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Pages - Menu

2005年6月9日星期四

第八章 新朝

第一節 王莽竊國及改制

公元前1年,漢哀帝死去。太皇太后王政君把侄兒王莽召來,叫他主辦喪事。王莽進宮以後,首先把大司馬董賢免職,趕出宮門。董賢夫婦當天就自殺,家產被拍賣,共值錢43萬萬貫。董賢的父親董恭及董家子弟全都被免職,並遷徙到合浦。

太皇太后任用王莽為大司馬,掌握朝政大權。王莽把皇太后趙飛燕和傅皇后廢做平民。過了一個多月,兩人都自殺。又革去傅太后(已死)、丁太后的尊號,將傅家、丁家的子弟全都免職,重用孔光、王舜(王音之子)、王邑(王商之子)、甄邯(孔光女婿)、甄豐、劉秀(劉向之子,原名劉歆)等人。劉秀和他父親,都是西漢大文豪,《七略》這部巨著就是他倆編的。

漢哀帝沒有兒子,論起血統,最親的就是馮太后孫子,中山王劉興的兒子劉衎,也叫劉箕子。王莽派王舜到中山去接劉衎來即位,就是漢平帝。這一年,剛好是西曆公元第一年。由於漢平帝只有九歲,所以七十多歲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替他臨朝,大司馬王莽管理朝政。

由於王莽把事情辦得順順噹噹,孔光等一批大臣上書給太皇太后,盛稱王莽的功德比得上古代的周公,建議加封王莽。太皇太后便加封王莽為太傅,尊為安漢公,還加封兩萬八千戶。王莽勉強接受了封號,堅決退還封地。

趁這機會,王莽請求太皇太后把漢宣帝第四代的孫子三十六人都封為侯,一些被廢了的諸侯,讓其繼承爵位;犯罪而被廢的皇族成員,讓他們的家屬恢復原來的地位;二千石以上年老退休的官員,終身給他們三分之一的傣祿;無依無靠的老人,也給一些適當的照顧。太皇太后都批准了。這樣一來,皇室、大臣和全國的官吏都歌頌王莽的恩德。不久,中原發生旱災和蝗災,王莽向太皇太后建議節約糧食和布帛。他自己一家帶頭吃素,拿出一百萬錢,三十頃田地交給大司農當作救濟災民的費用。他一帶頭,貴族、大臣中有二百三十人,也拿出一些土地和房子來。這樣一來,王莽在人民中的名望就更高了。為了討太皇太后的高興,王莽叫匈奴把王昭君的女兒送來。到了漢平帝十二歲,要選皇后時,大臣們一致推薦王莽的女兒當皇后,王莽雖然謙讓一番,但最後還是定了下來。

王莽的所作所為,在他的長子王宇的眼中,都是虛偽的舉動。王莽立漢平帝的母親衛姬為中山王后,令她留在中山,不准進京,這事最令王宇不滿。他和老師吳章,大舅呂寬商量,決定利用王莽的迷信,把豬羊狗血偷偷倒在他的大門,再藉這個因由勸他迎接中山王后進京。但是,事情卻敗露了。王莽將王宇、吳章、呂寬處死。又把衛家的人,除了中山王后外,全部殺死。此外,與這案件有牽連的,如鮑宣等幾百人都處了死刑。王莽大肆殺人,但太皇太后和群臣都稱讚他大義滅親。

漢平帝十三歲那年即公元4年,和王莽的女兒成親,王氏立為皇后,王莽做了國丈。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王莽不斷籠絡人心。他在京師設大學,蓋了一萬多間房屋,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來應徵。前後從各地投靠的學者有一千多人。當時黃河發大水,王莽又徵求各地治洪的人才,應徵的也有一百多。這些人靠著王莽的提拔,都有了地位。

由於王莽善於籠絡人心,大臣、官吏甚至平民上書要求加封王莽的前後就有四十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之多,太皇太后又加他九錫(錫即賜,就是九種最高的賞賜)。王莽推辭一番,也就接受了。

漢平帝長大了點,也懂得了些事。由於母親衛氏一家全給王莽殺死,只剩下母親一人,還不許相見,常常憂鬱不樂。公元5年十二月臘日(漢朝以大寒後第一個戌日為臘日),大臣們聚集一堂,給漢平帝上壽。王莽獻上一杯椒酒,漢平帝喝後,第二天就病了。王莽也學周公那樣,寫了一篇禱告文,藏在前殿一隻箱子裡,表示願意代死。六天后,漢平帝死了。不少人都疑心漢平帝是王莽毒死的。反正漢平帝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後葬於康陵。

漢平帝9歲即位,15歲死去,名義上是做了6年皇帝。王莽立漢宣帝的一個玄孫劉嬰為皇太子,稱為孺子嬰,尊王皇后為皇太后。有個大臣謝囂報告說,武功縣令挖井時,發現一塊白石,上面刻著幾個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在王舜等大臣的請求下,太皇太后下詔書,叫王莽像從前周公那樣代替天子臨朝,稱為“假皇帝”(即代理皇帝),改年號為居攝。

王莽當了假皇帝,有些人當然不服氣。安眾侯劉崇與張紹首先起兵討伐王莽,他們糾集數百人去攻找宛城(今河南南陽市),但都戰敗身亡。第二年,東郡太守翟義起兵,立宗室子孫劉信為天子,自己稱為“大司馬柱天大將軍”。義兵發展到十幾萬人,逼近長安。王莽惶恐慌不安,連飯也吃不下,派王邑、孫建等人領兵去抵擋。長安西郊有兩個壯士趙朋和霍鴻,響應劉信、翟義,乘長安空虛,也率眾起義。不久,起義軍發展到十幾萬。聲勢浩大,在未央宮裡就能望得見西邊的火光。王莽派王奇、王信領兵去鎮壓。又派甄邯領兵守城外,王舜、甄豐守皇宮。幾個月後,這兩路趙義軍都被鎮壓下去。

王莽鎮壓了各路起義軍,自認為得到天帝的輔助,想當真皇帝。當時就有一班人,紛紛報告發現了圖書、銅箱等等,都寫著天帝的命令,把皇位讓王莽。王莽也就正式改漢朝為新朝,將年號改為始建國,自稱為新皇帝。當時孺子嬰未即位,玉璽由太皇太后掌管,王莽派王舜去取。

太皇太后王政君現在想到自己畢竟是劉家的人,怒罵了一頓,不肯拿出來。王舜說:“安漢公要這顆玉璽,你也沒法不給他。”太皇太后把玉璽往地上一扔,摔壞了一隻角。

公元9年正月,孺子嬰被廢為定安公,皇太后改稱定安太后。西漢從漢高祖到漢平帝一共12個皇帝,214年的天下(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至此便被王莽篡奪了。

公元八年,王莽自立為帝,改漢朝為新朝。因王莽是篡位的,歷來為封建史家所不容。其實,江山又豈是劉氏獨得?只要王莽這個新朝皇帝做的好,也完全無可辯駁厚非的。西漢王朝結束了,但西漢社會遺留下來的階級矛盾仍然十分尖銳。王莽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也為了顯示新朝與西漢的不同,他陸續頒布法令,復古改制。

王莽改制,以土地和奴婢問題為中心內容。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下詔,歷數西漢社會土地兼併和奴婢買賣的弊症,他認為這是秦漢以來破壞了古代“聖制”的結果。因此他下令復古,宣布一切田地為“王田”,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並規定由官家按一夫一婦受田百畝的辦法,重新分配土地。誰要反對這些改革,都要充軍到邊疆去。王莽這種改革,按理說應該受到農民和奴婢的擁護。但實際上,王莽改天下田為“王田”,改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雖觸犯了豪強地主的利益,但都不能給農民和奴婢帶來什麼好處,農民沒有得到更多的土地,奴婢也沒有改變社會地位。在此以後,地主官僚繼續買賣土地和奴婢,因此獲罪的不可勝數;貧民因破產而出賣僅有一點田地和新生骨肉,也作為違犯新制的罪人,沒為官奴婢。不管富者貧者,都反對這一新制。三年以後,王莽也只好下令取消。

改制還有“五均”、“六管”。 “五均”就是在京師長安和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設立“五均司市師”,管理市場,控制物價,兼管賒貸。 “六管”就是把酒、鹽、鐵、鑄錢收歸國營,徵山林川澤物產稅及五均賒貸。推行“五均”“六管”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搜刮民財,充實國庫,同時也以此緩和階級矛盾。可是實際上大小官吏乘機貪污漁利,更增加人民的痛苦。

此外,改制還有改革貨幣,更換官名、地名等項。王莽多次改貨幣,在短短的7年當中(公元7年到14年),幣制改了4次,每改一次,錢越改越小,價越作越大,無形中加速了人民的破產。王莽還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縣名和行政區劃,都大大加以改變,屢易其名。他還恢復五等爵,濫加封賞。官吏俸祿無著,就用各種辦法擾民。在改制的過程中,人民被指控為犯法的極多。僅以所謂適度自鑄錢的罪名,而被罰作官奴婢的,就有十餘萬,其中被折磨而死的佔十之六七。

王莽改制所引起的混亂愈來愈大,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為挽回自己的威信,拯救自己的統治,一面玩弄符命的把戲,欺騙人民;一面虛張聲勢,發動對匈奴和東北、西南邊境各族的不義戰爭。沉重的賦役徵發,戰爭的騷擾,殘酷的刑法,使農民完全喪失了生路。同時,這種不義戰爭也破壞了自漢宣帝以來和匈奴的友好關係。

王莽改制不得人心,王莽還想招收一些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利用他們的名望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但一些知名人士不願跟他來往。王莽派人帶著厚禮去聘請著名的儒生龔勝,龔勝裝病躺在床上不肯動身。後來乾脆絕食,餓到第14天才死去。王莽派人用最講究的馬車去迎接名士薛方,薛方效仿古代的高士巢父、許由,堅決不出來當官。

太皇太后王政君自王莽做了皇帝以後,沒有笑過一回。她自稱是漢家的老寡婦,不是新朝的人。到公元13年,她84歲時死了。當初,王莽是她推薦到朝中來的,後來她又悔恨不已。

王莽的女兒定安太后也稱自己是劉家的人。漢亡以後,她託病不出。王莽要她改嫁,她堅決不從。甄豐的兒子甄尋假託符命,說王莽的女兒應是甄尋的妻子,這可能激怒了王莽,即下令查辦。甄豐自盡,甄尋被抓後定了死刑。這案子連累了不少人,大夫楊雄也成了嫌疑犯。楊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著名的辭賦家,當時他正在天祿閣上校閱古書,聽說要傳他去受審,就從閣上跳樓自殺,但只摔了個半死。王莽念他是個70多歲的老人,就下令不去查辦他。楊雄因此寫了一篇《劇秦美新文》歌頌王莽。楊雄雖得以苟活,卻受到天下人的恥笑。

在王莽統治的後期,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公元14年,女俠呂母聚眾起義於瑯琊海曲(今山東日照縣),自稱將軍,隊伍發展到幾千人。公元15年,五原、代郡爆發了農民起義。公元17年,會稽長州又有瓜田儀起義,聚集幾千人攻打縣城。農民起義的浪潮越來越高,終於形成了席捲全國的綠林、赤眉大起義。


第二節 綠林赤眉起義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於荊州一帶。當時,這裡是階級矛盾的集中點,廣大農民在王莽政權和地主階級的殘酷壓迫下,飢寒交迫,成群地到野澤中挖野菜野果充飢。

公元17年,這些貧苦農民數百人,推新市(湖北京山縣)人王匡、王鳳為首領,舉行起義。因這支起義軍最初駐紮在綠林山(今湖北當陽縣東北),故史稱“綠林軍”。不久,在附近起義的馬武、王常、成丹等也參加。九個月間,起義軍發展到七八千人。起義軍乘勝攻占竟陵(今湖北天門縣西北),橫掃雲社(今湖北沔陽縣)、安陸(今湖北安陸一帶),又打回綠林山,當時已有數万人馬。第二年,綠林山發生疫病,人員死去近一半。起義軍只好離開綠林山,分兩支行動,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領入南郡(今湖北江陵一帶),稱“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等率領,北向南陽,稱“新市兵”。這時陳牧起義於平林(今湖北隨縣),聚眾千餘人,號稱“平林兵”。在新市兵進攻隨縣時,平林兵與新市兵匯合。

公元18年,瑯琊人樊崇率領數百人起義於莒(今山東莒縣),得到附近廣大農民的響應。一年之間發展到萬餘人。樊崇的同鄉逢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也先後起義,共數万人,和樊崇匯合。這是一支由貧苦農民組成的隊伍。其中地位最高的稱“三老”,其次稱“從事”,再次稱“卒史”。這些官職都是漢代小吏和鄉官的名稱,這反映出這支起義軍領導集團是十分純樸的。他們由於身受地主階級的壓榨,缺少文化,所以軍中沒有文書旌旗,只是口頭傳達命令。但他們紀律嚴明,明確規定“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在和王莽軍作戰時,為了便於識別敵我,起義軍把自己的眉毛都塗上紅色,作為標記,因此史稱“赤眉軍”。公元22年,赤眉軍打了個大勝仗,殺死王莽的大將軍景尚。王莽又派更始將軍廉丹、太師王匡(不是綠林軍的王匡),率領十幾萬軍隊前去鎮壓。起義軍和王莽軍在成昌(今山東東平縣)展開激戰,結果,王莽軍大敗,廉丹被殺,王匡逃走。赤眉軍大勝以後,人數發展到十多萬,活動範圍擴大到包括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

與綠林、赤眉起義的同時,北方的廣大地區也出現了大小數十支起義隊伍。其中城頭子路(首領爰曾,字子路)有二十多萬人,刁子都有六七萬人。此外,還有銅馬、青犢、大彤等共有幾百萬人。

正當農民起義力量日益壯大,王莽政權瀕於崩潰之時,南陽一帶的地主分子,漢朝的宗室,為維護自己的階級利益,也打著反王莽的旗號,混入起義隊伍。破落貴族劉玄加入了平林軍。南陽大地主劉縯、劉秀(不是劉歆改名的劉秀)兄弟,也招募地主武裝,在舂陵(今湖北棗陽縣東)、宛(今河南南陽市)起兵,混入新市、平林的起義隊伍。

劉縯、劉秀兄弟是漢朝的遠房宗室,劉縯性情剛硬、慷慨仗義,喜愛交結天下豪傑。劉秀生性謹慎,態度沉著,但很有頭腦。劉秀在家種過莊稼,也上過太學,後來也做些糧食買賣。公元22年,新市兵和平林兵到了南聯,劉縯、劉秀兄弟便發動親戚朋友一同起兵,當時劉秀28歲。和劉家兄弟一齊起兵的,還有李通、李軼兄弟。劉縯帶著劉秀、李通到宜秋(今河南唐縣西南)去見下江兵首領王常,要求聯合。下江兵的其他首領成丹、張卬等不同意和他們聯合。王常說服了大家,於是,農民起義軍和這支南陽地主武裝就混合在一起。

公元23年一月,王莽派甄阜、梁邱賜率十萬兵馬向起義軍進攻,結果,被起義軍殺得大敗,甄阜、梁邱賜先後被殺死。接著,起義軍又攻打王莽大將嚴尤、陳茂的軍隊。這時,起義軍已發展到十餘萬人,主力圍攻宛,準備西入武關。另派兵馬北取昆陽(今河南葉縣),準備奪取洛陽,直搗關中。

隨著革命的順利發展,起義軍急需建立自己的政權。這時,大地主分子劉縯、劉秀的政治野心開始暴露出來。劉縯野心勃勃,自稱柱天大將軍,陰謀奪取起義軍的領導權。貴族、地主出身的一些將士利用農民的正統觀念,提出“人心思漢”的口號,要立劉家的人當王。下江兵首領王常主張立劉縯,但王匡、王鳳等農民領袖對劉縯很有戒心,他們聯合起來主張立在起義軍中還沒有私人宗派勢力的,加之又是漢朝遠支宗室的劉玄為王。劉縯、劉秀覺得南陽的劉家兵力量不夠,不便直接反對。就這樣,公元23年,劉玄被擁立為帝,年號“更始”。

公元23年,起義軍擁立劉玄為更始帝。更始皇帝派王鳳、王常、劉秀領兵去進攻昆陽,派劉縯繼續圍攻宛城。王鳳、王常、劉秀他們很快就攻下了昆陽,接著又打下了臨近定陵(在河南郾城縣西北)和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兩縣。

王莽聽說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又打下了昆陽,圍攻宛城,急得坐立不安。這年三月,他派大司馬王尋、大司空王邑從各州郡拼湊了42萬軍隊,號稱100萬,殺向昆陽。在途中,又與嚴尤、陳茂的軍隊會合,聲勢更為浩大。當時,守昆陽的起義軍只有八九千人。劉秀請王鳳、王常守住昆陽,只守不戰,自己帶著李軼他們十三人騎著快馬,趁黑夜衝出重圍,到外地調集援兵,迅速會集昆陽城下,夾擊王莽軍。劉秀他們到了定陵和郾城,說服了這兩地的將士,結集了一萬多人進援昆陽。王尋、王邑把昆陽城圍了數十重,他們自恃兵多,驕傲懈怠。但士兵多是臨時脅迫來的農民,痛恨王莽政權,沒有鬥志。劉秀親自率領騎兵千餘人作先鋒,集中力量,先擊王莽的一支。戰士人人奮勇殺敵,取得勝利,士氣受到極大鼓舞。接著,劉秀又率敢死兵三千人直衝王莽指揮中心,王尋、王邑自恃兵多,親率精後萬餘人迎戰,劉秀揮軍猛擊,王尋被砍死,王莽軍大亂。城中王鳳、王常他們乘勝殺出,內外夾攻,呼聲震天,王莽軍大敗,士卒都逃回本州郡。王邑率數千人逃往洛陽,嚴尤、陳茂投降汝南郡割據者劉望,王莽的主力軍經昆陽一戰,完全被消滅。

昆陽之戰,起義軍能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最主要的原因是廣大農民憎恨王莽,要推翻他的政權。但是,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秀的勇敢善戰。劉秀是大豪強,但在反王莽這一點上,與農民的利益一致,因此,他能利用農民的力量取得勝利的果實。可以說,沒有劉秀的率領,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

昆陽之戰是決定性的大戰,王莽的新朝,跟著這次戰敗就日漸崩潰了。原來在觀望中的各地豪強,包括王莽的某些官吏,紛紛起兵割據土地,自稱將軍。不到一個月,王莽的主要領土,只剩下長安和洛陽兩個大城。

劉縯和劉秀的威名越來越大,新市和平林的將軍們越來越擔心,他們暗地裡勸更始帝消除劉縯,連李軼也和劉縯兄弟分裂。劉秀看出苗頭,勸劉縯注意,但劉縯未存戒心。後來,更始皇帝終於以抗命的罪名把劉縯殺了。劉縯被殺時,劉秀正在父城,聽說哥哥被殺,痛哭一場。但他兵力薄弱,不敢公開對抗,向更始皇帝謝罪,不和劉縯的舊屬來往,也不為劉縯行喪禮,飲食言笑不改常態,只說自己的罪過,不說一句昆陽的戰功。這樣,更始皇帝反覺過意不去,拜他為破虜大將軍,封為武信侯。

昆陽大戰後,更始皇帝派遣兩路大軍。王匡率一路攻洛陽,申屠建率一路攻武關。王匡很快攻下洛陽,把王莽的太師王匡殺死。更始皇帝遷都洛陽,他不敢重用劉秀,只派他帶點人去修理洛陽宮殿。申屠建一路人馬很快進了武關,向長安逼近。沿途各縣的豪強大族紛紛起兵響應。弘農郡守王憲率領幾百人先渡過渭河。在長安城外放起火,城裡的人民也放火,火一直燒到未央宮,王憲等也衝進宮裡。

王匡攻下洛陽,申屠建進逼長安,王莽已惶惶不可終日。大臣劉秀(就是劉歆)夥同將軍王涉想殺死王莽獻功,但事情敗露,被迫自殺。王莽臨時把囚犯全放出,拼湊成軍隊,抵抗起義軍。但這支軍隊還未和起義軍交戰就逃散了。等到長安城內外都爆發了人民起義,大火燒進未央宮時,王莽和大臣們只好躲到太液池裡一座四面環水的漸台上。等到將士全都戰死,起義民眾衝進宮殿後,王莽在混亂中被一個商縣人杜吳殺死,大夥將他的屍體分解,爭著去獻功。弘農郡守王憲進宮後,自稱漢大將軍,他拿了玉璽,做起皇帝的美夢。兩天后,申屠建進了長安,殺了胡作非為的王憲,派人拿著王莽的人頭去向更始皇帝報捷。公元24年二月,更始皇帝劉玄遷都長安。

王莽38歲當上大司馬,51歲攝政,54歲當上新朝皇帝,68歲被殺死,一共竊位18年。王莽以虛偽的謙恭籠絡人心,登上皇帝的寶座,後來又托古改制,弄得天下大亂,失盡民心。難怪當時有人割王莽舌頭切碎分食,因為王莽用那條長舌欺騙了很多人。


第三節 劉秀復漢

劉縯被殺以後,劉秀也得不到重用,全憑他表現出異常的智慧和忍耐,又騙得了更始皇帝的信任。公元23年冬,更始皇帝派他帶著少數兵馬,到河北去安撫郡縣。和劉秀一起到河北的,有馮異、銚期等。

馮異原是新朝的將軍,潁川郡的郡長,後來依附了劉秀。劉縯被殺後,劉秀總是一個人住一間屋子,不吃肉不喝酒。有次馮異到他屋裡來談話,發現劉秀的枕頭濕了一大片。馮異知道劉秀的心思,便極力寬慰,兩人於是成了知己。馮異還把好友銚期介紹給劉秀。

太學生鄧禹,曾和劉秀同過學,很仰慕劉秀,就到洛陽去投奔他,但劉秀已經離開。鄧禹柱著拐棍,追到鄴城(今河南臨漳縣西),才把劉秀追上。劉秀問:“你這麼遠跑來,是不是想當官?”鄧禹說:“我不願當官。我想替你出點力,將來也好名留青史。”就這樣,鄧禹成了劉秀的得力助手。

劉秀到了鄴城。當時邯鄲有個算卦先生王郎,詐稱自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聯絡趙國的大富豪李育和張參,招募兵馬,很快就發展起一股強大的勢力。劉秀他們在邯鄲呆不住,就逃到薊州。誰知薊州的劉接起義響應王郎,要捉拿劉秀。劉秀他們只好又往南逃。到了蕪萋亭,劉秀餓得發慌,全靠馮異弄來一點豆粥充飢。到了饒陽驛站,聽說王郎追兵到來,大家又惶恐不安。到了滹沱河,因沒有船,他們便冒險踏冰過去。到了南宮(在河北新河縣東南),又是風又是雨,幸虧路旁有個空驛站可以躲一躲。劉秀一夥逃難似的最後才到了信都(在河北冀縣東北)。當時,河北郡縣全都歸附了王郎,只有信都太守任光和和成太守邳彤不肯降。劉秀他們到了信都,才有個安身之處。

劉秀聯合任光和邳彤,以大司馬的名義徵調臨近縣城的兵馬,又遍發通告,揭露王郎冒充宗室,誘惑人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不久,劉秀他們又拿下了一些縣城。昌城人劉植、宋子人耿純都率領子弟賓幾千人來投奔,真定王劉揚也歸附過來。劉秀接連打下幾個城,又佔領了廣阿(在河北省隆平縣東)。

劉秀到邯鄲後,有個小伙子叫耿弇來投奔他。在南逃之中,耿弇走散,回到上谷請求父親、上谷太守耿況發兵幫助劉秀,耿況又聯絡漁陽太這地彭寵。於是,耿況派寇恂、耿弇、景丹,彭寵派吳漢、蓋延、王梁率領兩地兵馬,一直殺到廣阿,和劉秀會合。

到了這時,劉秀兵多將廣,於是,率領大軍攻打邯鄲。攻了20多天,把邯鄲攻下。王郎趁夜逃跑,劉秀的將軍王霸、臧宮、傅俊緊緊追趕,王郎被王霸殺死。

劉秀攻下邯鄲,消滅了王郎以後,更始皇帝劉玄封他為蕭王,並命令他撤兵回去。劉秀羽翼已成,力量強大,於是拒不受命。他手下的將軍也都支持他擺脫更始皇帝。於是,劉秀留在河北鎮壓農民軍,擴展自己的地盤,他逐個吞滅了銅馬、高湖、重連等部農民軍,關中一帶把他稱作“銅馬帝”。在消滅農民軍的同時,劉秀坐觀關中的變化。

早在劉玄當上更始皇帝,遷都洛陽的時候,就派使者去叫赤眉軍歸順。赤眉軍大多都是樸實的農民,雖然常打勝仗,但並不想割據地盤,首領樊崇也沒有做皇帝的打算。樊崇願意率領赤眉的二十萬大軍去和更始皇帝合作,他和二十多個首領到了洛陽,接受了列侯的封號。但由於更始皇帝排斥赤眉軍,樊崇等人又和更始皇帝脫離關係,轉戰於中原一帶。後來,樊崇怕軍隊潰散,決定西攻長安。劉秀得知這個消息,也派鄧禹領兵西進。當鄧禹打到河東的時候,赤眉軍早已進了武關。

更始皇帝劉玄自從進了長安以後,便沉醉在腐化的宮廷生活中,他娶了趙萌的女兒為夫人,立她為皇后,趙萌當了右大司馬。更始皇帝大肆封王,濫賜官爵。將士開始專斷橫行,不論朝內朝外,什麼法紀都不講,專說擄掠得多少。民眾認為,更始皇帝還比不上王莽。由於起義軍已經變質,失去民心,起義軍內部也離心離德。公元25年,赤眉軍一路由樊崇、逢安率領,一路由徐宣、謝祿、楊音率領,在弘農會師,接連打敗了更始軍。張卬、王匡也被鄧禹打敗,從河東逃回。張卬、申屠建、隗囂等認為長安早晚保不住,決計大掠長安城,逃回南陽一帶盜賊。更始皇帝和李松、趙萌等不同意,殺了申屠建,陳牧、成丹,隗囂、張卬、王匡兵敗逃跑。原綠林軍就這樣完全分裂。

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劉秀的將領們屢次勸他即位當皇帝,劉秀召馮異到鄗南(在河北柏公縣北),和他商量。馮異說:“更始皇帝的幾個重要的大臣都跑了,他一定失敗。天下沒有主人,人心惶惶。上為社稷,下為百姓,大王應當聽從大家的意見。”於是,在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鄗南即位,稱漢光武帝,沿用漢的國號,以這一年為建武元年。那時,他31歲。

赤眉軍即將打進長安,首領們開了一個會,也認為要立一個漢朝皇帝,才能名正言順地號召天下。於是,他們從軍中找到一個漢朝宗室,15歲的放牛娃劉盆子,立他為皇帝。徐宣為丞相,樊崇為御史大夫,其他首領各有文武官號,組成了一個朝廷。

更始將軍張卬、王匡逃出長安,即投降了赤眉軍。他們帶領赤眉軍攻打東都門。更始皇帝派李松、趙萌領兵抵抗。結果,李松被俘,趙萌投降。更始皇帝逃到高陵,和一些官員投降了赤眉軍。

赤眉軍攻占長安的時候,漢光武帝正在攻打洛陽。洛陽守將朱鮪因陷害過劉縯和劉秀,自知投降也是一死,所以頑抗了幾個月。漢將岑彭和朱鮪有舊情,漢光武帝派他去勸降,說明只要朱鮪投降,不僅可保住性命,還可保住官爵。這樣,朱鮪帶領軍隊出城投降,漢光武帝拿下了洛陽,並在洛陽定都。因為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所以漢光武帝以後的漢朝稱為東漢,而把漢高祖開創的漢朝稱為西漢。

赤眉軍進入長安以後,長安附近的豪強地主隱匿糧食,武裝抵制赤眉軍。赤眉軍得不到糧食,軍心渙散,也開始外出擄掠,樊崇等不加禁止。長安城中糧盡,樊崇等燒宮室於市,出城擄掠關中各縣邑,又發掘漢帝后墳墓,收取寶貨。這樣,民眾覺得赤眉還不如更始,想把劉玄救出來。張卬和謝祿把劉玄騙到城外,把他勒死。漢光武帝詔封劉玄為淮陽王。

過了年,即公元26年,赤眉軍在長安呆不住,於是西走隴坂,企圖獲得出路。赤眉軍在那裡受到割據勢力隗囂的阻攔和風雪的襲擊,只好又折返長安,但長安已被鄧禹佔領。樊崇領兵攻打鄧禹,鄧禹兵敗,退至高陵。漢光武帝派馮異接替鄧禹。馮異把赤眉軍拖住在華陰60多天,消耗了他們的糧食。又用計策把八萬多人的一支赤眉軍騙到崤山下包圍起來,把他們全部解除了武裝。

公元27年一月,樊崇帶著一支十幾萬人的赤眉軍往東向宣陽方面過去。漢光武帝親率大軍到宜陽,截斷了赤眉軍東歸的道路,劉盆子、樊崇以下十幾萬人全部投降。到此為止,推翻新朝統治的綠林和赤眉兩支最大的農民起義軍,都給漢光武帝劉秀消滅了。

轟轟烈烈的農民戰爭結束了。農民起義在戰爭中打擊了封建統治,推翻了王莽政權,獲得了勝利。但是,由於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使勝利果實無可避免地劉秀篡奪。綠林軍擁立劉玄為皇帝以後,隊伍漸漸發生了質變,從一支護民的軍隊變成了一支擾民的軍隊。它的最終分裂和被殲,那是必然的結局。赤眉軍首領只有徐宣一人曾做過獄吏,樊崇等人都不識文字,歷史知識和政治經驗都很缺乏,它沒有明確的戰爭目標,漸漸變成了一支流寇隊伍,最終的失敗也是難免的。劉秀本人兼有太學生、貴族、豪強三種身分,他的文武部屬也全是這三種人。這個以南陽豪強集團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政治上有優勢,在斗爭上有目標,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擄掠,爭取民心,這就決定了他的必然勝利。劉秀既是地主階段的代表,自然是農民起義軍的死敵,但是他也代表著社會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他在推翻王莽的戰爭中,在削平割據的戰爭中,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因此,他是一個對當時歷史有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



新朝年號
年號廟號名字即位時間即位年齡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備註
始建國、天鳳、地皇(改國號為“新”)王莽8541669元帝王皇后侄,父王曼平帝年幼,王太后臨朝,其侄王莽以大司馬輔政,於公元5年弒平帝,李儒子劉嬰,王莽輔政,自稱假皇帝,居攝三年後,公元8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
更始(建元更始)劉玄23
3
南陽蔡陽人,劉秀族兄,西漢遠支皇族王莽末年起兵,初入平林軍,為更始將軍,後與綠林軍合併,公元23年稱帝,年號“更始”,在位三年,為赤眉軍所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