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重建漢室

東漢
西元25年-西元220年



東漢是繼西漢之後國力強盛,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一個王朝。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東漢共傳十四帝,經歷196年。

綠林、赤眉軍起義後,地方上的地主豪強也參加反對新朝的起義,其中以加入綠林軍的西漢皇族劉秀勢力最強。昆陽之戰後,劉秀到河北謀求發展,鎮壓河北的農民軍,併吞了北方各地的豪強武裝,勢力漸大。西元25年6月,劉秀在河北銅馬即皇帝位,即光武帝。他沿用漢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光武帝首先消滅了進入長安的赤眉軍。建武十二年(36)平定了四川的公孫述後,全國複歸於統一。同時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清查土地,六次頒佈釋放奴婢的詔令;對解放生產力起了很大作用,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到西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

東漢前期,東漢政府很重視興修水利。明帝時,王景負責治理黃河,使黃河下游兩岸被淹的幾十個縣的土地又成了良田。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是這一時期生產上的一項重要進步。當時的南陽太守杜詩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發明了“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風箱,鼓風冶鐵,製造農器。和帝時,罷鹽鐵之禁,煉銅和銅器製作,絲織業等都有了發展。東漢商業發達,洛陽成了全國商業中心,南方的揚州、荊州、益州的手工業商業也都很興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章帝及和帝時,班超經營西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此同時,地主豪強的勢力也逐漸強大,有莊園和武裝。因和帝年幼,統治權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竇氏與其兄竇憲之手。竇氏的專權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滿,和帝於西元92年與宦官鄭眾等人合力誅滅竇氏,鄭眾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來越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統治。和帝以後,外戚與宦官的勢力都大為抬頭。不斷出現帝后臨朝執政和外戚、宦官交互專政的局面。順、、質、桓四帝時,外戚梁冀專政近二十年,財富積累達三十億。東漢中葉以後,長期的世家大族執政,形成了具有壟斷性的門閥政治。加之自和帝劉肇以來歷代漢帝都寵信宦官,及至桓帝(西元132—167年在位)、靈帝(西元168—189年在位)年間,宦官的權利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東漢後期朝廷中一部分官員和大學中的知識份子出現了品評時局的清議派,對宦官外戚專政不滿,遭到了報復,形成了「黨錮」之禍。桓帝以後宦官更囂張,公開賣官爵,政治腐敗到了極點,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靈帝時,河北人張角見民不聊生,創立了太平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起義軍將士頭裹黃色頭巾,稱作“黃巾軍”,爆發了有組織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起義最終被鎮壓,但東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地方豪強乘鎮壓黃巾軍之機在各地擁兵自重,相互爭鬥,西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后臨朝。當時皇宮內宦官專權,涼州董卓率兵入洛陽,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后,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一的王朝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最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

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於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準。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東漢初有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史學方面又出現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書《漢書》。文學方面的代表作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散文、樂府。東漢末有「建安七子」,都以文學知名,直接影響了三國時曹魏在文化上的突出地位。西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而佛教和道教兩大宗教也同時在東漢出現與盛行,對中國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