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5年6月2日星期四

第一章 原始社會

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起源

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了。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社會形態。原始社會經歷了一個形成、發展和瓦解的過程。

我們中華民族也和世界上別的民族一樣,在階級社會出現之先,曾經歷過若干萬年無階級的原始社會。從遠古時代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活、鬥爭在祖國的遼闊土地上。根據原始人的遺骨和遺物化石,我們可以得知:在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們已知的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在陝西發現的藍田猿人,距今也有八十萬年。1927年開始,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發現了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遺存。北京人距今約有五十萬年之久。

北京人體質特點,一方面已具備人的性質,另一方面還保留著某些猿的特徵,所以還只能稱之為猿人。但是,北京人的兩腿已能直立行走,雙手能夠進行勞動。北京人體質的發展,證明了一個偉大的真理:從猿到人的轉變中,勞動起到決定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本身。”(恩格斯)

北京人已經能夠製造和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他們把石頭砸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削成木棒。能夠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北京人已經能夠用火。有了火,就能吃到燒熟的食物,促使體質的發展。有了火,就能照明防寒,嚇跑野獸。知道用火,這是人類和自然界鬥爭所取得的一個巨大勝利。

北京人的工具和生產技術都很原始。為了獲得必要的食物和抵禦猛獸的侵襲,他們必須結合成群。這種原始群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

北京人屬於舊石器時代的初期階段。

比北京人晚的古人類及文化是丁村人、河套人,距今約十幾萬年,考古學上稱之為舊石器時代的中期階段。

丁村人發現與山西襄汾丁村;河套人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的薩拉烏蘇河沿岸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清水營的水洞溝。屬於這一時期的,還有湖北的長陽人,廣東的馬壩人等。

丁村人體質特徵上保留的原始性比北京人少,而河套人則明顯地比丁村人更接近於現代人。他們所製造的石器比北京人的石器又進了一步。

舊石器時代的晚期階段所發現的人骨化石較多,有山頂洞人、柳江人、資陽人、麒麟山人等。

山頂洞人發現於北京周口店的龍骨山的山頂洞,距今約有一萬八千餘年。山頂洞人在體質方面和現代人基本相同,他們的勞動工具有了顯著的改變,已會磨製骨器,製造骨針,把獸皮縫成衣服。他們除了採集植物和獵取動物,也捕捉魚類以供食用。他們懂得了人工取火,生活範圍慢慢擴大。

山頂洞人按血統組成比較固定的集團,過著氏族公社的社會生活。這時候,人類社會已由原始人群時期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

隨著經濟生活方面的重大變化,人類社會逐漸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是目前所知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較早的一種文化。它的年代約是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年。1952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距今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1973年,又在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村發現了一處約七千年前的氏族遺址。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遺址,為我們提供了氏族公社生活的生動圖景。

仰韶文化的居民已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他們已經會建造房屋,有固定的居住區。他們已經使用磨製的石器,還能加工製造針、錐、魚鉤、魚叉、弓箭。他們學會了種植農作物,包括蔬菜、麻等。他們慢慢學會了馴養動物,這是原始畜牧業的開始。此外,他們已經使用陶器,並能用石紡輪紡線,用線織布。

由於當時婦女在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仰韶文化的氏族公社都形成了以母權制為特點。母系氏族公社的成員,按母親的血統確定親屬關係。在氏族公社里,土地、房屋、牲畜等都歸氏族所有,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消費,過著平等的生活。氏族的首領由大家推選,管理公共事務。

較仰韶文化為晚的是龍山文化,約在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到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主要分佈於河南、陝西、山東、河北等省。

龍山文化在農業生產的規模上比仰韶文化有了擴大,家畜飼養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陶器製作的技巧有了提高,在房屋建築方面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由於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引起了社會經濟的變化。到龍山文化的晚期,母權制逐漸讓位於父權制。

在今山東及江蘇一帶,是大汶口文化的分佈區。1959年,山東太安地區大汶口發現了五六年前的氏族遺址。從考古發掘材料中得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處於父系氏族公社階段,逐漸出現出現了私有財產,出項了貧富分化,原始社會逐步崩潰。

大汶口文化的人們經濟生活以農耕為主,由於磨製工具的技術提高,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生產的發展,為飼養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農業和飼養業的興盛,為手工製作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製陶、製石、制骨的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手工業已從農業中分離出來。

大汶口文化的晚期,生產發展起來,產品有了剩餘,氏族公社里出現了富有的家族。他們把氏族公有的財產據為己有,破壞了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的平等關係。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貧富分化的加劇,逐步產生了階級和階級鬥爭,國家也就隨之出現。原始社會逐漸向奴隸社會過渡。

我國的原始社會長達一百幾十萬年。原始社會雖然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壓迫和剝削,沒有階級區分,但它是建立在生產力極端低下的基礎上,人們的生活極端艱苦,並非一個理想的社會。

奴隸制度打破了極端狹隘的氏族範圍,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生產效率。恩格斯指出:“在當時的條件下,採用奴隸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第二節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地球是由星雲凝結而成,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這些,在今天不過是人們的普通常識。然而,在古代,由於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類還沒有掌握近代科學知識,對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種現象,他們只能編出種種的神話,來解釋天地和人類的起源等等問題。

地球是由星雲凝結而成,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這些,在今天,不過是人們的普通認識。然而,在古代,由於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類還沒有掌握近代科學知識,對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各種現象,他們只能根據自己的想像,編出種種的神話,來解釋天地和人類的起源等問題。

許多民族的原始社會的歷史,都是從神話故事開頭的。

關於天地和人的起源,古希臘神話裡有這麼一種說法:世界開始時只是混沌一片,迷迷濛蒙,萬物的種子或“始基”都混雜在一起,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轉動。慢慢地,這些“始基”開始分開,重的往下落,成了土地;輕的往上升,成了天空,以後又在混沌中產生出許多奇異的神,其中有天父烏拉諾斯,地母該雅。天父和地母后來生下許多兒孫,其中有一個名叫普羅米修斯的,正是他用泥土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人。

古埃及傳說,第一批人是由一個叫哈奴姆的聖神用陶土塑造的,然後又同女神赫脫一道,把生命注入塑成的泥人身體裡。於是,這批泥人便活了,並繁衍後代。

基督教的《聖經》說,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虫,然後又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第一個人,取名亞當。上帝給他吹了一口靈氣,亞當便活了。上帝又從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成了一個女人,叫做夏娃。亞當和夏娃結成夫妻,生育後代,便有了人類。

關於天地和人的起源,我國古代的神話和外國的神話有著驚人的相似。

相傳在遠古的時代,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是混沌一片。這個混沌的中心,就是一個叫盤古氏的始祖。盤古氏在混沌之中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於有一天用他自己製造的一把巨斧,開天闢地,劈開了這個混混沌沌的渾圓的東西。這渾圓的東西分為兩部分,輕而清的那部分不斷往上升,形成天空;重而濁的那部分不斷往下降,形成大地。盤古氏在天地之間生活了十分漫長的歲月以後,終於死去了,頭東腳西平躺在大地上。他的四肢形成了山岳,頭髮汗毛變成了花草。

又經過了許多許多年,出現了一個人類的始祖,名叫女媧氏。這女神一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感到寂寞,便捏泥造人,於是,人類便出現了。後來,有一次,災難降臨人世,天的四邊傾塌下來,大地崩裂了,大火熊熊,洪水滔滔,猛獸傷人。於是,女媧熔煉五彩的石頭來補蒼天。她斬下大龜的四隻腳撐起天的四邊,殺死黑龍拯救人民,燒積蘆柴灰堵塞洪水,於是,大地平安,人民才得以生存。

遠古的時候,人類沒有房屋,只能露宿在原野上,後來有個人想出了在樹上做巢的方法,人類居住在樹上,就可以避開許多猛獸的侵害。這個人被大家推舉為首領,稱為有巢氏。

遠古的時候人類不會用火,採集到的食物就只能生著吃。後來,有個人想出了鑽木取火的方法,這個人也被大家推舉為首領,稱為燧人氏。

有一個首領叫伏羲氏,教人結網,捕魚打獵;還教人把漁獵得來的魚蝦獸肉放在陶器裡煮熟了吃,把活著的野獸畜養起來。他還創造了八卦,作為占卜和記事之用。

還有一個首領叫神農氏,以前的人民只會採集漁獵生活,他用木製作耒、耬等農具,教人民從事農業生產。他又曾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

據傳說,遠古時代,在中國領域內,居住著許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

居住在東方的人統被稱為“夷族”。太暤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首領。太暤姓風,神話裡說他人頭蛇身,並以龍為官名。

居住在北方、西方的人統被稱為“狄族”“戎族”。其中“犬戎族”自稱祖先為二白犬。薰鬻族是北方強族,即秦漢時匈奴的祖先。

居住在南方的人統被稱為“蠻族”。其中九黎族最早進入中部地區。九黎族的首領叫蚩尤,共有兄弟八十一人,神話裡說他們全是獸身人言,吃沙石,銅頭鐵額,耳生硬毛頭生角,以金作兵器,並能呼風喚雨。

炎帝族居住在中部地區薑水流域,故炎帝姓姜,號烈山氏,傳說裡說他牛頭人身。亦有一說炎帝即神農氏。

黃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過著遷徙無常的游牧生活。古代的歷史學家稱黃帝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能幹的君主。據說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又號有熊氏。他教大家用硬石造兵器,造舟船弓矢。他還教大家修蓋房屋,馴養家畜,種植五穀,改變了游牧生活,後來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傳說黃帝還叫他的史官倉頡創造文字;叫他的臣子大撓創制了天干地支記日記時;叫他的樂師伶倫創作了用來校正各種樂器的十二音律呂;叫他的醫生歧伯寫了一本中醫學的基礎理論書《黃帝內經》。黃帝的妻子嫘祖也是一位聰明能幹的人,她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染布,被尊稱為“先蠶娘娘”。

人類社會,是由分散向統一發展的。傳說炎帝部落,原生活在西北方,後來逐漸向東南遷徙,和九黎部落髮生了衝突,結果炎帝部落被打敗,退到了黃帝部落居住的地盤。於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在阪泉地方打了一仗。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最後炎帝被打敗,同意把兩個部落合併,由黃帝擔任首領,自己擔任副首領。所以,傳說中黃帝就是中原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這個炎黃部落,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雛形,所以中國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炎黃兩族合併以後,與九黎族在涿鹿地方大戰了一場,據古書上描寫,這場大戰打得十分激烈,作戰雙方一邊由蚩尤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打頭陣,一邊是黃帝和炎帝指揮的虎豹熊羆隊作先鋒。後來,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作大風雨,黃帝也請來女神旱魃相助。後蚩尤使出絕招,作起大霧,黃帝派大將風後製造了指南車,乘大霧衝到蚩尤的大本營,蚩尤被擒。黃帝派大將應龍把他押到兇黎之谷,砍掉他的腦袋。這樣九黎部落也併入了炎黃部落。

黃帝炎帝以後,炎黃部落著名的首領有帝嚳、少暤、顓頊、堯、舜、禹等。

帝嚳號高辛氏,有四妻四子:姜嫄生棄,即后稷,是周族的祖先,在商朝一章有敘述;簡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在夏朝一章也有敘述。慶都生堯,常儀生摯。

帝嚳妻常儀所生的摯,稱少暤,號金天氏。為東夷族首領。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

顓頊為黃帝之孫,其父為黃帝與嫘祖所生的兒子昌意。顓頊號高陽氏。他為人聰明,本事很大,善於管理部落,他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與顓頊同時的,還有一個人,叫共工氏,本領也很高強,是炎帝的後代。為了爭奪部落的領導權,顓頊與共工進行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戰爭。在戰爭中,共工發怒了,用頭去撞不周山(今崑崙山),把撐天的柱子折斷,拴地的繩子也掙斷了,弄得天的西北部傾斜了,所以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移動,地的東南方向塌陷了,所以河流積水和泥沙都往東南方匯集,這也是古人對我國地形西高東低的形像生動的解釋。

堯是傳說中父系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領袖。堯時有四方部落,四方部落首領叫四岳。堯是由四岳推舉的首領。堯是帝嚳之子,名放勳,號陶唐氏,史稱唐堯。傳說堯很善於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兩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掌管東、南、西、北四方。他還制定了曆法,規定一年為三百六十六日,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堯從十六歲開始治理天下,在位七十年。到八十六歲那年,他覺得自己年老體弱,想要找一個人來接替他。他向四岳發出公告,號召人們推舉賢能的人。人們推舉一位叫巢父的隱士。巢父因巢居樹上而得名。堯要把君位讓給他,他不受。堯又把君位讓給一位人們推舉的叫許由(又作許繇)的高人,堯要把君位讓給他,巢父教許由逃到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又請許由做九州長官,他到穎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在堯的時代,私有財產還沒出現,君主並無特權,只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角色,並非人人都爭著去做。一位在路邊擊壤勞作的老人壤父唱起這樣的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這歌也說明堯這樣的君主,對人民並沒有生殺予奪之權。

作為一個部落聯盟,總得有人出來擔任領導的。不久,人們推薦了一個人,他叫舜。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虞舜的身世可憐,他父親是個瞎子,母親早死,父親娶了一個後母,後母生了個兒子,取名叫象。老夫妻倆和像都嫉恨虞舜,常在一起密謀,要害死他。虞舜對他們多次的謀害行動,並不介意,依然孝順父母,愛護弟弟。唐堯覺得虞舜有賢德,就派他去處理一些事務,作為考驗。同時,他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

厲山的農民因爭奪土地而吵鬧,虞舜一去,農民們就消除分歧,和睦相處。雷澤的漁民因爭奪房屋而打鬥,虞舜一去,漁民們互相謙讓,團結如一家。河濱的陶工幹活粗製濫造,虞舜一去,陶工們製作的陶器就十分精美了。

唐堯知道虞舜這麼能幹,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權交給了他,自己帶著一班人到各地去視察。虞舜行使了二十年的治理大權,把各種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堯在位時,發生了特大洪水,堯派顓頊的孫子鯀去治水。鯀用築堤防水的辦法,九年未成功。虞舜在羽山處死鯀,再任命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親治水。這時,唐堯已經一百多歲了,他把職權全部讓給了虞舜,這在歷史上叫做“堯舜禪讓”。天子的權力也可以禪讓,這也說明了當時的社會仍處於原始氏族公社階段。當然,也有的歷史學家研究出另一種結果:說堯到了晚年,德行衰敗,為舜所囚,其位也為舜所奪。此說,對於電視劇的編撰,好處會多些。

虞舜擔任首領的第八年,堯去世了,舜更加勤奮工作,把天下治理得比堯的時候還好。帝嚳之子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虞舜任命他為司徒,掌管教化;皋陶為東夷族首領,虞舜任命他為掌管刑法的官;而禹因治水有功,則被虞舜選為接班人。虞舜在晚年也到處巡視,最後一般次到了蒼梧地區,得病死了,死後葬與九嶷山。妻子娥皇、女英非常思念他,常常扶著門前的竹樹悲哀地哭泣,眼淚滴在竹子上,凝成斑點。這種有斑點的竹子,後人就叫做湘妃竹。毛澤東的詩“斑竹一枝千滴淚”,即用此典故。對於舜的死,有的歷史學家也有另一說法:舜於晚年為禹所放逐,死在南方的蒼梧。

禹姓姒,相傳名文命,又稱大禹、夏禹、戎禹。原為夏后氏部落首領。他的父親鯀治水九年無功,被虞舜處死;他奉虞舜命接替父親治水。禹為人聰明勤勞,待人和藹可親,他找出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率領益、契和后稷等人,跋山涉水,作調查研究,改變治水的方法,鑿山開渠,疏通河道,把河水引入大江大河,然後歸入大海。那時,在今天的山西河津與陝西的韓城之間都是高山,正好擋住黃河的去路,黃河在此經常氾濫成災。禹率領人民,經過異常艱苦的勞動,終於在山上鑿開一個缺口,讓黃河水流向下游。後人為紀念禹的功勞,就把這座山叫做龍門山,把這缺口叫做禹門口。禹鑿山修渠,既治理了水患,又發展了農業生產。相傳他在治水的十三年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多次經過家門而不入。因他治水有功,被虞舜選為接班人。過了十七年,虞舜去世,禹把舜埋葬,守孝三年後,正式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為了紀念治水這件大事,傳說夏禹用當時九州出產的銅礦石,鑄了九個鼎,代表九個州。後世也把九鼎做為國家政權的象徵。夏禹晚年巡視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在那裡召開各部落首領會議,防風氏遲到,夏禹就把他殺了。不久,夏禹病死在會稽,並葬在那裡,至今紹興尚有禹陵。夏禹攝位十七年,在位十年,相傳壽命一百六十歲。

以上所提到的那些遠古帝王,大多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有所謂“三皇五帝”之說。“三皇”者,有七種說法:一是天皇、地皇、泰皇;二是天皇、地皇、人皇;三是伏羲、女媧、神農;四是伏羲、神農、祝融;五是伏羲、神農、共工;六是伏羲、神農、黃帝;七是伏羲、神農、燧人。“五帝”者,也有四種說法:一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二是伏羲、神農、黃帝、少暤、顓頊;三是少暤、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四是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三皇五帝”雖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從這些神話傳說中,我們可以多少了解原始氏族社會的一些狀況,特別是原始氏族公社的制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