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北宋末的農民起義

第五節 方臘等領導的農民戰爭


  宋徽宗時,在腐朽的統治集團殘酷地壓榨農民的同時,大地主們也在加緊地兼併土地。有的地方原來幾十戶的鄉村,田地都被大地主們霸佔去,只剩下三五戶還有一點田,大地主就再去兼併旁村。人們說,大地主兼併土地,像是一把剛剛點著的火,還在繼續燃燒不止。日益眾多的農民破家蕩產。農業生產力急劇地衰落下去,廣大農村呈現出一片淒涼的圖景。一一○二至一一○五年,開封府界、京東、河北、淮南等路連年大蝗,形成嚴重的災荒。一一一七年,黃河又在河間、滄州決口,一百多萬人被淹死。次年,江、淮、荊、浙等路也都發生大水災。農民被淹死和被迫流移逃難者,不計其數。受到連年災荒的地區,農民只能吃野菜和榆樹皮。野菜和樹皮吃光,最後甚至人相食。農民不能照舊生活下去,宋朝也不能照舊統治下去了。

  宋朝統治集團內改革和保守的各種主張,都沒有能夠挽救它的統治危機。王安石變法企圖依靠宋朝皇帝的力量去打擊大地主、大商人,結果在大地主、大商人和保守派官僚們的進攻中遭到失敗。廣大農民走上另一條道路,即依靠自己的力量,拿起武器,向地主階級展開拚死的鬥爭,去推翻宋朝的腐朽統治。

下面是徽宗統治時期,一些規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

(一)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


  一一二○年(宣和二年),睦州的青溪縣爆發了方臘領導下的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

  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爆發在兩浙一帶,並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一)東南地區,自唐朝到宋朝,一直是全國範圍內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也是階級矛盾極為尖銳的地區。宋朝大量的財賦剝削收入,主要是來自東南。正如仁宗時富弼所說,“朝廷用度,如軍食、幣帛、茶鹽、泉貨、金銅鉛銀以至羽毛膠漆,盡出(東南)九道”。東南地區尤以江浙一帶,號為“膏腴千里”,但“二浙之俗”“豪者如虎”,大地主像老虎吃人一樣,兇惡地剝削農民。(二)蔡京、童貫、朱勔等在蘇杭設應奉、造作局對廣大農民大肆搜括奴役。花石綱又勒索民間漆楮竹木等副業產品,“豪奪漁取,毛髮不償”。東南地區的民眾,比起其他地區來,遭受著更為殘酷的壓榨。(三)這一帶有著農民起義的傳統,並有農民的秘密反抗組織摩尼教分佈各地。五代時,農民群眾曾利用摩尼教組織起義。宋朝嚴禁流傳,但民間卻更為發展。起義農民改造摩尼教的某些舊教義,加進新內容,尊奉漢代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為教祖。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說,號召推翻黑暗的現世,創造光明的未來。利用摩尼教拜日月,不信神佛祖先,以反抗統治者所提倡的佛道和儒學。入教者男女平等,不吃葷酒,死後裸葬,平時分財互助。史書上說他們“吃菜事魔”,“夜聚曉散”,從事秘密活動。唐末,摩尼教即在南方各地流行。北宋時摩尼教遍佈於淮西、江東西、兩浙、福建等地,為農民起義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在方臘領導的農民戰爭中,摩尼教農民成為一支重要的骨幹力量。

  方臘(方十三),原籍在歙州,後來到睦州青溪萬年鄉,在地主方有常家裏作傭工。方有常是萬年鄉頭等的大地主,又充當裏正(即保正),稱霸一方。花石綱搜羅竹木奇石,使這裏深山窮谷中的居民,都不得安居,遭受繁重的刻剝。距方家半裏山谷幽深處有幫源峒,廣深約四十余裏,方臘和這一帶的貧苦農民經常在這裏聚會,宋代官方檔誣指方臘為“妖賊”,“以左道惑眾”。有的記載則明確說是“吃菜事魔”。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約定某時舉兵起義,組織農民互相傳告。地主方有常得到消息,方有常子方庚將方臘關閉在倉庫裏。早上關閉,晚間方臘即在群眾幫助下逃出。地主們以為方臘是得到神助,又向青溪縣知縣告密。十月初九日,方臘率領農民,奮起殺方有常一家,舉起了義旗!

  方臘以幫源峒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方臘在誓師時,不是單純憑藉摩尼教的明、暗二宗說,而是尖銳地揭露了現實生活中殘酷的階級壓迫。方臘憤怒地控訴說:“天下國家本同一理。如今我們老百姓整年勞苦耕織,得到一點粟帛,卻被皇帝官老爺們全部拿去浪費掉。而且稍不如意,就要鞭打,甚至隨便處死。這還能甘心忍受麼?”大家齊聲說:“不能!”“哪有這個理!”

  方臘進一步揭露說:“如今賦稅繁重,官吏侵漁,我們單靠農桑不夠過日子,就只好依靠漆楮竹木,可又被他們搶走,一點不給留。皇帝和官老爺們聲色、狗馬、土木、祭祀、花石等等靡費之外,每年還要拿給西北兩敵(遼、夏)銀絹幾百萬。這也都是我們東南老百姓的膏血啊!朝廷屈辱納幣不止,宰相們還說這是安邊的上策。可唯獨我們整年勤勞,老婆孩子還是受凍挨餓,吃不到一天飽飯。我們大家該怎麼辦呢?”

  方臘發出起義的號召說:“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年花石的騷擾尤其不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然聞風回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我們一鼓攻下江南各郡,劃江而守,輕徭薄稅,十年之間,就能統一!”

  在方臘的號召下,轟轟烈烈的農民戰爭爆發了。方臘對宋朝地主階級黑暗統治的控訴,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心聲。事實正如方臘的預料,起義發動後,青溪遠近的農民聞風回應,旬日之間就發展到上萬人。十一月初,方臘組織起義軍,建國自立,自稱“聖公”,立年號永樂,建置將帥分為六等,頭紮紅巾等各色頭巾作標誌。起義者初起,缺少武器,但人數眾多,鬥志旺盛。《宋會要稿》記載:沒有弓矢甲胄的起義者數萬人,舉起拳頭,就困住了各執武器的宋軍。宋軍久不作戰,聽見起義軍的戰鼓聲,就嚇得投降。起義者殺死宋朝的官吏和土豪,焚燒他們的宅院,奪取他們的金帛財物。農民軍所向無前,銳不可當。“苦於剝削久矣”的勞苦大眾,迎來了自己的節日!

  十一月二十二日,農民軍在青溪縣息坑,殲滅宋軍五千,斬宋兩浙路兵馬都監蔡遵、顏坦。二十九日,一舉攻下了青溪縣,知縣陳光逃跑。農民軍乘勝前進。十二月二日,以兩萬人攻下睦州,佔領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二十日,攻下歙州,斬宋將郭師中。婺源、績溪、祁門、黟縣等縣官員都驚慌逃跑。農民軍進而攻下富陽、新城。起義發動時,就“指斥乘輿”,把鬥爭的矛頭指向宋徽宗,又進而提出“殺朱勔”的口號,進軍的目標直指杭州。農民軍自桐廬、富陽攻取杭州,與宋軍激戰。別部自山路乘虛而下,二十九日到達杭州城下。宋知州趙霆逃跑。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敗死。方臘率領農民軍進駐杭州城,迅速取得了重大勝利。

  杭州是造作局所在地,也是花石綱的一個指揮中心。這裏聚集著殘酷刻剝農民的官吏、地主等大批吸血鬼。農民軍入杭州,嚴厲懲處了這些剝削者,使人心大快。宋朝的官員也不得不承認:“蓋貪污嗜利之人,倚法侵牟”,“積有不平之氣結于民心,一旦乘勢如此”。東南各地建有眾多的佛寺,是人民的又一個大害。起義前,摩尼教農民即憎惡佛教,打破對佛教的迷信,指責佛經(《金剛經》)上所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當解作“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對現實社會的不平等和佛教維護封建統治的欺騙的本質,作了極其深刻、犀利的揭露。方臘起義時,農民即相互傳告:“逢廟即燒”。農民軍所到之處,燒寺廟,毀佛像,打翻了佛教的神權。史書上攻擊摩尼教起義者“不事祖先”,“男女雜處”,又說明起義者衝擊了族權、夫權的統治。方臘發動起義時,即有不少婦女參加,方臘妻邵氏也參加了起義軍的活動。起義者對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士懷著深刻的仇恨,經過之處曾火燒“學宮”,並殺死一些作惡的“士人”。農民軍借助于改造了的摩尼教義表達自己的反抗意志,對地主階級的政權、神權、族權、夫權以及維護這些權力的儒士發起猛烈的衝擊,對黑暗的舊世界作了大掃蕩,大沖洗。

  起義軍的行動,立即獲得廣大農民的熱烈擁戴。這一帶本來分佈著大小不等的農民起義隊伍和摩尼教秘密起義組織,此時也都紛紛樹起方臘的旗幟,響應起義。婺州(婺音悟w))蘭溪縣靈山洞的朱言、吳邦,永康縣方岩山的陳十四,湖州歸安縣的陸行兒,處州縉雲縣的霍成富、陳箍桶,蘇州的石生等領導的農民軍,都相繼擁戴方臘作領袖,參加起義。越州剡縣(剡音扇sh4n)裘日新(仇道人)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領導的摩尼教起義軍在當地起兵回應。常州、明州、秀州、溫州等地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各地農民望見方臘起義軍的旗幟,聽見鼓聲,就跑來迎接。參加農民軍起義的更是“項背相望”。方臘軍攻下杭州後,已形成為近百萬人的大軍,震動了整個東南!

  徽宗、童貫等急忙下令撤銷蘇杭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由童貫親自出馬,稱“江淮荊浙宣撫使”,率領京師的禁軍並秦晉蕃漢兵十五萬,去鎮壓起義。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年)正月,童貫受命出發,先派官軍駐守江寧和鎮江,扼住長江。然後兵分兩路,分別由王稟、劉鎮等率領,向杭州和歙州開來,企圖在睦州會合。

  這時,農民戰爭仍在勝利發展。正月,方臘率領主力軍轉向南方進取,相繼攻佔婺州和衢州。二月,起義軍別部攻下處州,奪取大戶的財物,散發給民眾。

  農民軍興以來,隊伍迅速壯大,先後攻下了六州五十二縣的廣大地區。但起義軍沒有深入農村去建立據點,而把作戰目標集中在奪取州縣城市。對於宋王朝這個腐朽而又兇惡的敵人的反撲,也缺少足夠的警惕。當方臘率領主力隊伍南進時,派出農民軍將領方七佛率領一支七萬人的隊伍去奪取杭州東北的秀州。這時,正值宋軍王稟部進攻杭州的一路自北而來,方七佛軍迎戰,不勝,退守杭州。九千人在作戰中犧牲。王稟部陸續結集,進攻杭州。二月十八日,起義軍退出杭州,睦州被圍。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轉折。

  面對著強大敵軍的到來,起義軍沒有去部署防禦,各部依然分散作戰,各自攻打州縣。二月間,裘日新部攻下剡縣,又攻下新昌、上虞。三月,呂師囊部攻下仙居、天臺、黃岩諸縣,又攻台州,不能勝。方七佛部反攻杭州城,戰敗。以“佛母”為號的起義軍將領又率部去攻打越州。起義軍分散作戰,戰線更長了。

  宋軍聚集兵力分兩路進兵,劉鎮等率領的一路三月間進至歙州。起義軍守備力量薄弱,歙州失陷。宋軍另派劉光世去攻打衢、婺兩州。四月二日,衢州失守。農民軍將領鄭魔王(當是摩尼教稱號)被俘。十七日,婺州也失陷于宋軍。王稟一路宋軍自杭州攻陷睦州,又在四月十九日攻陷青溪縣。方臘率領農民軍主力退回幫源峒據守。宋軍王稟、劉鎮等各路會合,圍攻幫源。

  方臘此時領導的農民軍還有二十萬之眾,背腹受敵,堅持與官軍戰鬥,萬餘人戰死。方臘率部入幫源峒,據岩壁堅守,宋軍不知路徑,久攻不下。方臘起義時殺地主方有常一家,方庚越牆逃跑。這時方庚出來為官軍引路。宋軍從小徑攻入峒中,方臘及妻邵氏、子亳(二太子)、起義領袖方肥(農民軍的丞相)等三十餘人被俘。方臘等被押解到開封,同年八月英勇就義。民間曾傳說,方臘“不知所終”,“就擒者非臘”。這顯然是和李順犧牲後,傳說他還沒有死一樣,表示了人民群眾對起義領袖的長久的懷念。

  宋軍瘋狂地屠殺起義者。據守幫源峒的農民軍繼續堅持反抗,七萬人壯烈犧牲。童貫下令軍中,斬首者受賞(殺一人賞絹七匹)。大批青溪居民甚至來往行人都遭到殺害。《青溪寇軌》記載說,宋軍殺起義軍百余萬,屠殺平民不下二百萬。

  童貫官軍的血腥屠殺,激起更劇烈更堅決的反抗。方臘失敗被俘後,分散在各地的農民軍繼續與宋軍搏鬥。童貫派出郭仲荀、劉光世、姚平仲分路鎮壓。五月間,仙居縣起義農民由俞道安率領,攻佔樂清。義烏縣起義農民據天仙洞與宋姚平仲軍展開戰鬥,天仙洞失陷。婺州蘭溪縣靈山洞農民軍與宋劉光世軍激戰,起義領袖胡將、祝將等一千六百餘人戰死。宋軍攻陷剡縣、新昌。裘日新起義軍與姚平仲戰,裘日新在桃源戰敗犧牲。郭仲荀部至三界鎮,新昌、剡縣的起義軍並力夾攻宋軍。六月,呂師囊部轉移至黃岩,宋軍折可存、楊震部自三界鎮追擊。起義軍依山險拒守,下巨石擊宋軍。宋軍連日受挫,無法前進,最後以輕兵從山背小路繞道而上。起義軍縱火與宋軍戰,起義領袖三十人犧牲。俞道安起義軍發展到十余萬人,七月間攻打溫州,不下,轉入處州。十月,俞道安在永康山谷中被宋軍包圍,英勇戰死。此後,方臘主力軍中方七佛和方五相公率領的隊伍多次與宋軍搏鬥,仍在各地轉戰。被宋朝指為方臘“餘黨”的各地起義軍與宋朝展開殊死的戰鬥,又延續了近一年之久。直到一一二二年(宣和四年)三月,方臘領導的農民戰爭才最後結束。起義軍前仆後繼,英勇反抗的戰鬥精神,又一次顯示了中國農民的光榮傳統。



(二)梁山泊農民起義


  方臘領導兩浙一帶農民進行革命戰爭的約略同時,京東地區爆發了有名的梁山泊農民起義。

  梁山泊位于鄆州壽張縣。縣南三十五裏有梁山。泊在梁山之南,周方數百里。附近州縣的農民在這裏經營蒲、魚等副業。《宋史•蒲宗孟傳》記載說:“鄆(州)介梁山泊,素多盜。”這裏有山泊可守,歷來是起義農民的一個據點。早在神宗統治時期,鄆州知州蒲宗孟對梁山泊的起義農民就殘酷鎮壓。即使“小偷微罪”,也加以斷足筋的酷刑。殺人之多,更是不計其數。甚至宋朝的禦史也彈動蒲宗孟的“慘酷”。這不僅說明了宋朝地主階級統治的黑暗,同時也說明:這裏的廣大農民從來就在不屈不撓地向著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展開英勇、激烈的搏鬥。

  徽宗時“括公田”,梁山泊也被括歸朝廷所有。農民打魚采蒲葦,都要按船計算,向朝廷交租。一縣在常賦之外,增加租錢到十幾萬貫。大致在宣和初年,鄆州等地不甘忍受黑暗統治的農民,便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為首,點燃了起義的烈火。

  現有史料,沒有留下關於宋江領導的起義過程的完整記載。依據僅有的片斷記事,依然可見:起義軍的活動是聲勢浩大的。《皇宋十朝綱要》載: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年)十二月,宋徽宗曾下詔京東東、西兩路提點刑獄帶兵督捕“京東賊”宋江,不久又命“招撫”。這從反面表明,宋江領導的起義軍已給予宋朝的統治以沉重的打擊,震動了朝廷。次年,起義軍從京東西路進至東路。知亳州侯蒙上書,說起義軍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人敢抵抗。他建議宋朝招降宋江去鎮壓方臘。徽宗任侯蒙知東平府去招降。這又說明,起義軍仍在鄆州的梁山一帶活動。侯蒙未到任即病死。起義軍繼續在濮、單、齊、青等州進軍。十二月,宋朝調派知歙州曾孝蘊知青州,鎮壓起義。大約此後不久,起義軍即從青州一帶南下到沂州,曾和知沂州蔣園統領的宋軍激戰。一一二一年初,起義軍自京東駕船渡海,進至沭陽縣,與縣尉王師心率領的宋兵作戰。史書上稱宋江為“淮南盜”。二月間,起義軍進攻淮陽軍,進而向海州、楚州界進發。《宋史•張叔夜傳》說,這時起義軍已經 “轉掠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海州)”。起義約兩年來的活動說明:他們不是集中力量去攻打州縣城鎮,而是在京東東、西路至淮南各州的廣大農村流動作戰,聲威日盛。

  一一二一年二月,宋徽宗命令海州知州張叔夜鎮壓和“招降”宋江領導的起義軍。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張叔夜派出間諜偵察起義軍動向,得知起義軍奪得大船十餘隻,裝載貨物。張叔夜預設埋伏兵,誘起義軍在海邊作戰,乘機焚燒船隻。起義軍被伏兵圍困,副將被擒,宋江投降了宋朝。北宋末曾任濟南府教授的李若水,撰《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描述了宋江從起義到接受招安的概略。《東都事略》、《十朝綱要》等書也都有宋江投降的記事。《宋會要稿》並載有宣和三年五月三日的徽宗詔書,說張叔夜等“能責所部斬捕賊徒,聲績著聞”,進官一等。依據這些記載,宋江確已接受“招安”,叛賣了起義農民。

  但是,梁山泊的農民起義軍,在宋江降宋後,仍然繼續戰鬥。一一二一年,主持“括公田”的大宦官楊戩死,宦官李彥繼任其事。李彥將梁山泊租稅收歸西城所,又對蒲、魚、荷、芡等行業 “日計月課”榨取重稅,致使“泊旁之人,無所衣食”。當地農民紛紛參加起義反抗。一一二四年蔡居厚知鄆州,曾誘殺梁山泊起義農民五百人,說明農民軍的戰鬥仍在激烈的進行。漁民張榮領導的起義軍,聚集梁山泊,形成一支有船數百隻的水軍,堅持戰鬥,到金朝南侵時,又向女真奴隸主發動攻擊。金朝統治河北後,梁山泊仍然是起義農民的據點。



(三)洶湧澎湃的起義浪潮


  方臘及梁山泊農民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起義軍已在兩浙、京東、河北、淮南的廣大地區,播下了種子。各地農民群眾紛紛舉行起義,繼續掀起了洶湧澎湃的浪潮。

  一一二三年,河北、京東等路的農民相繼起義,反抗宋朝的黑暗統治。起義軍少者數百人、數千人,多者發展到數萬人、數十萬人。河北路洺州張迪“聚眾數十萬,陷州縣”,曾圍攻濬州五日。宋朝派劉光世率軍前往洺州鎮壓,起義軍戰敗,張迪犧牲。河北路高托山在望仙山起義,自稱有眾三十萬人。起義軍轉戰河北及京東路青州、徐州、密州、沂州一帶,一一二五年,被宋朝楊惟忠、辛興宗軍戰敗,高托山降宋。京東路張仙(又稱張先、張萬仙)號“敢熾”,率領起義軍十萬人。一一二五年,在沂州礧鼓山(礧音雷léi),與宋軍作戰,失敗。張仙受“招安”降宋。濟南府孫列率領當地農民十萬,佔據鏵子山,一一二六年,宋朝派遣內侍梁方平前往鎮壓,起義軍戰敗。相州陶俊、賈進起義軍早在一一二二年即攻打縣鎮,殺死官吏地主,與官軍戰屢次獲勝。後遭宋軍嶽飛部鎮壓。一一二五年三月,賈進等率領的京東起義軍十萬人,進至海州界,賈進又被宋海州知州錢伯言招降。臨沂的武胡(一作武鬍),大名的楊天王,鄆州的李太(又稱李太子),沂州的徐進、莒州的徐大郎、水鼓山的劉大郎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也都在萬人以上。這些起義隊伍所到之處,殺地主、官僚,攻打州縣,或則保聚山谷之間,以崇山峻嶺為據點,樹起起義的旗幟。宋朝官府“巡尉不敢抗,縣鎮不敢守”,陷於農民起義軍的圍攻之中。

  洶湧澎湃的農民起義浪潮,一浪又一浪地衝擊著宋朝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腐朽的北宋王朝,滅亡的日子臨近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