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三國混戰

三國
西元220年-西元280年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著名的一段時期,自赤壁之戰(西元208年)起,至西晉統一中國(西元280年)止。(嚴格說,從西元220年曹丕代漢,才是三國的開始)。期間,曹氏的魏國,劉氏的蜀國和孫氏的吳國三國鼎立,故而,稱為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涼州士族豪強董卓以誅宦官為名,進入洛陽,立漢獻帝。另一士族豪強袁紹起兵討董卓,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後袁紹據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軍閥。曹操初據有兗州,複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游的孫權對壘。此時正在流亡中的漢皇室後代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率荊州的殘餘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形成孫劉聯合抗曹的形勢。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到孫權處說孫出兵,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佔據荊州,後入成都。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

西元215年,曹操趁劉備與孫權為荊州開戰之機,出兵攻佔了漢中,直接威脅著劉備的蜀地。劉備與孫權和解回兵漢中,擊潰曹軍,並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西元219年,劉備軍大將關羽進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與東吳聯盟。孫權的大將呂蒙也建議借機襲取江陵。於是孫曹兩軍夾擊,斬關羽于麥城。孫劉聯盟被徹底破壞,北方的局勢得以緩和。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獻帝退位,自立為帝,國號為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劉備因身為漢室宗親,故國號仍為漢,但其僅有益州一隅之地,故稱為蜀漢。西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

西元222年,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發兵大舉進攻東吳,但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於白帝城的永安宮。劉備死後,其子劉禪繼位,是為蜀後主,由諸葛亮等人的輔助。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諸葛亮自蜀建興五年至十二年(西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於西元 234 年卒於兩軍陣前。此間,魏帝曹丕已于魏黃初七薨(西元226年)。其子曹睿繼位,以司馬懿為輔政大臣。此後,魏國大權逐漸落入司馬氏手中。司馬懿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多次出兵漢中,與諸葛亮、薑維等蜀將交戰,遏制了蜀國的北擴。魏景元四年(西元263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遣鐘會、鄧艾等數路人馬伐蜀,並于當年攻佔成都,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

魏滅蜀之後,蜀吳聯盟不攻自破,吳國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西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司馬炎是為晉武帝。此時,東吳的皇位已傳于孫皓。吳主孫皓沉于逸樂,不問國事,致使司馬炎大舉發兵伐吳。晉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西元280年,晉軍攻克建業,孫皓面縛請降,至此西晉統一全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在經濟上也給予優惠。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採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西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共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闢,農業發展,政治穩定,航海業發達。

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但已和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性質不同,是有順應民心所向的統一戰爭性質。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蜀、吳爭奪荊州的戰爭,蜀、魏爭奪漢中的戰爭,和魏滅蜀、晉滅吳的戰爭。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因此統一戰爭的主角最後落在魏晉方面。三國鼎立局面對東漢末年軍閥大混戰來說,是一歷史的進步。三國中以吳國的時間最長,共59年;次為魏,共45年;再次為蜀,共43年。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