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5年6月11日星期六

第十章 三國

第一節 三國的形成

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實際上,公元189年漢靈帝死後,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經過19年的封建軍閥的大混戰,到公元208年,三國的形勢已初步出現。到公元220年以後,魏、蜀、吳三國便正式分立。

漢靈帝在們時,立何氏為皇后,何皇后生王子劉辨。後來王美人又生王子劉協。何皇后毒死了王美人,為此,漢靈帝差點把她廢了。到公元一八九年,漢靈帝死去,何皇后和她哥哥大將軍何進立劉辨為皇帝,就是漢少帝,尊何皇后為皇太后,封王子劉協為陳留王。

當時,中軍校尉袁紹和大將軍何進策劃屠殺宦宮,召并州牧董卓領兵進京援助。董卓虛張聲勢,卻又故意遲延不到。中常待張讓等先下手為強,假借帝詔把何進殺了。袁紹聽說何進被殺,即領兵捕殺宦官,張讓等劫持漢少帝和陳留王逃出都門,被袁紹追趕,張讓等全部投水自殺。董卓聞亂即領兵進洛陽,要廢漢少帝。袁紹反對。董卓按劍怒罵,說:“天下事,豈不在我!”袁紹只好出奔冀州。於是董卓廢漢少帝為宏農王,奉陳留王劉協即位,就是漢獻帝。後來,董卓把十四歲的宏農王劉辨和何太后都殺了。這事,史稱“董卓之亂”。

漢獻帝當時只有九歲,朝中大權完全掌握在董卓手中。董卓為所欲為,一手遮天,自封相同,又收了勇猛的將軍呂佈為義子,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為了籠絡人心,董卓便強徵四方名士,蔡邕因宦官之禍,亡命江海十二年,董卓強令把他召進宮,封他為侍中。但更多的大臣將軍卻是偷偷逃離京城,尚書盧植,典軍枝尉曹操就是繼袁紹之後出奔的。

第二年,即公元一九零年,關東州郡,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公推袁紹為盟主。當時,袁紹佔冀州,他的弟弟袁術佔南陽,劉表佔荊州,劉焉佔益州,曹操佔兗州,公孫瓚佔幽州,公孫度佔遼東,在西北割據的有馬騰和韓遂。此外,還有些小股勢力。當時,一共有十四路兵馬討伐董卓,殺向洛陽。其中,曹操和吳郡人孫堅統領的兩軍最為勇猛,董卓軍連戰皆敗,董卓便火燒洛陽,劫持漢獻帝,退避長安。

由於討伐軍各懷企圖,不久便互相攻殺,袁紹、袁術兄弟亦反目。袁紹襲擊袁術的大將孫堅,袁術派公孫越助戰,公孫越被流箭射死,公孫越的哥哥公孫瓚起兵攻打袁紹的冀州。後來,袁術派孫堅攻荊州的劉表,劉表派黃祖迎戰,孫堅被箭射死。

董卓到長安後,更加荒淫殘暴。司徒王允和司隸校尉黃琬等密謀殺掉董卓。王允設謀,將義女貂蟬先許配呂布,後又許配董卓,使呂布和董卓結下冤仇。呂布與王允合作,殺死董卓。董卓的親屬亦全部被殺死,連蔡邕也被株連,死在獄中。

公元一九二年,屯軍在陝州的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派使者到長安求赦,但王允不准,李傕、郭汜等便盡收董卓殘部十多萬人,殺入長安。呂布寡不敵眾,東出武關,投奔袁術。王允、黃琬及朝官多人被殺。自此,朝中大樹立落在李傕、郭汜手中。史稱“李傕、郭汜之亂”。

董卓死後,地主階級各個集團的混戰在全國范圍內爆發。在混戰過程中,幾個強大的軍閥發展了勢力,袁紹佔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者。袁術佔據江淮,自稱皇帝,建都壽春,成為南方最大的割據者。

曹操在混戰之中也日益強盛起來。曹操是沛國譙(今安微毫縣)人,字孟德,小名阿瞞,宦官曹騰養子。曹操以鎮壓穎州黃巾起家,董卓入京後,他逃到陳留,聚兵五千,參加了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公元一九二年,他在濟北誘降黃巾軍三十餘萬,選其精銳,編為自己的主要隊伍,名叫青州軍。在他手下,有荀彧、荀攸、郭嘉、陳宮、李通、任峻、孔融等謀士名流,更有曹洪、曹仁、夏侯淳、夏侯淵、許褚、典韋、李典、樂進、於禁、徐晃等戰將。曹操很快佔有兗、豫二州。

孔堅死後,他的兒子孫策還只有十七歲,但卻是個精明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從袁術那裡領回孫堅舊兵將共千餘人。公元一九五年,他得到袁術允許,率兵到江東,擊敗了大小割據者,得吳、會稽等五郡,又襲破廬江郡,得袁術所部三萬餘人,從始獨自行動,佔據江東。在他周圍,有周瑜、魯肅、呂蒙、張昭、太史慈等謀臣戰將。

在這場混亂中,漢朝的宗室,北方涿郡人劉備(字玄德)也想發展勢力。早年,他與公孫瓚同為盧植的學生,他也參加過鎮壓黃巾軍的活動,後來依附公孫瓚,公孫瓚封他為平原相。劉備的手下有異姓兄弟關羽(字云長)、張飛(字翼德)。後來又收納了公孫瓚的部將趙雲(字子龍);身邊有謀士糜竺、陳登、孫乾、簡雍等,但終因勢力不足,沒有固定地盤,時時得依附他人。

公元一九四年,曹操因父親及其親屬在徐州被害。發兵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抵擋不住,請平原相劉備領兵求援。不久陶謙病死,劉備便代領徐州。袁術趁機也來攻打徐州,劉備派張飛守下邳,自己領兵抵擋袁術。呂布襲擊下邳,張飛醉酒誤事,戰敗而逃,劉備只好投降呂布,呂布讓劉備當豫州刺史,自己當徐州牧。不久,呂布與劉備又分裂,呂布進攻劉備,劉備敗走,投靠曹操。曹操待他不錯,仍讓他當豫州牧,屯軍於小沛。

公元一九五年,挾天子而佔據長安的李傕、郭汜因爭權而互相攻殺,李傕劫持漢獻帝入他的軍營,又火燒長安宮殿。李傕部將董承、楊奉等趁亂領兵護送漢獻帝和大臣們東歸洛陽。李傕、郭汜覺察後,聯兵追趕,沿途大臣兵士被殺無數。漢獻帝等歷盡艱險,終於回到洛陽。當時洛陽宮殿早被董卓焚毀,漢獻帝和大臣們只好在斷牆殘壁間棲身,且又無糧無米、困頓不堪。這消息讓駐守在許昌的曹操知道了,曹操素有政治遠見,又經謀士荀彧的慫勇,在公元一九六年,他把漢獻帝迎到許昌,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在政治上握有主動權。同時,他在許昌和其他地方沒立屯田,積蓄軍資,鞏固了軍事勢力。後李傕被曹操所殺,郭汜也為其部下殺死。李、郭之亂平息。

公元一九七年,曹操開始進行有計劃的戰爭。他先使鍾繇奉朝廷的命令到漢中,穩定韓逐、馬騰等十幾股大割據者。曹操親自率軍擊敗自稱皇帝的袁術,袁術渡淮南逃,投奔部將但不被接納。袁術逃往壽春,到江亭,又恨又飢,嘔血而死。

公元一九八年,曹操領兵攻打呂布,圍呂佈於下邳。曹操引沂水、洄水灌城,呂布堅守了一個多月,最後不得不投降,曹操縊死呂布以除後患。於是,徐州又落入曹操掌握之中。

曹操消滅了袁術和呂布,勢力更加擴強。當時,漢獻帝在曹操的控制之下,終日飲泣吞聲,他曾在衣帶上寫一密詔給董貴妃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董承便聯絡劉備,密謀殺掉曹操。一日,曹操邀劉備喝酒,談論起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袁紹之徒不足數。”劉備心中恐慌,當時正好天上打雷,劉備假裝嚇得失落匕箸。曹操見他這麼膽小,也就有些輕視他。

公元一九九年,劉備借追擊袁術之機(袁術在戰敗兩年之後才死去)領兵外出,殺了徐州刺史車冑,公開背叛曹操,並派孫乾聯絡袁紹,共同起兵討伐曹操。曹操派長史劉岱領兵攻打劉備,劉岱戰敗。當時董承等人的陰謀被洩露,董承等人全被滅門,曹操入宮,把正懷孕的董貴妃也殺了。

曹操親自領兵討伐劉備,袁紹卻遲疑不想發兵。謀士田豐勸他領兵襲擊曹操後方,必能取勝。袁紹以兒子有病為藉口,打發走劉備的使者孫乾。田豐氣得以杖擊地說:“想奪取天下,卻又因兒子得病坐失良機,豈不可惜麼?”劉備因得不到袁紹的援助,大敗而逃往青州,只好投奔袁紹。當時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甘夫人,糜夫人亦在其內。曹操派大兵包圍,關羽為保護兩位嫂嫂,只好投降。曹操多方籠絡他,又派張遼去勸他歸順,但關羽雖在曹營,卻不忘劉備。在返回許昌途中,曹操故意把關羽和他兩位嫂嫂安排在旅館的同一房間裡,關羽秉獨夜讀,徹夜不眠。曹操十分讚歎他的義氣,不再為難他。

曹操擊敗了劉備,這時袁紹卻又決定領兵攻打曹操。他據有冀、青、幽、並四州,新近又攻殺了公孫瓚,自恃兵多糧足,以為一定能取勝。田豐規勸說,曹操剛剛打了勝仗,現在出兵不是時候。袁紹不聽從,反將田豐投下監獄。於是,袁紹親率十餘萬兵馬南下,先進攻黎陽,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城,曹操派關羽領兵援助,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圍。曹操往西退卻,袁紹領兵渡河追擊,至延津南岸,曹操用計,又敗袁紹軍,袁紹的大將文丑也被殺死。

關羽斬了顏良(稗史中說文丑也為關羽所斬殺),袁紹斥責劉備,劉備即寫給關羽,關羽知道劉備在袁紹軍營,便將曹操所賞賜的財物封存好,留下書信,護送兩位嫂嫂投奔袁紹軍營。曹操賞識關羽的義氣,沒有阻攔他。

公元二零零年,袁曹兩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相拒,曹操兵少糧缺,想退回許昌。荀彧勸阻,荀攸建議襲擊袁紹運糧車。曹操派徐晃出擊。果然燒毀了袁紹的運糧車,袁紹軍心動搖,將軍沮授請求領兵襲擊曹操後方,袁紹不同意。謀士許攸建議派兵偷襲許昌,袁紹也不同意,說:“我非先打敗曹操不可!“恰好許攸家有人犯法,治中審配要把他家人全逮捕,許攸一怒之下便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到來,高興得赤腳跑出迎接,鼓掌說:“你這麼遠跑來,我的大事可以成功了。”許攸告訴曹操,袁紹有輜重一萬多車,放在烏巢那地方,那裡戒備不嚴,如能偷襲烏巢成功,袁軍不攻自破。曹操大喜,就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營,自已帶五千步騎,冒充袁軍,偷襲烏巢糧屯。烏巢守將淳于瓊出戰失敗,退守軍營,等待援軍。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想趁機攻破宮渡的曹營,將軍張郃、高覽建議速派大軍救烏巢,袁紹不聽,只派少數部隊去援救,結果,官渡的曹營未打破,烏巢糧屯盡被曹操燒毀,袁軍紛紛潰敗逃散,張郃、高覽也投降了曹操。曹操全線出擊,袁紹與他的兒子袁譚,僅帶了八百多騎兵渡河逃走。曹操又追擊劉備於汝南,劉備逃往荊州,投奔劉表。這就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袁曹“官渡之戰”,這一戰役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袁紹回到冀州,想到當初沒有聽田豐的話,以致遭此大敗,他恐怕被人恥笑,乾脆把田豐殺了。而袁紹自己,也慚憤成疾,吐血不止,袁紹有三子:袁譚、袁熙、袁尚。袁尚是後妻劉氏所生,很得袁紹所愛,劉氏也極力慫勇袁紹立袁尚為嗣。但因眾人有意見,袁紹未作出決定。公元二零二年,袁紹病死,未立遺囑,劉氏夥同審配托稱遺命,立袁尚為嗣,封袁潭為車騎將軍,駐軍黎陽抗擊曹軍。袁潭因是長子,不能被立嗣,很氣憤,便發兵攻擊袁尚,於是兩兄弟互相殘殺起來。

公元二零三年,曹操正領兵攻打劉表,駐軍在西平。袁譚派使者請曹操發兵援救,部下多認為先打敗劉表,再去管袁氏兄弟,荀攸認為袁氏兄弟不和,正是消滅他們的大好時機,曹操聽從他的建議,趁袁尚攻打袁潭時,發兵攻打鄴城,擒殺審配,袁尚敗走幽州,投奔哥哥袁熙。曹操入鄴城,身領冀州牧。曹操利用袁氏兄弟之間的矛盾,首先將冀州佔為已有。曹操十八歲的兒子曹丕隨軍出征,強娶了袁熙的妻了甄氏。

公元二零四年,袁譚又背叛曹操,曹操出兵進擊,袁譚敗退南皮,據守了數日,到公元二零五年春,曹操攻下南皮,殺死袁譚,將原來袁紹手下的名流陳琳、崔琰等收至麾下。這時,在幽州的袁熙、袁尚兄弟被部將焦觸、張南攻擊,逃到遼西的鳥桓,投靠了塌頓單于。就這樣,到公元二零六年,曹操相繼佔領了原來屬於袁紹的青、冀、幽、並四州,統一了中原,公元二零七年,曹操率舉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打敗了鳥桓蹋頓單于,解除了後顧之憂。

袁紹在官渡之戰慘敗,劉備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聽說劉備到來,親自出郊外迎接,以上賓禮待。劉表派劉備駐軍於新野,劉備總算有個立足之地。當時劉備結識了穎州人徐庶,拜他為軍師。曹仁領兵來攻,徐庶用計,把他打得大敗而逃,劉備得以佔領了樊城。曹操得知徐庶當了劉備的軍師,就把徐庶的母親騙到許昌,徐庶是個孝子,被迫離開劉備,臨走前向劉備推薦了一個大能人諸葛亮(字孔明)。

公無二零七年,劉備帶領關羽、張飛親自到諸葛亮隱居的隆中,三顧茅屋,找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和劉備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大勢,他為劉備出謀劃策,勸他取荊、益二州作為根據地,等待時機,奪取政權。自此,諸葛亮便當上劉備的軍師。

曹操率領大軍來攻打荊州,當時劉表病重,托劉備輔佐長子劉琦。劉表後妻蔡氏夥同蔡瑁、張允,陰謀立自己生的兒子劉琮為嗣。劉琦感到自危,主動出任江夏太守。不久劉表死去,劉琮便派人給曹操送降表,但不告訴劉備,等到曹操已進軍至新野,劉備才知道劉琮已降,只好帶領人馬往南轉移。襄陽百姓都願跟著劉備逃難,行至當陽時已有十餘萬人,輜重數千輛。劉備不忍拋棄老百姓,所以每天只能行走十多里。諸葛亮派關羽到江夏求救於劉琦,叫他乘船到江陵會合。曹操率領精兵五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不久就追到當陽的長坂,劉備只好拋下了妻兒,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往外突圍。糜夫人死於亂軍之中,趙雲幾番衝殺,才救出了甘夫人和年僅一周歲的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阿斗)。張飛據長坂橋,立馬橫槍,嚇退曹兵。劉備等人逃到沔口,遇到關羽乘船來接應,不久,劉琦也率領戰船千艘來援救,劉備等人才平安到達夏口(今湖北漢口)。

曹操佔據了荊州,得荊州降兵七八萬,合起來他的兵力有二十多萬,他號稱八十萬,於公元二零八年浩浩蕩盪南下,對占據江東的孫氏政權形成了嚴重威脅。

孫堅死後,兒子孫策領兵回江東,很快便征服了劉繇、王郎、劉勛、華歆等割據勢力,完全佔據了江東。公元二零零年,袁紹與曹操相持於官渡時,孫策想趁機偷襲許昌,當時吳郡太守許貢暗中勾結曹操被孫策查獲,孫策把他殺了。一天,孫策外出打獵,被許貢的三個家奴用毒箭射傷,不久,孫策因箭傷復發死去。孫策死後,他的弟弟孫權(字仲謀)做了江東之主。孫權當時不過十八歲,也是一位有為的政治家,他繼承父兄事業,繼續開拓江南領土,周瑜、曹操、張昭等也盡力輔佐他。

當曹操二十多萬大軍南下,劉備敗退夏口時,孫權採納魯肅的建議,聯合劉備、劉琦,共同抗擊曹操。孫權派魯肅去見劉備,劉備、諸葛亮更希望利用孫權,保存自己。於是,劉備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並派諸葛亮跟隨魯肅去見孫權,共商抗曹大計。在諸葛亮、周瑜、魯肅的勸導和支持下,孫權下了決心與曹操對抗,派周瑜帶三萬人,加上劉備、劉琦的兩萬殘兵,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湖北嘉魚東北)一帶和曹軍展開戰鬥。

曹軍雖然五倍於孫、劉聯軍,但因遠道而來,疲蔽不堪,士兵多習於陸戰而不慣水戰;軍中疾疫流行,戰鬥力有所削弱,遠離後方較遠,補給困難;馬超(馬騰之子)、韓遂割據關西,威脅許昌,有後顧之憂;自以為人多勢眾,輕敵思想嚴重。與此相反,孫、劉聯軍人馬雖少,但以逸待勞,士兵多習水戰,加上將領和諧,士氣旺盛。戰爭一開始,曹軍就小戰不利,退到江北。周瑜的部將黃蓋望見曹軍的船艦首尾相接,建議用火攻,並以詐降計襲擊曹軍。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黃蓋詐降曹操,在東南風吹得正緊的時候,帶領戰艦十艘,順風從長江南岸急速駛去。每艘戰艦,堆滿澆了油的干草枯柴,外邊圍著布幕,插上旗子。另外還有一些載人的小船,系在艦尾。離曹軍二里多遠,十艘戰艦同時點火。小船離開了戰艦。風猛火烈,戰艦飛駛,直衝曹軍的船隻。一時煙焰沖天,曹操的船艦全部被焚。大火還延燒到岸上的曹營。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燒死和溺死的在半數以上。曹操帶領少數人馬,逃回北方。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決定了三國分立的形勢。


第二節 三國的分立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而逃回許昌,只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周瑜大了勝仗,全軍渡過長江,駐紮在北岸,與曹仁相對抗,很快就奪取了夷陵(今湖北宜都)。劉備推劉琦為荊州刺史,領兵攻打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四郡皆降。劉備收服了老將黃忠,但是自己的甘夫人卻病死了。

公元二零九年,周瑜打敗了曹仁,曹仁棄城逃走,周瑜佔據了江陵。當時劉琦剛好病死,孫權推劉備為荊州牧,因劉備新近喪妻,孫權還把妹妹嫁給他,劉備到東吳迎親,第一次和孫權見了面。劉備臨離時,向孫權借荊州之地。孫權聽從魯肅的建議,認為劉備據守荊州,可以牽制曹操,保護東吳,便同意借荊州。周瑜來見孫權,說劉備據守荊州,必然要攻取巴蜀,不如先派大軍佔領巴蜀,孫權同意。

公元二一零年,周瑜派孫瑜領戰艦沿江入蜀,但到了夏口,被劉備擋住去路,孫瑜只好率軍返回。周瑜知道這消息時正病著,氣得口吐鮮血而亡。臨死時,周瑜大呼:“既生瑜,何生亮?”他深知自己不敵諸葛亮。周瑜字公謹,娶了江東美女小喬為妻(大喬嫁給孫策),死時他才三十六歲。周瑜死後,孫權讓魯肅代他領兵。

公元二一一年,曹操準備進攻東吳和巴蜀。他派鍾繇去征伐割據漢中的張魯,涼州的韓遂和馬超以為鍾繇來攻打自己,便起兵反曹。曹操親率大軍去攻打韓、馬。當曹操渡渭河時,遭到馬超的襲擊,人馬死傷大半,要不是許褚等救護,曹操也要喪命。後來曹操用了賈詡的反間計,暗中挑戰韓遂和馬超的關係,馬超、韓遂自相猜疑,曹操乘機進攻,韓遂、馬超西奔涼州。曹操一退兵,馬超聯合羌胡進攻隴上各郡縣,部將楊阜、姜敘等反叛,馬超戰敗,南投張魯。韓遂被叛將殺死,曹操完全佔據了涼州。曹操還殺了在朝中任衛尉的馬騰。

益州是劉焉割據之地,公元一九四年,劉焉死去,兒子劉璋當了益州之主,沛人張魯為五斗米道,客居於蜀地,欺劉璋暗弱,起兵佔據了漢中和扶風。公元二一二年,益州別駕張松勸劉璋聯合劉備討伐張魯,劉璋便派軍議校尉法正到荊州去見劉備。張松和法正因劉璋暗弱,無所作為,暗中勸說劉備奪取益州,劉備猶豫未決。軍師龐統也勸劉備乘機奪取益州,如果不奪,益州終會落在曹操或孫權之手。劉備聽從了他們的建議,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自己親率數万人馬入益州。劉備到巴郡時,太守嚴顏拊心嘆道:“這叫做獨坐深山,引虎自衛啊!”到了涪域,劉璋來會見,龐統、張松、法正勸劉備趁機襲擊劉璋,一舉拿下益州,劉備不忍。劉璋和劉備見了面,給劉備增加了兵力和裝備,請他去攻打張魯。劉備到了葭萌關,接到孫權來信,命令他立即東歸,恰好這時,張鬆的陰謀洩露,被劉璋斬首。劉備便用龐統之計,假裝說東歸,把來送行的劉璋的兩位大將楊懷、高沛擒拿斬首,佔據白水關,又攻下涪城,準備直取成都。劉璋得知,派兵來抵擋,龐統被亂箭射死。劉備向荊州求援,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領兵溯流而上,克巴東,破巴郡,擒拿太守嚴顏,張飛逼嚴顏投降,嚴顏說:“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讚歎他的大義,優禮相待,嚴顏也就投降了張飛。張飛、趙雲分頭領兵攻下巴蜀各郡縣,馬超也脫離張魯,投降了劉備。劉璋見大勢已去,只好出城投降。

公元二一四年,劉備完全佔據了益州,自領益州牧。諸葛亮整頓政治,頒行法令,很快蜀地得以大治。孫權得知劉備佔據了益州,派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去見劉備,要求歸還荊州,劉備不肯。孫權便設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吏,但都被關羽攻殺。孫權大怒,派呂蒙領兵攻取三郡。劉備聽到這消息,也從益州到公安,派關羽爭奪三郡。孫權進駐陸口,魯肅率領一萬兵馬駐紮在益陽,抵抗關羽。

公元二一五年,劉備聽說曹操將親率大軍攻打漢中,恐怕丟失了益州,便派使者和孫權講和。孫權亦不想久戰,便派諸葛瑾和劉備訂立盟約,平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

曹操統一中原以後,大權獨攬,漢獻帝完全變成一個傀儡。長史董昭提議曹操應進爵為國公,加九錫禮。侍中荀彧反對,曹操暗生忿恨。剛好荀彧得了小病,曹操以饋食為名,使人持送一盒。荀彧揭開看,只是一空盒,荀彧知道曹操想要他的腦袋,只好服毒自殺。公元二一三年,由御史大夫郗慮提議,曹操被冊封為魏公,兼加九錫。當初曹操殺了董貴妃以後,又給漢獻帝找了三位貴妃,漢獻帝左右全是曹操的耳目。伏皇后心中恐懼,曾多次給父親伏憲寫信,叫他伺機發兵擊殺曹操,伏憲不敢與曹操爭鬥。到曹操為魏公,伏憲已死去三四年,但是伏皇后寫給父親伏憲的信卻被家奴偷獻曹操,曹操命令郗慮持節,沒收伏皇后玉璽,又派尚書令華歆領兵入宮捉拿伏皇后。伏皇后躲在復壁間,華歆破壁,將伏皇后拖出來,把她連同她所生的兩位王子一起毒死。漢獻帝目睹這一切,但無法相救。公元二一五年,漢獻帝立曹操的女兒曹貴人為皇后。到公元二一六年,曹操又進爵為魏王,立夫人卞氏為王后,長子曹丕為王太子。

公元二一七年,曹操親率大軍攻打漢中,張魯投降。曹操封張魯為閬中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中,即下令班師。主簿司馬懿(字仲達)勸曹操乘勢攻取益州,曹操不聽。而身在益州的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乘機發大軍去攻打漢中,駐紮在陽平關。夏侯淵等與劉備對抗,相持了一兩年,打了幾個勝仗。劉備向諸葛亮求援,諸葛亮派老將黃忠領二萬人來助戰。黃忠進攻曹軍,斬殺夏侯淵。曹操親領大軍來救援,劉備據險防守,不與交鋒。後來趙雲誘殺曹軍,把曹軍趕過漢水。劉備又渡過漢水,引兵進逼曹軍。曹操無心再戰,領兵退還長安。

公元二一九年,劉備完全佔據了漢中,在群僚的擁戴下自立為漢中王,立夫人吳氏(原為劉璋兄劉瑁的妻子,劉瑁死後嫁給劉備)為王后,兒子劉禪為王太子。劉備留魏延守漢中,率領大軍回成都。

鎮守荊州的關羽,知道劉備奪取了漢中,諸葛亮也立了大功,便請求在荊州向曹操發動進攻。劉備同意了他的請求。關羽使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親率大軍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派於禁、龐德駐紮在樊北。當時正是秋天,連日暴雨,漢水滿溢,於禁等七軍全被淹沒。於禁和諸將登高避水,關羽乘船攻打,大敗曹軍。於禁投降,龐德被擒不屈,關羽把他殺了。

關羽大勝,震動許昌,曹操想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司馬懿勸曹操聯合孫權,答應把江南封給他,請他從後面襲擊關羽,樊城之圍就自解。曹操聽從司馬懿的建議,派使者去見孫權。孫權正想趕走關羽奪回荊州。魯肅已於公元二一七年病死,東吳由呂蒙統領兵馬,孫權和呂蒙密謀,想出了一條陷害關羽的計策。呂蒙假裝病重,由陸遜代他為統帥。陸遜是個並不出名的青年將軍,關羽當然不把放在眼裡。陸遜到了陸口,寫信給關羽,盛讚他的功勳。這下關羽更大意,撤了荊州守軍開赴樊城,呂蒙和陸遜乘機襲擊荊州,糜芳、傅士仁平時很恨關羽,都開城投降。呂蒙入江陵,釋放了於禁,並俘虜了關羽將士的家屬。關羽聽說荊州被奪,急忙回師,敗走麥城,被吳將馬忠擒獲,關羽及其獨生子關平,部將周倉等都被殺害。

關羽一死,孫權佔據了荊州全部,也解除了對曹操的威脅。曹操封孫權為驃騎將軍,加封南昌侯,孫權也上書向曹操稱臣。呂蒙襲殺關羽有功,但未及受封,即發病而死。

公元二二零年,曹操患有頭風症,請同鄉人名醫華佗給他治病。華佗和張仲景(公元一五零年----二一九年)都是東漢未年著名的醫師,而華佗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麻醉劑和進行全麻醉的醫學家。他給曹操針灸,隨治隨好,但不肯久留許昌,託言妻子有病,去後不回。曹操生氣,派人將華佗押赴許昌,並把他處死。曹操知道自己不久人世,想到主簿楊修聰穎過人,怕曹丕不能控制他,便尋找藉口勒令他自殺。不久,曹操病死。曹操生於公元一五五年,死於公元二二零年,享年六十五歲。

曹操死後,曹丕以王后之命,即王位。曹丕已有意篡皇帝位,指使李伏、許芝、華歆、賈詡、陳群、王朗等大臣入宮逼漢獻帝禪位,漢獻帝不得已,只好讓他們擺佈。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自己即皇帝位,就是魏文帝,追尊父親曹操為魏武帝,立夫人郭氏為皇后,建都洛陽。

漢獻帝九歲即位,在虛位三十二年而被廢。東漢自漢光武帝起,前後十二帝,共一百九十六年,至此便正式消亡了。

劉備聽說曹丕篡位,於次年也在成都武擔山南即皇帝位,就是漢昭烈帝,立夫人吳氏為皇后,立兒子劉禪為皇太子,以諸葛亮為丞相,國號漢(但世稱為蜀)。

孫權接受了魏文帝曹丕的封號,稱吳王(孫權在公元二二九年才正式稱帝)。

就這樣,漢靈帝死後,經過三十二年的兼併戰爭,東漢正式消亡,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


第三節 三國的爭鬥

公元220年以後,魏、蜀、吳三國正式分立。三國分立是中國遭受了多年大破壞以後逐漸恢復統一的一個準備階段,三國的統治者在國內所進行的某些改革措施,客觀上都起著有益的作用。

曹操統一中原,創立魏國,結束了東漢的黑暗統治和豪強大混鬥,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曹操廢除了東漢後期沉重的租賦制度,推行屯田制,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並頒佈各種法令保護農田。曹操有次行軍經過麥田,下令說,損壞田麥者處死。後來他自己的馬躍入田中。因他是主帥不可自殺,曹操就割發當作斬首。配合重農的方針,曹操還提倡節儉,他和他的夫人卞氏都過著很簡樸的生活。曹操在任用人材方面不拘一格,使很多雖不是士族出身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都能當官封侯。司馬懿起初輕視曹操,自稱得風癱病,拒絕徵召。曹操派刺客去察驗,司馬懿在刀下堅臥不動,好像真風癱,得免刺死。後來曹操又逼迫他做官,他怕被殺,不得不出來就職。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因參與董卓政權,被王允殺死,他的女兒蔡琰(又名文姬)於亂離中被擄入南匈奴十二年,歸左賢王,生二子。後來曹操把她贖歸,嫁董祀為妻。蔡琰的文學天才得以發輝,《悲憤詩》、《胡茄十八拍》等傑作相傳出於她的手筆。曹操本人也是個文學家和詩人,在他的倡導和支持下,中原的文化得到恢復和發展,建安時期(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公元一九六年至二二零年)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這期間的文學稱為“建安文學”,其藝術特色大都慷慨、剛健,稱為“建安風骨”。“三曹”(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便是當時深負盛名的作家。著名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產生於建安年間。

蜀國所佔有的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受封建軍閥戰爭的破壞較少,劉備和諸葛亮很注意籠絡益州的地主豪強,爭取他們的支持,同時也注意發展經濟,提倡務農種穀,經常用一千多人維護都江堰水利工程。蜀國的煮鹽業和織綿業比較發達。諸葛亮還注意開發西南地區,漢族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在當地得到傳播,從而使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吳國據有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孫策依靠外來士族和孫堅舊部的力量草創吳國。孫策死後,孫權盡力爭取以顧雍,陸遜為首的吳郡士族,與顧、陸兩家結成姻親,有了可靠的基礎。東漢末年以後,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各族人民的辛勤開發下,南方逐漸成為富饒之區。當時孫權實行大規模的兵士屯田,對土地的墾闢也有一定的作用。織麻、織絲、製作用陶瓷等是南方主要的手工生產。由於戰爭的需要,南方的造船業有了重大發展,長江中的大戰船上下五層,有的可載三千人。公元二三零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帶領一萬人的大船隊到達台灣。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

三國的分立只是暫的,全國的統一才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三國分立以後,三國之間的爭鬥不是仃止了,而是更加深入和激烈。

公元二二一年,劉備稱帝以後,即發動時東吳的戰爭。由於東吳襲殺關羽,劉備報仇的心切,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勸阻,於當年七月親率大軍攻打孫權,留下諸葛亮輔佐太子守成都。劉備出征之時,忽聞張飛因鞭撻部下,被張達、範強暗殺。張、範攜帶張飛的腦袋投奔東吳,劉備更加痛恨。剛好孫權派諸葛瑾來求和,劉備不准。他派吳班、馮習在巫山打敗了孫權的守將李異和劉阿,進軍的秭歸,兵力達四萬人。孫權只好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領將軍韓當、徐盛等五萬人去抵抗劉備,同時向魏國投降稱臣,怕魏國乘機來進攻。劉曄勸魏文帝乘機攻吳,魏文帝不聽他的建議。

公元二二二年二月,劉備從秭歸進攻吳國,一直進軍到猇亭。五月,劉備命令軍隊從巫峽建平起到彝陵(即今湖北宜昌)七百里間,接連建設了幾十個大營。吳國大都督陸遜避開蜀軍的鋒芒,當蜀軍士兵疲憊,士氣低落的時候,利用火攻,一下子攻破了劉備四十多個大營,蜀軍將領馮習、張南被殺,杜路、劉寧等投降。劉備逃上馬鞍山(在湖北宜昌),陸遜率軍從四面猛攻,蜀軍大敗。劉備逃進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縣白帝山上),所有船隻器械,全被東吳軍繳獲,被殺死的蜀軍屍體,塞滿了整個長江水面。劉備又愧又恨,說:“我被陸遜所折辱,這豈不是天意嗎?”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彝陵之戰”。

魏文帝曹丕得知劉備被陸遜打敗,便命令曹休、曹仁、曹真分三路出擊,同時攻打吳國。陸遜本來準備繼續攻打白帝城,知道曹軍來攻,馬上回師。當時曹休被吳軍殺退,曹仁在濡須(古水名,在今安微巢縣西)被東吳朱桓打得大敗,部將常雕陣亡,王雙被擒。只有曹真、夏侯尚一路圍困江陵。陸遜派朱然率領舟師萬人,援助江陵守將諸葛瑾,打敗夏侯尚,曹真也引兵退走。曹丕懊惱,悔不聽劉曄的話,以致勞師而無功。

公元二二三年,漢昭烈帝劉備因彝陵之戰慘敗,憂鬱成疾,於二月間在白帝城病逝。臨終前劉備囑託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我的兒子可以輔助,就請你輔助他;如果不能輔助,你可以取代他。”劉備生於公元一六一年,在位三年,享年六十三歲,死後葬於惠陵。

劉備死後兒子劉禪即位,稱為後主,(史家亦稱劉備為先主或先帝)。劉禪當年十七歲,尊吳皇后為皇太后,立張飛女張氏為皇后,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事無鉅細,都由諸葛亮決斷。諸葛亮派鄧芝出使吳國,和孫權和好,聯合抗魏。諸葛亮內修法制,約官職,開誠佈公,集思廣益。他自己終日操勞,為的是能把國家整治好,再興師北伐。

南中地區的漢族豪強雍闓,勾結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乘劉備病死之後,舉兵反蜀,蜀國政權受到嚴重威脅。公元二二五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他採用參軍馬謖“攻心為上”的策略,攻殺雍闓,而對孟獲則七縱七擒,終於使孟獲誠心投降。諸葛亮統一西南地區後,任用當地民族官吏,注意改善民族關係,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南方得到鞏固,自然也解除了後顧之憂。

魏文帝曹丕得知吳蜀和好以後,不顧侍中辛毗等人的勸阻,親率水師攻打吳國,吳國派將軍徐盛在長江防禦,徐盛在江邊假設城樓,曹丕遠望,不覺驚疑。當時剛好遇到風暴,曹丕所乘坐龍舟也差點被風暴打沉,魏軍倉皇北返。

公元二二六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兒子曹叡即位,就是漢明帝。漢明帝為甄夫人所生,甄夫人已被郭皇后害死。曹真、陳群、司馬懿受遺詔輔政。吳主孫權乘魏國有喪事,圍攻江夏,又派諸葛瑾進攻襄陽,但都被司馬懿擊敗。

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上《出師表》,率軍北伐,沿途郡縣皆叛魏歸蜀。天水參軍姜維也投降了蜀國。蜀國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孟達原來投降了魏國,這時又和諸葛亮暗通消息,打算歸蜀。但孟達的陰謀洩露,被司馬懿殺死。司馬懿率領張郃等抗拒蜀軍。諸葛亮在歧山寨中得知消息,預料司馬懿必派兵奪取軍事要地街亭(在今甘清秦安縣東北),即派參軍馬謖領兵進駐街亭。

馬謖是蜀國侍中馬良之弟,善於談論兵法,諸葛亮極其器重他,每次引見,總是從白晝談論到深夜。劉備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不以為然。這次馬謖到了街亭,違反諸葛亮的調度,指揮錯亂,舍水登山,結果被張郃截斷汲道,大敗而逃。諸葛亮失去街亭,只好退還漢中,他悔恨自己用錯了人,為了嚴明軍紀,只好揮淚斬了馬謖。

公元二二八年,東吳鄱陽太守周魴,詐降魏國,魏國揚州牧曹休不知是計,率領步騎十萬來接應周魴,和陸遜戰於石亭,結果大敗而還。曹休憂憤成疾死去。諸葛亮聽說曹休戰敗,又上《出師表》(世人稱為《後出師表》),闡述北伐的必要,表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時趙雲剛好病死,諸葛亮不肯因此中斷北伐,於這年冬出兵散關(今陝西寶雞縣西南),圍陳倉城(在寶雞縣東北)。陳倉守將郝昭頑強固守,後魏國援兵到,諸葛亮糧草已斷,只好退兵。魏將王雙追擊,被魏延斬殺。

公元二二九年,孫權正式稱帝,稱為吳大帝,遷都於建業(今南京),又派使者到蜀,表示繼續和好。這年春天,諸葛亮派部將陳式攻魏,奪取了武都、陰平兩郡。到了夏季,魏將曹真、司馬懿兩路進兵,諸葛亮即引兵出漢中,當時正值秋雨天氣,魏軍行動不便,諸葛亮派魏延大戰魏將郭淮於陽溪,魏軍戰敗而逃。

公元二三一年春,諸葛亮又興師伐魏。當時魏國大司馬曹真已死,兒子曹爽承襲爵位。司馬懿掌握了軍事全權,領兵西屯長安,指揮張郃等抵抗蜀軍。司馬懿依據天險,堅不出戰。諸葛亮在無戰機可尋的情況下,佯裝撤退,調動了魏軍。但司馬懿仍不肯出擊,部將賈詡、魏平多次請戰,並說:“您畏蜀如畏虎,叫天下人恥哭啊!”司馬懿無奈,只好出擊。諸葛亮派魏延、高翔、吳班反擊,大敗魏軍,司馬懿逃回軍營。諸葛亮因糧盡退兵,司馬懿派張郃追擊,結果張郃在木門道中箭身亡。

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聯合孫權,各興兵十萬,從東西兩面進攻魏國。孫權不久即戰退還。諸葛亮率大軍駐五丈原(在陝西眉縣西),分兵屯田,準備久居,一面尋機和魏軍交戰。司馬懿依然採取斂兵不戰的策略,雙方在渭水兩岸相持了一百天。諸葛亮送給司馬懿一些婦人的華麗服裝來侮辱他,司馬懿大怒,上表請戰,魏明帝派辛毗帶著令旗去製止他。司馬懿還從蜀軍使者中得知,諸葛亮吃飯少而工作繁忙,必然不久於人世。果然在這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夜,諸葛亮病死於軍中,臨終前,諸葛亮向楊儀和姜維密囑後事及退兵方法。次日,楊儀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司馬懿,司馬懿領兵追擊。姜維令楊儀反旗鳴鼓,好像要進攻司馬懿,司馬懿收軍後退,不敢追逼,楊儀率部隊進入斜谷,才辦理喪事。老百姓為這事編了諺語說:“死諸葛嚇跑活仲達。”司馬懿也無可奈何地笑著說:“我能預料他活著的計謀,不能預料他死後的計謀啊。”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享年五十四歲。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先後六次出漢中伐魏,雖然都沒有成功(僅得兩郡),但他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使蜀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處於主動地位,同時也保持了多年三國相峙的局面。此外,他的八陣圖和他製作的木牛流馬及連弩,為後人廣泛傳頌。諸葛亮死後,不少地方相繼建立了祭祀他的祠廟,成都武侯祠就是保存至今規模較大的一座。而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吟詠諸葛亮的詩詞不可勝數,唐代大詩人杜甫讚歎他“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也婉惜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四節 三國的結局

公元234年,諸葛亮伐魏,病死於軍中。諸葛亮死後,三國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蜀國,開始走下坡路。

諸葛亮一死,魏延因與揚儀不合,竟起兵造反,揚儀派王平、馬岱擊殺魏延,並滅其三族。待回成都以後,揚儀又因爭功,被後主下獄,揚儀自殺。於是,蔣琬當了大將軍,費褘、董允相繼為尚書令,他們墨守諸葛亮的成規,對魏國採取守勢,蜀國也得到幾年的安定。

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是公孫度之孫,公孫康之子,開始叛魏投吳,後來又反吳,自稱燕王,屢次攻打魏國。魏國幽州剌史毋丘儉戰敗,上表請派大軍討伐。公元238年,太尉司馬懿率領大軍攻打公孫淵。公孫淵戰敗,固守襄平。司馬懿攻下襄平,擒斬公孫淵父子,並將公孫淵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誅殺,平定了遼東。

公元239年,司馬懿平定遼東,班師回朝,剛好魏明帝曹叡因荒淫過度而病死。魏明帝沒有兒子,臨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為皇太子,並遺詔司馬懿和曹爽輔政。魏明帝死後,曹芳繼位,尊郭皇后為皇太后,拜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為太傅。魏主曹芳當時才八歲,政事全掌握在曹爽、司馬懿手中。

曹爽是個昏庸的人,以何晏、鄧颺、丁謐等為親信,讓兄弟曹羲、曹訓、曹彥執掌兵權,自以為可以抑制司馬懿。司馬懿表面上不和他爭權,常稱病不理朝政,但暗中在窺測方向。

公元241年,東吳分三路入侵魏國,曹爽未經大敵,不敢出師,司馬懿則稱病,不能領兵,等到吳兵深入,京師震動時,司馬懿才領兵出征,結果打敗了吳軍,得勝回朝。司馬懿名聲日盛,而曹爽則相形見絀。

公元244年,蜀國蔣琬、姜維領兵出漢中,曹爽得此消息,便親率大軍攻打蜀國,結果在興勢山被蜀兵阻擋,相持了一個多月,糧食將盡,正在進退兩難之時,蜀國任費褘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來援,曹爽大敗而逃,十萬兵馬喪亡過半。蜀國打了這次勝仗以後,蔣琬、董允相繼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費褘。後主劉禪開始親政,侍中陳祗、中常侍黃皓成了他的親信,而這兩個小人使得後主更加昏庸腐敗。

曹爽伐蜀,大敗而歸,但沒有人敢責難他,曹爽亦依舊尋歡作樂,為所欲為。郭太后對他稍有異議,被他遷至永寧宮幽禁起來。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密謀殺曹爽。司馬懿故意裝出老態龍鍾、病重糊塗的樣子,使曹爽完全不加防範。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曹訓、曹彥也一起去了。司馬懿父子抓住時機,佔據了京城,大臣桓範等逃出京城,報告曹爽,曹爽兄弟大驚失色。桓範勸曹爽偕同魏主到許昌,再號召各路兵馬討伐司馬懿父子,曹爽猶豫不決。不久,司馬懿派人來傳話,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曹爽一夜苦思,至五更天,曹爽投刀於地,說:“我回到京城,還可以做一個富家翁!”桓範哭著說:“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個能人,生你們兄弟,都是些豬兒,我想不到今天被你們連累滅族啊!”曹爽兄弟護送魏主回京,當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鄧颺、丁謐、桓範等全被逮捕入獄,陸續被斬首,並被滅三族。曹爽被殺後,朝中大權全落在司馬懿手中,魏主徒有虛名。

夏侯淵之子夏侯霸,是曹爽外弟,怕受株邊,逃離魏國投降蜀國。蜀國衛將軍姜維上表趁魏國內亂出兵討伐。姜維早想繼承諸葛亮的事業,北伐中原,但費褘主張守土,所以暗中加以裁制,使姜維統領的兵馬不超過萬人。這次姜維堅決要求出師,後主和費褘也同意了,這是姜維第一次北伐中原。結果,姜維出師不利,被魏將郭淮,陳泰打敗,勾安、李韶兩員將軍還投降了魏國。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司馬懿是魏國重臣,與諸葛亮爭鬥了多年,留下不少歷史故事。他死後,兒子司馬師繼承了爵位,權勢超過他的父親,加上他性情殘暴,魏主曹芳和朝中大臣都懼怕他。

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病死。孫權生於公元181年,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歲。孫權雖然才能不算很高,但由於在位時間長,對於南方的鞏固和安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但在孫權統治時期,南方的賦役刑罰繁苛,常激起人民的反搞。孫權的妃妾眾多。到了晚年,嫡庶之間爭權十爭激烈。孫權初立太子孫登,孫登早死,又立孫和。後來孫權寵愛潘夫人,又立她所生的孫亮為太子。自從丞相陸遜於公元245年病死後,吳國的大權漸漸落在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孫峻、滕胤等人手中。孫權死後,太子孫亮即位(後廢為會稽主),諸葛恪、孫峻、騰胤等受遺詔輔政。

孫權一死,魏國司馬師即派王昶、胡遵,毋丘儉分三路進攻吳國,諸葛恪領兵抵擋,老將丁奉在徐塘大敗魏軍,魏軍三路退走,諸葛恪得勝回朝。

公元253年,諸葛恪又大舉攻魏,圍困了新城(今安微合肥西南)。當時,蜀國大將軍費褘被降將郭修暗殺,姜維掌握了兵權,他趁機出兵,包圍了魏國的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南)。魏國兩面受敵,司馬師聽從了主薄虞鬆的計策,使毋丘儉等在新城拖住吳軍,派郭淮、陳泰領大軍解救了狄道之圍,姜維退走,諸葛恪也大敗而歸。

諸葛恪回建業後,沒有吸取教訓,仍準備興兵伐魏。侍中孫峻聯絡吳主孫亮,要除滅諸葛恪。吳主孫亮在宴會中埋下伏兵,諸葛恪不知是計,結果在宴會間被兵士殺死,用葦席裹屍,投到城外石子崗,並滅三族。廢太子孫和因受株連被迫和夫人張氏服毒自殺,妾何氏留命撫養孫和的兒子孫皓等四兄弟。吳國的大權全落在孫峻的手中,孫峻受拜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封富春侯。

公元254年,魏國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以及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等,與魏主曹芳密謀,要除滅司馬師。但是陰謀洩露,司馬師先下手為強,將李豐、夏侯玄,張緝誅殺,並滅三族。皇后張氏被廢,不幾天也死去,魏主忿恨,但又不敢發作。司馬師接著又廢魏主曹芳為齊王,大臣們都不敢反對,又藉郭太后的命令,迎接文帝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即位,曹髦原來受封高貴鄉公,即位時才十四歲。

公元255年,揚州都督毋丘儉,刺史文欽起兵討伐司馬師,當時司馬師剛割了眼瘤,不得不帶病親征,留司馬昭暫攝朝政。又命鎮南將軍諸葛誕、征東將軍胡遵、兗州刺史鄧艾等分路出擊。毋丘儉戰敗被殺。文欽的兒子文鴦勇猛異常,曾夜劫司馬師的營寨,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逃亡。文欽父子等最後投降了東吳孫峻。司馬師班師回朝後,因眼疾發作而死去。司馬昭繼承了兄長的職位。

公元256年,蜀將薑維探知司馬師已死,便和夏侯霸率軍攻魏,但兩次都被魏將鄧艾擊退。姜維前後已五次伐魏,都告失敗,國人怨聲載道。

公元257年,魏國揚州都督諸葛誕又起兵討伐司馬昭。司馬昭逼令魏主曹髦親征,並請郭太后同行,調集二十六萬兵馬,往壽春進發。諸葛誕知道抵擋不住,向東吳稱臣求援。當時,吳國丞相孫峻已病死,大權掌握在孫峻堂弟孫琳手中,孫琳掌權以後,便將大司馬騰胤、驃騎將軍呂據等殺死,朝廷上下都懼怕他。孫琳得知諸葛誕起兵反司馬昭,即派將軍全端、全懌及文欽父子領兵去救援。司馬昭圍困壽春達半年,孫琳屢責諸將救援無功,全端、全懌率部降魏,諸葛誕與文欽又發生內江,諸葛誕殺死文欽,文欽之子文鴦、文虎也降魏,司馬昭封他們為偏將軍,加封關內侯,壽春城內將士已無鬥志,司馬昭攻下壽春,殺諸葛誕,並滅三族。司馬昭得勝回朝,權勢更盛。

公元258年,吳主孫亮已十六歲,聰明敏銳,開始親理政事,見孫琳專權好殺,他的兄弟孫思、孫幹、孫闓又都掌握了兵權,便和將軍劉承、黃門侍郎全紀密謀誅殺孫琳,叫全紀密告他父親衛將軍全尚,令他暗中準備兵馬。吳主孫亮特別告誡全紀,這事不解讓他母親知道,因全紀的母親孫氏是孫琳的堂姐。但全紀密告全尚後,全尚把消息洩露給了妻子,妻子孫氏即派人通報孫琳。結果,孫琳先下手,乘夜逮捕全尚,誘殺劉承。全紀知道消息,只好自殺。孫琳圍攻皇宮。廢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孫琳想自立為皇帝,怕群臣反對,便迎接孫權第六子瑯琊王孫休即位,就是吳景帝。

孫琳立了景帝以後,不久,又想廢主自立。將軍張布通報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等密謀,利用臘日盛會,除掉孫琳。到了臘日那天,孫琳昂然上殿赴宴。席間,張布指揮伏兵將孫琳殺死,孫家兄弟亦被丁奉領兵擒殺,孫家被滅族。孫峻也被奪去官爵,剖棺戮屍。

公元260年,魏主曹髦已即位六年,人也二十歲,但仍如同傀儡,朝中大權盡被司馬昭執掌,魏主心中忿恨。一天,他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私下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廢的恥辱,今天與大家共討此賊!“王經急忙勸阻,魏主不聽,拔劍召集殿中的衛士官僮等,鼓譟出宮。王沈、王業怕被株連,早已通報司馬昭,只有王經伴陪著魏主。司馬昭聞迅,即令中護軍賈充領兵數千去迎戰,結果,魏主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濟殺死。事後,王經全家被殺。為了推諉弒君之罪,司馬昭又把成濟殺掉,並滅三族。

魏主曹髦被殺,司馬昭群臣會議,迎接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入京即位,就是魏元帝。曹璜原來受封常道鄉公,即位時才十五歲,改名為曹奐。

公元261年,蜀將薑維趁魏兵攻打壽春,率軍北伐,進攻魏國長城縣,被魏將鄧艾、司馬望擊敗。

公元262年,姜維又出兵伐魏,進攻魏國的洮陽。夏侯霸中箭陣亡,姜維與鄧艾交戰失利,只得又退還。姜維前後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沒有成功。司馬昭擔心姜維繼續北伐,決定大舉進攻蜀國。當時群臣都認為時機未到,唯司隸校尉鐘會竭力贊成。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領三路大軍攻打蜀國。鐘會進攻陽平關,蜀將蔣舒出關投敵,蜀將傅僉戰死,鐘會佔領了陽平關,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張翼、董厥等集中兵力防守劍閣,抗擊鐘會軍隊。鄧艾率軍到陰平,準備和諸葛緒從江油進襲成都。由於姜維扼守險要,魏軍未能攻克。鐘會因部隊缺糧,準備撤退。鄧艾提出“敵勢已折,宜遂乘之”的主張,乘蜀軍內地空虛,以輕兵從陰平經人煙稀少的地區行軍七百餘里,鑿山開道,造橋樑修棧道。到絕境處,鄧艾帶頭用氈子裹著身體從山上滾下去,將士們也都抓著樹枝藤條,沿著懸崖陡壁一個緊接一個前進,出其不意攻下江油城。蜀將諸葛瞻(諸葛亮之子)率領各部隊抗擊鄧艾,到涪陵停止前進。尚書黃崇多次勸他迅速前進,佔領有利地形據險防守,諸葛瞻猶豫不決,結果被鄧艾擊敗,只好退守綿竹。鄧艾勸諸葛瞻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鄧艾派鄧忠(鄧艾之子)、師纂與蜀軍大戰,蜀軍戰敗,諸葛瞻、黃崇被殺。鄧艾率大軍直取成都,後主劉禪見大勢已去,率領太子及群臣出都門投降。姜維得到後主敕命,也和廖化、張翼、董厥等投降了鐘會。鄧艾入成都,要斬黃皓,黃皓賄賂左右得以免死。至此,劉備,諸葛亮建立的漢國(蜀國)也就滅亡了。

漢國前後二主,共存在四十三年。漢國的滅亡,主要原因是其後期宦官專權,政治極其腐敗,人民苦於徭役、兵役,社會生產遭到破壞,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因而,在強大的魏軍進攻下迅即覆亡。

鄧艾入成都以後,居功自傲,又想趁滅蜀之勢,再滅亡吳國。鐘會嫉恨鄧艾,而且有謀反之意。姜維降魏,出於不得已,此時乘機勸說鐘會消滅鄧艾。鐘會便夥同監軍衛瓘,密告鄧艾想謀反,鄧艾父子被用檻車押送京師。鐘會獨攬兵權,於是和姜維決計謀反。當時剛好郭太后病死,鐘會便假借郭太后遺詔,起兵討伐司馬昭,姜維則想趁鐘會殺盡北來的魏將之機,再殺死鐘會,復立漢國。但是鍾會的部將領兵作亂,殺死了鐘會和姜維。鄧艾手下的將士追趕鄧艾的檻車,準備迎還。監軍衛瓘想到自己夥同鐘會陷害鄧艾,怕鄧艾迴來對自己不利,便派護軍田續襲擊鄧艾父子於錦竹西,鄧艾父子被殺死。魏軍滅蜀國後的這場內江,使兩員主將都死去。姜維弄巧反拙,自己也喪了命。

後主劉禪一家被遷到洛陽,魏國封他為安樂公,一次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叫樂師們演奏蜀國的音樂,蜀國的舊臣都傷感地低下頭,唯有劉禪嬉笑自若。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劉禪也因他這麼昏庸,倒活到公元271年,六十五歲才死去。

公元264年,吳景帝孫休病死,太子孫軍(上有雨字頭)尚年幼,張布等大臣認為魏滅蜀後,必然會全力對付吳國,不如立一個年長一點的國君較為穩妥。於是,迎立孫和之子烏程侯孫皓,就是吳末帝。孫皓即位後不久,即沉湎酒色,驕淫不道,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都覺得後悔,輪流進諫,孫皓竟將他倆殺死。後來又逼死了朱太后及她的二子,吳國立了這麼一個國君,其命運可想而知。這一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因滅蜀有功,開始受封相國晉公,及九錫典禮。後來又加封為晉王。司馬昭命長子司馬炎為副相國,後又加封撫軍大將軍。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嗣為相國晉王,這年十二月壬戍日,司馬炎逼魏元帝禪位,廢元帝為陳留王,改國號為晉。從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社會進入了晉朝。

公元280年,吳國被晉滅亡,三國的局面徹底結束,中國又出現了短期的統一。

魏國的司馬氏集團,在三國衰落階段內,是統一趨勢的代表者。雖然它是一個極其腐朽的集團,但也不容否認它在完成統一事業上所起的作用。

最後還要提及的,是元末明初作家羅貫中寫有《三國演義》一書,流傳極廣。《三國演義》屬於小說性質,內容有不少虛構,因而不能把《三國演義》與歷史著作等同看待。

談談兩漢、三國時期的經濟文化情況。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有效的措施:以秦京咸陽為中心,在全國修築馳道;通水路,大興水利工程;去險阻,發展交通;統一貨幣制度器具;大移民,開發落後地區;明確規定土地歸個人私有,從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劉邦在秦王朝的廢墟上,建立起又一個新的封建王朝——西漢。

西漢時期,農業的發展,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西漢一代的冶鐵業有很大的發展,到西漢後期,鐵器皿和鐵兵器基本上代替了銅器皿和銅兵器。鐵器品種很多,冶鐵技術有很大進步,發明了淬火技術。紡織業中以絲織業最為進步,有國營與民營之分,國營主要為皇室和官府織造服裝。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大量隨葬絲織品是當時織造技術水平的最好實證。西漢的漆器製造業也有很大成就。西漢政府在蜀、廣漢等郡設有工官,專門製造供王室、貴族使用的漆器。漆器製造工序繁多,技術複雜,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大量的漆器,反映了當時漆器製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西漢時期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十幾個大的經濟區。長安是關中地區的經濟中心。邯鄲、臨淄、陶(今山東定陶)、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江陵(今湖北江陵)、吳(今江蘇蘇州)、壽春(今安徽壽縣)、番禺(今廣東廣州)、宛(今河南南陽)、洛陽、成都等地都是所在地區的經濟中心。這些城市對相應地區的經濟起著溝通有無、調劑多寡的作用。各大城市之間有大道和河渠通連。西漢時期商業經營的範圍極廣,商品種類繁多,據史書記載,當時市場陳列有幾十種商品。

東漢時期,由於官府比較重視改善社會狀況,解放奴婢,興修水利,社會秩序漸趨穩定,長期逃亡的人口多回到故鄉,重整家園,農業生產由恢復而發展,到漢明帝劉莊時為東漢時期最富庶、最安定的時期。東漢時期重要的手工業有煮鹽、冶鐵、鑄銅、漆器、紡織、造紙等,大多以私營為主,生產技術均較西漢時有所進步。

公元前後二十多年的這個時期裡,正是我國漢朝統治的時期,當時政治統一,經濟文化發達,武力強大,是一個擁有五六千萬人口的東方強國。這個時期的世界,在西方,羅馬的屋大維建立了元首製,羅馬共和國轉為帝國,在東方,朝鮮半島北部出現了高句麗奴隸制國家。這時,我國漢朝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強烈地吸引著四鄰諸族,他們迫切要求與我國漢朝建立密切的政治關係和經濟通商關係。當時這些四鄰部族和我國漢朝比較,經濟文化比較落後,但又想藉助漢朝的經濟文化來促使它們從落後狀態中加速社會的前進,所以這些部族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文化上,都和漢朝不斷發生聯繫:有的在政治上臣服於漢朝,由漢朝皇帝封侯、封爵;有的在經過多次戰爭之後,被漢朝制服,同意年年朝貢,而被漢朝皇帝封侯、封爵;有的則是一會兒臣服,一會兒反叛,處於“和和打打”狀態。不管屬於哪一種情況,總是人民要進步,社會要發展,因此,當時漢朝的四鄰諸侯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文化上和漢朝的聯繫非常密切。

兩漢三國時期的文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文學方面,主要有漢賦、樂府民歌、文人五言詩等。著名的辭賦作家有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東方朔、劉向、楊雄、班固、張衡、王逸、王延壽、趙壹、蔡邕、禰衡、楊修、阮籍、嵇康以及孔融、阮瑀、應瑒、陳琳、劉楨、徐幹、王粲“建安七子”等。詩人方面,應數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稱“三曹”;還有蔡邕之女蔡琰以及女詩人班倢伃等。《孔雀東南飛》、《古詩十九首》為以後的五言詩奠定了基礎。

歷史學家則有司馬遷、班固、班昭等。《史記》和《漢書》,是兩部史學巨著,為我國“二十四史”之首。我國歷史上稱為畫家的,由三國時的曹不興開始;我國歷史上稱為書法家的,從東漢的崔瑗起;此外,尚有張芝、蔡邕、劉德昇、杜操、梁鵠以及三國時的鍾繇、皇像等。

劉向不僅是文學家,還是經學家、目錄學家;王充是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今存著作《論衡》;張衡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也是著名的科學家,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的(侯風)地動儀;華陀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麻醉劑和進行全麻醉的醫學家。



附錄:三國年代簡表
魏(220——265)
在位時間
曾用年號
魏武帝曹操(追尊)  
魏文帝曹丕220——227黃初(7年)
魏明帝曹叡227——240太和(7年)、青龍(5年)、景初(3年)
曹芳(後廢為齊王)240——254正始(10年)、嘉平(6年)
高貴鄉公曹髦(後被殺)254——260正元(3年)、甘露(5年)
魏元帝曹奐(後廢為陳留王)260——265景元(5年)、咸熙(2年)
 
蜀漢(221——263)
在位時間
曾用年號
漢昭烈帝劉備221——223章武(3年)
漢後主劉禪(後被廢為安樂公)223——263建興(15年)、延熙(20年)、景耀(6年)、炎興(1年)

吳(222——280)
在位時間
曾用年號
吳大帝孫權222——252黃武(8年)、黃龍(3年)、嘉禾(7年)、赤烏(14年)、
太元(2年)、神鳳(1年)
孫亮(後被廢為會稽王)252——258建興(2年)、五鳳(3年)、太平(3年)
吳景帝孫休258——264永安(7年)
烏程侯孫皓(又稱吳末帝)264——280元興(2年)、甘露(2年)、寶鼎(4年)、建衡(3年)、
鳳凰(3年)、天冊(2年)、
天璽(1年)、天紀(4年)
        

三國年號:
年號廟號名字即位時間即位年齡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備註
三國魏世系
黃初世祖曹丕22034740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操死,襲位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廢獻帝,代漢稱帝
黃初、太和、青龍、景初烈祖曹叡226221435文帝子以太子即位
景初、正始、嘉平(廢帝)邵陵厲公曹芳23991644明帝養子,封齊王,後立為太子254年被司馬師廢為齊王,後封邵陵厲公
正元、甘露高貴鄉公曹髦25414720文帝孫,東海定王曹霖子206年率宿衛數百人攻司馬昭,兵敗為昭所殺
景元、咸熙元皇帝曹奐26015657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寧之子高貴鄉公死後,由公卿迎立為帝,後司馬炎代魏稱帝,廢為陳留王
三國蜀世系
章武先主昭烈皇帝劉備22161363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父劉弘漢末起兵鎮壓黃巾,208年敗曹操於赤壁,得荊州,214年取益州,旋得漢中,221年稱帝,國號漢
建興、延熙、景耀後主劉禪223174165劉備子,小字阿斗263年,魏將鄧艾,鐘會,攻蜀漢,十一月圍成都,劉禪出降,蜀亡
三國吳世系
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太祖孫權229482471吳郡富春人,孫堅子,孫策弟221年受曹丕封號為吳王,次年改元黃武,229年稱帝於武昌
建興、五鳳、太平會稽王孫亮25210718孫勸第少子258年被丞相孫繼廢為會稽王,旋自殺
永安景皇帝孫休25824730孫勸第六子孫繼廢孫亮,迎瑯琊王孫休為帝
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凰、天冊、天璽、天紀末帝孫皓264231742孫權孫,孫和子孫休死,張布等迎立烏程侯孫皓,280年降晉,吳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