之中。

  徽宗為首的腐朽的統治集團內,也還在相互傾軋。王黼以“複燕功”權勢日盛,與太子桓不和,陰謀策劃立鄆王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彥和蔡攸勾結,排斥王黼。禦史中丞何栗彈劾王黼“奸邪專橫”,王黼罷相。朱勔力勸徽宗再用蔡京。蔡京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寫字,稱太師,總領政事,政務都由兒子蔡絛把持。白時中、李邦彥為相(太宰、少宰),一切奉行蔡京父子的意旨。一一二五年四月,童貫、蔡攸又與白時中、李邦彥等排斥蔡絛。蔡京再度免官,童貫封郡王,蔡攸加太保。北宋王朝在互相爭奪中,坐待滅亡。

  金兵退後,用主力去追擊逃跑的遼天祚帝。金太祖在一一二三年病死,弟吳乞買(完顏晟,金太宗。晟音勝(shèng)即位。一一二五年二月,天祚在應州被金兵俘虜。耶律大石等遼貴族西遷。金太宗在消滅遼朝後,就又把侵掠的目標轉向了宋朝。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太宗兩路發兵,大規模南侵。一路由完顏宗翰(粘罕)率領,進取太原。一路由完顏宗望(斡離不)率領進取燕京。兩路金兵計畫在宋朝的國都東京會合。宗翰向太原進軍,童貫慌忙從太原逃回東京。金兵直抵太原城下。宗望軍到燕京,宋守將郭藥師投降。金兵以郭藥師為嚮導,長驅南下,勢如破竹,直向東京進軍。

  徽宗滿以為收取燕京,向金朝屈辱納幣,從此又可“太平娛樂”了。金兵南下,徽宗驚慌不知所措,又趕忙罷除花石綱和內外製造局,想再以此欺騙民眾。宋軍參議官宇文虛中曾上書亟言朝廷失策,主帥非人,“將有納侮自焚之禍”,多次建策防邊,王黼不理。這時,徽宗問計于宇文虛中。宇文虛中說,今天只有先下詔罪己,改革弊政,來挽回人心。徽宗要宇文虛中代他起草詔書悔過,號召各地駐軍“勤王”,入援京師。罪己詔說:“多作無益,侈靡成風。利源酤榷已盡,而牟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追惟己愆,悔之何及。”又說:“望四海勤王之師,宣三邊禦敵之略。”“豈無四方忠義之人,來徇國家一日之急。”詔書下後,又召防禦西夏的熙河經略使姚古、秦鳳經略使種師中領兵入援。

  金兵侵入中山府,距東京只有十日路程,情勢更加緊迫。徽宗又想棄國南逃。給事中吳敏去見徽宗,竭力反對逃跑,主張任用有威望的官員,堅持固守。吳敏薦用太常少卿李綱。李綱奏上“禦戎” 五策。又說,“非傳位太子,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要徽宗宣佈退位,“收將士心”。徽宗任吳敏為門下侍郎,輔佐太子。

  金兵越來越逼近。徽宗驚慌懊惱,拉著蔡攸的手說:“沒想到金人會這樣!”說著氣塞昏迷,跌倒在床前。群臣趕忙灌藥急救。徽宗蘇醒後,索要紙筆,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

  十二月,太子桓(欽宗)即位,改明年年號為靖康。徽宗退位,號教主道君皇帝,稱“太上皇”。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貫等人聽說金兵已經渡過黃河,決定連夜向南逃竄。徽宗僅帶蔡攸及內侍數人,以“燒香”為名,匆匆逃出東京,跑到亳州,又從亳州逃到鎮江去避禍。童貫和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率領勝捷軍和禁衛,在泗州境追上徽宗。蔡京也以“扈從”為名帶領家人逃到拱州。

  長期以來作惡多端的徽宗、蔡京、童貫集團,一旦潰逃,長久壓抑在人們心中的憤怒和仇恨,一起迸發了。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童貫集團的罪惡。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說“六賊異名同罪”,請把他們處死,“傳首四方,以謝天下”。欽宗被迫罷免王黼。吳敏、李綱請斬王黼,開封府尹聶昌(聶山)派武士斬王黼首級獻上。李彥、梁師成賜死。蔡京、童貫在亳州被貶官流放。蔡京在流放途中死於潭州。朝中繼續揭發童貫罪惡,欽宗又只好派監察禦史斬童貫。九月,朱勔和蔡攸、蔡翛(音消xi1o)三人都被流放。此後,朝官紛紛議論,說三人罪不容誅,三人也都在流竄地處斬。蔡絛也被流放,病死。殘酷地壓榨人民、屠殺人民的民賊們,惡貫滿盈。除滅民賊,使人心振奮,瀕於滅亡的北宋,又顯出了一線轉機。

  

  二、保衛東京的鬥爭

  

  欽宗在軍民憤激的形勢下即位,不得不在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正月初三日立即下詔親征,命門下侍郎吳敏為親征行營副使,許便宜從事,以顯謨閣直學士、開封府尹聶昌,兵部侍郎李綱為行營使司參謀官,團結兵馬于殿前司。欽宗迫於形勢,作此部署,但並不真想抗敵。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等投降派也還在朝中有相當大的勢力。投降派和抗戰派的鬥爭展開了。四日,白、李等建議欽宗棄城逃跑,出奔襄、鄧避敵。李綱得知,請求上殿面議,說“今日之計,莫如整厲士馬,聲言出戰,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欽宗問:“誰能將兵?”李綱說:“這是白時中、李邦彥的職責。”白時中厲聲說:“李綱莫非能領兵出戰嗎?”李綱說:“倘使治軍,願以死報。”欽宗隨即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以同知樞密院李棁(音卓zhu#)為副,聶昌為隨軍轉運使,領兵守城。李綱受命後,次日早晨入朝,忽見皇帝乘輿都已陳列,禁衛、六宮準備出發。原來欽宗夜間又改變主意,仍然準備逃跑。李綱厲聲對軍士們說:“你們是願意死守,還是願意扈從出巡(逃跑)?”將士齊聲說:“願以死守!”李綱入見欽宗,說“六軍父母妻子都在城中,豈肯舍去。萬一中道散歸,誰還能保衛陛下?而且敵軍已經逼近,他們知道乘輿還沒有走遠,如以快馬急追,如何抵禦?”欽宗聽說,不敢再走。李綱傳旨說:“上意已定,敢複有言去者斬!”兵士們都高呼萬歲。欽宗又登上宣德門,吳敏、李綱向門樓前的百官將士們宣佈,決策固守,各令勉勵。將士們感激流涕,決心保衛東京。

  欽宗罷免白時中,用李邦彥、張邦昌為相,同知樞密院事蔡懋為尚書左丞。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主管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曚為副使,急速設備防守。京城四壁,用百步法分兵備禦,每壁用正兵一萬二千人,編馬步軍前後左右中四萬人,每軍八千人,分置將官統領,派前軍守護東水門外的糧倉,後軍守護東門外樊家岡。又裝備各種防守的武器、工具。四日之內,戰守設施粗備。這時,金完顏宗望兵已到達東京城下。一支金兵用火船數十沿河而下,進攻宣澤門。李綱以敢死士二千人,布列城下,用長鉤搭敵船,投石攻打。又在中流排置杈木,搬運蔡京家中的山石,堵塞門道。宋軍在水中斬殺金兵百余人,金兵退去。

  金軍兵臨城下,派使臣來宋,要親王、宰相去軍前議和。李綱請求前去,欽宗不許,說“卿性剛,不可以往”,另派李棁為使臣,鄭望之為副。李綱退朝,欽宗密告李棁、鄭望之,可許增歲幣三五百萬兩,犒軍銀三五百萬兩議和,又命帶去黃金一萬兩和酒果等,送給宗望。宗望見宋使,提出:索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絹帛百萬匹;宋朝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以親王、宰相作人質,才許議和。李棁、鄭望之等回奏。李邦彥、張邦昌等宰臣,主張全部接受。李綱力爭,說:“金幣太多,雖竭盡天下之財還不足,何況都城?太原、河間、中山三鎮是國家的屏障,割去如何立國?至於遣使,宰相當往,親王不當往。”他建議,拖延時日,等待大兵四集,然後再議。宰臣等不許。欽宗弟康王趙構在京師,請求使金,對欽宗說:“敵人必定要親王出質,臣為宗社計,豈能辭避!”欽宗派康王構為軍前計議使,宰相張邦昌為副,出使金營。

  這時,各地勤王兵,陸續來援東京。河北、河東路制置使種師道,得到勤王詔,立即率領涇原、秦鳳兵啟程,武安軍承宣使姚平仲隨行。種師道兵至洛陽,有人告訴他金兵已到東京城下,勸他暫駐汜水。種師道說:“都城人知道我軍來,士氣自振,何必憂敵!”種師道沿途揭榜,自稱“種少保領西兵百萬來”,直進東京。其他各處勤王兵,每天也都有幾萬人到達。種師道和各地到來的援兵,實際有二十余萬,金兵不過六萬。宗望見宋軍日眾,將軍營北撤,不敢輕動。

  欽宗召李綱、李邦彥、吳敏、種師道、姚平仲等商議軍事。李綱主張,以重兵臨敵營,堅壁不戰,等敵軍糧盡力疲北撤時,中途邀擊,是必勝之計。種師道也主張:“三鎮不可棄,城下不可戰”,遷延半月,等敵軍糧盡北還,在過河時追擊,可以得勝。議定在二月初六日出擊。但二月初一,姚平仲建議夜間去劫金營,生擒宗望,迎回康王。姚議得到欽宗的支持。欽宗希望徼幸取勝,半夜命李綱出兵應援。但姚軍未出,消息已經洩露,金營早有準備,姚平仲劫營不成,落荒而逃。天明,李綱會集行營司左、右、中軍將士,出景陽門,與金兵鏖戰,殺敵甚多。金兵攻中軍,又被李綱親率將士射退。

  姚平仲劫營,完顏宗望責問宋朝的人質。康王構不答,張邦昌嚇得涕泣。金軍又派使臣到宋朝責問,並提出改換人質。宰相李邦彥回答說:“這都是李綱、姚平仲的主意,不是朝廷的本意。”欽宗、李邦彥趕忙又派使臣去金營解釋劫營非朝廷意,送上三鎮地圖求和,並即日罷免李綱和種師道,來向金軍謝罪。

  欽宗、李邦彥的荒謬舉動,又使軍民沸騰了。二月五日,太學生陳東等在宣德向前上書說:“李綱奮勇不顧身,是社稷之臣。李邦彥、張邦昌等只為自己打算,不顧國家,是社稷之賊。李邦彥等惟恐李綱成功,設法破壞,不為國家打算,只是想著要割地。”請求罷免李邦彥,再用李綱,城外軍事交種師道。城中軍民聽說太學生上書,自動趕來聲援。一時之間,聚集了幾萬人,填塞馳道、街衢,呼聲震天。這時,百官正好退朝來到宮前,民眾當面指出李邦彥的罪行,痛加責駡,並用瓦片投打。李邦彥嚇得溜走。吳敏傳旨,要群眾退去,群眾不肯。群起擊碎登聞鼓,又打死宦官二十多人。欽宗怕出變故,被迫宣佈再用李綱為尚書右丞、京城四壁守禦使,督促李綱立即登上西城。軍民群眾又要求見種師道,種師道乘車來見,民眾才退走。

  宋使到金營,金軍提出,必須宋帝親自書定三鎮,才可退軍。欽宗立即下詔,割三鎮地給金朝,並按照金軍的要求,送肅王趙樞去作人質,換回趙構和張邦昌。

  李綱複職,即日下令能殺敵者厚賞,軍士奮躍。二月初十,金宗望軍已得三鎮,又見宋備戰,勤王軍不斷來援,便乘勢退軍。宋朝軍民群眾的一再鬥爭,終於挫敗了投降派棄城逃跑的圖謀,宋朝首都東京保全了。

  

  三、金軍第二次南侵,北宋滅亡

  

  金宗望軍剛剛北返,進攻太原的金宗翰軍又進兵南侵。一一二六年二月中,宗翰分兵攻下忻州、代州,宋折可求、劉光世軍大敗。金軍又入南北關,進攻隆德府。城中無備,宗翰勸誘知府張確投降,張確拒絕,說:“確守土臣,當以死報國,頭可斷,腰不可屈。”張確固守,奮戰而死。通判趙伯臻、司錄張彥遹等都在作戰中犧牲。金兵破隆德府,進至高平。

  金兵迅速撕毀和約,再度南侵。這對朝中投降派是個迎頭的打擊。金軍到高平,朝中震動。二月十四日,欽宗又被迫罷免李邦彥、張邦昌等,用吳敏和反對割三鎮的中書侍郎徐處仁作宰相,李綱知樞密院事,許翰同知樞密院事,準備迎戰。朝官中,門下侍郎耿南仲、中書侍郎唐恪(音卻què)、尚書右丞何栗等是投降派的代表。戰降兩派仍在繼續鬥爭。

  金兵自東京退走時,種師道曾請領兵追擊,欽宗不許,並罷去他的帥任。金兵南下,欽宗又再度起用種師道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駐滑州迎敵。姚古部勤王兵在金兵退後到達,任姚古為制置使,領兵往援太原。以種師中為制置副使,增援中山、河間等地。欽宗又劄付三鎮統帥,抵抗金兵,不再割讓。

  金宗望還軍途中,去佔領中山、河間,兩鎮固守抗金,金兵久攻不下。三月間,種師中領兵逼近,宗望只好北還。宗翰領兵回西京大同府,留別部圍攻太原。姚古部順利收復隆德府。五月,種師中部進抵平定軍,乘勝收復壽陽、榆次等縣,輜重、犒賞之物都留真定。許翰催促師中進兵。師中至壽陽石坑,遇金兵,五戰三勝,回師榆次。金軍以重兵圍攻,師中率部下鏖戰,身被四創,力戰而死。金兵乘勝攻姚古部,姚古兵敗,退守隆德。欽宗貶姚古官,安置廣州。

  李綱奉命去商丘,迎接徽宗回東京。姚、種兵敗,耿南仲等又請放棄三鎮地,李綱力說不可。種師道以老病請辭,耿南仲乘機薦李綱代種師道為宣撫使,藉以排擠他出朝。李綱說,“臣書生,不知兵”,“今使為大帥,恐誤國事”。上章十多次請辭,欽宗不准。有人對他說:“這次派你去,不是為邊事,要借此趕你出去,人們沒有話說。你不去,事情不可測。”六月,李綱受命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往援太原,朝廷只給兵一萬二千人。李綱請領軍需銀絹錢各百萬,只給二十萬。李綱出兵,七月抵孟州,留十餘日,招來當地士卒訓練,修整器甲。朝廷下詔,解散招來的士卒,催促李綱去太原。八月初,再任種師道為宣撫使。九月初,罷免李綱兵權,改除觀文殿學士、知揚州。

  八月間,金太宗再度發大兵南侵。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宗望為右副元帥,仍分東西兩路進兵。

  種、姚兵敗,金軍大舉南侵。唐恪、耿南仲等乘機排擠抗戰派。欽宗罷免吳敏、徐處仁、許翰等出朝,任用唐恪作相,又罷去種師道帥任。抗戰派被排斥幾盡。投降派控制朝政,一心等待金軍到來後求和。

  金宗翰軍猛攻太原。太原被圍已八個多月,城中糧絕,軍民先食牛馬,後食草根、樹皮、弓弦,堅持抵抗。九月初城破,太原軍民在副都總管王稟率領下進行巷戰。王稟兵敗,投水自盡。通判方笈(音級jí)等三十六人被殺。知府張孝純被俘降金。

  金軍攻破太原後,宗翰、宗望於九月下旬合兵。十月初,攻下真定府,繼續南下。

  欽宗驚慌失措,召集百官商議三鎮事。唐恪、耿南仲等堅主割讓,諫議大夫范宗尹甚至伏地流涕,請“割地以紓禍”。兵部尚書呂好問請結集勤王軍保衛東京,唐恪、耿南仲不許。諸路勤王軍自動集來,唐恪命令停止勿前,諸路軍只好反旗而去。種師道聽說太原、真定城破,急召西南兩道兵赴東京。唐恪、耿南仲令兩道兵不得妄動,兵士散走。種師道病死。欽宗派康王趙構作使臣,王雲為副使,到宗望軍求和。十一月中旬,趙構等走到磁州。磁州知州宗澤,正在修築城防,加強戰備,準備抗金。城中百姓抗敵情緒高漲,罵王雲是賣國奸細,憤怒地把他殺死。百姓又告訴趙構,金軍已經渡河,勸他不要再往前走,趙構留在相州。

  金軍渡過黃河後,宗翰派使臣到宋朝,不再提三鎮,要脅劃黃河為界,河東、河北地全部歸金。欽宗寫信給金軍,說是“一一聽命”,立即派耿南仲到宗望軍割河東地,聶昌到宗翰軍割河北地。欽宗下詔書給河北河東軍民,無恥地說:“民雖居大金,苟樂其生,猶吾民也,其勿懷顧望之意。應黃河現今流行以北州府,並仰開城門,歸於大金。”河北、河東人民立即掀起反投降反割地的怒潮。聶昌走到絳州,下令割地,絳州人民拒絕詔書,把聶昌殺死。耿南仲伴同金使走到衛州,衛州民兵謀捕金使,金使逃走,耿南仲逃到相州,不敢再提割地事,詐稱奉帝命促趙構起河北兵入衛京師,自己在募兵榜上署名,才得不死。宋朝各地軍民這樣痛恨割地求和,抗金熱情高漲,欽宗、唐恪等卻仍然一意投降。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先頭部隊到達東京。閏十一月初,金軍攻城,抗戰派官員吳革請求領兵出戰,太學生丁特起上書請用兵,欽宗、唐恪一概不理。唐恪隨欽宗巡城,軍民憤怒,要毆打他,唐恪辭官。欽宗用何栗為相。金軍乘大雪攻城,京師城破,宋百官、軍隊亂成一團。欽宗趕忙派何栗到金營求和,何栗膽戰心驚,嚇得連馬都上不去。何栗到金營後,宗翰、宗望對他說:“我們不想滅宋,叫趙佶(徽宗)來商議割地,我們就退兵。”何栗唯唯聽命,回報欽宗。欽宗決定自己到金營投降。

  閏十一月三十日,欽宗出京城,到金營見宗翰、宗望。宗翰、宗望索取降表,欽宗叫何栗等起草。降表寫道:“既煩汗馬之勞,敢緩牽羊之請。”“上皇(徽宗)負罪以播遷,微臣(欽宗)捐軀而聽命。”跪倒在金軍的面前。宗翰並對欽宗說:“兩國既和,恐四方聞京城陷而生變,請遣使曉喻。”欽宗滿口答應照辦。十二月初二日,金軍放欽宗回城。接著,金官員入城,檢視府庫,拘收文籍,把九十二個內藏庫中一百七十年來積攢的金銀錦綺寶貨全部查封,又索取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帛一千萬匹犒軍。欽宗完全按照金軍旨意,一面下令大括民間金銀,一面分遣朝臣到河北、河東,命令各州縣開城降金。各州縣人民堅守鄉園,不肯出降。憑著欽宗的命令,金軍僅僅得到石州一處。

  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正月,金軍又要欽宗再到金營,說是等金銀交足後再放回。欽宗被拘留,只好下詔增派大員二十四人,進行根括(徹底搜括),發掘宗室、國戚、內侍(宦官)、僧道、技術(醫蔔等人)、娼優家藏金。搜括八天,得金二十萬八千兩、銀六百萬兩、帛一百萬匹。金軍仍然不滿,命令開封府再來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萬兩、銀一百十四萬兩、帛四萬匹。宗翰、宗望認為數量太少,殺根括官梅執禮等四人,餘官各鞭背五十。東京人民不堪勒索和殺戮,自動組織起來,“以防護為名,於爐頭打造兵器”,準備武裝反抗。開封府官員急忙出榜禁止,又捕斬百姓十七人示眾。

  金軍索取金銀絹帛之外,又要去皇帝寶璽、儀仗、天下州府圖、樂器、祭器,以及各種珍寶古器,擄走百工、技藝、婦女、內侍、僧道、醫卜、娼優和后妃、親王等貴族。徽宗也被押送金營。金朝下令廢掉徽、欽二帝,隨軍擄走當奴隸,宣告了北宋的滅亡。

  一一二七年三月,金兵退走前,冊立宋朝原宰相張邦昌為楚帝,統治黃河以南地區。四月,金兵大肆擄掠後,還軍。

  在東京的宋朝皇室全被擄走,只有康王趙構這時領兵在濟州,還有兵士八萬人。金軍先頭部隊到達東京時,欽宗曾任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知磁州宗澤為副帥,起兵勤王。宗澤自大名至開德,與金兵大戰十三次,連續獲勝,又以孤軍進到衛南,連敗金兵。宗澤在衛,聽說金兵俘擄徽、欽二帝北去,即領兵到滑州,轉至大名,計畫搶渡黃河,斷金兵歸路,截回二帝。宗澤傳檄鄰近各地宋兵來會,共同行動。各地宋兵到期不來。宗澤計畫不能實現,於是上書趙構,勸他作皇帝。金兵退後,張邦昌遭到唾棄,在東京無法立足。呂好問等官員也勸張邦昌擁立趙構。五月,趙構到南京(商丘)稱皇帝(高宗),重建起趙宋王朝(南宋),改年號為建炎。張邦昌到南京來朝賀稱臣,高宗封他為太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