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西夏皇帝列傳

西夏

(西元1038---1227年,共190年)

  西夏是兩宋時期我國境內黨項族建立的政權,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轄有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北部、甘肅省西北部、青海省東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一部。它為我國西北地方的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因西夏是在宋,遼兩大王朝之間誕生的,所以從建國起,就與宋,遼發生戰爭。但最終被蒙古所滅。

  西夏共有12個帝王(包括太祖、太宗),其中病死的6帝,被敵方射傷致死的1帝,在內爭中被刺而死的1帝,被廢黜後被謀殺的2帝;國將亡驚恐而死的1帝;國破被蒙古兵殺死的1帝。

*太祖(李繼遷)
  太祖,名李繼遷(西元963~1004年),黨項族,北宋時任節度使,西夏國奠基者。在位14年,被箭射傷,創傷惡化死去,終年42歲,葬於裕陵(今寧夏賀蘭山平羌堡西北五裏處)。

  李繼遷,銀州(今陝西省榆林縣南)人。祖先為拓跋氏,唐朝時因參預鎮壓黃巢起義,被賜姓為李。

  西元982年,他的哥哥李繼捧獻出所占土地,歸附北宋。他不願內遷,帶領親信和家屬幾十人逃往黨項族居住的夏州地斤澤(今內蒙古鄂托克旗東北),以積蓄力量準備起事。西元985年,他設埋伏誘殺了宋將曹光實,攻佔了銀州。西元986年宋朝派大軍討伐他,他放棄銀州逃跑,投降了契丹。契丹將公主嫁給他,並幫助他擴大力量。西元990年,他被契丹封為夏國王,攻佔了銀州和綏州。

  西元991年,他請求降附北宋,宋太宗授給他銀州觀察使的官職,並賜姓名為趙保吉。西元997年,又被任為定難軍節度使,管轄夏、銀、綏、宥,靜等五州。西元1002年,他攻陷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南),改稱西平府,設置官職,整編軍隊,為後來西夏的建國奠定了基礎。

  西元1003年,李繼遷對宋作戰勝利後,又轉而西攻回鶻和吐蕃諸部。11月攻陷西涼府 (今甘肅省武威縣)。當時,吐蕃六谷部酋長潘羅支(一名巴拉濟)已被宋授為朔方節度使,兼靈州西面都巡檢使。他配合宋軍攻陷西夏西涼府後,又偽稱歸附李繼遷,率領部眾排列於校場,接受李繼遷的檢閱。檢閱時,潘羅支冷不防張弓一箭,射中李繼遷左眼。吐蕃兵頓時紛紛拔出短刀一擁而上。李繼遷由部下奮力搶救,且戰且退,逃回了靈州。途中李繼遷因為眼球被射破,痛昏過去幾次,於西元1004年正月2日死去。

  李繼遷于其孫李元昊稱帝后,被諡為太祖。

*太宗(李德明)
  太宗,名李德明(西元979~1031年),小字阿移。太祖李繼遷長子。太祖死後繼位。在位28年,病死,終年53歲。一葬于嘉陵(今寧夏賀蘭山平羌堡西北五裏處)。

  李德明,太祖李繼遷長子。太祖于西元1004年正月受傷而死,他於同月繼位。

  李德明繼位的第二年,遵照太祖的遺囑,先後向宋、遼兩國稱臣。他先派使臣奉表請求歸附北宋,又向遼請求封號。宋、遼都封他為西平王。西元1006年,宋封他為定難軍節度使。西元1010年,契丹冊封他為夏國王。他與宋、遼和平相處,擴大貿易往來,促進了黨項族社會向封建制度過渡。西元1020年,他建都興州(今寧夏銀川市)。西元1028年,又仿效宋朝制度立子元吳為太子,一心想稱帝建國。

西元1031年,李德明未及稱帝而病死於興州。 李德明于其子李元昊稱帝后,被諡為太宗。

景宗(李元昊)
  景宗,名李元昊(西元1003~1048年),太宗李德明子。太宗病死後繼位,後稱帝。在位11年,為子甯甯哥謀殺,一說為野利族人浪烈謀殺,終年46歲。葬於泰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元昊,又名曩霄,小字嵬理,他稱帝后,曾廢去唐、宋兩朝所賜的姓—李、趙,改用黨項族的姓“嵬 ”。

  李元昊武藝高強,精通漢文,熟讀宋朝法律、兵書,還能畫畫,是個文武全才。

  西元1028年,他奉命攻克西涼府等城,並因戰功被太宗立為太子。西元1031年,太宗病死,第二年他襲位為夏國王,宋朝封他為西平王。他建年號為“顯道”,準備建立國家。一些黨項舊貴族反對他稱帝建國,策劃政變,被元昊一一鎮壓。西元 1038年,他稱“始文英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改年號為“天授禮法延祚”,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他又廢去宋西平王的封號,以黨項族語自稱“兀卒”(一作“烏珠”,宋人誤為“吾祖”,意思是青天的兒子)。

  李元昊在位期間,制定了官制、軍制、法制,擴軍到 40多萬,創造了西夏文字,刻印—了書籍,並抵擋住了宋和遼的連番進攻,統治著今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和陝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地區,成為西北方的一個強大政權。

  李元昊善於用兵。西元1041年,他率領大軍南犯,宋朝派大將任福統領大軍迎戰。元吳將10萬大軍埋伏在好水川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北面),又將一百多隻鴿子裝在一些泥制的盒子裏,放在大路兩旁,然後自己只帶領少數人馬,假裝西逃,引誘任福追擊。任福追到好水川口,見路旁有許多盒子,命人打開,鴿子頓時飛了出來,在宋軍頭頂盤旋,這就是出擊的信號。西夏大軍根據鴿子指示的方位,猛撲宋軍,大獲全勝,殺死了任福。

  李元昊尚武,討厭儒學。他的長子李甯明卻好儒學。有一天,他問李寧明什麼是“養生之道?”李寧明回答說:“不嗜殺人。”李元昊又問什麼是“治國之道?”李寧明回答:“莫善於寡欲。”李元昊大怒,罵道:“你這小子說話不倫不類,不是成霸業的人材。”很不喜歡他。不久,李寧明病死了,李元昊另立子甯甯哥為太子。

  李元昊生活荒淫,竟然奪取兒媳(甯甯哥的新婚妻子) 移利氏立為皇后,廢去原來的皇后野利氏。甯甯哥羞憤在心,野利氏也悲憤填膺,母子倆一心伺機雪恨。西元1048年正月的一天,李元昊外出遊獵。甯甯哥以護衛侍候為名,身佩長劍,跟在身後。待到隨從跑開時,甯甯哥突然拔出長劍朝元昊的腦後劈去。李元昊躲避不及,被削掉了鼻子。他捂鼻呼救,隨從聞聲趕來,甯甯哥只得逃遁。李元昊掙扎著騎馬回宮,第二天就死去。(另一說是野利族人浪烈和甯甯哥等入宮刺殺了元昊。)

  元昊死後諡為景宗。

毅宗(李諒祚) 觀看人次:60 次
  毅宗,名李諒祚(西元1047~1067年),小字甯令哥。景宗李元昊子。李元昊被太子甯甯哥殺死,國相沒藏訛龐又殺死甯甯哥,立他為帝。在位20年,病死,終年22歲,葬于安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諒祚,李元昊被甯甯哥和野利後殺死後,國相沒藏訛龐又捕殺了甯甯哥和野利後,和統兵大將諾移賞都等共 立李諒祚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延嗣甯國”。

  李諒祚繼位時,年僅2歲,由母沒藏太后和國相沒藏訛龐執政。西元1061年,訛龐父子陰謀要殺死李諒祚而奪 取皇位。訛龐的兒媳梁氏向李諒祚揭發了這陰謀。李諒祚在大將漫咩支援下捕殺了訛龐父子而親政,並娶梁氏為皇后,以皇后弟梁乙埋為相。

  李諒祚親政後,增用漢人,實行變政和改革黨項族舊俗,推行漢禮,與宋朝劃定地界,開展貿易,並西攻吐蕃諸部。西元1066年9月,又因與宋朝不和,他親自統領數萬大軍攻打宋朝慶州(今甘肅省慶陽縣),被流矢射傷而退兵。次年12月,病死。

  李諒祚死後諡號為毅宗。

惠宗(李秉常)
  惠宗,名李秉常(西元1061—108(3年),毅宗李諒祚長子。毅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9年,病死,終年26歲。葬幹獻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秉常,其父毅宗于西元1067年12月病死後,他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乾道”。

  李秉常繼位時,年僅8歲,由太後樑氏執政,梁乙埋為國相,西元1076年,李秉常16 歲,開始親政。西元1080 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將李秉常囚禁於離故宮五裏左右的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木寨裏。西元1083年閏6月,由於將領的反對,梁太后又不得不讓李秉常復位。西元1086年7月乙丑日,李秉常病死。

  李秉常死後諡號為惠宗。

崇宗(李乾順)
  崇宗,名李乾順(西元1083~1139年),惠宗李秉常長子。惠宗病死後繼位。在位54年,病死,終年57歲,葬於顯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乾順,其父惠宗于西元1086年7月病死後,於同月繼位,改年號為“天儀治平”。

  李乾順繼位時,年僅3歲,由梁太后和梁乙逋執政。西元1099年正月,梁太后被遼國毒死,他親政。

  李乾順親政後,對外採取依附遼朝與對宋和解的方針,對內消滅統兵的貴族勢力,以鞏固皇權,並大力提倡漢族文化,以漢學為國學。金國興起,李乾順又依附金朝,乘金軍全力攻宋之機,極力擴展地盤,使西夏的疆域擴大到最廣袤的階段。

  西元1139年6月4日,李乾順病死。

  李乾順死後諡號為崇宗。

仁宗(李仁孝)
  仁宗,名李仁孝(西元1124~1193年),崇宗李乾順長子。崇宗病死後繼位。在位54年,病死,終年70歲,葬于壽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仁孝,其父崇宗于西元1139年6月病死後,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大慶”。

  仁宗在位期間,皇權得到了鞏固,領域擴展至22州。統治集團掠奪到大量的社會財富,因而沉湎於驕奢淫侈的腐朽生活,使階級矛盾更趨尖銳,爆發了哆吡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當時,由於金國正致力於攻滅南宋,使西夏獲得了一個較為安寧的環境,社會生產和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進入了封建社會。

  李仁孝崇尚儒術,開科取士,使統治集團逐漸失去了崇武的風氣,趨於文弱和安逸保守。

  西元1170年閏5月,統兵20年而專權的國相任得敬逼迫李仁孝“分國”,將一半國土歸他統治,稱楚國。後賴金國的支持,李仁孝設計將任得敬捕殺,避免了分裂。

  西元1193年9月20日,李仁孝病死。

  李仁孝死後諡號為仁宗。

桓宗(李純祐)
  桓宗,名李純祐(西元1177~1206年),仁宗李仁孝長子。仁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3年,為堂弟李安全所廢,傳又為李安全謀殺,終年30歲。葬于莊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純祐,其父仁宗于西元1193年9月病死後,於同月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天慶”。

  李純祐在位期間,蒙古興起。西元1205年,蒙古軍攻入西夏搶掠一月後退兵。李純祐因西夏渡過了一次危機,便將都城興慶府改名為中興府。

  李純祐的堂弟李安全因被李純祐降封為鎮夷郡王,心懷怨恨。西元1206年正月20日,李安全在羅太后的支持下,廢黜了李純祐,奪取了皇位。3個月後,李純祐突告死亡,時人傳說為李安全所謀殺。

  李純祐死後諡為桓宗。

襄宗(李安全)
  襄宗,名李安全(西元?-1211年),崇宗李乾順孫,桓宗李純祐堂弟。他廢桓宗後奪位。在位6年,被李遵頊所廢,傳又為李遵頊所謀害,葬于原陵(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安全,越王李仁友子,封為鎮夷郡王。後發動政變,廢黜其堂兄桓宗而奪取了皇位,並改年號為“應天”。

  李安全即位後,繼續依附金國,抗禦蒙古,被金國冊封為夏國王。他在位期間,蒙古軍曾多次攻掠西夏。西元1209年7月,蒙古軍猛烈圍攻都城中興府,李安全親自督戰,頑強守禦。9月,連日大雨,河水暴漲,蒙古軍便引水灌城,淹死城中居民許多,形勢岌岌可危。李安全派人。突圍向金國求救,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不肯出兵。12月,河堤決口,河水四溢。李安全無法堅守,只得將女兒獻給成吉思汗請求議和,蒙古軍退兵。

  西元1211年8月3日,齊王李遵頊發動政變,廢去了李安全,奪取了皇位。8月5日,李安全突然死亡,後人 疑為李遵頊所謀害。李安全死後諡號為襄宗。

神宗(李遵項)
  神宗,名李遵頊(西元1163~1226年),崇宗李乾順孫。襄宗時掌兵權,後廢襄宗奪位。在位13年,病死,終年64歲,葬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平羌堡西北。

  李遵頊,齊忠武王李彥宗子。少年時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後參加廷試,中進士第一(狀元)。

  他曾襲封為齊王,又升為大都督府主統領兵馬。他文武齊備,在皇族中頗有威望。西元1211年他49歲時奪取了 襄宗的皇位,改年號為“光定”。

  李遵頊繼位後,因金國拒不援救中興府,改附金抗蒙的國策為附蒙攻金。從西元1212年起,連年攻金,使國力疲憊。西元1217年底,蒙古因李遵頊拒絕為它徵兵而進軍中興府,李遵頊倉皇而逃。西元1223年,成吉思汗又指令孛魯準備攻滅西夏,使李遵頊的附蒙攻金的國策徹底遭到失敗,受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對,被迫於12月宣告退位,傳位於次子李德旺,自稱“上皇”。

  西元1226年5月,正當蒙古軍攻陷西夏河西諸城之際,李遵頊病死。

  李遵頊死後諡號為神宗。

獻宗(李德旺)
  獻宗,名李德旺(西元1181~1226年),神宗李遵頊次子。神宗被迫退位後繼位。在位4年。驚憂亡國成疾而死,終年46歲。葬處不明。

  李德旺,神宗次子。其兄李德任原被立為太子,後因反對聯蒙攻金,主張聯金拒蒙,拒絕領兵進攻金國,而被神宗廢黜,囚居起來。神宗退位,就傳位於李德旺,于同年改年號為“乾定”。

  李德旺即位後。改變國策為聯金抗蒙,但為時已晚。蒙古軍大舉進攻西夏,一路陷城克邑,西夏損失慘重。西元1226年7月,他眼見亡國大禍臨頭,驚憂成疾而死。

  李德旺死後諡號為獻宗。

末主(李 睍)
  末主,名李睍(西元?~1227年),神宗李遵頊孫,獻宗侄。獻宗驚憂而死後繼位。在位2年,國亡,後為蒙古兵所殺,葬處不明。

  李睨,西夏清平郡王之子。獻宗於西元1226年7月驚憂而死,西夏宗室於同月擁立他繼位,改年號為“寶義”。

  李睍即位時,即面臨亡國的危局。接位後,他率領軍民展開了抗蒙救亡的最後搏鬥,但無法抵擋成吉思汗的猛烈進攻。西元1227年春,蒙古軍進圍都城中興府,李睨堅守半年後,因城中糧食用盡,軍民大批得病,又遭強烈地震,城中宮室都被震塌,只得于6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傳金佛和金銀財寶請降,要求寬限1個月再獻城。

  同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但李睍並不知情。幾天後,李睍出城投降,卻被蒙古兵殺死。蒙古兵又入城大肆屠殺西夏軍民。

  西夏滅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