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宋朝中央集權制統治的建立

第四編 宋遼金元時期

第一章 宋朝中央集權制封建統治的加強和政權的南遷(上)

第一節 宋朝中央集權制統治的建立和川蜀地區的農民起義



  九六○年,宋太祖趙匡胤(音印y@n)推翻後周,建立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封建割據。漢族政權,重又歸於統一了。

  自從秦始皇統一以來,漢族的封建政權,在長時期裏基本上保持著統一狀態。但由於地主階級中的門閥士族和軍閥勢力的發展,先後出現了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局面,暫時地中斷了國家的統一。規模巨大的唐末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門閥地主的殘餘,宋太祖又消滅了五代以來的軍閥割據,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始皇實行地方郡縣制和中央集權的官制和兵制,創立起完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此後,歷代統一王朝訂立的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襲秦制,只是在秦制的基礎上有所增損。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趙匡義)把鎮壓農民的反抗和防止割據勢力的復辟,作為他們建國的方針,基本上依據秦、漢、隋、唐以來的國家制度,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宋朝廣泛吸收地主階級文人參預軍事政治的統治。宋王朝因而在地主階級中具有比唐朝更為廣闊的社會基礎,中央集權的程度也更為加強了。

  中央集權的軍事、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相應的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宋朝建立後,社會經濟關係,主要是地主對農民的剝削關係表現出不同於前代的一些新現象:(一)貴族官僚按等級世襲占田制度,從唐朝中期起,開始瓦解。唐末農民戰爭,最後消滅了這一制度。宋代的地主階級,主要是以購買土地的方式,來擴大土地佔有。(二)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方式主要是出租土地榨取實物地租。前代的勞役地租成為從屬的、次要的剝削方式。(三)隋、唐以來,門閥地主奴役著帶有農奴身分的部曲、徒附,他們的戶籍注在主人的名下。宋朝把客戶(佃客)編入戶籍,成為封建國家的編戶,不再是地主的“私屬”。歷史上出現的這些事實表明:在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史上,宋朝完成了唐中期以來土地佔有方式和剝削方式的變革,開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宋朝以後的封建社會,基本上是延續了這樣的經濟關係。

  廣大佃農,雖然在形式上擺脫了奴婢、部曲那種對地主的嚴格的人身隸屬,但依然遭受著地主階級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宋朝建國後不久,太宗時就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此後近三百年間,不能忍受黑暗統治的農民群眾,不斷地舉行武裝起義,以反抗宋朝的統治。

  下面敍述宋太祖、太宗時期,統一各國,建立中央集權制、社會經濟制度和川蜀地區的農民起義。



(一)統一的封建國家的建立



  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隨周世宗作戰有功,任殿前都點檢,統領精銳的禁軍。九五九年,周世宗死,七歲的幼子宗訓(恭帝)即位,趙匡胤又兼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防守京師(開封)。建隆元年(九六○年)元旦,鎮、定二州謊報遼朝和北漢兵南下,後周宰相范質、王溥(音普p()等派遣趙匡胤領禁軍出城抵禦。京師城裏在傳播著“點檢作天子”的輿論。趙匡胤兵到京師城北二十裏的陳橋驛,弟趙匡義、歸德軍掌書記趙普和軍中諸將把皇帝的黃袍加在趙匡胤的身上,擁立他作皇帝。趙匡胤率領禁軍開回守衛空虛的京師,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等在宮中做內應,輕而易舉地奪取了皇權。由於趙匡胤原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新建的王朝,建號宋朝。宋朝仍然建都開封(東京、汴梁),習慣上又稱北宋。以後遷都杭州,稱南宋。

  宋太祖兵權在握,後周朝臣全無抵抗的可能。宋兵進開封,後周宰相范質、王溥等跪拜在階前,擁宋太祖升殿即位。周恭帝降封鄭王。後周將領慕容延釗(音昭 zh1o)領重兵屯真定,受命擁宋,升任殿前都點檢。領兵守北邊的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以擁立有功,為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同領禁軍。

  但是,後周領兵在外的節度使並沒有全部降服。九六○年四月間①,昭義節度使李筠(音勻y*n)和太原的北漢相聯絡,在潞州起兵反宋。慕容延釗、石守信等領兵分道出擊,在長平大敗李筠。六月,宋太祖親自領兵攻下澤州,李筠在澤州自殺。李筠敗後,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又據揚州起兵。李重進是周太祖的外甥,世宗時與趙匡胤分掌內外兵權,勢位相當,恭帝時出鎮揚州。九月,李重進反,石守信率領禁軍往討。十月,宋太祖又領兵乘船東下,十一月在泗州登岸。石守信圍攻揚州城將破,宋太祖到城下,一舉攻下揚州。李重進投火自殺,宋兵得勝回師。宋太祖先後削平二李,宋朝在後周境內的統治鞏固了。

  宋朝政局穩定後,宋太祖對趙普議論說:“自唐末以來,帝王換了八個姓,戰鬥不止,不知原因何在?我要使國家長久,有什麼辦法麼?”趙普回答說:“這不是別的原因,只是由於方鎮權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現在要治國,也沒有別的奇巧,只有奪他們的權,控制他們的錢谷,收他們的精兵……”不等趙普說完,宋太祖連忙說:“你不用再說下去,我已經懂了。”九六一年,宋太祖首先下令罷免了慕容延釗、韓令坤等人統領禁軍的兵權,慕容延釗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韓令坤出為成德軍節度使。此後,不再設統領禁軍的殿前都點檢一職。禁軍將領石守信等有擁立功,不好下令罷免。一天,宋太祖請石守信等擁立他的將領們飲酒,乘醉說:“不是靠你們的力量,我不會有今天。但做天子也太艱難,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夜都睡不安穩!”石守信等說:“陛下怎麼說這個話。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太祖說:“你們雖沒有異心,一旦部下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想不幹,能行麼?”石守信等嚇得涕泣叩頭,第二天便稱病辭職。宋太祖解除他們統領禁軍的兵權,派出做節度使。宋太祖一舉集中了精兵禁軍的全權,從此便可從容地派兵遣將去完成統一國家的事業了。

  宋朝建立時,北方有強大的遼朝①,太原有北漢,南方分佈著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荊南)等國和周行逢在湖南、留從效在泉州漳州的割據。宋太祖沒有乘勝北征遼朝,而是首先集中兵力去統一經濟富庶的江南。依據這個所謂“先南後北”的方針,宋太祖在九六二年,分派眾將駐守北邊和西北各州,以防禦遼朝和北漢。西北既無後顧之憂,專力向南方進取,逐個地消滅了各割據國。

  平荊湖——九六二年,湖南周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大將張文表起兵反保權,割據潭州。周保權遣使向宋求援,正好給宋朝以出兵的藉口。同年,割據荊南的高保勖(音旭 x))死,侄繼沖繼位。荊南處在各割據國的包圍之中,國勢衰弱,有兵不過三萬。宋太祖審度形勢,制定了假道荊南,攻取湖南,一舉削平荊湖的戰略方針。九六三年初,調派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率十州兵,向荊南進發。宋兵到江陵,高繼沖在城北十五裏出迎。宋兵留他候見慕容延釗。繼沖與延釗進江陵,城中宋兵已滿列街巷。繼沖大驚,奉州縣圖籍降宋。荊南平。宋兵繼續向湖南進發,湖南周保權軍殺張文表。宋兵佔據潭州,在澧江(澧音裏l!)大敗湖南守軍,進取朗州。周保權藏到江南寺中。宋兵渡江擒保權。湖南平。

  宋朝出兵得勝,佔有荊、湖。從此西逼後蜀,東脅南唐,南方可直取南漢,戰略上處於極為有利的地位。

  滅後蜀——宋太祖平荊、湖後,就在策劃西取後蜀。派張暉做鳳州團練使,專意探聽蜀國內虛實、山川形勢。宋太祖依據事先繪製的後蜀詳細地圖,制定進軍路線和作戰方略,出兵前,作了周密的準備。九六四年,宋朝獲得後蜀給北漢的蠟書(密信),約聯合對宋。宋太祖大笑說:“我西討有理了。”十一月,以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王仁贍為都監,甯江軍節度使劉光義為歸州路副都部署,曹彬為都監,統兵六萬伐蜀。王全斌自鳳州出兵,劉光義自歸州出兵,兩路進取。後蜀國王孟昶聽說宋兵來攻,以王昭遠為西南行營都統,倉促領兵拒戰。王昭遠好讀兵書,但從來沒有過戰功,出兵前揮臂吹噓說:“我此行何只克敵,奪取中原也猶如反掌!”他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比諸葛亮。宋兵強大而謹慎有備,蜀兵虛弱而驕躁輕敵,兩軍勝負的前途,不問可知了。

  十二月,王全斌軍攻取興州,敗蜀兵七千人,獲軍糧四十余萬石。先鋒軍過三泉到嘉川,蜀兵燒毀棧道,退到葭萌。宋兵修復棧道,進兵羅川,蜀兵依江而戰。宋兵奪橋渡江,分三道擊蜀。蜀軍集合精銳拒戰,又大敗。王昭遠自引兵來戰,三戰三敗。宋兵追到利州,王昭遠燒毀渡口浮橋,退保劍門,依天險拒守。宋兵另一路由劉光義、曹彬率領,入峽路,連敗蜀兵,在鎖江斬獲蜀水軍六千餘眾,奪得戰艦二百餘艘。渡江攻夔州(夔音魁kuí),蜀守將高彥儔戰敗自殺。宋兵佔領夔州。

  乾德三年(九六五年)正月,王全斌軍自利州攻劍門,兵到益光,被天險阻隔,得蜀降卒指路,派偏師經小徑渡江作浮橋,蜀兵棄寨逃走,宋大兵沿青強店大道進軍。王昭遠退駐漢源,留偏將守劍門。宋兵破劍門,追到漢源。蜀副將趙崇韜出戰被擒。王昭遠脫去甲胄逃跑。宋兵進據劍州。王昭遠逃到東川,藏入民間倉房,哭得兩眼紅腫。宋兵追至,束手被擒。

  劉光義、曹彬軍自夔州進兵,連降萬、施、開、忠、遂等州,峽中郡縣,全被佔領。王全斌軍到魏城,蜀國主孟昶降宋。宋兵入成都,劉光義等引兵來會。後蜀平。

  滅南漢——南漢主劉(音廠ch3ng)建都廣州,佔有湖南南部。宋滅湖南,與南漢接境。九六四年九月,宋南面兵馬都監引進使丁德裕、潭州防禦使潘美等攻下南漢的郴州(郴音嗔ch5n)。從俘擄的南漢內侍得知,南漢國內宦官當權,極度黑暗混亂。宋太祖因集中兵力滅蜀,沒有立即發兵。九七○年九月,宋以潘美為賀州道行營都部署,領兵滅南漢。南漢久無戰事,“兵不識旗鼓,人主不知存亡”。潘美一舉攻下賀州,進克昭州,乘勝佔領桂、連二州。南漢主劉得報,對左右說:“這些州本來是湖南地。宋兵得此即足,不會再南來。”和劉的估計相反,十一月,潘美進取韶州,繼續南下,九七一年二月攻佔英、雄二州,直逼廣州城。劉將妃嬪和金寶載入十餘大船,準備入海逃跑,被宦官將大船盜去。南漢殘兵據水抵禦,又大敗。劉在廣州焚燒府庫宮殿,出城降宋。宋兵入廣州,劉被押解到東京。南漢平。

  滅南唐——南唐是江南的大國,但又是弱國。和後蜀的驕躁輕敵不同,南唐向宋朝屈服求自保。宋朝建立後,唐元宗李景即派遣使臣,以錦綺金帛來賀宋太祖即位。九六一年唐元宗死,子李煜(音玉y))繼位。李煜仍然每年向宋朝貢獻大批金銀錦綺珍玩。宋朝每次出兵,也還要遣使貢獻犒師。九七一年,宋滅南漢後,南唐陷入包圍之中。李煜大為恐懼,向宋朝上表,自動削去南唐國號,稱江南國主。李煜企圖以對宋朝的恭順來維持他在江南的統治,宋朝當然不會容忍這個割據國的長久存在。九七四年九月,宋太祖以曹彬為昇州西南面行營都部署,潘美為都監,發兵十萬伐江南。在此以前,宋朝已在荊湖造大艦黃黑龍船數千艘,作南伐的準備。曹彬自荊南發戰艦東下,連敗江南兵。九七五年二月,曹彬大軍到秦淮,江南水陸兵十萬列陣城下。宋軍涉水強渡,江南兵大敗。李煜整天在後宮與僧徒道士談經,不問政事。一天,自出巡城,見宋兵旌旗滿野,大為驚慌。李煜派文人徐鉉(音漩xu4n)兩次到東京見宋太祖,說他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沒有犯什麼罪。請求宋朝緩兵。宋太祖大怒,對徐鉉說:“不須多講江南有什麼罪。只是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鼾音酣h1n)!”徐鉉惶恐逃回。李煜急調駐守上江的朱令贇(音暈y&n)入援。朱令贇自湖口發兵援金陵,號稱十五萬。兵到皖口,宋兵夾攻,朱令贇縱火拒戰,值北風起,火反燒朱軍。宋兵因勢急攻,朱令贇投火死。江南最後一支大軍覆沒,金陵旦夕可取。宋太祖下令給曹彬,宋兵入城,不得殺掠,以保存江南財富。十一月末,宋兵整隊入金陵,李煜奉表降宋,被俘到東京。南唐平。

  吳越入朝——吳越和南唐一樣,竭力向宋朝表示恭順。宋太祖即位,吳越國王錢俶(音處ch))即遣使來賀,此後連年朝貢。九七四年冬,宋伐江南,令吳越出兵助攻。李煜寫信給錢俶說:“今天沒有我,明天豈能還有你。早晚你也是汴梁一布衣(平民)罷了。”錢俶連忙把李煜信交給宋朝。九七五年四月,錢俶親自領兵五萬,自杭州攻下南唐的常州。南唐亡後,九七六年,宋太祖要錢俶到東京朝見,講明入朝後仍回杭州。二月,錢俶帶領妻子到東京入朝,宋朝大加款待,兩月後放他回國。臨行前,宋太祖送一個黃包袱給錢俶,裏面全是宋朝群臣請求扣留錢俶的奏疏。錢俶對宋太祖大為感激,也大為恐懼。回國後又派遣使臣貢獻大批寶物。吳越對宋朝唯命是從,叫出兵就出兵,叫入朝就入朝。吳越國實際上已完全屈服在宋朝的統治之下,只是還保留著一個國王的稱號,等待宋朝削去。

  泉州歸附——留從效割據泉、漳等州,接受南唐清源軍節度使名號。九六二年,留從效死。次年,牙將陳洪進奪取兵權,自為節度使,遣使向宋朝貢。九六四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命陳洪進為節度使。九七六年,宋滅南唐,吳越入朝,泉、漳等州成為孤立的割據點,陳洪進也請求到東京朝見。陳洪進行至中途得知宋太祖死,歸鎮。次年,入朝宋太宗。九七八年四月,獻上泉、漳二州十四縣地。江南最後一個割據點也消滅了。

  宋太祖自九六三年出兵荊湖至九七六年病死,前後用了十三年的時間,消滅了南方各地的長期割據。這並非只是由於他個人的軍事才能,而是決定于人心的向背,決定於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後蜀滅亡前,宰相李昊(音浩h4o)對蜀主孟昶說:“我看宋朝立國,不象後漢、後周。天厭亂久矣,一統海內,就在此朝吧!”南漢滅亡前,內常侍邵廷琄(音旋xu4n)對南漢主劉說:“天下亂久矣!亂久必治。現在宋朝已出,看形勢非統一天下不可!”後蜀與南漢相隔數千里,但人們都已敏感地覺察到,結束戰亂,統一全國,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所謂“厭亂久矣”的“天”,實際就是當時的社會潮流,主要是廣大群眾的意志。唐末五代以來,各地封建軍閥之間無休止地展開爭奪權利的戰爭。廣大群眾早已厭棄這種封建割據的內戰,厭棄這種戰爭帶來的破壞和災害。南方和中原地區經濟聯繫的發展,也要求消除成為障礙的割據政權。結束封建割據的戰亂,已是廣大群眾的共同要求,歷史發展的客觀趨勢。宋朝的統一事業,因而較為順利地取得了成功。

  宋太宗趙匡義在後周時為供奉官,陳橋兵變,擁立太祖有功,建國後為殿前都虞候。宋太祖親征二李,太宗留守京城,任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後又加封晉王,位在宰相之上,成為宋太祖以下權位最高的人物。九七六年十月宋太祖死,太宗即位。九七八年三月,吳越王錢俶來朝見,太宗留錢俶在東京。陳洪進納土降宋,吳越更加孤立。錢俶不得不把吳越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地獻給宋朝,削去吳越國號。宋朝完全統一了南方各地,就把主要的兵力轉向了北方的北漢和遼朝。

  滅北漢——九六九年,宋太祖親自率兵攻北漢,敗遼援兵,引汾水灌太原城,北漢堅守,宋兵久攻太原不下,遼又派兵來援,宋兵回師。九七六年八月,宋太祖再命党進、潘美等分道攻太原,遼耶律沙領兵助北漢。宋太祖死,太宗下詔班師。泉州和吳越的割據消滅後,九七九年初,宋太宗集中兵力,領兵親征,派潘美等四將分四路攻太原。三月,遼援兵來救,宋兵在白馬嶺大敗遼兵,遼將耶律敵烈敗死。四月,宋太宗自鎮州進兵,破隆州,至太原城下。宋兵各路圍攻太原。五月,北漢主劉繼元出城降。北漢平。

  北伐遼朝——宋太宗滅北漢後,五月就從太原倉促出兵,乘勝北伐遼朝,企圖收復五代時被遼朝佔領的燕雲州縣。宋兵到易州、涿州,遼朝的漢人守將開城投降。宋太宗率兵圍攻遼南京(今北京市),不能下。將士因伐太原疲憊,攻南京又不下,已經懈怠。遼耶律休哥引大兵來,大敗宋兵。太宗率兵南逃。耶律休哥追到涿州,太宗乘驢車倉惶逃走。宋兵仗、輜重都被遼奪去。次年(九八○年),遼發兵十萬來攻雁門。北漢舊將代州刺史楊業出輕兵襲擊,遼兵敗走。十月,遼景宗、耶律休哥又自瓦橋關進攻,大敗宋兵,追到莫州回師。

  宋兵對遼作戰失敗後,是繼續作戰收復燕雲,還是從此休兵,宋朝內部出現了不同的主張。宋太宗回東京,朝臣多主張再出兵攻遼。左拾遺(諫官)張齊賢上疏反對,說“聖人舉事,動在萬全”,“先本而後末,安內以養外”,主張先加強內部的統治。河南路轉運副使田錫主張放棄收復燕雲,與遼談和,說“沙漠窮荒,得之無用”,“勞而無功”。在主和意見的影響下,太宗在九八一年詔令沿邊州縣守邊境,不得出關。宋遼暫時休戰。

  宋太宗經過幾年的軍事準備後,仍然志在收復燕雲。對宰相宋琪說:“我看史書,見晉高祖(石敬瑭)求援於契丹,對契丹行事父禮,還要割地奉送,屈辱之甚。”宋琪回答說:“恢復舊境,亦應有時。”

  九八六年,宋太宗再度發大兵分三路北征。曹彬、米信出雄州,田重進出飛狐,潘美、楊業出雁門。曹彬率宋主力軍急速攻下新城、固安,直抵涿州,田重進攻下飛狐,進克靈丘、蔚州,潘美軍攻下寰、朔、應、雲等州。遼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抵擋曹彬,耶律斜軫領兵抵擋潘美。遼承天太后、聖宗親領大兵相機出援。曹彬一路號稱十萬,乘勝猛進。遼耶律休哥駐南京兵少,不出兵正面作戰,夜出輕騎劫掠,晝出精銳斷宋兵糧道。曹彬入涿州十餘日,糧盡,退守雄州。將士看到潘、田兩軍挺進,紛紛要求再攻涿州。這時,遼承天太后、聖宗的大軍已到涿州東五十裏。耶律休哥出輕兵沿路迫擊宋軍,宋軍且戰且行,到涿州已師老兵疲。遼兵乘勢大舉出擊,宋兵自涿州敗退,遼兵追到岐溝關,大敗宋兵。曹彬收殘部渡拒馬河,遼兵追襲,宋軍人馬相踏,死者無數。涿州之戰,遼兵先讓一步,以少勝多,宋軍主力全部敗潰了。

  宋太宗見主力軍潰,急令曹彬等回東京,田重進軍駐定州,潘美軍回代州。遼耶律斜軫出重兵襲擊,敗宋兵於五台,宋兵死者數萬。遼兵奪回蔚州,潘美領兵往救,又大敗於飛狐。潘美、楊業軍回兵到朔州狼牙村,遼兵陷寰州。楊業以為敵鋒甚盛,不可與戰。潘美等不聽,迫令楊業出兵。楊業自知必敗,請派伏兵在陳家穀口救援,楊業與遼兵戰,大敗,退到陳家穀口,不見宋援兵,率部下百余人,並力死戰,墮馬被俘。楊業拒不降遼,絕食三日,死。潘、楊軍敗,宋兵全線崩潰了。

  宋太宗再次北伐失敗,宋兵損失慘重。朝中一些大臣紛紛主張“屈己”求和。趙普上疏,說遼朝“何足介意”,必定是有“邪諂”(壞人)蒙蔽皇帝,“致興不急之兵,頗涉無名之議”,勸太宗“忍一朝之忿”。宰相李昉等上疏,說北伐失敗“悔既往而難追”,“姑務息民,何嫌于屈己”,“屈於一人(遼帝)之下,伸于萬人之上”。殿中侍御史趙孚建議宋太宗學習唐高祖“降禮於突厥”,對遼屈己求和。“議定華戎之疆,永息征戰之事”,盟誓和好。太宗沒有贊同他們的議論,回答趙普說:“恢復舊疆,此朕之志,伐遼失敗只是由於將帥軍事指揮上的失誤所致。”九八九年,戶部郎中張洎(音計j@)、右正言王禹偁(音稱ch5ng)相繼上書,建議加強邊地武將的兵權,集合兵力,再次北上伐遼。宋朝內部,出現主戰與主和兩種不同政見。

  宋太宗仍以集中兵權防止割據復辟為國策,對外作戰和對內抑制武將的政策發生了矛盾,因此沒有採納王禹偁等人再次伐遼的建議。以後的宋朝,即對遼轉取守勢,專力加強國內的統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