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6年3月22日星期三

歷史真貌─短暫的割據時期 五代和十國(四)

科技篇

水利

五代時期,南方各國都重視水利灌溉,注意改土治水,提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業得到迅速的發展。他們針對江南多河流、湖泊的情況,大量修築堤堰和閘門,控制水流,「旱則運水種田,澇則引水出田」。

吳越政權在各州都設置都水營田使和撩湖兵、營田軍,「專為田事,導河築堤,以減水患」。從嘉興、松江海濱到太倉、常熟、江陰、武進,每一條河浦都造堰閘,蓄瀉有時,以抗旱澇。又在武義築長安堰,溉田萬餘頃;在越州鑒湖周圍五十八里築堤,可溉田九千餘頃,等等。

吳和南唐在丹陽疏浚練湖,在句容疏浚絳巖湖,在楚州築白水塘,在壽州築安豐塘,少者溉田數千餘頃,多者溉田達萬頃以上。特別是南唐與吳越在境內修建了圩田,即老百姓利用水鄉河身較高、田面較低的地勢,在河渠兩岸、農田周圍築成堤壩,內以圍田,外以隔水。每座圩田方圓幾十里,如同大城。沿堤建水閘,控制水勢,旱則開閘引水溉田,澇則閉閘拒水,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使農業收成獲得一定的保證。

制茶業與瓷器

五代時期,南方的制茶業最為發達。楚王馬殷「令民自造茶」,每年僅向中原王朝貢茶就達25萬斤。南唐在建安地區(福建西北部)有茶焙(制茶場所)1336處,其中官焙38處。當時,茶葉已成為重要的商品,南平首都江陵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茶市。

瓷器業的進步也很快。吳越的越州秘色瓷器,胎質釉色都比以前有進步,是當時瓷器的最上品,專供吳越王室使用,也用來上貢給中原諸王朝。同時,越窯還產「金扣」(鑲邊)瓷器,動輒以萬計,是向外輸出的大宗商品,可見當時越窯的燒造技藝已經很高。

絲織業

五代十國時期的織染業同樣有新的發展。絲織方面規模日益擴大。在杭州城內,專為吳越王織錦的工人就有二百多人,在染色方面,南唐時發明了一種「天水碧」的顏色,由宮女「染碧(青綠色),夕露於中庭,為露所染,其色特好」。故名「天水碧」。

礦冶業與印刷業

五代十國時的礦冶業遍佈於各地,在冶銅技術上發明了膽水浸銅法,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濕法冶金技術。吳和南唐盛產銅鐵,南漢則盛產金銀。

另外,當時的造紙業也相當發達,揚、越、蜀是著名的紙張產地。有名的南唐澄心堂紙,「滑如春冰密如繭」,製作十分精美。雕板印刷業的發展也很顯著,成都和金陵是當時全國兩大印刷業的中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