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

統治階級的敬天保民思想

第六節 統治階級的敬天保民思想

  相傳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這就是說夏文化不及商,商文化不及周。周文化高於商文化的原因,在於周經濟制度不同于商,周統治階級對民的看法改變了,因之政治與文化都比商朝有進步性。商時民完全為國王所有,是國王直接所有的一種財產。所以民的生命為國王所給予,國王有權任意殄滅民命。西周卻有顯著的不同。《尚書》裏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誥,每篇都說到如何治民。其中《無逸篇》說治民要“先知稼穡之艱難”,“懷保小民,惠(加惠於)鮮(窮人)鰥寡”;《立政篇》說“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於庶獄庶慎。”重農與慎獄尤為封建政治的重要綱領。西周時期的詩篇,也有很多篇說到民事。照《書》《詩》所說,烝(音征zhēng眾)民是天生下來的,皇天上帝是烝民的宗主。天選擇敬天有德的國君做天的元子,付給他中國人民和疆土,代天保民。元子如果不能稱職,皇天上帝就會改選別人。文王受天命稱王,因為他實行裕民政治,所以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周初統治階級鑒於夏商二朝的滅亡,知道“惟命(天命)不于常” (《尚書•康誥》),要永命必須保民。武王在《泰誓》裏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所以民心是政治好壞的鏡子,也是天子墜厥(天)命或受厥命的權衡。這種天子代天保民的思想,反映出封建主對農奴不完全的所有制,與商朝比較,西周顯然是封建制度正起著進步作用的時期。

  武王死後,周公攝行王政七年,他是一個大政治家,依據周國原有制度,參酌殷禮,有所損益,定出一些陝西長安出土的西周銅編鐘鞏固封建統治的制度來,這就是後世儒家所稱頌的周公制禮作樂。周本小國,重農節儉,行施裕民政治,變成強盛的大國。克商以後,周國舊制多被保存,例如商朝大祭祀用牲多至數百頭,甚至殺人充祭品,西周大祭祀用牲不過一牛一羊一豕或二牛,奢儉相差極遠。又如商朝殺人殉葬,周國世代重農,需要人力,貴族或國君死後,不用人殉(當然也有例外)而用草人、土車殉葬,後來也就成為周朝的殉葬制度。祭禮葬禮是大禮,商周有顯著不同,足見周初禮制主要出於周國舊制,經周公沿用,因而稱為周禮或“周公之典”。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軍事)”(《左傳》成公十三年),商周在戎事上也有顯著的不同。商時戰爭頻繁,周禁止諸侯間爭奪。成王臨終,囑咐康王,要他和遠又能和近,勸大小眾諸侯相安,不要爭奪(《尚書•顧命篇》“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據經史所記,成康時候戰爭確是少見。

  從西周傳下來的文篇裏看來,封建領主階級在開始時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存在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表現它的剝削欲的專利思想也逐步增強了。不過在西周,它到底還是進步的階級。它所創立的制度和文化,是中國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最初基石。西周在中國社會發展史上,應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朝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