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7月24日星期四

新舊制度的演變

第七節 新舊制度的演變

  東周是諸侯、大夫盛行兼併的時期,同時也是華族和南方蠻國爭霸的時期。頻繁的戰爭逐漸破壞了舊制度,產生了新制度。新舊制度最基本的變化,就是舊的宗族制度逐漸在破壞,新的家族制度逐漸在興起,也就是舊的領主階級逐漸被新的地主階級所代替,舊的農奴階級逐漸被新的農民階級所代替。跟著這個最基本的變化,其他制度也變化了。制度演變顯然可見的有下列幾種:

  世卿 東周後半期,國君的政權,轉移到某幾家大夫手裏。這些有權大夫,世世相傳,對諸侯說來,是把持國政的世卿;但世卿在自己的宗族內,用士作家臣。家臣並非世襲。諸侯國內世卿制盛行,世卿家內卻是家臣制盛行。家臣制到戰國時變為客卿制,到秦漢變為官僚制度。

  養士齊桓公創霸,養遊士八十人,給與車馬衣裘財幣,周流四方,號召天下賢士來齊國。齊懿公想篡位,出家財招士,後來果得齊國。晉世卿欒懷子喜歡養士,執政范宣子怕他,驅逐懷子。有人勸宣子說,州綽、邢蒯是勇士,不妨讓二人回來。宣子說,他們是欒家的勇士,對我有什麼好處?人說,你能象欒家那樣養他們,就成你的勇士了。誰給士衣食,士就給誰出力,這是士的特徵。大夫采邑不斷擴大,士的需要也不斷增加,於是有專門訓練士的大師出現。孔子聚士講學,有大弟子七十二人,經孔子稱揚的,多數做了官。孔子本人也是士,三月不得祿位,就慌張起來,所以僕僕風塵奔走列國求祿位。東周末年,墨子是士的大師。大師有介紹弟子做官的義務,學成的可以要求介紹,做了官的應該招待同學並送金錢給大師。士在經濟上屬於地主階級,在政治上是有才能而且可以隨意進退的官僚。孔子“譏世卿”,表示地主階級的士對領主把持政權的不滿,到後來,士終於取得了躋身卿相的機會。

  郡縣西周時期,人口極稀,在廣漠的地面上,零零星星地散佈著一些住人的大小城堡叫做邑。較大的邑裏住著天子或諸侯,所以邑也稱為國。東周時期,由於兼併戰爭的發展,國境擴大了,大夫采邑也擴大了。一般情況是大夫所居邑以外的大邑,大夫派士去管理,稱為邑宰;國君所居都邑以外的大邑,有些仍稱邑,有些稱為縣。縣是直屬于國君的一個行政區域。縣行政官長一般稱為大夫,有些稱守或稱尹,地位比邑宰高。不論邑宰或縣大夫,都不是分封世襲而是隨時可以調動的官員。這種廢除領主割據,含有進步意義的制度,在某些大國裏通行起來。楚滅九國,改設九縣。晉齊等國有按兵車數分縣法,能出兵車一百乘的地區成為一縣。晉大夫韓氏有七邑,按兵車數等於七縣。前五一四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分祁氏田為七縣,分羊舌氏田為三縣。又有按家數分縣法,齊景公賜晏嬰一個千家之縣,晉知過說,封趙葭、段規二人萬家之縣各一。晉齊縣制齊整,優於楚國的大縣制。郡也是晉國的一種地方制度。晉開闢邊地,離國都遼遠,特設郡這種行政區域,國君賦予郡大夫較大的權力,使有權應付突發的事變。郡大夫官位比縣大夫低,權力卻比縣大夫高。晉三家滅知氏以後,郡地位提高,縣受郡統轄。郡縣制的創立,加強了國君統治的力量,加速了分封制度的崩潰,國家統一的可能,增進了一步。戰國時,各國都採用郡縣制。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郡縣制成為歷代沿襲的地方制度。

  兵制經書沒有騎字。戰爭和交通都用車。馬駕車,不單騎。春秋末年某些戰爭中開始用騎兵。使用步兵作戰,在東周前期已經開始。鄭莊公敗北戎,晉荀吳敗眾狄,都用步兵制勝。因為戎狄居山谷間,用步兵攻擾華族地區,華族攻戎狄,不得不毀車用步。荀吳敗狄以後,晉連年用兵,消滅眾狄,步兵戰術大概在攻伐戎狄戰爭中發展起來。公田制廢除後,土地私有制逐漸通行,田間行車的道路(阡陌),不再是公田時期的整齊形狀,車戰漸感不便,戰國時,步騎兵成為主要兵種,戰車失去了重要性。

  春秋以後(前四八一年,魯哀公十四年以後)戰國以前(前四○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前),中間凡七十餘年,是兩段歷史的劇轉時期,可是記載非常簡略,不能考見當時變化的詳情。例如春秋時期還講周禮,尊王室,重祭祀,論宗姓氏族,列國間朝聘盟會,賦詩言志,有死喪事故,赴告各國,供史官記錄。到戰國時期,一切都不講了。這個變化的原因是爭霸戰爭轉變為爭統一的戰爭,周天子對諸侯國的政治影響完全消失,因之與周禮有關的各種慣例也就被廢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