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後周世宗

勵精圖治 為北宋奠基的周世宗

一、統一北方創大業

能幹的少年

後周世宗柴榮,又稱柴世宗,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西南)人,父親柴守禮,是後周太祖郭威妻子郭氏的哥哥,柴榮被姑父郭威收養後改名為郭榮。成人之前由於家道中衰,柴榮就投奔姑父家生活。郭威見他為人厚道,辦事也認真謹慎,加上郭威當時還沒有兒子,家境也不太好,就將柴榮收為養子,而且讓他幫著做些生意,管理家政。柴榮也很能幹,精心經營,還和其他的商人一起到南方去販賣茶葉等物,以貼補家用。柴榮做生意之外還不忘讀書練武,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出眾人才。


即位創偉業

後漢時,郭威任樞密使,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柴榮也不再經商,任左監門衛大將軍,開始進入政界。等郭威從鄴都發兵進軍開封時他奉命看守鄴都,抵禦契丹。不久養父做了後周天子,他也被任命為澶州節度使,又封太原郡侯。柴榮將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在澶州遭洪水襲擊後,他又率領軍民重修道路,拓寬街道,擴建市區,受到官民的好評。由於郭威的兒子們在首都政變時全被殺死,郭威就將希望寄託在唯一的養子身上,想再委以重任,但王峻經常阻撓,等王峻被貶後,才讓柴榮擔任了開封尹,加封晉王。

養父死後,柴榮被眾人擁立繼位,柴榮繼承了郭威的大業,繼續深入改革,心懷統一大志,短短五年的時間,中原地區開始強盛起來,他為北宋的基本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剛繼位時,柴榮就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最後雖然只有五年,但他的成績已經非常突出了。

後漢剛滅,劉崇在太原又建立北漢,和後周對峙,而且聯合契丹趁柴榮新繼位時發兵來攻,也想學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後唐那樣,自己做中原皇帝,但柴榮不是李從珂,柴榮親自領兵出征,像當年的李存勖一樣衝鋒在前,加上趙匡胤等勇將的奮勇廝殺,竟以少勝多,徹底擊潰了劉崇,還將太原圍困起來,雖然柴榮不久退兵,但劉崇也驚嚇過度,最後得病死了。

柴榮戰後對驕兵悍將進行了徹底整頓,處死一批貪生怕死的將領,然後建立精銳的禁軍,為此後的南征北戰創造了基本的條件。


勵精圖治

為實現統一大業,柴榮勵精圖治,在各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柴榮首先從自己做起,他一是生活儉樸,為群臣為將士做出了表率。二是虛心納諫,為此他還專門下詔要求群臣進言。詔書說得極為誠懇,他說自己治理國家處理政務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過失,但大臣們卻沒人指出他的過失,沒人說過施政的缺陷。柴榮並沒有一味責備大臣,而是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說大臣們不能這樣做,是因為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和大臣推心置腹地求良言。他說如果沒有人上書言事,他就沒機會瞭解大臣的才幹與品德,從而不能量才重用。所以他要求文武大臣以後儘量上書言事,即使說的是皇帝的過錯也沒關係。文筆差一點的也不必顧慮,直書其事即可,然後他根據大臣的表現升降其官職。

為更好地讓大臣進言,柴榮還點名讓王樸和二十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由此,柴榮得到了王樸那篇著名的《平邊策》,以此制定了統一大計。

其次,柴榮進行了徹底改革,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

第一、政治方面。柴榮打破常規,破格任用有才幹的人,充實政府主要部門,提高其辦事效率。他又命人整頓了弊病較多、不能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以便使有真才實學的人能進入政府機構發揮作用。柴榮對吏治的整頓極為重視,懲處貪官污吏毫不手軟。主持稅收事務的孟漢卿由於私自加派稅額,被揭發出來,柴榮將他賜死,負責查處的人說法律沒有要將他處死的條文,柴榮則說:“朕知道,這樣做是為了威懾眾人!”在重修永福殿時,柴榮親自視察工地,見內供奉官孫延常竟克扣工食,虐待役夫,有的役夫還用瓦盛飯吃,不禁大怒,當場將孫延常斬首。其他貪財的和濫殺投降過來將士的人也毫不留情地處死。就連自己生身父親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最後罷官流放。對妄加推薦官員以及騙取官職的也或貶官或罷官,嚴懲不怠。對於五代時期以嚴酷出名的法律,柴榮也進行了徹底修訂。廢除了隨意處死的條款,廢除一些淩遲(即千刀萬剮)之類的酷刑。斬殺了幾個私自殺死犯人的官員,以示懲戒。又以人道措施來對待犯人,打掃骯髒的監獄,洗刷枷拷,給犯人充足的飯食,有病的允許探視,無主的病人官府負責治療,嚴禁使犯人無故死亡。柴榮命人主持修改不合時宜不和情理的法律,成書後又讓大臣討論,最終完成了五代有名的《大周刑統》,這對北宋的《宋刑統》起了直接的影響。

第二,經濟方面。這方面主要有減輕百姓負擔,興修水利,整頓錢幣等。

柴榮認識到了民眾的重大作用,因而採取措施儘量減輕百姓的負擔,以促進生產,增強國力。首先是降低了稅收,罷黜正稅之外的一切不合理的稅收。其次是頒佈了唐朝時元稹的《均田圖》,元稹看到百姓的近河地被洪水沖毀後,仍按照原來的田數交納租稅,加重了負擔,就奏請按照實有土地收租稅。柴榮看到後非常欣賞,就下令頒佈給各州縣,也按照實有土地收稅,防止地方官吏和豪紳將自己的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這就大大地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此後,柴榮又召集流亡的人給他們田地耕種,既安定了百姓,又能增加國家的收入。同時,對於一些退休的貴族也不再免收租稅,和百姓一樣交納租賦,即使是歷代優惠的孔子的後代也免除了特權,照章繳納稅租。這又間接地減輕了百姓負擔。

為從根本上創造農業生產的良好環境,柴榮又命人主持興修水利,疏通漕運。他還認真治理了大運河和黃河、汴河,水路的暢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整頓錢幣 治理佛教

整頓錢幣是柴榮整頓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措施,為此他還大膽地毀掉了銅佛像來鑄錢幣,促進商業發展。有人勸阻他,他說:“佛主張施善於民,只要是做好事就是奉佛。而銅像怎麼能是佛呢?況且我還聽說佛以利民為先,即使頭和眼也肯獻出來施捨眾人。假如朕的身體可以救濟百姓,我也不會吝惜的。”這些話說得合情合理,毀佛像鑄錢不僅整頓了錢幣市場,對當時氾濫的佛教也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同時,柴榮還從根本上治理佛教,讓一些假和尚還俗,因為戰亂時期有的盜匪、逃避徭役、兵役的人以及罪犯就以出家作為對抗手段,而且寺廟發展太快使免租稅的田地增多,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收入。柴榮加強了對寺廟的管理,禁止私自剃度出家,廢除了三萬多所寺廟,剩下兩千六百多所,僧尼剩六萬多人,估計還俗的有六十萬人。

柴榮的改革沒多久就收到了效果,國家的實力逐步增強,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柴榮就順應民意,順應當時南北人民渴望統一,永久結束戰亂,和平生活的願望,開始了統一戰爭。柴榮的南北征戰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收復西面的四州,二是南征南唐,三戰取得南唐江北之地,三是北伐奪取了契丹佔領的部分領土,柴榮還想繼續驅逐契丹勢力出長城以外,但不幸得了急病,回來不久便英年早逝。中原與江南的統一到北宋初年才最終完成,柴榮則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南征北戰為統一

首先,柴榮向西用兵,西面的四州即秦(今甘肅天水)、成(今甘肅成縣)和階(今甘肅武都東)、鳳(今陝西鳳縣東),這四州原來歸中原政權管轄,在契丹勢力進入中原時,就被後蜀兼併了。百姓將士無法忍受後蜀的統治,重新歸附中原的願望很大,柴榮便順應民意,派向訓和王景發兵征討,不到半年就將這四州全部佔領。

其次,柴榮將兵鋒指向了南唐。南唐在十國中實力最強,經過柴榮三次親征,長達兩年五個月的戰爭結束,南唐的江北領地被迫割讓給了後周。第一次時,後周軍隊進展順利,但由於後唐將領劉仁贍死守壽州(今安徽壽縣),無法攻克,只好退兵。第二年柴榮又一次親征,強攻拿下了壽州,因為季節不利,撤歸北方。第三次用兵,因為準備充足,又總結了前兩次的經驗,柴榮注意收攏民心,結果後周軍隊一鼓作氣拿下了南唐的江北十個州,並準備渡江南下進攻南唐京城。

南唐中主李景為保江南,派大臣李得明和鐘謨前去求和,再獻出四州,這樣,江北南唐的十四州六十四縣盡歸後周所有,南唐以後每年還進獻大批貢物。

南征取得了全勝,不僅得到江北土地,還鎮懾了南漢和後蜀,特別是後蜀,此後再不敢輕舉妄動。

第三,柴榮北伐,擊退契丹。柴榮率領步兵和騎兵共數萬人從滄州北上出擊,僅僅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就一舉佔領了契丹把守的三關: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境內)、益津關(今河北文安縣境內)和淤關(今河北霸縣境內),還有寧州(今河北青縣)瀛州(今河北河間)和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三州,總計有十七個縣,是五代時和遼交戰取得的最大勝利。柴榮還想繼續進軍,奪取幽州,但不幸突然得病。無奈只好在派將固守各州之後退兵南下,回到開封不久,便病逝于宮中。年僅三十九歲,大志未酬,英年早逝,三十年的宏願無法實現,確實讓人替他惋惜。

《舊五代史》對柴榮的評價極高,說他“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總結周世宗的文治武功,堪列五代君主第一,所以,柴榮被稱為五代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


二、周世宗帶孝出征 勇戰高平敗劉崇

北漢劉崇乘人之危

後周顯得元年(西元954年)的正月,太祖郭威病逝,死前留下遺命:“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郭威的養子也就是柴榮在大臣們的擁戴下在郭威的靈柩前即位,柴榮就是後周世宗,在封建帝王即位時一般都在前一個皇帝的靈柩前即位,以示地位的合法性。世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南征北戰,使中原地區的統一拉開了序幕,為北宋的基本統一奠定了基礎。

在周世宗稱帝不到十天,北漢世祖劉崇就領兵南下。想趁郭威剛死的有利時機,聯合契丹效仿石敬瑭滅後周。劉崇派人到契丹求兵相助,契丹遼穆宗派楊袞率領騎兵上萬人,還有奚部等部落軍隊五萬多人,對外號稱十萬,配合劉崇進攻後周。

周世宗柴榮像李存勖在李克用剛死時出奇兵一樣,也親自領兵出征,這是劉崇萬萬沒有想到的。

劉崇率領主力部隊騎兵三萬,首先進攻潞州(今山西長治)。他命張元徽為先鋒,張元徽在太平驛(今山西襄垣西)和後周軍隊遭遇,兩軍展開了激戰。後周的昭義節度使李筠先派屬將穆令均率領步騎兵兩千人迎戰,自己則率領主力在太平驛集結接應。


後周軍初戰失利 柴榮親征禦敵

張元徽和穆令均剛交戰不久便佯裝戰敗退走,穆令均不知是計,下令緊追不捨,張元徽用埋伏的軍隊圍攻穆令均,穆令均最後戰死,後周士兵被殺被俘的有一千餘人。後周軍隊初戰失利,李筠撤到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據城固守,等待援兵。

柴榮得到消息後,想親自領兵出征,抵禦後漢和契丹聯軍。而馮道等大臣卻勸阻道:“劉崇自從在平陽戰敗退走以後,力量大損,士氣也非常低落,不可能有再振作復蘇之理,恐怕是虛張聲勢,擾亂我朝廷上下的軍心和民心,讓我們上當。所以,劉崇一定不敢親自領兵來進犯。陛下剛剛繼位,據有天下日子不長,人心也沒有穩定下來,因而最好不要輕舉妄動,派得力的大將前去就完全可以了,陛下沒有必要親征。”

柴榮說:“劉崇是想趁我父新喪之機攻擊我們,而且又輕視我年輕,剛即帝位,覺得軟弱可欺。所以他肯定會定下狂妄的計畫,想一舉吞併我大周領土,再加上契丹發兵相助,更會驕橫。因此朕料想他劉崇必定會親自領兵來犯,我也就不能不親自出征抵禦,以免眾將輕敵遭遇不測。”

柴榮決心已下,但馮道等人仍然勸阻不止,柴榮就說:“以前唐太宗平定天下的時候,都是他親自領兵出征,我怎麼能苟且偷安?我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馮道不知趣地說:“陛下沒有必要輕易學唐太宗。”

柴榮不高興地說:“劉崇之輩不過是烏合之眾,假如遇到王師,一定就像累卵壓在大山底下,必然大敗!”

馮道竟諷刺地說道:“不知陛下能做成大山嗎?”

柴榮聽了,瞪了馮道一眼,壓下心頭怒火,甩袖子走了。馮道一生以圓滑著稱,所以在五代時才在許多朝代做高官而不倒,但他總算還有兩次犯顏直諫,一次是在劉守光手下時,被劉守光打入大牢,後被人救出,再一次就是這次說柴榮。柴榮沒有報復他,但對他也很失望,於是沒有讓他隨軍出征,而是任命他為山陵使,負責修建郭威的陵墓。

大臣王溥和馮道相反,他堅持應該親征,柴榮聽從了他的建議。

為了招募強壯士兵,增強戰鬥力,柴榮下詔讓各地節度使招募山林中的勇力之人,送到京城,加以訓練重用。柴榮覺得勇猛之士大多出自盜賊之中,於是命各地招降,如果有應募的就寬恕其罪,錄用為禁軍。但這樣也出現一些弊端,有的人早晨殺人劫貨,晚上卻到了軍隊裏受到重用,仇人見了不敢直視。柴榮也知道這些情況,所以以後根據實際情況,將一些罪大惡極的人也依法嚴懲了。

劉崇在太平驛擊退後周軍隊後,乘勝直逼潞州。柴榮遣將派兵抵禦:命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領兵從磁州(今河北磁縣)固鎮迂回到北漢軍隊背後;以鎮甯節度使郭崇為副將;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率軍從晉州(今山西臨汾)東進截擊北漢軍;以保義節度使韓通為副將;命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和步軍都指揮使何徽,以及義成節度使白重贊,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率兵進軍澤州(今山西晉城)。

柴榮領兵從開封出兵,到懷州(今河南沁陽)時,想晝夜兼程進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私下對通事舍人鄭好謙說:“敵人現在士氣正旺,應該穩重緩進,尋機殲敵。”鄭好謙告訴了柴榮,柴榮大怒:“你從哪里聽來的這些話!肯定是受他人教唆,說出來饒你性命,不然就立即斬首。”鄭好謙只好如實招認,柴榮便命人將趙晁和鄭好謙一同押赴懷州監獄。

柴榮繼續進兵,經過澤州時,夜裏宿營于澤州東北。


輕敵的劉崇

劉崇沒有想到柴榮親征,更沒有想到他會這麼快領兵到達。就領兵繞過潞州向南而去,晚上駐紮于高平(今山西高平)以南。

第二天,後周軍隊的前鋒和北漢軍遭遇,發兵強攻,將北漢軍擊退。柴榮擔心敵人逃脫,就率軍急追。

北漢軍隊列隊相迎,張元徽領兵在東面列陣,契丹援軍楊袞的軍隊在西邊列陣,劉崇則率中軍列陣居中,三軍陣形非常嚴整。與北漢軍對峙的後周軍隊由於河陽節度使劉詞的接應部隊沒有到達,加上看到北漢和契丹聯軍氣勢很盛,將士們顯得十分驚恐。但柴榮卻鬥志極其旺盛,命令白重進和侍衛馬步都虞侯李重進率軍在西側列陣,樊愛能和何徽率軍在東側列陣,向訓和史彥超領精騎在中央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領禁軍護衛柴榮,柴榮騎馬到陣前親自督戰。

劉崇見後周的軍隊比他的少很多,就非常後悔請契丹軍隊來支援,他對眾將說:“我只用我們的漢軍就可以取勝,何必用契丹軍!今天我不僅要打敗周軍,還要讓契丹佩服。”眾將都很贊同。契丹將領楊袞騎兵到陣前去觀察後周軍隊的情況,回來後對劉崇說:“敵人的戰鬥力很大,請不要冒險進軍開戰!”劉崇震動著鬍鬚驕橫地說:“時機不可錯過,請你不要再多說了,試看我如何戰勝敵人。”楊袞很不高興,沉著臉不說話,退回到自己陣中坐山觀虎鬥去了。

這時,東北風刮得正猛,不一會兒風忽然轉成了南風,這使後周將士的士氣陡然高漲起來,以為有神相助。

北漢的副樞密使王延嗣讓司天監李義對劉崇說:“現在正是交戰的好時機。”劉崇聽從了,想立即進兵。而樞密直學士王得中卻勒馬勸說劉崇:“李義應該殺頭!風勢這樣怎麼會對我有利呢!”劉崇根本不聽,反而喝斥道:“我決心已下,老書生不要再亂說,否則就殺了你!”然後劉崇便率領東陣軍隊先發兵攻擊,張元徽領一千騎兵攻擊後周的右翼。


右翼潰退 趙匡胤立功

在張元徽的強攻之下,樊愛能和何徽不領兵迎戰,反而先行敗退,張元徽斬殺後周一名監軍使,一千後周士兵繳械投降,向劉崇大呼萬歲。後周的右翼軍隊由此被衝垮,影響得全軍幾乎動搖。柴榮看形勢萬分危急,親自率侍衛親軍冒著箭石衝鋒督戰。

後來的北宋太祖趙匡胤當時就在後周軍中,是柴榮的宿衛將,他對大家喊道:“我主處境危急,我們怎麼能不死戰保護呢!”他又對張永德說:“敵人士氣驕橫,但力戰可以破敵!你率領的部隊有很多善於從左側射擊,就請率軍從左翼高處出擊,我率軍從右翼進擊。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啦!”張永德聽從了趙匡胤的計畫,他們於是各率軍兩千強攻北漢軍隊。趙匡胤和柴榮一樣身先士卒,飛馬沖進敵陣,士卒見主將英勇,無不以一當百,拼死與敵決戰,北漢兵無法抵擋後周軍隊將士如此猛烈的衝擊,紛紛敗退。後周大將對士兵說:“讓陛下和敵人交戰,還要我們幹什麼!”於是上馬拉弓射敵,接連射死數十人,士氣更加振奮。在他們的帶領下,眾將紛紛領兵殺入敵陣,後周將士在柴榮的鼓舞下,萬眾一心將後漢軍隊殺得大敗。

劉崇這時才知道柴榮親征,就在陣前,就嘉獎張元徽,讓他進兵,張元徽出戰時戰馬倒地,將他摔到馬下,被後周兵所殺。張元徽本是北漢的一員虎將,他一死,後漢軍的士氣立即喪盡。而南風這時刮得更猛了,後周兵奮勇爭先,北漢軍紛紛敗退,劉崇親自舉起紅旗收兵也無法將潰退的將士遏止。楊袞畏懼後周軍的強大實力,也不敢救劉崇,而且還在怨恨劉崇剛才說的大話,於是也率軍隊退走了。

樊愛能和何徽這兩個貪生怕死的將領,率領數千騎兵向南撤退,竟敢拉弓持刀搶掠自己軍隊的輜重部隊,役夫們嚇得逃走了很多。柴榮派近臣和親軍將領追上勸阻,都不肯聽命回來,有的使者還被士兵殺死,四處揚言:“契丹大軍以到,官軍大敗,其他部隊都已經投降了。”援軍在劉詞的率領下趕到了,路上遇到樊愛能,樊愛能竟勸他別去,劉詞不相信他的話,繼續北上。

劉崇戰敗後,仍有萬餘部隊,隔著山澗列陣和後周軍對抗,在黃昏的時候,劉詞的援兵到達,會師後,後周軍士氣更旺,又一同出擊,北漢軍隊又被殺得大敗,王延嗣也被殺死。後周軍猛追到了高平城,北漢軍的屍體滿山谷都是,丟棄的輜重、器械和雜畜不計其數。

柴榮取得了高平之戰的勝利,但這一戰也暴露了後周軍隊中的致命弱點,戰鬥結束後,柴榮嚴厲整頓了後周軍隊,先獎賞立功的將士,然後將樊愛能、何徽等臨陣脫逃險些導致全軍敗北的將校七十多人全部斬首,此外被斬殺的還有潰退軍中軍使以上和監押使臣,從此,不用心作戰的將士無不畏懼,軍紀得到初步整頓。後來,柴榮又從根本上改革了後周軍隊,下令各地節度使將戰鬥力最強的士兵輸送到京城,柴榮建立了精銳的禁軍,在此後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禁軍在戰鬥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