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

搜尋結果

Translate

2006年3月22日星期三

歷史真貌─三大盛世天朝之一 唐朝(十二)

唐·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局部)


繪畫和書法篇

繪畫藝術

隨著繪畫題材和表現技巧的不斷豐富,唐代繪畫有了明顯的分科。當時湧現出大批著名的畫家,見於史冊者就達200餘人,為前所未有。畫家在不斷吸收近域與外來影響的基礎上,藝術表現技巧更加豐富,創建題材也空前廣泛。人物、山水、鞍馬、花鳥以及宗教經變壁畫都漸漸成長為獨立的畫種,工筆重彩、燦爛多樣的畫風此時已經成熟。

人物畫愈發注意反映現實生活,和刻劃人物的精神氣質;山水畫分出青綠和水墨兩大體系,並產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風格;花鳥畫創立工筆設色和水墨淡彩、沒骨等多種表現方法。宗教畫亦顯得更為絢麗多彩。此外,唐時期的壁畫,如宮殿、寺廟、旅舍、石窟、墓室等處的壁畫,富麗堂皇,令人歎為觀止。而且卷軸畫也開始興起,並因便於創作、收藏、觀賞而逐漸流行。可以說,唐代時期的繪畫成就,超過了以前各代,氣勢豪邁,影響波及當時的東方各國,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峰。

人物畫

唐太宗利用美術表彰功勳,要求美術具有「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功能,所以唐朝人物畫得以迅速發展,出現了閻立本、張萱、吳道子等擅長人物畫的大畫家,成績斐然。人物畫在唐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閻立本和奇裝異服的朝貢使者圖

閻立本是唐太宗的宮廷畫師,兼工書法。人物、車馬、台閣無一不精,尤擅肖像。代表作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秦府十八學士」和「歷代帝王圖」。其畫法習顧愷之以線描畫、以形寫神的內涵;取張僧繇人物畫豐腴美艷之意象,故而線條遒勁,筆力雄渾,工筆設色重透絹素。「職貢圖」和「步輦圖」是奉太宗的詔命而作。「職貢圖」準確的記錄了當時各民族和外國使者來長安朝見「天可汗」的有趣情景。「步輦圖」描繪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會見吐番(今西藏地區)贊普松贊干布派來迎親的使者的場景。

張萱和周昉的閑雅仕女畫

張萱開盛唐工筆仕女「曲眉豐頰」的畫風,所畫人物表情生動,儀態端莊,衣裳明艷,心境從容。畫中題材大多來源現實生活,對後世風俗畫的影響極其深遠。傳世名作有《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等。

周昉長於綺羅人物,畫風初效張萱,後則小異,漸漸形成了「豐厚為體,衣紋勁簡,色彩柔麗」的特點,後人稱為「周家樣」。畫面構圖往往不著背景,不同人物以活動自成段落又互相關連,用筆古拙方勁。傳為其作品有《揮扇仕女》、《簪花仕女》、《彈琴仕女》和《內人雙陸圖》等,人物衣裳首飾明麗華貴,工整細膩,真實再現了唐代婦女溫雅的儀容風貌。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是大唐宗教畫的傑出代表。他在長安、洛陽兩地繪製了大量的宗教壁畫。所畫之天女「竊眸欲語」,菩薩「轉目視人」,力士「虯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他還一變東晉顧愷之以來那種粗細一律的「鐵線描」,善於輕重頓拙似有節奏的「蘭葉描」;,所畫衣褶有飄舉之勢,成「筆不周而意周」之妙。其下筆時颯然風起,天衣飛揚,故有「吳帶當風」之稱;其傅彩時略施微染,超出縑素,世謂之「吳裝」。

史書記載許多屠夫看了他的地獄經變畫後心生恐懼,紛紛棄業改行,市井一度出現缺魚少肉的奇觀。所以吳道子畫名更盛,登門求畫的人越來越多,唐玄宗不得不「封禁」其手,非有詔不得畫也。我們可以從《菩薩圖》、《八十七神仙圖卷》和《實積賓伺羅像軸》等畫中領略其「神來之筆」的風采。

他的畫與張旭的草書、斐的劍術,被譽為當時的「三絕」,並且影響遠及日本、韓國等地。至今在日本還保存著傳為他作的《送子天王圖》。

《太平廣記》上還有一個關於吳道子的有趣傳說:有一次吳道子去拜訪一位僧人,請求喝杯茶,僧人對他不太尊敬,他就要來筆墨在杯上畫了一頭毛驢,然後走了。到夜裡毛驢下來把僧人的傢具都踩壞了,屋內一片亂七八糟。僧人知道是吳道子在捉弄他,只好認錯並請他來幫忙,吳道子就把毛驢塗掉了。

異彩紛呈的山水花鳥畫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主要流派。一是以武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俗稱大小李將軍)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維(俗稱王右丞)為代表的水墨山水。

初唐李思訓享有「國朝山水第一」的美譽。他確立了中國山水畫史上「青綠為質、金碧為紋」一派,構圖細密精緻,傅色濃烈沉穩,筆調華麗堂皇,亦稱「北宗」。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煩瑣,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致動人。如傳為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等,色彩富麗,情感外露,十分耐看。

盛唐大詩人王維發明了「破墨禪境」山水畫法,所畫山河、江雪往往具有一種蕭疏淡遠的情趣,真正地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被譽為「南宗」。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以之來表現景物的體和面。即便設色,也講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遠、純淨的境界,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為高。如傳王維作的《雪溪圖》平淡天真,感情委婉,耐人尋味。

與人物、山水畫一樣,唐代的花鳥走獸畫也進入了獨立發展的階段,受到宮廷與民間的廣泛歡迎,並湧現出一批專畫花鳥,或專畫牛、馬的傑出畫家。 如薛稷擅長畫仙鶴,杜甫有詩稱其畫鶴「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姜皎擅長畫鷹,畫面突兀逼人,充滿肅殺之氣。

再如曹霸,精於畫馬,生機勃勃,超凡脫俗。其弟子韓幹,有出藍之勝,所繪《照夜白圖》,用洗練而富有彈性的鐵線勾勒後稍加渲染,將一匹烈馬狂暴不羈的神情刻劃的栩栩如生,四蹄騰越,昂首嘶鳴,有脫韁而去的勢態,不愧為大手筆之作。他向唐玄宗說,皇宮禁苑內的良馬皆是他繪畫寫生的範本。韓幹畫的馬腳短而身肥,強悍威猛,具千里之相,有「唐馬」之譽,對後世影響較深。

壁畫

敦煌莫高窟現存洞窟半數以上為隋唐創建,這些洞窟內至今仍保留著大量以「經變」與供養人為主的壁畫,或敘述佛經故事,或描繪供養人物,與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說法圖有所不同,光彩煥然,馳譽中外。歡快明亮的氣氛,代替了陰森悲慘的情調;喜慶昇平的極樂場面,描繪了人們理想中的佛國世界。圍繞著經變內容的描繪,穿插了宴飲、閱兵、行醫、旅商、農耕等生活場景,簡練真實而富有情趣。

如《西方淨土變圖》,除了佛與弟子外,圖中展現了瓊樓玉宇、仙山碧樹,樂隊高奏,舞翩翩,一派花團錦簇、絢爛華麗的氣氛。

敦煌壁畫的人物造型,由粗獷而進入精細,身軀準確生動,男子寬衣博帶,氣象雍容;女子體態豐肥,艷麗多姿。尤其是菩薩像,更多現實生活中的女性之美,端莊文靜,窈窕可愛,溫柔親切。

除了敦煌壁畫之外,唐朝還擁有色彩斑斕的墓室壁畫。唐代的墓室壁畫,亦隨著帝王厚葬之風的發展,規模和藝術水平均令前代望塵莫及。特別是乾陵內章懷太子李賢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壁畫,篇幅宏大,佈局嚴謹,內容豐富,如馴豹、客使、宮闕、宮女、伎樂、馬球等宮廷奢逸生活內容,皆在畫面上一一展現。

另一幅《禮賓圖》,描繪三位外族賓客懷著崇敬、嚴肅的神情,在漢族官員的陪同下,正等候著太子的接見。他們不同的形貌特徵、裝束打扮,刻劃得纖毫畢肖,唐朝中外各族的交流盛況,借此可見一斑。

永泰公主陵中的壁畫達百餘米,繪武士及男女侍從,隊列參差有序,掩映呼應,人物或回眸低語,或頷首盼顧,或端莊從容,或閑雅溫馴,無不儀態優美,情感豐富;衣紋線條抑揚起伏,宛若流水行雲,富於跌宕韻律。懿德太子墓室壁畫則表現崇樓傑閣的壯觀,宮廷儀仗的宏偉,金碧輝煌,氣勢磅礡,精彩紛呈。唐代無名畫師用筆流暢、色彩明快,以及善於利用空間交錯關係,造成畫面變化豐富而又不失和諧統一的精湛藝風,表明唐代繪畫總體水平的發達。

書法藝術

唐太宗在《指意》中說: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毫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他推祟晉代大書家王羲之書法,謂之「盡善盡美」。所以唐代書法以王羲之為宗,兼容碑刻,篆隸。真楷體勢風範,由歐、虞、褚至顏、柳,書家輩出。而草書則出現了「顛張狂素」。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

*初唐三大家—歐、虞、褚

初唐書法三大家是歐陽詢、虞世南和褚遂良。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

歐陽詢的書體以險峻見長,其楷法無論用筆還是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用筆以點畫鈿、結構狹、字端正、力勁健而著稱;結體時字裡行間精研穿插避就,筆畫安排至細小處仍見匠心。由於他的楷書嚴謹而易學,向來被初學者作為習字的範本。

虞世南的書法沉厚安祥,得大令宏觀。唐太宗曾稱虞世南有五絕,即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太宗曰:有一於此,足為名臣。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書斷》評:歐(陽詢)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世南)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當時虞的聲望便在歐上。由此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凡事以人品為上,物品為下。及南逝,太宗常常歎息:「虞世南死,無以論書者。」

後來魏徵把褚遂良推薦給太宗,太宗即命他為侍書。其字體融匯二王(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歐、虞之態,明淨而媚好,沉著而飛動。世謂其書:「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文雅,美麗多方」。一時風靡天下。

*唐書之頂峰—顏筋柳骨

中唐大書家顏真卿一改唐初瘦勁書風而為雄強,其字體厚重而雄媚,結構寬闊,氣勢磅礡。充滿忠義與悲愴的人生使顏書在晚年的筆墨動勢中有如老樹枯林,中藏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生機盎然。難怪蘇東坡曰:詩至於杜子美(甫),文至於韓退之(愈),書至於顏魯公(真卿),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晚唐書法家柳公權之行草酷似轅門列兵,森然環衛,字尚骨法,頓挫鮮明。較顏字瘦硬,比歐字雄厚。唐穆宗曾問其寫字的方法,柳公權回答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一典故傳為「筆諫佳話」。《蒙詔帖》為行書代表,名跡喧赫,氣勢奪人,乾隆題詩贊之「險中生態,力度右軍(王羲之)。」後人稱 「顏筋柳骨」是也。

此外,張旭以「草聖」名世,兼能楷書。其真楷「至嚴」而草書「至縱」,時人覺得不大相信。這其中的道理蘇東坡予以形象的闡述: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佇立而能走者也。所以歷朝歷代每一位書法大家必是先工楷書後才能他顧耳。 張旭是「狂草」的奠基人。

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筆法,也以「狂草」得名。他的小字如春花初放,清新秀麗;大字如公孫大娘之舞劍器,奔騰灑脫,後世學者廣為效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總網頁檢視次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