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9年4月15日星期三

前涼

前涼

(公元317——376年,共60年)

涼有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西晉滅亡後,張氏憑藉世代守涼州的勢力所建割據政權前涼,為前秦所滅。後涼為氏族呂光於涼州所建,為後秦所滅。南涼為河西鮮卑貴族禿髮烏孤所建,為西秦所滅。北涼為匈奴貴族沮渠蒙遜擁段業所建,後蒙遜又自立,為北魏所滅。西涼為漢族李嵩在敦煌建立的政權,為北涼所滅。

前涼共有10個帝王,其中病死的4帝,在內爭中被殺的3帝,被廢後遭殺的1帝,國亡歸附前秦又投奔東晉後病死的1帝,國亡被殺的1帝。


前涼武穆王(張軌)

武穆王,名張軌(公元255—314年),字士彥,西晉時被封為西平公,經營涼州14年,為前涼政權的奠基者,病死,終年60歲,葬於建陵。

張軌,安定烏氏人,初任西晉散騎常侍,征西軍司,八王之亂爆發後,圖謀割據河西,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公元303年被封為西平公,曾鎮壓鮮卑等族人民起義,並多次發兵勤王,效忠晉室。

張軌守土保境,招徠中州避難人士,大力恢復社會經濟,又立學校,定幣制,擴建姑臧城,在涼州地區建立起較為穩定的封建秩序。

公元314年5月,張軌猝然中風,不能講話,匆忙遺命由子張寔襲位,喪禮從簡,後死於姑臧城正殿。

張軌曾孫張祚稱帝后,追諡張軌為武穆王。


前涼昭王(張寔)

昭王,名張寔(公元271—320年),字安遜,前涼武穆王張軌子,張軌死後繼任涼州刺史,在位7年,被部將刺殺,終年50歲,葬於寧陵。

張寔,曾被封為元公,張軌於公元314年5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任,公元317年稱涼州牧。

公元320年6月,京兆人劉弘在前涼境內的天梯第五山佈道,入道的人多達千餘人,張寔左右的近侍也秘密入道,張寔部將閻沙,牙門趙仰是劉弘的同鄉,關係密切,劉弘對他倆說,上天賜我為王,我應該主宰涼州,兩人竟深信不疑,將劉弘看作是真命天子,決心擁他稱王,並秘密聯絡了近侍10幾個人,準備刺殺張寔,不料風聲走漏,張寔派兵先捕殺了劉弘,閻沙和趙仰驚恐不安,在當月的一天晚上入宮謀殺了張寔。

張寔史稱昭公,也稱元公,張祚稱帝后追諡他為昭王。


前涼成王(張茂)

成王,名張茂(公元271—324年),字成遜,前涼武穆王張軌子,昭公張寔弟,閻沙等殺死張寔後,他殺閻沙等而繼位,在位5年,後歸降前趙劉曜,病死,終年53歲,葬處不明。

張茂,張寔於公元320年6月被閻沙,趙仰等謀殺後,他帶兵捕殺了閻沙,趙仰等密謀叛亂的道眾1百多人,平定了事變,因為張寔子張駿年幼,他於同月襲位。

公元324年,前趙劉曜率領大軍攻涼州,張茂力量弱小,無法抵擋,只好求降,被前趙封為太師,涼王。

同年5月,張茂病重,將侄子張駿叫到床前叮囑說,我們的祖上一貫以孝,友見稱於世,從漢朝初年以來,世代忠順,眼下雖然華夏大亂,皇權衰落,但是,你繼位後必須遵守為臣之道,千萬不能失節,我顛沛流離,繼承祖上余德,統領涼州以安身立命,上思不負晉室,下想保全百姓,我死以後,你們不要替我穿上朝服,只要穿上白衣入殮就行了,以表我的忠心,不久,張茂於姑臧死去,

張茂史稱成王,也稱成烈公。


前涼文王(張駿)

文王,名張駿(公元307—346年),字公庭,前涼昭公張寔子,成王張茂侄,張茂死後繼位,在位23年,病死,終年40歲,葬於大陵。

張駿,張茂於公元324年5月病死,他於同月襲位,稱涼州牧,西平公,繼續效忠於晉室,他又積極對外擴張,控制了從隴西到西域的廣大地區,在今吐魯番建置高昌郡,分全境為23郡,前涼進入最盛時期,公元345年,稱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

公元346年5月,張駿病死於姑臧正德前殿。

張駿史稱文公,張祚稱帝后追謚為文王。


前涼恆王(張重華)

恆王,名張重華(327—353年),字太林(一說太臨,一說泰臨),前涼文公張駿第二子,張駿死後繼位,在位8年,病死,終年27歲,葬於顯陵。

張重華,於張駿在公元346年5月病死後即位,受晉朝封為侍中,都督隴右關中諸事,封西平公。

張重華即位後,擊退後趙大軍的進攻,保護了涼州,他聞知庶兄張祚與自己生母馬氏行為不軌,想誅殺張祚又怕事情不成而激起禍端,猶豫不決,終於憂恨成病,病危時急忙派左長史馬岌策立子張曜靈為世子,公元353年11月,張重華病死於姑臧平章殿。

張重華史稱恆公,又稱恆王,張祚稱帝后追謚為明王。


前涼哀公(張曜靈)

哀公,名張曜靈(公元344—355年),字元舒,前涼恆公張重華子,張重華死,他繼位,在位1月,被伯父張祚廢黜,後遭腰斬,終年12歲,葬於涼州東苑內沙坑中。

張曜靈,於張重華病危時被立為世子,張重華於公元353年11月病死,他於同月襲位,時年僅10歲,由伯父張祚專政,張祚與張重華的寵臣趙長,尉緝相勾結,偽造遺詔,封自己為撫軍將軍輔政。

同年12月,張祚在張曜靈祖母馬氏支持下,唆使趙長等提出建議,說天下紛亂,應當立長君為宜,同時,張祚以所握兵權相逼,廢黜了張曜靈,降封為寧涼侯,張祚篡位。

公元355年8月,河州刺史張灌起兵討伐張祚,進逼涼州,聲明要廢殺張祚,重立張曜靈,張祚索性暗令親信將領楊秋胡進東苑腰斬了張曜靈,以消除張灌的藉口。

張曜靈史稱哀公。


前涼威王(張祚)

威王,名張祚(公元?—355年),字太伯,文公張駿庶長子,哀公張曜靈伯父,廢張曜靈後自立,後稱帝,在位2年,在部眾反抗中被廚子徐黑殺死,葬於愍陵。

張祚,封為長寧侯,張曜靈繼位後,他專權,公元353年12月廢黜張曜靈,於同月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公元354年稱帝,建年號為和平。

張祚奪得王位後,像禽獸一樣淫亂,殘殺宗室,暴虐百姓,弄得民怨沸騰,人心思反。

公元355年,張灌首先起兵討伐張祚,閏9月,驍騎將軍宋混與弟宋澄響應,合兵進攻姑臧,張祚殺張曜靈後,宋混等的理由更為充分,全軍縞素,為張曜靈舉哀,一片白騎白甲,直逼都城。

張灌弟張琚和子張嵩居住在姑臧,張祚準備先捕殺他倆,他倆得到消息後,召集黨徒幾百人,在城內四處宣傳說,張祚淫虐無道,我父兄集合義軍,已經到達城東,誰敢再幫張祚做惡,無辜抓人殺人,就滅他三族,軍民聽後,大都袖手旁觀,不聽從張祚命令,張琚叔侄率眾攻殺守兵4百多人,開城門放宋混軍入城,張祚聞報,慌忙帶著親信嚴展,吳綽,逃上鸞觀,張祚部將趙長,張濤怕張灌,宋混問罪他們,連忙去謙光殿請出馬氏,擁立張曜靈弟張玄靚為王,一面大開宮門,迎宋混人馬進宮,宋混軍聽說義軍立了新王,齊聲歡呼萬歲,張祚聽見了,還以為是趙長等部已經擊敗叛軍,平定了事變,向他報功來了,連忙出來慰問,一出觀門,見都是宋混的兵士,大驚失色,無法躲避,只好拔出劍大聲命令左右死戰,左右卻沒有一個人答應,紛紛逃散,趙長舉起長槊向張祚猛刺,張祚劍短,遮擋不住,臉部被刺中,鮮血直冒,張祚忍痛逃入萬秋閣,迎面碰上廚子徐黑,徐黑當頭一刀,將張祚砍死,百姓砍下他的首級示眾,將屍身拋在路旁,路人紛紛對之拋石,踐踏,以洩心頭之恨,一時歡呼聲四起。

張祚史稱前主,也稱威王。


前涼衝王(張玄靚)

衝王,名張玄靚(公元350—363年),字元安,前涼恆公張重華少子,張灌等殺張祚後,立他為王,在位9年,被張天錫派人殺死,終年14歲,葬於平陵。

張玄靚,張灌,宋混等於公元355年閏9月殺死張祚後,於同月立他為王,時年僅7歲,由張灌執掌朝政。

公元363年,張駿少子張天錫自持戰功,專橫跋扈,玄靚母郭氏和大臣張欽密謀除去張天錫,事情敗露,張天錫捕殺了張欽,並於同年8月帶兵闖入宮中,指使右將軍劉肅在晚上殺死了張玄靚,對外則宣稱張玄靚得急病而死。

張玄靚史稱衝王,也稱衝公,又稱敬悼公。


前涼悼公(張天錫)

悼公,名張天錫(公元343—403年),初名獨活,一名公純,字純嘏,又字公純嘏,前涼文公張駿子,在位14年,歸降前秦苻堅,後投奔東晉,病死,終年61歲,葬處不明。

張天錫,於公元363年8月殺死張玄靚後自立為王,張天錫在位期間,沉溺於酒色,不理國事,大權交給將軍劉肅,粱景等人,致使政治昏暗,國勢衰落。

公元376年8月,前秦苻堅派兵攻破涼州,張天錫投降,被送到長安,降封為北部尚書,歸義侯,公元383年,任征南司馬,隨苻堅南下攻晉,淝水之戰中前秦大敗,他乘機逃奔建康,投順東晉,先後被封為西平公,金紫光祿大夫,右僕射,東晉桓玄篡位時,為了號召四方,任他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不久,病死於建康。

張天錫史稱後主,又稱悼公。


前涼涼王(張大豫)

涼王,名張大豫(公元?—386年),張天錫投奔東晉後,被擁立為王,在位不足1年,被呂光擊潰,為廣武人所俘,被呂光斬殺,葬處不明。

張大豫,於張天錫在位時被立為世子,張天錫投奔東晉時,他來不及隨往,事後怕苻堅加害,投奔長水校尉王穆,王穆和他同赴河西,在焦松,齊肅,張濟等擁立下,於公元386年佔據陽塢,自稱涼州牧,涼王。

張大豫稱王未幾,前秦呂光率眾進入涼州,派兵征討張大豫,張大豫擊敗呂軍,乘勝進逼姑臧,王穆認為此時立足未穩,應當攻占嶺西,增強實力,然後再東出與呂光爭奪涼州,張大豫求勝心切,不予採納,派王穆到嶺西去借兵,建康太守李隰,祁連都尉嚴純,閻襲等都起兵響應張大豫,鮮卑舊部也派奚於等帶兵相助,各方人馬圍困呂光於姑臧,呂光乘對方疏忽,從南門殺出,襲擊奚於兵營,奚於猝不及防,被攻殺,軍士潰散,王穆和張大豫手下的兵士也紛紛驚恐逃亡,張大豫逃奔廣武,被廣武人捉住押往姑臧,交給呂光,被斬殺於鬧市。

張大豫史稱涼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